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接受骨髓移植的人在一年後才能和捐獻者見面?
骨髓配對成功後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常常能引起諸多關注的目光,然而這樣的「熱炒」卻有可能為供患雙方帶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有關人士指出,社會公眾尤其是媒體在關注的同時應當自律,主動為宣傳設立「禁區」,保護捐獻者和患者的隱私。
根據國際慣例,骨髓捐獻中的供者和患者之間至少應當保證移植一年內不見面的原則。據介紹,確立這一原則是為了保護供患者雙方的隱私和權益,尤其是避免對供者的生活產生不必要的麻煩。造血幹細胞移植對患者而言通常有70%的成功率,但也有個別失敗的先例。極個別患者家屬在失敗後往往再次追蹤至供者的家中,尋求第二次捐獻。可是,醫學報告顯示,再次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的臨床意義不是很大。移植完成後,患者通常要過感染、出血和排異三道關口,前兩道關口在住院期間即可度過,但排異關的時間非常長,因此國際上設立了一年的限制,等待患者病情取得相對穩定。一年後,如果供患雙方對見面都無異議的話,雙方才能有緣相見。
這條「禁區」目前的屢屢被突破,目的是為了宣傳供患雙方感人的事跡。目前,這樣的宣傳正面臨「兩難」的局面。一方面,能讓更多的市民了解骨髓捐獻的意義和知識,但另一方面卻難以保全供患雙方的權益。值得提醒的是,對捐獻骨髓者最大的鼓勵和嘉獎,正是充分保護他們應有的權益。
中華上海骨髓庫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的庫存量和移植人數目前都達到歷史最高水平。2004年更是取得突破,一年增加庫存量超過1萬人,移植人數達到16例,使得上海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達到4.5萬人,完成移植48次,雙雙超過全國數據的五分之一。今年1月的前13天里就已經完成兩例移植,一例是本地配對,一例則為異地配對成功。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在這樣的情況下,公眾社會更應當及時樹立科學關注骨髓移植的觀念,保護上海骨髓捐獻踴躍的良性態勢。」
一年內不見面原則
根據國際慣例,骨髓捐獻中的供者和患者之間至少應當保證移植一年內不見面的原則,尤其要避免在公共媒體上同時刊登供者和患者的照片,以及向患者透露供者的工作單位、家庭住址等等。既便是供者允許,一年內也應當避免雙方的接觸。可是近2年內,隨著本市骨髓配對成功例數的提高,供患雙方在媒體等方面的誘導下不僅可以見面,而且供者的一切個人資料均公布於眾。
2、股骨頭壞死第二次復發移植手術需要骨髓移植嗎?
說實話,沒聽說過股骨頭壞死有什麼移植手術.如果壞死的患者比較年輕的話,可以考慮做切開減壓植骨,這個不需要提供骨髓.如果效果還是不理想的話,只能做人工關節置換,這個也不需要骨髓移植.只是把人工合成金屬的關節假體植入到人體,46歲這個年齡一般會做生物型全髖置換,靠自身的骨長入固定假體.除非嚴重的骨質疏鬆,才會做骨水泥型全髖.
術後主要就是功能鍛煉,但具體方案要根據具體手術情況很病人體質來制定
3、白血病骨髓移植後復發還可以再做骨髓移植嗎?骨髓移植一定要是親屬的嗎?
如果第一次移植用的是非親緣的幹細胞,骨髓庫一般不會同意進行第二次移植,這是從保護供者角度出發的。
如果是親緣間移植,主要醫院願意,是可以的。
不過復發後的移植預後要差一些。
4、造血幹細胞移植失敗能進行第二次移植嗎
簡單的回答:對年齡沒具體要求;供體不是必須同胞姊妹或者子女。幹細胞移植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項是對於二者HLA的比對!只有HLA一半以上相同的才可以移植成功,否則會由於存在巨大的排斥作用而失敗! 具體詳見: ke/view/350247.htm#1
5、骨髓移植後白血病為什麼會復發?
