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腎精藏於腎,封於骨 跟骨髓什麼關系
精能化血,血能生精,精血互生,故有「精血同源」之說。
(一)血對精的作用
「夫血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於五臟,灑陳於六腑,男子化而為精,女子上為乳汁,下為經水」(《赤水玄珠·調經門》)。「精者,血之精微所成」(《讀醫隨筆·氣血精神論》)。血液流於腎中,與腎精化合而成為腎所藏之精。由於血能生精,血旺則精充,血虧則精衰。臨。床上每見血虛之候往往有腎精虧損之徵。
(二)精對血的作用
「血即精之屬也,但精藏於腎,所蘊不多,而血富於沖,所至皆是」(《景岳全書,血證》)。腎藏精,精生髓,髓養骨,「骨髓堅固,氣血皆從」(《素問·生氣通天論》)。由此可見,精髓是化生血液的重要物質基礎。精足則血足,所以腎精虧損可導致血虛。目前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用補腎填精之法而獲效。以補腎為主治療血虛,就是以精可化血為理論依據的。
2、現在想要捐獻自己的骨髓和腎臟都是違法的了?這個社會是腫么了。。。。。
知情同意是衡量和判定人體器官採集行為合法性的首要價值尺度,體現了對器官捐獻者的尊重和保護。對於器官捐獻須經當事人同意,各國均無不同。具體而言,有知情同意( informed consent) 、推定同意( presumed consent) 、法定同意( statutory consent) 三種具體的形式。
3、腎臟和骨髓出現病變之前有什麼徵兆?
首先你先確定你感覺的越來越矮是不是准確,感覺有時並不可靠,要用數字來衡量,你先徑量一下自己的凈身高看看有沒有變化,另外你的年齡是多大,如果是年齡較大的話,出現輕微的身高畏縮並不算是異常,如果是青壯年出現身高畏縮確實不應該,但是並不是骨髓和腎臟的問題,有可能骨縫癒合或是其他因素導致的鈣流失造成.腎臟和骨髓病變之前徵兆主要是主血氣,出現耳聾,耳鳴,小便黃赤,血氣不足,面色蒼白,盜汗,乏力等症狀
4、本人身體健康,急需用錢,想出售骨髓和腎臟!謝謝了
這個好啊,去非洲,你就可以過上不用錢的社會
5、中醫理論認為腎臟跟其他器官有何關系?
美國科學家彼得·阿格雷和羅德里克·麥金農因為成功解釋了這個問題而獲得2003年諾貝爾化學獎.
簡單來說腎是一個24小時工作的「清洗工廠」。外形像蠶豆,左右各一分布在腰部脊柱兩側。成年人每一個腎臟的大小都和自己的拳頭差不多大。
腎的工作就是不停地濾洗血液,排出身體里的廢物和多餘的水分,形成尿。每個腎里都有幾百萬條毛細血管,叫「腎小球」。腎像一個巨大的工廠,「腎小球」就是裡面的工人。
大多數人生下來都是2個腎臟,但是也有個別人生下來只有1個腎臟,盡管如此,他們仍可正常生活。這是因為「工廠」里的每個「工人」工作效率都很高,即使是全部正常的腎小球功能僅存20%,仍可維持人體正常生活,而不被察覺。
腎臟有5大作用——保持血壓平衡。腎臟能分泌包括腎素、前列腺素在內的活性物質,對血壓調控、水鹽代謝起著重要的作用;
清除廢物和多餘的水分。腎臟像個濾器,一天約有1500-1800升的血液通過腎臟過濾,廢物和多餘的水形成尿排出,正常人平均每天有1500毫升尿;
刺激骨髓造血,腎臟能夠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進而刺激骨髓製造紅細胞;
維持骨骼的強壯,中醫說「腎主骨」,它保證機體對鈣、磷的吸收和維持骨骼的正常生長;
維持體內電解質、酸鹼平衡
6、本人 願 捐獻 腎臟 骨髓 請與本人聯系。
請問你怎麼聯系啊!
