1、右上後背疼痛是什麼原因
2、工傷鑒定標準的八級傷殘
1)人格改變;
2)單肢體癱肌力4級;
3)單手全肌癱肌力4級;
4)雙手部分肌癱肌力4級;
5)雙足部分肌癱肌力4級;
6)單足部分肌癱肌力≤3級;
7)腦葉切除術後無功能障礙;
8)符合重度毀容標准之一項者;
9)面部燒傷植皮≥1/5;
10)面部輕度異物沉著或色素脫失;
11)雙側耳廓部分或一側耳廓大部分缺損;
12)全身瘢痕面積≥20%;
13)女性一側乳房缺損或嚴重瘢痕畸形;
14)一側或雙側眼瞼明顯缺損;
15)脊椎壓縮骨折,椎體前緣總體高度減少1/2以上者;
16)一手除拇、食指外,有兩指近側指間關節離斷;
17)一手除拇、食指外,有兩指近側指間關節無功能;
18)一足拇趾缺失,另一足非拇趾一趾缺失;
19)一足拇趾畸形,功能完全喪失,另一足非拇趾一趾畸形;
20)一足除拇趾外,其他三趾缺失;
21)因開放骨折感染形成慢性骨髓炎,反復發作者;
22)四肢大關節創傷性關節炎,無積液;
23)急性放射皮膚損傷Ⅳ度及慢性放射性皮膚損傷手術治療後影響肢體功能;
24)放射性皮膚潰瘍經久不愈者;
25)一眼矯正視力≤0.2,另眼矯正視力≥0.5;
26)雙眼矯正視力等於0.4;
27)雙眼視野≤80%(或半徑≤50°);
28)一側或雙側瞼外翻或瞼閉合不全者;
29)上瞼下垂蓋及瞳孔1/3者;
30)瞼球粘連影響眼球轉動者;
31)外傷性青光眼行抗青光眼手術手眼壓控制正常者;
32)雙耳聽力損失≥41dB或一耳≥91dB;
33)體力勞動時有呼吸困難;
34)發聲及言語困難;
35)牙槽骨損傷長度≥6cm,牙齒脫落8個及以上;
36)舌缺損<舌的1/3;
37)雙側鼻腔或鼻咽部閉鎖;
38)雙側顳下頜關節強直,張口困難Ⅱ°;
39)上、下頜骨骨折,經牽引、固定治療後有功能障礙者;
40)雙側顴骨並顴弓骨折,無開口困難,顏面部凹陷畸形不明顯,不需手術復位;
41)肺段切除術;
42)支氣管成形術;
43)雙側多根多處肋骨骨折致胸廓畸形;
44)膈肌破裂修補術後,伴膈神經麻痹;
45)心臟、大血管修補術;
46)心臟異物滯留或異物摘除術;
47)食管重建術後,進食正常者;
48)胃部分切除;
49)十二指腸帶蒂腸片修補術;
50)小腸部分切除;
51)結腸部分切除;
52)肝部分切除;
53)膽道修補術;
54)腹壁缺損面積<腹壁的1/4;
55)脾部分切除;
56)胰部分切除;
57)甲狀腺功能輕度損害;
58)甲狀旁腺功能輕度損害;
59)輸尿管修補術;
60)尿道修補術;
61)一側睾丸、副睾丸切除;
62)一側輸精管缺損,不能修復;
63)性功能障礙;
64)一側腎上腺缺損;
65)已育婦女單側卵巢切除;
66)已育婦女單側輸卵管切除;
67)已育婦女單側乳腺切除;
68)其他職業性肺疾患,肺功能正常;
69)中毒性腎病,持續低分子蛋白尿;
70)慢性中度磷中毒;
71)工業性氟病Ⅱ期;
72)減壓性骨壞死Ⅱ期;
73)輕度手臂振動病;
74)二度牙酸蝕。
3、我腰背部在公司上班對摔傷.x線示T2.L1椎體輕度楔形變.但傷殘鑒定中心沒有給我傷殘等級.我想知道
1、一級工傷與職業病鑒定標准
以下12種情況之一者可認定為一級工傷或職業病;
(1)極重度智能減退;
(2)面部重度毀容,同時伴有表B2中二級傷殘之一者;
(3)雙眼無光感或僅有光感但光定位不準者;
(4)四肢癱肌力3極或三肢癱肌力2級;
(5)重度運動障礙(非肢體癱);
(6)全身重度瘢痕形成,脊柱及四肢大關節部分功能喪失;
(7)雙肘關節以上缺失或功能完全喪失;
(8)雙下肢高位缺失及一上肢高位缺失;
(9)雙下肢及一上肢瘢痕畸形,功能喪失;
(10)小腸切除90%以上;
(11)肝節除後原位肝移植;
(12)雙側腎切除或孤立腎切除術後,用透析維持或同種腎移植術後腎功能不全尿毒症期。
2、二級工傷與職業病鑒定標准
以下34種情況之一者可認定為二級工傷或職業病。
(1)重度智能減退;
(2)精神病性症狀致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者;
(3)一眼有或無光感,另眼矯正視力<=0.02,或視野<=8%(半徑<=5();
(4)雙側上頜骨完全性缺損;
(5)雙側下頜骨完全性缺損;
(6)一側上頜骨及對側下頜骨完全缺損,並伴有顏面軟組織缺損30平方厘米。
(7)靜止狀態下或僅輕微活動即有呼吸困難;
(8)三肢癱肌力3級或截癱、偏癱肌力2級;
(9)雙側前臂缺失或雙手功能完全喪失;
(10)雙下肢高位缺失;
(11)雙下肢瘢痕畸形,功能完全喪失;
(12)雙膝雙踝僵直於非功能位;
(13)雙膝以上缺失,不能裝假肢;
(14)雙膝、踝關節功能完全喪失;
(15)同側上、下肢瘢痕畸形,功能完全喪失;
(16)四肢大關節(肩、髖、膝、肘)中四個以上關節功能完全喪失者;
(17)心功能不全三級;
(18)一側全肺切除並胸改術,呼吸困難3級;