骨髓移植後白血病復發是影響骨髓移植療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降低了骨髓移植治療白血病的長期生存率, 是危及骨髓移植後病人生命的一大問題。 異基因骨髓移植後白血病的復發率大約在 20%~30%。 發生白血病復發的原因主要是與骨髓移植時白血病細胞的清除不徹底。即體內殘留的白血病細胞較多和骨髓移植後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不強有關。 目前通過對骨髓移植後微小殘留病的檢測進行白血病復發預測的研究正在探索之中。改進骨髓移植預處理方案, 加強骨髓移植前白血病病人的強化治療, 選擇最佳的骨髓移植時機, 誘發發生移植物杭白血病效應等手段, 對減少骨髓移植後白血病的復發可能會有幫助。在骨髓移植後白血病復發的治療中, 對於急性白血病一般首先爭取通過化療再次誘導緩解,然後進行第二次骨髓移植, 對某些病例也可不需誘導緩解而直接進行第二次骨髓移植。對一般情況較差, 預計不能耐受第二次骨髓移植的病人, 則只能做支持治療和對症治療。 骨髓移植後白血病復發的再次誘導緩解率在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為 50%, 而急性髓性白血病則還要低些。 在進行第二次骨髓移植治療的病人中, 長期無病生存率也大約僅為 10%左右。由此可見對骨髓移植後白血病復發的治療是相當困難的。 對於慢性髓性白血病骨髓移植後復發病人的治療, 採用注射干擾素結合輸注供者外周血淋巴細胞的方法, 已可使部分病人達到「治癒」(惡性克隆消失)。 若此方法治療效果不佳, 也可用羥基脲等葯物控制病情, 但最為積極的有效治療方法仍是採用第二次骨髓移植治療。
6、骨髓移植後白血病復發怎麼辦
骨髓移植是治療白血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骨髓移植後白血病仍可能復發,這是為什麼呢?白血病復發後又該怎麼辦?這里請全球醫院網專家為您詳細介紹。骨髓移植後白血病為什麼會復發骨髓移植後白血病復發是影響骨髓移植療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它降低了骨髓移植治療白血病的長期生存率,是危及骨髓移植後病人生命的一大問題。異基因骨髓移植後白血病的復發率大約在20%~30%。發生白血病復發的原因主要是與骨髓移植時白血病細胞的清除不徹底。即體內殘留的白血病細胞較多和骨髓移植後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不強有關。目前通過對骨髓移植後微小殘留病的檢測進行白血病復發預測的研究正在探索之中。骨髓移植後白血病復發後怎麼辦改進骨髓移植預處理方案,加強骨髓移植前白血病病人的強化治療,選擇最佳的骨髓移植時機,誘發發生移植物杭白血病效應等手段,對減少骨髓移植後白血病的復發可能會有幫助。在骨髓移植後白血病復發的治療中,對於急性白血病一般首先爭取通過化療再次誘導緩解,然後進行第二次骨髓移植,對某些病例也可不需誘導緩解而直接進行第二次骨髓移植。對一般情況較差,預計不能耐受第二次骨髓移植的病人,則只能做支持治療和對症治療。骨髓移植後白血病復發的再次誘導緩解率在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為50%,而急性髓性白血病則還要低些。在進行第二次骨髓移植治療的病人中,長期無病生存率也大約僅為10%左右。對於慢性髓性白血病骨髓移植後復發病人的治療,採用注射干擾素結合輸注供者外周血淋巴細胞的方法,已可使部分病人達到「治癒」(惡性克隆消失)。若此方法治療效果不佳,也可用羥基脲等葯物控制病情,但最為積極的有效治療方法仍是採用第二次骨髓移植治療。
7、白血病骨髓移植後為什麼會復發?