7、腎與性有什麼關系<西醫>?
腎
:
腎主藏精,納氣,主骨生筋,仆竅1:耳和二陰。古人稱腎為「先天之本」。這樣看來,祖困吸學所說的腎,既包括泌尿系統,又概括了生殖系統和部分內分泌功能。
1.腎藏精:腎藏精包括兩個方面。——『指生殖之桶,它是繁衍生殖的基本物質,一指水谷之柄,它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背弊物質。
嫂殖之精,是構成形體的原始物質,當男女之精結合之後,就在母體中孕育成形,初生庸得到水谷之精的不斷充養而發育成長,達到一定年齡,臟腑之精逐步充盈,乃下歸於腎而為生肪之精。前入把生有俱來的精稱為「先天之精」。把水谷之精稱為「後天之精」。 二:專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精不但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物質,也是人體成長發育繁殖的基本物質,它的儲藏和輸瀉,都是南腎主宰。如果腎臟有病就可能出現遺精,精少,不孕等症。
腎的另一種功能是腎氣,腎氣與生俱來,是先天之精的轉化。腎氣的盛衰,關繫到人的生長發育衰老的整個過程。例如女子七歲左右,男子八歲左右,腎氣漸充,就有齒更發長的變化;女子十四歲左右,男子十六歲左右,腎氣逐漸旺盛,生殖機能開始成熟,女子就有月經來潮,男子就有精氣溢瀉的變化,這是生長發育階段。女子五十歲左右,男子六十、七十歲,由於腎氣日衰,女子月經停止,男子精少,一般便停止生殖能力,這是生長發育機能逐步衰退階段。
2.腎主納氣:體內氣灼正常運化,有賴肺的呼吸,腎的收納。從二者的關繫上看,肺司呼吸為氣之本,腎主納氣(指元氣)為氣之根。只有腎的精氣充足,元氣才能固守。若腎虛根本不因,納氣失常,則要影響肺氣宣揚,就會出現短氣喘逆, 呼多吸少,上下氣不相續接等症狀。
3.腎主音生髓:腎藏精,髓是精的轉化,所以說腎能生髓,以充養骨骼,骨得髓的滋養才能健壯。因此,在臨床上由於腎精虧虛而導致骨瘦的患者治療應從腎臟著手。
4.腎主水,開竅於二陰:主水是說腎有管理水液的作用,水液在體內代謝,是水液進入胃腸,通過脾轉輸給肺,再由肺氣的肅降將其中清中之清的(精微部分)敷布於全身,清中之濁的,下輸於腎,通過腎的氣化作用,把其中清的部分,經過經脈再上輸於肺,剩餘的水分(濁的)由膀胱排出體外。如果腎氣虛弱,功能失常,氣不化水,則水液內停,小水不利,水液泛濫溢於肌膚,則形成水腫,水氣上凌心肺,又可出現心悸,喘不得卧等症。
腎與二陰(指前後二陰)有一定哭系。腎臟的陽氣,既有調節水液的作用,又有溫購脾臟的功能。如果腎陽不足,在臨床上往往出現小便不禁、遺尿或五更瀉等症狀。
5.腎開竅於平,其華在發:腎與耳和發是有它一定的關系。如腎虛的病人往往表現有耳鳴耳聾等症狀。發雖為血之餘,但其根源卻在於腎氣。如青壯年發黑而光澤,這是腎氣充盈的表現。反之,老年人發白而易脫落這是腎氣虛衰的徵兆。
附:子宮
1.主月經:月經與腎的關系較為密切,女子夜十四歲左右,腎氣漸充,任脈、沖脈氣血充盛,下注於子宮,月經就開始來潮,這說明生殖機能逐步發育成熟。反之,若腎氣虛衰,任沖經脈氣血不足,影響子宮,就會產生經閉、月經不調或不孕等病變。
2.主孕育胎兒:子官是孕育胎兒的臟器。當母體受孕之後,子宮能供應胎兒貿養,這種營養物質是依靠母體中任沖二脈氣血的轉輸。所以受孕之後月經也就停止了。如果在懷孕過程中,見到胎動下血或腹痛等症狀時,往往都是由於腎虛任沖二脈失調,不能固攝胎兒所致。總之,子宮是主行月經和保護、孕育胎兒的主要臟器。