(19)肺功能重度損傷;
(20)呼吸困難4級或PaO24.1~8kPa或PaCO27.9~6kPa;
(21)塵肺Ⅲ期,伴肺功能中度損傷或呼吸困難3級;
(22)放射性肺炎後,兩葉以上肺纖維化,伴肺功能中度損傷或呼吸困難3級;
(23)肝功除3/4,並有常規肝功能重度損害;
(24)肝外傷後發生門脈高壓三聯症或發生Budd-chiari綜合症;
(25)慢性重度中毒性肝病; (26)膽道損傷致重度肚功能損害;
(27)全胰切除;
(28)全胰切除胰腺移植術後;
(29)急性白血病;
(30)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ⅠⅡ型);
(31)食管閉鎖或切除後,攝食依賴胃造瘺者;
(32)小腸切除>3/4,未施行逆蠕動物吻合術;
(33)孤腎部分切除後,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
(34)腎功能不全尿毒症期。
3、三級工傷與職業病鑒定標准
以下37種情況之一者可認定為三級工傷或職業病。
(1)精神病性症狀表現為危險或沖動行為者;
(2)面部重度毀容;
(3)一眼有或無光感,另眼矯正視力<=0.05或視?lt;=16%(半徑<=10();
(4)雙眼矯正視力<0.05或視野<=16%(或半徑<=10();
(5)一側眼球摘除或眶內容剜出,另眼矯正視力<0.1或視野<=24%(或半徑<=15);
(6)同側上、下頜骨完全性缺損;
(7)一側上頜骨完全性缺損,伴顏面部軟組織缺損>30平方厘米;
(8)一側下頜骨完全性缺損,伴顏面部軟組織缺損>30平方厘米;
(9)呼吸完全依賴氣管套管或造口;
(10)截癱肌力3級;
(11)偏癱肌力3級;
(12)雙手全肌癱肌力3級;
(13)完全感覺性或混合性失語;
(14)一手缺失,另一手拇指缺失;
(15)雙手拇、食指缺失或功能完全喪失;
(16)一側肘上缺失(利側);
(17)利手缺失,另一手功能不全;
(18)利手功能完全喪失,另一手功能不全;
(19)雙髖、雙膝關節畸形,功能完全喪失;
(20)一側髖、膝關節畸形,功能完全喪失;
(21)非同側腕上,踝上缺失;
(22)非同側上下肢瘢痕畸形、功能完全喪失;
(23)Ⅲ度房室傳導阻滯;
(24)一側全肺切除並胸廓改形術後;
(25)一側胸改術後(切除6根肋骨以上);
(26)塵肺Ⅲ期;
(27)塵肺Ⅱ伴肺功能中度損傷或呼吸困難3級;
(28)塵肺Ⅰ期、Ⅱ期、合並活動性肺結核;
(29)放射性肺炎後,兩葉肺纖維化,伴肺功能中度損傷或呼吸困難3級;
(30)肝切除2/3,並肝功能中度損害;
(31)粒細胞缺乏症;
(32)全胃切除;
(33)小腸切除3/4,未施行逆蠕動吻合術;
(34)一側腎切除,對側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
(35)雙側輸尿管狹窄,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
(36)永久性尿管腹壁造瘺。
4、四級工傷與職業病鑒定標准
以下58種情況之一者可認定為四級工傷或職業病。
(1)中度智能減退;
(2)精神病性症狀致使缺乏社交能力者;
(3)癲癇重度;
(4)面部中度毀容,全身瘢痕面積>70%;
(5)眼有或無光感另眼矯正視力<0.2或視野<=32%(或半徑<=20();
(6)一眼矯正視力<0.05另眼矯正視力<=0.1;
(7)雙眼矯正視力<0.1或視野<=32%或半徑<=20(;
(8)雙耳聽力損失<=91Dbhl;
(9)牙關緊閉或因食管狹窄只能進流食;
(10)一側上頜骨缺損1/2,伴顏面部軟組織缺損>20平方厘米;
(11)下頜骨缺損長6cm以上的區段,伴口腔、顏面軟組織缺損>20平方厘米;
(12)雙側顳下登關節強直,完全不能張口;
(13)舌缺損>全舌的2/3;
(14)雙側完全性面癱;
(15)甲狀腺功能重度損害;
(16)甲狀旁腺功能重度損害;
(17)單肢癱肌力2級;
(18)雙手部分肌癱肌力3級;
(19)雙足全肌癱肌力2級;
(20)中度運動障礙(非肢體癱);
(21)雙拇指完全缺失或無功能;
(22)利手前臂缺失;
(23)利手功能完全喪失,另一手部分功能喪失;
(24)一側肘上缺失(非利側),不能安裝假肢;
(25)一側膝以下缺失,不能裝假肢,另一側前足缺失;
(26)一側膝以上缺失,不能假肢;
(27)一側踝以下缺失,另一足畸形行走困難;
(28)雙膝以下缺失或無功能;
(29)食管重建術後吻合口狹窄,僅能進流食者;
(30)瓣膜置換術後;
(31)心功能不全二級;
(32)病態竇房結綜合症(需安裝起博器者);
(33)一側全肺切除術後;
(34)肺功能中度損害;
(35)肺葉切除後並部分胸改術;
(36)塵肺Ⅱ期;
(37)塵肺Ⅰ期伴肺功能中度損傷;
(38)呼吸困難3級;
(39)肝切除2/3;
