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癌症換骨髓

癌症換骨髓

發布時間:2020-09-01 00:51:59

1、怎麼知道惡性腫瘤是否轉移到骨髓的?

骨髓內有惡性腫瘤轉移時,通常患者的貧血進展迅速,有時他們的外周血中出現較多的幼稚細胞,如幼紅細胞、幼粒細胞等,這主要是由於腫瘤細胞侵犯骨髓後破壞了血液的骨髓屏障,使大量幼稚細胞進入外周血所致。有時還會引起患者局部骨痛。但要確診惡性腫瘤是否轉移到骨髓,則必須進行骨髓穿刺塗片檢查,尤其是在骨壓痛處穿刺,塗片後尋找有無腫瘤細胞。如果發現了腫瘤細胞,骨髓塗片陽性,則可確診惡性腫瘤已轉移到骨髓。但如果未發現腫瘤細胞,也不能完全否定轉移,因為腫瘤細胞多呈集團傾向,在骨髓內往往呈局灶性分布,如果骨髓穿刺的位置恰好不在腫瘤細胞聚集處,則往往造成假陰性的結果。

有經驗的臨床醫生通常會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及各項輔助檢查綜合分析,對懷疑骨髓腫瘤轉移的患者會進行多次不同部位的骨髓穿刺檢查以明確診斷。

2、肺癌癌細胞轉移到骨髓是不是就沒救了

你好,晚期肺癌可以保守治療,控制病情,減輕痛苦,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壽命。

3、癌症治好了(換了骨髓)結婚對下一代有沒有影響?

您好:
由於骨髓移植前會進行大劑量放療和化療來摧毀患者原有的免疫系統。而化療和放療對人生殖細胞的影響是很難監測的。

目前很難說這些治療手段不會對下一代產生影響。所以請慎重考慮。

4、白血病成功換骨髓以後,一般能活多久?目前活的最久的是多長時間?

病情分析:
白血病是造血組織的惡性疾病,又稱「血癌」。其特點是骨髓及其它造血組織中有大量無核細胞無限制地增生,並進入外周血液,將正常血細胞的內核明顯吸附白血病細胞不成熟的程度和白血病的自然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白血病起病急驟或緩慢,兒童及青少年病人多起病急驟。常見的首發症狀包括:發熱、進行性貧血、顯著的出血傾向或骨關節疼痛等。

指導意見:

起病緩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漸進展。此類病人多以進行性疲乏無力,面色蒼白、勞累後心慌氣短,食慾缺乏,體重減輕或不明原因發熱等為首發症狀。此外,少數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牙齦腫脹、心包積液、雙下肢截癱等為首發症狀起病。建議必要時咨詢專科醫師,綜合評估確定具體治療方案

5、什麼病得換骨髓??

白血病
再生障礙性貧血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地中海貧血
嚴重型再生不良性貧血
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以及現在更進一步嘗試治療轉移性乳腺癌和卵巢癌

6、什麼病需要換骨髓

第一,白血病

第二,血成分缺乏病

第三 骨髓異常病

第四 遺傳代謝疾病

第五 骨髓炎症

第六 骨髓癌變

第七 骨髓生成障礙

第八 骨髓需要替換

第九 其他引起骨髓病變的疾病

7、癌症轉移到骨髓里怎麼治

沒有辦法,只有對症處理,即使找遍全世界也不會有很好的辦法,對於晚期癌症,我們都是無能為力,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讓老人難受,,雖然很難聽,但這是事實。

8、換骨髓是不是可以改變dna

骨髓移植後DNA的改變僅僅限於骨髓和血液系統,在此以外組織的DNA是不會改變的 很久之前看《鑒證實錄》,其中涉及的一個案子,就立刻對這個命題比較感興趣,骨髓移植究竟能否改變人體的DNA,還有什麼外部原因會改變DNA?
劇情如下:曾家元督察為一個系列殺害少女案犯愁,由於兇手的作案手段極為高明,僅僅留下了一點血痕,給破案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他們經過大量的調查後,發現法醫曹志瑞有明顯的作案嫌疑。但通過DNA檢查,發現他的血液與死者身上血跡的DNA並不相符,而無法定案。後來發現,接受骨髓移植的人DNA可以改變,但大腦、脾臟和精液中的DNA是不會改變的。

法醫聶寶彥通過與曹建立戀愛關系,希望能獲得曹的精液,被曹識破。最後聶寶彥持刀刺傷曹志瑞的脾臟,醫生通過手術治療才取得了曹的脾臟,發現其DNA與死者身上的血跡一樣,才使此案真相大白。原來,曹志瑞殺害了蘇銀等4名少女後,為了躲避警方的搜查,利用休假時間到澳洲,找到著名骨髓移植專家李保羅進行了骨髓移植,並通過破壞李汽車上的剎車而將其殺害,自以為萬無一失的曹以為這樣可以逃脫法律的制裁,最終還是落入了法網。

那麼,骨髓移植究竟能不能改變人體的DNA呢?