(五)腎
腎的主要功能是藏精、納氣、主骨、生髓和主管水液的運行。它和耳、發、二陰有關。
1.腎主藏精:精是指生命起源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
腎藏精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藏先天之精,它是構成生命的基本物質,與人的生長、發育、生殖和衰老有關;一是藏後天之精,即水谷之精,它是飲食物的精華部分,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先天之精要發揮它的生命力,必須有後天之精的供養;後天之精所以能夠化生,又必須依賴先天之精的資助。二者不是孤立分開而是互相資生,互相聯系的。精的產生、貯藏和轉輸,皆由腎所主宰。因此,臨床常見的遺精、陽萎、精少不育等症,都與腎臟有關。
因為腎所藏的精,有生殖、生長發育、維持生命的作用,所以稱「腎為先天之本」。其中又有腎陽、腎陰之分,即把產生這種作用的動力,稱為「腎陽」(又稱「元陽」或「命門真火」);把產生這種作用的物質基礎,稱為「腎陰」(又稱「元陰」)。腎陰與腎陽是矛盾著的兩個方面,在人體內它們互相制約,互相依存,維持相對的動態平衡。
腎陰與腎陽在體內保持相對平衡這一狀態,又叫做「腎氣」。腎氣是隨著年齡的不同而盛而衰。精足則腎氣盛,精不足則腎氣衰。所以腎氣的盛衰與人體的發育有密切關系。腎氣的盛衰,可從齒(齒為骨之餘)、骨(腎主骨)、腰(腰為腎之府)、頭發(其華在發)、生殖(腎藏精)等方面去體現。
2.腎主納氣:正常而調和的呼吸,既有賴於肺的肅降,又有賴於腎的收納。從二者的關繫上看,肺司呼吸,為氣之本,腎主納氣,為氣之根。只有腎氣充足,元氣才能固守於下,若腎虛根本不固,納氣失常,則影響肺氣肅降,就會出現呼多吸少,上下氣不相接續的喘症。
3.腎主水:腎在人體水液代謝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作用。前面提到的脾主運化水液,肺主通調水道,都與水液代謝有關。但人體水液代謝的全過程,必須肺脾腎來共同完成,其中腎的作用,尤為主要。腎主水液代謝,主要靠腎陽(命門火)對水液的蒸化。水液進入胃腸,由脾上輸於肺,肺將其清中之清的敷布於全身,清中之濁的,由肺下輸於腎,歸腎的水液為濁,經腎陽蒸化後,濁中之清的再上輸於肺,濁中之濁的經過膀腕徘出體外,從而維持人體水液代謝的平衡。若腎陽虛衰,對水液不能進行正常的蒸化,泌尿失職,水濕泛濫於周身,可引起水腫等症。
4.腎主骨、生髓、通於腦:「腎藏精、精生髓、髓通於腦」。髓是腎精所生,藏於骨腔之中,以充養骨路。腦與脊髓相通,故稱「腦為髓海」,說明腎與骨、髓、腦有密切關系。若腎精充足,骨髓充盈,骨得髓養,則骨鎔堅強有力。腦髓盈滿,則耳目聰明,精力充沛,故祖國醫學有「頭為精明之府」的說法。若腎精不足,骨髓空虛,骨失所養,則骨路痙軟,行動無力。腦髓空虛,可出現眩暈、耳鳴、全身疲乏,記憶減退等。
5.腎開竅於耳及二陰、其華在發:耳為腎之外竅,故腎氣通於耳。苦腎氣充足,膀胱的功能是接受和排泄尿液。尿生成於腎,經過小腸的吸收後,下輸於腎的水液,在腎陽的蒸化下,經過膀胱的作用,排出體外。膀胱功能減弱,不能約束,會出現遺尿。膀胱有熱,濕熱蘊結,可出現小便困難,尿道疼痛或血尿等。
參考資料:
中醫對「腎」是如何認識的?