(40)肝切除1/2,肝功能輕度損害;
(41)膽道損傷致中度肝功能損害;
(42)胰次全切除,胰島素依賴;
(43)再生障礙性貧血;
(44)慢性白血病;
(45)小腸切除3/4,施行逆蠕動吻合術;
(46)小腸切除2/3,包括回盲部分切除; (47)全結腸、直腸、肛門切除,回腸造瘺;
(48)外傷後肛門排便重度障礙;
(49)腎修補術後,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
(50)輸尿管修補術後,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
(51)永久性膀胱造瘺;
(52)重度排尿障礙;
(53)神經原性膀胱,殘余尿>=50mL;
(54)尿道狹窄,需定期行擴張術;
(55)雙側腎上腺缺損;
(56)未育婦女雙側卵巢切除;
(57)腎上腺皮質功能明顯減退;
(58)免疫功能明顯減退。
5、五級工傷與職業病鑒定標准
以下60種情況之一者可認定為五級工傷或職業病。
(1)完全運動性失語;
(2)完全性失用、失寫、失讀、失認等;
(3)腦脊液瘺,不能修補;
(4)面部輕度毀容;
(5)一眼有或無光感,另眼矯正視力<0.3或視野<=40%(或半徑<=25();
(6)一眼矯正視力<0.05另眼矯正視力<=0.2;
(7)一眼矯正視力<0.1,另眼矯正視力等於0.1;
(8)雙眼視野<=40%(或半徑<=25();
(9)一側眼球摘除者;
(10)雙耳聽力損失>=81Dbhl;
(11)鼻缺損1/3以上;
(12)一般活動及輕工作時有呼吸困難(喉原性);
(13)一側上頜骨缺損1/4,伴口腔、顏面軟組織缺損>10平方厘米;
(14)下頜骨缺損長4cm以上的區段,伴口腔、顏面軟組織缺損>10平方厘米;
(15)上或下唇缺損>1/2;
(16)面頰部洞穿性缺損>20立方厘米;
(17)舌缺損<2/3、>1/3』
(18)脊柱骨折後遺30(以上側彎或後凸畸形,伴嚴重根性神經痛,或有椎管狹窄者;
(19)四肢癱肌力2級;
(20)單肌癱肌力3級;
(21)雙手部分肌癱肌力2級;
(22)利手全肌癱肌力3級;
(23)雙足全肌癱肌力3級;
(24)非得手前臂缺失;
(25)非利手功能完全喪失;
(26)肩、肘、腕關節之一功能完全喪失;
(27)一手拇指缺失,另一手除拇指外三指缺失;
(28)一手拇指無功能,另一手除拇指鑽研指功能缺失;
(29)一手功能完全喪失;
(30)雙前足缺失或雙前足瘢痕畸形,功能完全喪失;
(31)一髖(或一膝)功能完全喪失;
(32)莫氏Ⅱ型Ⅲ度房室傳導阻滯;
(33)病態竇房結綜合症(不需安起博器者);
(34)瓣膜置換術後;
(35)雙肺葉切除;
(36)肺功能中度損傷;
(37)呼吸困難3級或PaO278~10.7kPa;
(38)肝切除1/2;
(39)慢性中度中毒性肝病;
(40)青年脾摘除;
(41)胰切除2/3;
(42)血小板減少並有出血傾向(<=4×1010/L)
(43)胃切除3/4;
(44)小腸切除2/3,保留回盲部;
(45)直腸、肛門、結腸產分切除,結腸造瘺;
(46)肛門外傷後排便輕度障礙;
(47)一側腎切除,對側腎功能不全代償期;
(48)慢性中毒性腎病;
(49)一側輸尿管狹窄,腎功能不全代償期;
(50)膀胱部分切除;
(51)尿道瘺不能修復者;
(52)兩側睾丸、副睾丸缺缺損;
(53)兩側輸精管缺損不能修復;
(54)陰莖缺損;
(55)未育婦女子宮切除或部分切除;
(56)已育婦女雙側卵巢切除;
(57)未育婦女雙側輸卵管切除;
(58)陰道閉鎖;
(59)未育婦女雙側乳腺切除;
(60)生殖功能重度損傷。
6、六級工傷與職業病鑒定標准
以下58種情況之一者可認定為六級工傷或職業病。
(1)輕度智能減退;
(2)精神病性症狀影響職業勞動能力者;
(3)癲癇中度;
(4)不完全性失語;
(5)一側完全性面癱;
(6)面部重度異物色素沉著或脫失;
(7)全顏面植皮術後或全身瘢痕面積達60%~69%;
(8)撕脫傷後頭皮、眉毛完全缺損者;
(9)甲狀腺功能中度損害;
(10)甲狀旁腺功能中度損害;
(11)一眼矯正視力<=0.05另眼矯正視力<=0.3;
(12)一眼矯正視力<=0.1,另眼矯正視力等於0.2;
(13)雙眼矯正視力<=0.2,或視野<=48%(或半徑<=30();
(14)雙耳聽力損失>=71Dbhl;
(15)雙側前庭功能喪失,睜眼行走困難,不能並足站立;
(16)食管狹窄,或食管成形術後只能進半流食;
(17)食管重建術後吻合口狹窄,僅能進半流食者;
(18)雙側顳下頜關節強直,張口難Ⅲ度;
(19)面部軟組織缺損20平方厘米,伴發涎瘺;
(20)鼻缺損<1/3、>1/5;
(21)脊柱骨折後遺小於30(畸形伴根根性神經痛(神經電生理檢查不正常);
(22)三肢癱肌力4級;
(23)非利手全肌癱肌力2級;
(24)雙足部分肌癱肌力2級;