人體的DNA裡麵包含著人體所有的遺傳信息,是父母留給我們的終身"記號",一般來說是任何人也改變不了的。DNA檢測的准確率在99.999%以上,也就是說,每10萬人中最多會出現1個DNA完全相同的人。因此,DNA檢測在一些案件的偵破和親子鑒定中起到了越來越大的作用。

在一些血液病的病人中,醫生常用骨髓移植來進行治療。骨髓移植是通過大劑量的放射治療,將人體的骨髓細胞消滅掉,然後將異體骨髓植入到受者的體內,取代有病的骨髓,使其造血和免疫功能得到恢復,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在理論上,骨髓移植是要求人類白細胞抗原能盡量相同,以減少移植後的排異反應,但是,在臨床上這是很難完全辦到的,因而目前器官移植後的排異反應是器官移植要解決的難題之一。骨髓移植後,新的骨髓細胞就會逐步替代原有的細胞,使人的骨髓細胞、血液細胞的DNA發生改變。但是,我們知道,人的血液細胞是有一定的壽命的,如:紅細胞的壽命為120天,白細胞為13天,血小板為7~14天,因此,接受骨髓移植的人骨髓細胞和血液細胞在3個月左右是會發生改變的。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曹志瑞接受骨髓移植後DNA檢測會發生改變。但是,骨髓移植後DNA的改變僅僅限於骨髓和血液系統,在此以外組織的DNA是不會改變的,像皮膚、肌肉等,這比電視劇中談到的大腦、脾臟和精液的范圍要大得多。

看來,想用骨髓移植來鑽科學和法律的空子是不能得逞的。

9、癌細胞是否可以擴散到骨髓???

癌症細胞在轉移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首先要經過數十次變異,然後要克服細胞間粘附作用脫離出來,並改變形狀穿過緻密的結締組織。成功逃逸後,癌症細胞將通過微血管進入血液,在那裡它還可能遭到白細胞的攻擊。接下來癌細胞將通過微血管進入一個新器官(現被稱為「微轉移」)。在這里,癌細胞面臨著並不友好的環境(稱作「微環境」),有些細胞當即死亡,有些分裂數次後死亡,還有一些保持休眠狀態,存活率僅為數億分之一。存活下來的癌細胞能夠再生和定植,成為化驗中可發現的「肉眼可見轉移」。隨著轉移的發展,它擠走了正常的細胞,破壞了器官的功能,最後足以致命。 為什麼癌症細胞會向特定的組織器官轉移呢?比如,乳腺癌會轉移到腦部、肝臟、骨和肺部,前列腺癌常轉移到骨,而大腸癌往往轉移到肝臟。科學家指出,這是因為靶器官的一些細胞「叛變」,為癌細胞擴散創造了有利的「微環境」,這既涉及組織內的正常細胞,也涉及在體內巡邏的免疫細胞。 例如,有證據表明巨噬細胞這種白細胞可能會幫助癌細胞定植。人們一度認為, 在發生癌細胞轉移的地方之所以會發現大量巨噬細胞,是因為巨噬細胞在與癌細胞作 戰。但現在人們認為,這些巨噬細胞在某種程度上幫助了癌細胞的擴散。據信,還有 一些正常細胞能生成令靶器官的細胞結構變得鬆散的酶,為癌細胞的擴散創造空間。 有些研究者在「微環境」理論的基礎上更進一步,考察基因組成中哪些差異使有些癌症患者更容易出現癌細胞轉移。這項研究最終可能促成一種簡單的血液測試法,通過這種測試可以預測誰更可能發生癌轉移,最終提供量身定製的治療方案。轉移風險更大的人將得到更積極的治療,不太可能轉移的人則可避免不必要的、對身體有害的治療。 如何根治癌症?最有效的是阻止癌細胞的轉移。據路透社報道,科學家找到了癌症從原發地向其它地方轉移和擴散的途徑,該發現為研究治療這種頑疾和預防它的發生提供了新的防治辦法。此研究發表在新一期的《自然》雜志上。 癌症細胞的局部浸潤和遠處轉移稱為癌症的擴散。先前醫學界普遍認為,癌症的擴散是通過血管或淋巴道來轉移給另一個器官的。但美國康奈爾大學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發現卻不是這樣。 「癌症先派出『特使』到新的地方打前鋒。」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大衛利頓表示,癌症藉助於人的骨髓細胞遊走到新的臟器上,並進行自身復制,從而生長出新的腫瘤。 「我們觀察到了癌細胞轉移的最初階段的情況,這是過去從來沒有人到達的最前沿。」利頓教授說。 「可怕的是,癌細胞相當『聰明』,它甚至能夠動員正常的骨髓細胞,讓細胞附在骨髓細胞上,移往它想要到達的目的地;並且改變本區域的環境,以吸引和促進癌症細胞的轉移。」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專家帕特麗夏斯迪格解釋說,這就像我們走到站台,乘坐開往自己目的地的汽車一樣。而這些在體內遊走的正常骨髓細胞,就是它們的「交通工具」。 「如果通過葯物從中間截取這些『交通工具』,或阻止它們的行動就可以防止癌症的擴散或治療已經患有癌症的患者。換言之,阻止癌細胞著陸到健康臟器上,就可以預防其擴散和轉移。」利頓教授表示。 研究表明,癌症一旦從原發地擴散到其它器官,就很難治了。 這是因為擴散到另外一處的癌症細胞性質有了改變,變得更加猙獰和凶險。研究人員發現,轉移點的癌細胞不但會加倍繁殖,而且能產生一種叫纖維粘連蛋白的「粘合劑」,它們負責吸引和捕獲骨髓細胞,來為癌症細胞產生一個「著陸墊」或「老巢」。 「這些巢就像真正的補給站,讓癌症細胞植入,並『哺育』它們。這不僅讓癌細胞固定下來,還能讓它們繁衍增生。」利頓說,一旦增生過程成功,身體該處就會形成固定的癌症發生點或第二腫瘤。 「如果沒有形成這個老巢,癌症細胞就不會擴散到其它器官。」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說,在實驗室與動物實驗研究中,科學家觀察了乳腺癌、肺癌和食道癌是如何擴散的。測量在體內循環的「公交車」——特殊骨髓細胞的數量有助於判斷癌症是否會擴散。

與癌症換骨髓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