中醫認為腎屬臟,腎藏有「先天之精」,為臟腑陰陽之本,生命之源,故稱腎為「先天之本」。
腎的主要功能為藏精,主生長、發育、生殖和水液代謝,腎主骨生髓,外榮於發,開竅於耳及二陰。藏精是腎的主要生理功能,腎中精氣,是機體生命活動之本,對機體各方面的生理活動均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腎主水液,主要是指腎中精氣的氣化功能,對於體內津液的輸布和排泄, 維持體內津液代謝的平衡,起著極為重要的調節作用;腎主骨生髓,實際上是腎中精氣具有促進機體生長發育功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腎中精氣的盛衰,不僅影響骨的生長和發育,而且也影響脊髓和腦髓的充盈和發育;「齒為骨之餘」,齒與骨同出一源,牙齒也由腎中精氣所充養,腎中精氣充沛,則牙齒堅固而不易脫落,若腎中精氣不足,則牙齒易於松動,甚至早期脫落;腎開竅於二陰(外生殖器和肛門),因此,尿頻、遺尿、尿失禁、尿少或尿閉,均與腎的氣化功能失常有關。糞便的排泄,本是大腸的傳化糟粕功能,但亦與腎的氣化有關,如腎陰不足時,可致腸液枯涸而便秘,腎陽虛損時,則氣化無權而致陽虛便秘或陽虛泄瀉,腎的封藏失司時,則可見久泄滑脫。
中醫認為腎在水液代謝中有什麼作用?
水液,中醫又稱津液,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人體水液代謝包括輸布和排泄兩個方面,即從飲食物中化生的津液(人體正常水液)輸送到全身各部,發揮滋養五臟六腑、組織器官的作用;而各臟腑組織利用後的水分(包括機體的代謝產物)變為汗和尿排出體外。正常情況下,這一過程需要通過胃的受納、脾的轉輸、肺的宣降、三焦的氣化、腎的升清降濁等多個臟腑參與,共同協作完成,其中,腎主持和調節水液的功能起主導作用並貫穿在水液代謝過程的始終。
《素問·逆調論》雲:「腎者,水臟,主津液。」故腎主水液是腎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這一功能主要靠腎的氣化作用來完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升清降濁。腎的氣化使清者上升於肺,輸布全身,滋養臟腑組織器官,此過程稱「升清」。濁者通過肺的肅降下歸於腎,再經腎的氣化使濁中之清者復經脾達肺發揮營養作用;其濁中之濁者,下注膀胱排出體外,此過程稱降濁,如此維持水液的動態平衡。二司膀胱開合。膀胱的開合依賴於腎的氣化作用,腎的氣化功能正常,則開合適度。開,則代謝後的水液得以排出;合,則機體需要的水液得以貯存。三促進肺、脾、肝、三焦等臟腑的氣化功能。腎陽為一身陽氣之根,脾的運化、肺的宣降、三焦水道的通調等,無不依賴腎陽的作用而發揮正常的功能。如腎陽不足,蒸騰氣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謝障礙,則既可見到氣化不利的尿少、水腫等症,又可見到攝納無權、升清不利的小便清長、尿量增多等症狀。故腎在水液代謝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五臟之五——腎 腎位於腰部,在脊柱兩旁,左右各一,故《素問》說:「腰者,腎之府。」由於腎藏先天之精,為臟腑陰陽之本,生命之源,故稱腎為「先天之本」。 