(25)單足全肌癱肌力2級;
(26)單純一拇指完全缺失;
(27)一拇指功能完全喪失,另一手除拇指外有二指功能完全喪失;
(28)一手三指(含拇指)缺失;
(29)一手大部分功能喪失;
(30)除拇指外其餘四指缺失或功能完全喪失;
(31)一拇指缺失;
(32)一側踝以下缺失;
(33)一側踝關節畸形,功能完全喪失;
(34)下肢骨折成角畸形>15(,並有肢華麗短縮4cm以上者;
(35)一前足缺失,另一足僅殘留拇趾;
(36)一前足缺失,另一足除拇趾外,2個趾畸形,功能喪失;
(37)一足功能喪失,另一足部分功能喪失;
(38)一髖或一膝關節功能不全;
(39)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
(40)肺葉切除,並肺段或楔形切除;
(41)塵肺Ⅰ期,伴肺功能輕度損傷;
(42)放射性肺炎後肺纖維化(<兩葉),伴肺功能輕度損傷;
(43)肝切除1/3;
(44)膽道損傷致肝功能輕度損害;
(45)胰切除1/2;
(46)白血病完全緩解;
(47)腹壁缺損大於腹壁的1/4;
(48)胃切除2/3;
(49)小腸切除1/2,包括回盲部;
(50)腎損傷性高血壓;
(51)一側腎切除;
(52)兩側睾丸創傷後萎縮、血睾酮低於正常值;
(53)生殖功能輕度損傷;
(54)已育婦女雙側乳腺切除;
(55)腎上腺皮質功能輕度減退;
7、七級工傷與職業病鑒定標准
以下59種情況之一者可認定為七級工傷或職業病。
(1)不完全性失用、失寫、失讀和失認等;
(2)第Ⅲ、Ⅳ對腦神經麻痹;
(3)雙側不完全性面癱;
(4)電燒傷顱骨切除>3平方厘米,並行硬腦膜植皮術者;
(5)頸頦粘連,影響頸部活動者;
(6)全身瘢痕面積50%~59%;
(7)一眼有或無光感,另眼矯正視力>=0.8;
(8)一眼矯正視力<=0.05另眼矯正視?gt;=0.6;
(9)一眼矯正視力<=0.1,另眼矯正視力>=0.4;
(10)雙眼矯正視力<=0.3,或視野<=64%(或半徑<=40();
(11)雙耳聽力損失>=56BHL;
(12)喉保護功能喪失,飲食時嗆咳並易發生誤吸;
(13)食管重建術後並返流食管炎;
(14)一耳或雙耳廓缺損2/3以上;
(15)牙糟骨損作78cm,牙齒脫落10個以上;
(16)截癱或偏癱肌力4級;
(17)雙手全肌癱肌力4級;
(18)單手部分肌癱肌力3級;
(19)雙足部分肌癱肌力3級;
(20)單足全肌癱肌力3級;
(21)輕度運動障礙(非肢體癱);
(22)骨盆骨折後遺產道狹窄(未育者);
(23)骨盆骨折嚴重移位,症狀明顯者;
(24)一指指間關節離斷;
(25)一拇指指間關節畸形,功能完全喪失;
(26)一手除拇指外,其他2~3(含食指)近側指間關節離斷;
(27)一手除拇指外,其他2~3指(含食指)近側指間關節功能喪失;
(28)肩、肘、腕關節之一功能不全;
(29)一足除拇趾外,4趾缺失;
(30)一足除拇趾外,其他4趾瘢痕畸形,功能喪失;
(31)一前足缺失;
(32)四肢大關節人工關節術後,關節功能良好;
(33)關節創傷性滑膜炎,長期么復積液;
(34)下肢傷後縮?lt;3cm、>2cm者;
(35)肺葉切除;
(36)肺功能輕度損害;
(37)局限性膿胸行部分胸改術;
(38)塵肺Ⅰ期,肺功能正常;
(39)放射性肺炎蠓蝸宋???lt;兩葉)肺功能正常;
(40)其他職業性肺疾患,伴肺功能輕度損傷;
(41)肺切除1/4;
(42)慢性輕度中毒性肝病;
(43)膽道損傷,膽腸吻合術後;
(44)成人脾摘除;
(45)胰切除1/3;
(46)再生障礙性盆血完全緩解;
(47)白細胞減少症;
(48)中性粒細胞減少症;
(49)血小板減少(<8×1010/L);
(50)胃切除1/2;
(51)小腸切除1/2;
(52)結腸大部分切除;
(54)輕度排尿障礙;
(55)已育婦女子宮切除或部分切除;
(56)未育婦女單側卵巢切除;
(57)已育婦女雙側輸卵管切除;
(58)陰道狹窄;
(59)未育婦女單側乳腺切除。
8、八級工傷與職業病鑒定標准
以下61種情況之一者可認定為八級工傷或職業病。
(1)邊緣智能;
(2)精神病性症狀有人格改變者;
(3)顱骨外露;
(4)面部燒傷廣泛植皮術後;
(5)鼻或面頰部有>8平方厘米或三處以上>1平方厘米的增生性瘢痕;
(6)一側或雙側眼瞼有明顯缺損或瞼外翻; (7)全身瘢痕面積40%~49%;
(8)一眼矯正視力<=0.2,另眼矯正視力>=0.5;
(9)雙眼矯正視力等於0.4;
(10)雙眼視野<=80%(或半徑<=50();
(11)一袋子則或雙側瞼外翻或瞼閉合不全者;
(12)上瞼下垂蓋及瞳孔1/3者;
(13)瞼球粘連影響眼球轉動者;
(14)外傷性青光眼;
(15)雙耳聽力損失>=41Dbhl或一耳>=91Dbhl;
(16)體力勞動時有呼吸困難(喉原性);
(17)發聲及言語困難;