骨髓移植後復發是影響骨髓移植療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它降低了骨髓移植治療白血病的長期生存率,是危及骨髓移植後病人生命的一大問題。異基因骨髓移植後白血病的復發率大約在20%~30%。發生白血病復發的原因主要是與骨髓移植時白血病細胞的清除不徹底。即體內殘留的白血病細胞較多和骨髓移植後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不強有關。目前通過對骨髓移植後微小殘留病的檢測進行白血病復發預測的研究正在探索之中。改進骨髓移植預處理方案,加強骨髓移植前白血病病人的強化治療,選擇最佳的骨髓移植時機,誘發發生移植物杭白血病效應等手段,對減少骨髓移植後白血病的復發可能會有幫助。在骨髓移植後白血病復發的治療中,對於急性白血病一般首先爭取通過化療再次誘導緩解,然後進行第二次骨髓移植,對某些病例也可不需誘導緩解而直接進行第二次骨髓移植。對一般情況較差,預計不能耐受第二次骨髓移植的病人,則只能做支持治療和對症治療。骨髓移植後白血病復發的再次誘導緩解率在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為50%,而急性髓性白血病則還要低些。在進行第二次骨髓移植治療的病人中,長期無病生存率也大約僅為10%左右。由此可見對骨髓移植後白血病復發的治療是相當困難的。對於慢性髓性白血病骨髓移植後復發病人的治療,採用注射干擾素結合輸注供者外周血淋巴細胞的方法,已可使部分病人達到「治癒」(惡性克隆消失)。若此方法治療效果不佳,也可用羥基脲等葯物控制病情,但最為積極的有效治療方法仍是採用第二次骨髓移植治療。
8、12歲查出患了白血病,之後進行過骨髓移植,能活到25歲嗎?骨髓移植後有沒有可能又出問題,還能進行第
骨髓移植有可能出現復發。二次移植是可以的。 不復發25歲沒壓力。
9、為什麼兩個人做完骨髓移植手術2年內不能見面?
以下是答案!
骨髓配對成功後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常常能引起諸多關注的目光,然而這樣的「熱炒」卻有可能為供患雙方帶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有關人士指出,社會公眾尤其是媒體在關注的同時應當自律,主動為宣傳設立「禁區」,保護捐獻者和患者的隱私。
根據國際慣例,骨髓捐獻中的供者和患者之間至少應當保證移植一年內不見面的原則。據介紹,確立這一原則是為了保護供患者雙方的隱私和權益,尤其是避免對供者的生活產生不必要的麻煩。造血幹細胞移植對患者而言通常有70%的成功率,但也有個別失敗的先例。極個別患者家屬在失敗後往往再次追蹤至供者的家中,尋求第二次捐獻。可是,醫學報告顯示,再次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的臨床意義不是很大。移植完成後,患者通常要過感染、出血和排異三道關口,前兩道關口在住院期間即可度過,但排異關的時間非常長,因此國際上設立了一年的限制,等待患者病情取得相對穩定。一年後,如果供患雙方對見面都無異議的話,雙方才能有緣相見。
這條「禁區」目前的屢屢被突破,目的是為了宣傳供患雙方感人的事跡。目前,這樣的宣傳正面臨「兩難」的局面。一方面,能讓更多的市民了解骨髓捐獻的意義和知識,但另一方面卻難以保全供患雙方的權益。值得提醒的是,對捐獻骨髓者最大的鼓勵和嘉獎,正是充分保護他們應有的權益。
中華上海骨髓庫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的庫存量和移植人數目前都達到歷史最高水平。2004年更是取得突破,一年增加庫存量超過1萬人,移植人數達到16例,使得上海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達到4.5萬人,完成移植48次,雙雙超過全國數據的五分之一。今年1月的前13天里就已經完成兩例移植,一例是本地配對,一例則為異地配對成功。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在這樣的情況下,公眾社會更應當及時樹立科學關注骨髓移植的觀念,保護上海骨髓捐獻踴躍的良性態勢。」
一年內不見面原則
根據國際慣例,骨髓捐獻中的供者和患者之間至少應當保證移植一年內不見面的原則,尤其要避免在公共媒體上同時刊登供者和患者的照片,以及向患者透露供者的工作單位、家庭住址等等。既便是供者允許,一年內也應當避免雙方的接觸。可是近2年內,隨著本市骨髓配對成功例數的提高,供患雙方在媒體等方面的誘導下不僅可以見面,而且供者的一切個人資料均公布於眾。
10、21歲的男孩白血病做骨髓移植第一次沒成功第二次手術結束後患者死去,請問這算醫療事故嗎?
不是,中國一般骨髓移植出倉率在百分之65左右,西方國家在百分之80左右。現在的骨髓移植還是個世界性的難題,免疫排斥是最主要的原因,節衰吧,這種治療中間過程的變數極大,風險不比神六上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