腎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長發育和生殖;主水液、腎主納氣。其與其它組織器官的關系是:腎主骨、生髓、通於腦,齒為骨之餘。其華在發,開竅於耳及二陰,在志為恐,在液為唾。腎與膀胱通過經脈的相互絡屬,構成表裡關系。 (1)腎的生理特性 腎的生理特性,主要有兩個方面: 1、腎性潛藏,為固攝之本。在五臟之中,腎的位置最下,而在生理功能方面主藏蓄陰精,又主命火。腎精宜藏,最忌耗泄損傷,命火宜潛於水中,不宜升騰。所以,在古代,以潛藏蟄伏之意比喻腎的生理特性。正是由於腎的封藏固攝作用,使體內精微物質得以保留,元陰元陽得以閉藏,人的生命力才能旺盛,身體才能健康。若腎有病變,使腎的封藏、固攝機能失職,就會引起陰精過度耗損妄泄病症,表現為遺精、帶下、滑胎、尿濁、尿甜等。 2、腎與冬氣相通應。在五臟之中,腎屬陰中之陰,而冬季陰氣最盛,故腎與冬氣相通應。表現在病理方面,腎的病變,在自然界之氣的滋助下,在冬季易於好轉,病人的自我感覺亦較為舒服些。當然冬季氣候變化過於劇烈,對腎也容易產生損害作用。 (2)腎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腎藏精,主人體的生長發育與生殖 精是人體內最寶貴的物質之一。在中醫學理論中,精的運用甚為廣泛,歸納起來,其含義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精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就是說,人體的各臟腑組織器官,均是由精這種物質構成,先有了精,在此基礎上才有了胚胎的發育,生命的產生。故《靈樞》說:"人始生,先成精。"二是指精為人體生長、發育及各種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即是說,人出生後,由幼年、青年到壯年、老年,都不斷地消耗精微物質,"精"即是對這些精微物質、營養成分的概括。 藏精,是腎的主要生理功能,即是說腎對於精氣具有閉藏作用。腎所藏的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兩部分。所謂"先天之精",即稟受於父母的生殖之精,它是構成胚胎發育的原始物質,具有生殖、繁衍後代的基本功能,並決定著每個人的體質、生理、發育,在一定程度上還決定著壽命。在出生離開母體後,這精就藏於腎,成為腎精的一部分,它是代代相傳、繁殖、生育的物質基礎。所謂"後天之精",即指臟腑之精,是飲食水谷所化生的各種精微物質。因為這精來源於出生後,依賴於脾胃所化生,故稱之為"後天之精"。它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營養物質,主要分布到五臟六腑、皮毛筋骨,以發揮其滋養濡潤作用。其通過代謝平衡後所剩餘的部分,則輸注到腎臟,成為腎精的一部分。 後天之精的化生,依賴於先天之精的資助,先天之精亦依賴於後天之精的補充,才不致耗盡。先天之精與後天之精是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二者相輔相成,從而保證了腎精的充盛。先天之精與後天之精的來源雖然有異,但均藏於腎,二者是不能截然分開的。所以腎精的盛衰,除了和先天條件有關外,還和後天營養是否充盛有密切關系。 腎藏精的生理功能十分重要,是生養身體的根本。而腎所藏之精屬於物質,這種物質又可轉化為功能,即腎精能化氣,腎精所化之氣,稱為腎氣。