(18)一耳或雙耳缺損>1/3、<2/3;
(19)牙槽骨損傷長>=cm,牙齒脫8個以上;
(20)舌缺損小於舌的1/3;
(21)雙側鼻腔或鼻咽部閉鎖;
(22)雙側顳下頜關節強直,張口困難Ⅱ度;
(23)食管成形術後咽下運動不正常;
(24)甲狀腺功能輕度損害;
(25)甲狀旁腺功能輕度損害;
(26)脊椎壓縮骨折;前緣高度減少1/2以上者;
(27)脊椎滑脫術後無神經系統症狀者;
(28)單肢癱或單手全肌癱肌力4級;
(29)雙手部分癱肌力4級;
(30)雙足全肌癱肌力4級:
(31)單足部分肌癱肌力3級;
(32)一手除拇指、食指外,有兩指近側指間關節離斷;
(33)一手除拇指、食指外,有兩指近側指間關節無功能;
(34)一足拇趾缺失,另一足非拇趾一趾缺失;
(35)一足拇趾畸形,功能喪失,另一足非拇趾一趾畸形;
(36)一足除拇趾外,其他三趾缺失;
(37)一足除拇趾外,其他三趾瘢痕畸形,功能完全喪失;
(38)因開放骨折感染形成慢性骨髓炎,反復發作者;
(39)關節外傷或因傷手術後,殘留創傷性關節炎,無積液;
(40)心功能不全一級;
(41)血管代用品重建血管;
(42)肺段切除;
(43)其他職業性肺部疾患,肺功能正常;
(44)肝部分切除;
(45)膽道修補術後;
(46)脾部分切除;
(47)胰部分切除;
(48)腹壁缺損10cm左右;
(49)胃部分切除;
(50)小腸部分切除;
(51)一側腎上腺缺損;
(52)輸尿管修補術後;
(53)尿道修補術後;
(54)一側睾丸、副睾丸切除;
(55)一側輸精管缺損,不能修復;
(56)已育婦女單側卵巢切除;
(57)已育婦女單側輸卵管切除;
(58)已育婦女單側乳腺切除;
(59)性功能障礙;
(60)急性放射性皮膚損失Ⅳ度,及慢性放射性皮膚損失手術治療後影響肢體功能;
(61)放射性皮膚潰瘍經久不愈者。
9、九級工傷與職業病鑒定標准
以下43種情況之一者可認定為九級工傷或職業病。 (1)癲癇輕度;
(2)顱骨缺損>=25平主厘米,無功能障礙;
(3)腦子葉切除術後無功能障礙者;
(4)第V對腦神經眼支及第Ⅳ對腦神經麻痹;
(5)發際邊緣瘢痕性禿發,需戴假發者;
(6)鼻或同部有明顯畸形或>3平方厘米的增生性瘢痕;
(7)頸部瘢痕畸形;
(8)全身瘢痕面積30%~39%;
(9)鼻再造術後;
(10)瞼外翻、唇外翻植皮術後;
(11)一眼矯正視力>=0.3另眼矯正視力>0.4;
(12)雙眼矯正視力等於0.5;
(13)職業性(含放射性)及外傷性白內障Ⅲ期(或重度);
(14)淚器損失,手術無法改進溢淚者;
(15)雙耳聽力損失>=31Dbhl或一耳損失>=71Dbhl;
(16)發聲及言語不暢;
(17)食管切除術後,進食正常者;
(18)一耳或雙耳廓缺損>1/5,<1/3;
(19)鉻鼻病有醫療依賴;
(20)牙槽骨損傷長4cm,牙脫落4個以上;
(21)二個以上橫突骨折後遺腰痛;
(22)三個節段性疹柱內固定術後;
(23)脊椎壓縮前緣高度<1/2者;
(24)一拇指末節部分1/2缺失;
(25)一手食指兩節缺失;
(26)一拇指指關節功能不全;
(27)一足拇趾末節缺失;
(28)除拇趾外其他二趾缺失;
(29)除拇趾外其他二趾瘢痕畸形,功能不全;
(30)足庶骨或跗骨骨折影響足弓者;
(31)患肢外傷後一年仍持續存在下肢中度以上凹陷性水腫者;
(32)骨折內固定手術,無功能障礙者;
(33)心臟、大血管修補術;
(34)心臟異物滯留或異物摘除術後;
(35)肺修補術;
(36)支氣管成形術;
(37)肺內異物滯留或異物摘除術後;
(38)乳腺成形術後;
(39)隔肌修補術後;
(40)慢性隱匿型中毒性腎病;
(41)子宮修補術後;
(42)一側卵巢部分切除;
(43)陰道修補或成形術後。
10、十級工傷與職業病鑒定標准
以下51種情況之一者,可以認定為十級工傷或職業病。
(1)顱骨缺損9~24平方厘米,無功能障礙;
(2)一側不完全性面癱;
(3)面部輕度異物色素沉著或脫失;
(4)全身癱痕面積<30%;
(5)一眼矯正視力<=0.5另一眼矯正視力>=0.8;
(6)雙眼矯正視力<=0.8;
(7)職業性(含放射性)及外傷性白內障Ⅰ~Ⅱ期(或輕、中度),或職業性及外傷性白內障術後無晶體;
(8)晶體脫位;
(9)眶內異物未取出者;
(10)球內異物未取出者;
(11)外傷性瞳孔放大;
(12)雙耳聽力損失>=26Dbhl,或一耳>=56Dbhl;
(13)雙側前庭功能喪失,閉眼不能並足站立;
(14)發聲障礙;
(15)一耳或雙耳缺損>2平方厘米;
(16)一耳或雙耳再造術後;
(17)鉻鼻病(無症狀者);
(18)嗅覺喪失;
(19)牙齒除以外,節牙脫落1個以上或其他牙脫落2個以上;
(20)一側顳下頜關節強直、強口困難Ⅰ度;
(21)鼻竇或面頰部有異和未曾取出;
(22)單側鼻腔或鼻孔閉鎖;
(23)鼻中隔穿孔;
(24)鼻或面部有>1平方厘米的增生性瘢痕;