腎氣保證了人體的健康功能。腎中精氣的盛衰,決定著人體的生長、發育過程和生殖機能的旺盛與衰減。 腎主生殖 人體的生殖機能包括兩個方面,即性功能和生殖能力,它是繁衍後代、代代相傳的根本保證。中醫學認為,人體的生殖機能,主要和腎有關。一方面,腎藏精,腎精是人體胚胎發育的基本物質,是生命起源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腎精又能促進生殖器官發育,使生殖機能成熟並維持生殖機能旺盛不衰。 人在出生以後,由於先天之精不斷得到後天之精的滋養,腎的精氣逐漸充盛,發育到青春期,體內就產生了一種促進生殖機能成熟的物質,中醫學稱之為"天癸"。所謂天癸,乃是一種促進性腺發育成熟的物質。它來源於男女之腎精,主要由先天之精所化,又不斷得到後天之精的滋養和充盈。天癸能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與生殖。當天癸發展到一定水平時,則男子出現排精現象,女子按時排泄月經,男女性機能開始成熟,並已具備生殖能力。此後,隨著年齡的變化,腎精由充盛而逐漸衰減,天癸也逐漸減少,生殖能力逐漸減弱,直至喪失。由此可見,天癸的盛衰主要依賴於腎中精氣的盛衰,而人體的生殖機能,主要通過天癸而發揮作用。既然腎中精氣的盛衰,直接影響到人體的生殖機能,所以當腎中精氣衰減時,就會導致性機能和生殖機能的異常。而對於性機能和生殖機能的病變,也往往採用填補腎精的方法治療。 腎主生長發育 人體的整個生長、發育過程,均和腎中精氣的盛衰存在著極其密切的內在聯系。人從幼年開始,腎中精氣開始充盛,人體生長、發育迅速,生機活潑,在七、八歲時,由於腎中精氣的逐漸充盛,出現了齒更發長的生理變化。到了青壯年,腎中精氣更加充盛,不僅具備了生殖能力,而且身體強壯,筋骨堅強,精神飽滿,牙齒堅固,頭發黑亮,處於人生中身體最強壯的時期。進入老年,由於腎中精氣開始衰減,人的形體逐漸衰老,不僅生殖機能喪失,而且頭發斑白,牙齒動搖,彎腰駝背,步履不穩,耳聾失聰,面憔無華。 既然腎中精氣的盛衰,決定著人體的生長、發育,那麼在腎中精氣不足時,往往出現生長發育方面的異常。如在幼年時期,腎中精氣不足,則可致生長、發育遲緩,智力低下,或"五遲"(立遲、行遲、齒遲、語遲、發遲)、"五軟"(手足軟、頭軟、頸軟、肌肉軟、口軟);在成年時期,如腎中精氣虧損過度,則可未老先衰,表現為發脫齒搖,頭暈耳鳴,記憶力減退,性功能衰弱。因此,臨床上常採用補腎精的方法治療,能獲得一定療效。另外,在腎主生長發育這一理論的指導下,對於抗衰老的預防,歷代醫家都極為重視調補腎臟,目前研製的抗衰老葯物,尤以補腎者為多。 腎藏精,腎精化生腎氣,腎精充足,則腎氣旺盛;腎精虧損,則腎氣衰弱。腎精與腎氣互為體用,故有時將二者合稱為精氣。腎中精氣是機體生命活動的根本,對機體各種生理活動均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故腎被看作"先天之本"。從陰陽屬性來分,精屬有形,為陰;氣屬無形,為陽。所以亦稱腎精為腎陰,稱腎氣為腎陽,又稱"元陰"和"元陽"。腎陰是一身陰液的本源,對機體各臟腑組織器官起著滋潤、濡養作用。腎陽是一身陽氣的根本,它對機體各臟腑組織器官起著溫煦和推動作用。腎之陰陽是人體各臟腑陰陽的根本。由於陰陽同居腎中,故腎又被稱為"水火之宅"。 (二)主水液 腎主水液,主要是指腎臟具有主持和調節人體水液代謝的生理機能。人體水液代謝的調節,雖然與肺、脾、肝、腎等多個臟腑有關,但起主導作用的是腎,腎對水液代謝的調節作用,貫穿在水液代謝過程的始終。 腎主水液功能主要是通過腎的氣化作用來實現的。所謂"氣化",是指腎中陽氣的蒸化作用。腎陽蒸化水液,使水能氣化,又能使氣聚而為水,以利於水液在體內的升降出入、布散排泄,從而使水液代謝維持正常。具體來說,腎主水液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是升清降濁。在水液代謝過程中,水液有清濁之分,所謂"清者",即指含有營養成分的部分水液;所謂"濁者",即指含有各種代謝廢物的水液。清者上升,濁者下降,是水液在體內氣化的基本規律。水液代謝,首先是通過脾胃的受納、消化和運化,其精微部分轉輸於肺,通過宣發肅降,使清者上升,濁者下降歸於腎。歸於腎的水液雖名為濁,但其中仍含有清的部分,故在腎陽蒸化作用下,濁中之清可進一步蒸騰氣化,復上升於肺,再次布散周身,這種生理過程,稱為"腎的升清功能"。而其中的濁中之濁,則注入膀胱為尿,這個生理過程稱為"腎的降濁功能"。因此,在腎的氣化作用下,清升濁降,促進著體液的代謝,維持著人體水液代謝的平衡。 其次是司膀胱開合。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貯尿、排尿,與腎的氣化作用密切相關。貯尿要依靠腎氣的固攝能力,排尿也要依靠其控制能力,故稱此作用為腎司膀胱開合。開,則使尿液順利排出體外;合,則使水津保留於體內,維持體內水液量的相對恆定。 另外是對肺、脾、肝、三焦等臟腑的功能活動有促進作用。腎陽為一身陽氣的根本,是各臟腑功能活動的強大動力,只有在腎中陽氣的溫煦和蒸化作用下,脾運化水濕,肺通調水道,肝疏泄水液,三焦司水道之決瀆,以及上述膀胱適度開合等,方能並行不悖,各守其職,協調一致,維持水液代謝的平衡。若腎有病變,失去主水之功能,往往會影響水液代謝,使之發生紊亂,出現尿少,水腫等病理表現。若腎陽不足,失去溫化蒸騰作用,則表現為小便清長或尿量明顯增多等症。 (三)主納氣 腎主納氣,是指腎具有攝納肺所吸入之清氣而調節呼吸的功能,防止呼吸表淺,保證體內外氣體的正常交換。 人體的呼吸雖然由肺來主司,還必須有腎的參與才能維持正常。具體來說,由肺吸入之清氣必須下達於腎,由腎來攝納,方能保持呼吸運動的深沉和平穩,從而保證體內外氣體得以正常交換。只有肺腎協調一致,呼吸功能才會正常。實際上腎主納氣是腎的封藏作用在呼吸運動中的具體體現。因此,腎的納氣功能正常,則呼吸均勻和調。如果腎的納氣功能減退,攝納無權,則肺吸入之清氣上逆而不能下行,即可出現呼吸表淺,動則氣喘,呼多吸少,或呼吸困難等病症。從臨床實際來看,往往在慢性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等疾患中,可見到"腎不納氣"的徵象,治療常用補腎納氣的方法,多可獲得較好的效果。 (3)腎的附屬功能 (一)腎主骨、生髓、通於腦,齒為骨之餘 腎主骨、生髓的生理功能,實際上是腎之精氣具有促進機體生長發育功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醫學認為,腎藏精,精生髓,髓藏於骨腔之中,髓養骨,促其生長發育。因此,腎-精-髓-骨組成一個系統,有其內在聯系。腎精充足,髓化生有源,骨質得養,則發育旺盛,骨質緻密,堅固有力。反之,如腎精虧虛,骨髓化生無源,骨骼失其滋養。