(25)外傷後受傷節段脊柱關節炎伴腰痛,年齡在50歲以下者;
(26)一手指拇指外,任何一指遠側指離斷或功能喪失;
(27)指端植皮術後(增生性瘢痕1平方厘米以上);
(28)手背植皮面積>50平方厘米,並有明顯瘢痕;
(29)一拇指指間關節部分功能不全;
(30)手掌、足掌植皮右積>30%者;
(31)除拇指外,餘3~4指末節缺失;
(32)除拇趾外,任何一趾末節缺失;
(33)足背植皮,面積>100平方厘米;
(34)身體各部位骨折癒合後無功能障礙;
(35)外傷後半月板切除,髕骨切除,椎間盤切除或韌帶修補術後無功能障礙;
(36)血、氣胸行單純閉式引流術後,胸膜粘連增厚;
(37)胸壁異物滯留;
(38)脅骨、鎖骨、胸骨骨折治癒後無功能障礙;
(39)肝修補術後;
(40)脾修補術後;
(41)胰修補術後;
(42)開復探查或胃修補術後;
(43)開復探查或結腸修補術後;
(44)開復探查或小腸修補術後;
(45)腎修補術後;
(46)膀胱修補術後;
(47)卵巢修補術後;
(48)輸卵管修補術後;
(49)乳腺修補術後;
(50)一手或兩手慢性放射性皮膚損傷Ⅱ度及Ⅱ度度以上者;
(51)免疫功能輕度減退
4、化膿性骨髓炎與骨結核在平片上該如何鑒別???如題 謝謝了
化膿性骨髓炎,常由於金黃色葡萄球菌進入骨髓所致。細菌可經:①血行感染;②附近軟組織或關節感染的直接延伸;③開放性骨折或火器傷進人。其中以血行感染最多,好發於兒童和少年,男性較多。長骨中以脛骨、股骨、肋骨和橈骨多見。 根據病情發展和病理改變,骨髓炎可分為急性和慢性。 1.急性化膿性骨髓炎 【臨床與病理】 臨床表現主要是:①發病急、高熱和明顯中毒症狀;①患肢活動障礙和深部疼痛;③局部紅腫和壓痛。 敗行感染時,細菌栓子經滋養動脈進入骨髓,廣泛地侵犯骨髓和骨皮質,常較多停留於干骺端的骨松質部分,使該處明顯充血、水腫,多量中性粒細胞浸潤,形成局部膿腫。膿腫雖可局限化而成為慢性骨膿腫,但病灶常蔓延發展,侵犯較廣區域,甚至涉及整個骨幹。蔓延可向:①髓腔方向直接延伸;②也可由病灶向外擴展,突破干骺端的骨皮質,在骨膜下形成膿腫,再經哈氏管進人骨髓腔。能軟骨對化膿性感染有一定的阻力,故在兒童,除少數病例外,感染一般不能穿過能軟骨而侵入關節。但在成年,由於已無骺軟骨,所以感染可侵入關節而引起化膿性關節炎。若干骺端位於關節囊內,則感染可以侵入關節。例如股骨上端骨髓炎就常累及髖關節。有時骨膜下膿腫,也可延伸入關節。 【影像學表現】 (1)X線平片:在發病後2周內,雖然臨床表現明顯,但骨可無明顯變化。如周圍軟組織顯影良好,則可見一些軟組織改變:①肌間隙模糊或消失;②皮下組織與肌間的分界模糊;③皮下脂肪層內出現緻密的條紋影,靠近肌肉部分呈縱行排列,靠外側者則呈網狀。變化較為廣泛,系軟組織充血、水腫所致,雖無特徵,但結合病史,對早期診斷有一定意義,應作追蹤復查。 發病2周後可見骨改變。開始在干骺端骨松質中出現局限性骨質疏鬆,繼而形成多數分散不規則的骨質破壞區,骨小梁模糊、消失,破壞區邊緣模糊。以後骨質破壞向骨幹延伸,范圍擴大,可達骨幹2/3或全骨幹。小的破壞區融合而成為大的破壞區。骨皮質也遭受破壞。有時可引起病理性骨折。由於骨膜下膿腫的刺激,骨皮質周圍出現骨膜增生,表現為一層密度不高的新生骨與骨幹平行,病程越長,則新生骨越明顯。新生骨廣泛則形成包殼。骨膜增生一般同骨的病變范圍一致。pVW影像園XCTMR.com 由於骨膜掀起和血栓動脈炎,使骨皮質血供發生障礙而出現骨質壞死,沿骨長軸形成長條形死骨,與周圍骨質分界清楚,且密度高於周圍骨質。 (2)CT檢查:CT能很好地顯示急性化膿性骨髓炎的軟組織感染、骨膜下膿腫、骨髓內的炎症、骨質破壞和死骨。特別是能發現X線片不能顯示的小破壞區和小的死骨。 (3)MRI檢查:在確定急性化膿性骨髓炎的髓腔侵犯和軟組織感染的范圍方面,MRI優於常規X線和CT。骨髓的充血、水腫、滲出和壞死在T1WI均表現為低信號,與正常的骨髓信號形成明顯的對比。在與骨幹長軸平行的矢狀或冠狀層面上,骨髓腔受累的范圍顯示良好。在病變早期的T2WI上病變區與正常骨髓分界模糊,出現骨質破壞後分界趨向清楚。受累骨周圍軟組織腫脹,肌間隙和皮下脂肪模糊不清。在T2WI上充血水腫的肌肉和膿腫呈高信號,增強後膿腫壁可出現明顯強化。 【診斷與鑒別診斷】 急性化膿性骨髓炎的臨床症狀獨特,影像學表現明確,診斷不難。但有時須注意與表現不典型的骨結核或一些骨腫瘤如骨肉瘤鑒別。注意到其急性起病,患肢大范圍間斷性的骨質破壞和一定程度的骨膜增生,可以區別。 總之,急性化膿性骨髓炎主要表現是不同范圍的骨質破壞,不同程度的骨膜增生和死骨。雖然是以骨質破壞為主,但修復與骨質增生已開始,在骨質破壞周圍有骨質密度輕度增高現象。2.慢性化膿性骨髓炎 是急性化膿性骨髓炎未得到及時而充分治療的結果。 【臨床與病理】 急性期過後,有時臨床仍可見排膿瘺管經久不愈或時愈時發,主要是因為膿腔或死骨的存在。因死骨時積存細菌,抗生素不易滲入其內,阻撓病變癒合.