在小兒,就會骨骼發育不良或生長遲緩,骨軟無力,囪門遲閉等;在成人,則可見腰膝酸軟,步履蹣跚,甚則腳痿不能行動;在老年,則骨質脆弱,易於骨折等。 髓,有骨髓、脊髓、腦髓之分。藏於骨腔內之髓,稱為骨髓。位於脊椎管內之髓,稱為脊髓。位於顱腔中的髓,稱為腦髓。這三種髓,均由腎精所化生。因此,腎中精氣的盛衰,不僅影響到骨的生長與發育,而且也影響到髓的充盈和發育。中醫學認為"腦為髓之海",因為脊髓上通於腦,聚而為腦髓。腎精充沛,髓海滿盈,腦得其養,則精力充沛,思維敏捷,耳目聰明,記憶力強。反之,若腎精不足,髓海失充,在小兒,則表現為大腦發育不全,智力低下,或形成傻呆病;在成年人,多表現為記憶力減退,精神萎頓,思維緩慢,頭暈,眼花,耳鳴,失眠;嚴重者,則可發展成為健忘症。 牙齒屬骨的一部分,故稱"齒為骨之餘"。既然牙齒與骨同出一源,所以牙齒也依賴於腎中精氣所充養。腎精充足,則牙齒堅固、齊全。若精髓不足,則牙齒松動,甚或脫落。對於牙齒松動等病證,臨床上亦常採用補腎的方法治療,多能獲效。 腎主骨這一理論,近年來通過實驗研究,也進一步得到充分的證實。例如研究發現,某些補腎葯物,能增加骨的堅韌度,對於某些骨折的病人,採用補腎的方葯治療,多能加速骨質癒合。近年來,根據腎主骨的理論,從治腎入手,治療多種骨的病變,都取得滿意療效。 (二)其華在發 "發"指頭發。腎其華在發,是指腎的精氣充盛,可以顯露在頭發上,即發為腎之外候。故《素問》說:"腎之合骨也,其榮發也。"發的生長與脫落,榮潤與枯槁,不僅和腎中精氣的充盛程度有關,而且還和血液的濡養有關。所以,又有"發為血之餘"的說法。但頭發的生長,根本在於腎,這是因為腎藏精,精能化血而充養頭發的緣故。因此,頭發的榮枯、黑白等變化常隨著腎中精氣盛衰的變化而變化。從幼年時期開始,腎的精氣開始充盛,頭發開始生長;青壯年時期,腎的精氣旺盛,因而頭發烏黑發亮,到了老年,腎中精氣漸衰,故頭發變白,枯槁少華,容易斷落。這些都屬於正常的生理變化。在臨床所見,凡未老先衰,頭發枯萎,或早脫早白者,多與腎中精氣虧損有關。 (三)開竅於耳及二陰 腎竅和其餘四臟之竅不同,它有上竅和下竅之分,在上開竅於耳,在下開竅於二陰。 耳是聽覺器官。聽覺靈敏與否,與腎中精氣的盛衰有密切關系。只有腎精充足,才能使聽覺靈敏。故《靈樞》說:"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若腎精不足,則可引起耳的聽力減退,甚或耳聾。至於老年人的耳聾失聰等,則是由腎中精氣生理性衰減所致。 二陰,包括前陰和後陰。前陰,指外生殖器,有排尿和生殖功能。尿液的排泄雖由膀胱所主,但仍靠腎的氣化功能才能維持正常。因此,排尿異常的病症,如小便清長,尿頻,遺尿,尿失禁,少尿,尿閉,尿余瀝等,常責之於腎氣虛。生殖系統功能也受到腎功能影響,如腎虛則會出現陽痿,遺精,早泄等症。後陰,即肛門,主要排泄大便。糞便的排泄,雖然主要和大腸、脾等有關,但也與腎的氣化、溫煦、封藏功能有關。因此,腎病時,常影響到糞便的排泄。例如,腎陰虛,可見大便秘結;腎陽虛則大便溏瀉;腎氣不固,則久泄滑脫。
8、腎是怎麼生成骨髓的
骨髓包括各種造血幹細胞,生成血細胞釋放入血,幫助人體完成各種生理活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您說的腎生成骨髓是中醫的說法,中醫認為,腎是生命的根本,腎生成先天之精,「主骨生髄」,並不是現代醫學意義上的腎臟生成骨髓,請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