致炎症呈長期慢性病程。 【影像學表現】 1)X線平片:X線片可見到明顯的修復,即在骨破壞周圍有骨質增生硬化現象。骨膜的新生骨增厚,並同骨皮質融合,呈分層狀,外緣於花邊狀。因此,骨幹增粗,輪廓不整。骨內膜也增生,致使骨密度明顯增高,甚至使骨髓腔閉塞。雖然有骨質修復、增生,但由於未痊癒,仍可見骨質破壞和死骨。因有骨硬化.常需用過度曝光片或體層攝影才能顯示。 慢性骨髓炎痊癒,則骨質破壞與死骨消失,骨質增生硬化逐漸吸收,骨髓腔溝通。如骨髓腔硬化仍不消失,雖然長期觀察認為病變已靜止,但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時仍可突然復發。 化膿性骨髓炎的慢性期,有時可具一些特殊的影像學表現: 慢性骨膿腫,系慢性局限性骨髓炎。大都限於長骨幹骺端骨松質中。以脛骨上下端和橈骨遠端為常見。X線表現為長骨幹骺端中心部位的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骨質破壞區,邊緣較整齊,周圍繞以骨硬化帶。破壞區中很少有死骨,多無骨膜增生,也無軟組織腫脹或瘺管。pVW影像園XCTMR.com 硬化型骨髓炎,又稱Garre骨髓炎,少見,特點為骨質增生硬化,骨外膜與骨內膜都明顯增生。局部密度很高,致使不規則的小破壞區不能被發現。骨皮質增厚.骨髓腔變窄,骨幹增粗,邊緣不整。 2)CT檢查:慢性化膿性骨髓炎的CT表現與X線表現相似,骨皮質明顯增厚、髓腔變窄甚至閉塞、骨質密度增高,並易於發現X線片不能顯示的死骨。 3)MRI檢查:慢性化膿性骨髓炎的骨質增生、硬化、死骨和骨膜反應:在TlWI和T2WI上均呈低信號。肉芽組織和膿液在T1WI上為低或稍高信號而在 T2WI呈高信號。瘺管內因含膿液常在T1WI上呈稍高信號而在T2WI上呈高信號,依層面方向不同可表現為點狀或不規則粗細不均的索條影從骨內膿腔向皮膚表面伸延。 【診斷與鑒別診斷】 慢性化膿性骨髓炎的特點為殘存的骨破壞、大量的骨質增生和可有死骨形成,識別不難。但由於抗生素的廣泛應用,細菌毒力較低或耐葯菌株的增加,典型、嚴重、長期不愈的慢性骨髓炎已很少見。相反,卻常有多種不典型的X線表現。如感染僅限於骨膜下,則表現為骨膜增生,而無明顯破壞,少數病例甚至作似惡性骨腫瘤或其他骨疾病,應注意分析鑒別。 骨結核早期診斷比較困難,應根據病史、體征、影像學、結核菌培養、病理組織、血檢查,流行病學等資料進行綜合分析診斷。 (一)病史 1.骨關節結核起病多較緩慢,全身症狀隱蔽,病人可有低熱、倦怠、盜汗、食慾減退和消瘦等。僅有少數病例除上述症狀外呈現急性發作,高熱39度左右,易於其他急性感染混淆。既往或現在同時有肺結核、胸膜炎、淋巴結核或泌尿系統結核等者,與結核病人有密切接觸史或者家族有結核病患者等,將有助於診斷。 2.局部症狀與體征 1)功能障礙 通常病人的關節功能障礙比患部疼痛出現更早。為了減輕患部的疼痛,各關節常被迫處於特殊的位置,如肩關節下垂位,肘關節半屈曲位。髖關節屈曲位,踝關節足下垂位。頸椎結核常用兩手托下頜,胸椎或腰椎結核者肌肉保護性痙攣,致使彎腰困難而小心蹲拾物等特有的姿勢。 2)腫脹 四肢關節結核局部腫脹易於發現,皮膚顏色通常表現正常,局部稍有熱感。關節腫脹逐漸增大,肢體的肌肉萎縮,患病關節多呈梭形。脊柱結核因解剖關系,早期體表可無異常發現,隨著病變發展,椎旁膿腫增大並沿肌肉間隙移行至體表,寒性膿腫可出現於頸部、背部、腰三角、髂凹和腿根部等。如膿腫移行至體表,皮膚受累,可見表皮潮紅,局部溫度也可增高,有的甚至穿破皮膚形成竇道。同時病人多出現低熱,局部疼痛加重。寒性膿腫出現時有助於骨關節結核的診斷。 3)疼痛 初期局部疼痛多不明顯,待病變發展刺激或壓迫其鄰近的神經根,如腰椎結核的出現肋間神經痛;腰椎結核刺激或壓迫腰叢神經引起腰腿痛;單純骨結核或滑膜結核發展為全關節結核時疼痛加重,往往這時才引起病人的注意。為了減輕疼痛,患部肌肉一直處於痙攣狀態,藉以起保護作用。當病人體位改變時,尤其是在夜間熟睡失去肌肉痙攣的保護時,疼痛更加明顯,小兒常表現夜啼等。 4)畸形 隨著病變發展,骨關節和脊椎骨質破壞,上述特有的姿勢持續不變且進一步發展,關節活動進一步受限而出現畸形,脊柱結核多出現成角後凸畸形。 骨結核的平片 脊柱結核的影象特點: 1、多為鄰近的兩個或兩個以上椎體發病,有間盤的病變,椎體或者椎弓有死骨,有的有椎旁軟組織影; 2、單一椎體極少見; 3、病情嚴重者,相鄰椎體融合,間盤壞死,有脊柱後凸畸形 診斷上要結合影象,病史,還要有結核中毒症狀,化驗結核抗體,還有結核菌素實驗有參考意義,有的病人有腰大肌膿腫或者其他部位的膿腫,注意是寒性膿腫。 治療:如果確診結核,應用全程抗結核葯物一年到一年半,定期查肝功和血常規,保肝。注意休息,嚴重者可行手術治療,術後須卧床較長時間,根據採用術式決定。
5、CT報告.1第一腰椎椎體壓縮性骨折。2第三腰椎椎體棘突骨折、3腰椎骨質增生.需要手術嗎.
病情分析: 椎體骨折一般臨床上治療多以保守治療為主,畢竟椎體的手術也不是一個小手術,需要在肋骨兩側以及前胸部位開腹,棘突骨折也不需要做這么大的手術的,一般卧床保守治療就是可以慢慢恢復的。還可以配合中葯接骨膏外敷治療,只是治療周期比較長一些。上了45歲以上的人群都是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骨質增生的,和缺鈣有很大關系。
意見建議:建議可以在本地骨科就診,在醫生的醫囑幫助下治療就是可以的。只要沒有損傷到神經,還是採取保守治療比較安全一些。前期需要至少卧床三個月左右,卧床期間,家屬要注意給患者做護理,勤翻身,防止出現褥瘡,勤擦洗,保持清潔。可以適當的補充鈣質,燉骨湯,補鈣片等。
6、骨髓炎導致的骨質疏鬆能治好嗎
骨質疏鬆症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人的骨量的增加大約在35歲左右達到極點,以後則吸收多於組成,呈所謂負平衡。原發性骨質疏鬆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所知的致病因素都不能單獨解釋所有的病例,可能是多種病因綜合致病,或尚有未知的致病因素。 (1)骨合成減少:不論男性激素、女性激素,都具有蛋白合成作用,正常情況下,性激素對骨合成和腎上腺皮質酮對骨的抗合成作用處於動態平衡。老年女性,性激素減少80%,但腎上腺皮質酮只減少10%,所以骨合成作用減少,分解增多,日久則產生骨質疏鬆。另外雌激素多有拮抗甲狀旁腺素的骨吸收作用,雌激素降低,骨組織對甲狀旁腺素敏感,使更多的鈣從骨組織中釋放出來,加重了骨的吸收。 (2)鈣代謝失調:正常人每日食入的鈣有1/3被吸收,2/3從糞便中排出,如蛋白質供應正常,每日維持正常活動,一般不致缺鈣。腎上腺皮質酮的增加除影響骨合成外,還影響腸中鈣的吸收,使糞中鈣排出增多,影響腎小管使鈣吸收減少,排出增多,結果鈣產生負平衡,如果食物鈣含量減低,則鈣負平衡更加嚴重。老年性骨質疏鬆多與鈣、磷攝入減少有很大關系。 (3)廢用性結果:因骨質骨病而需長期固定患肢者,可引起骨質疏鬆,因患病需長期卧床亦可引起骨質疏鬆,一般認為:肌肉活動減少,骨缺少肌肉刺激,結果骨母細胞活動減少引起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應如何治療? 由於本症病因不十分明確,因而尚無理想的治療方法,對停經和老年性骨質疏鬆,治療方法主要是對症。 (1)性激素治療:對老年女性骨疏鬆,可用補充雌激素的方法防治。有學者證明服用雌激素可防止骨鈣脫失,但必須早用才有效,過晚則不能阻止其發展。但激素只能制止鈣的負平衡,並不能變成正平衡。長期使用會有一些副作用,對雄激素的使用觀點尚不統一,有人認為給予丙酸睾丸酮,可促進鈣、磷、氮的貯存,對骨組成有效,但長期使用也會產生副作用。也有人主張聯合用葯。 (2)鈣的補充:正常人每天需鈣10mg/kg,骨疏鬆者每天需鈣17mg/kg,以維持鈣平衡。可以從飲食中補充,如雞湯、排骨湯等,牛奶、蝦、扇貝、豆腐、青菜等均為含鈣食物,可按需調用。也可使用鈣片,服鈣應每晚睡前服1次,以糾正下半夜及清晨低血鈣狀況,以免此時的低血鈣刺激甲狀旁腺引起骨脫鈣。對於不能應用性激素者,給予大劑量鈣可起到與使用性激素相同的作用,但對腎結石或可能發生腎結石危險的病人慎用。 (3)維生素D:對單純的骨質疏鬆無效,如伴有骨軟化症,可加用維生素D ,同時與補鈣、性激素合用。 (4)無機磷酸鹽:它可改善骨折後的骨質疏鬆,在制動期間,磷可約束鈣自尿中排泄,在使用磷時,應注意軟組織鈣化的可能。 (5)降鈣素:它能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緩解骨質分解代謝,可降低血鈣,刺激新骨形成。 (6)休息及體療:對急性腰背痛、確診或疑有椎體壓縮骨折者,應卧硬板床休息,並服止痛劑及鎮靜葯。也可根據病情配合理療、針灸等方法治療。在症狀緩解期或骨折康復期,可進行腹肌及背肌鍛煉,以刺激骨的合成。 (7)預防:老年人應積極進行健身體療,如太極拳、慢跑、步行等,注意調節飲食,有意識地補充鈣及維生素D,預防骨質疏鬆的並發症。
7、最近好好的腰疼什麼原因
以下原因可引起睡覺腰痛:婦科炎症,月經不調,泌尿系炎症,結石,腰椎間盤突出,增生,風濕痹證,勞損,房事勞傷,肝腎虛弱,扭傷等.睡覺腰痛是一個症狀,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如果是腰肌勞損你可以試試「退著走」的鍛煉,就是連續地向後退著走路,每天早晚各進行1次,每次20分鍾,鍛煉時要盡可能挺胸,盡量後抬大腿.腰痛很多是因為腰部肌肉力量,韌帶強度不夠,腰椎穩定性差引起的.「退著走」的鍛煉可增強腰背肌群力量,加強腰椎的穩定性及靈活性.在退著走的時候,腰部肌肉有節律地收縮和放鬆,使腰部血液循環得以較好地改善,提高腰部組織的新陳代謝,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如果不能緩解的話,就應該去醫院做相關檢查.
8、能造成脊椎感染的細菌有哪登?
脊椎感染是一種全身感染的局部表現,它是由於由細菌感染引起的。而細菌可以是通過靜脈、呼吸道、消化道等進入到體內,或者是細菌直接定植到脊椎上。
比如說通過靜脈的細菌,這種情況主要是見於一些吸毒的患者不注意衛生。經呼吸道最常見的是結核桿菌,經消化道的細菌比較常見的是布魯氏桿菌。另外,脊椎的感染還可以由細菌直接到達脊椎引起的,譬如針灸,或者是醫源性的脊椎感染,都是由細菌直接定植到脊椎繁殖引起的。
還有可能就是有些手術消毒不徹底或者是手術的時候,全身其他的地方有炎症沒有進行很好的處理,也會造成脊椎的感染。
9、腰椎各椎體內可見斑點及小片影,黃骨髓化是什麼意思?是骨癌嗎?
盡早去檢查一下吧,別拖這了,中醫西醫都看一看,個人建議是中醫。因為我有朋友就是骨髓炎,一直中醫調理,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