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節與骨髓

骨節與骨髓

發布時間:2020-08-28 15:50:41

1、為什麼說骨骼是人體的堅牢支架?

據統計,人體內的骨共有206塊。它們通過骨連結,構成骨骼,才將人的身體支撐起來,並保護著重要的內臟器官。

根據骨的形成可以把骨分為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長骨分布於四肢,在活動中起杠桿作用,大腿骨、上臂骨都是長骨;短骨則分布在靈活運動又承受壓力的部位,如手腕骨;扁骨則構成顱骨、胸腔等,它們通過緊密巧妙的連接,形成一個堅硬的「外殼」,像鎧甲一樣保護人的大腦、心、肺等重要器官;不規則骨形狀多樣,如椎骨、上頜骨,它們所起的作用也是多種多樣的。

每一單一的骨塊主要由骨膜、骨質和骨髓構成。

骨膜在骨的表面,骨膜內含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對骨有營養作用,還對骨的生長和再生有重要作用,這是因為骨膜內有一種特殊的成骨細胞。例如骨折後骨的癒合,就要依靠骨膜的作用。

骨質是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分為骨密質和骨松質。骨密質緻密堅硬,位於骨的表面,在長骨中主要集中在骨幹;骨松質主要位於短骨的內部與長骨的兩端,結構疏鬆,像蜂窩一樣。

骨質由脆硬的無機物和柔韌的有機物組成。有機物主要是骨膠原蛋白,使骨具有韌性和彈性;無機物主要是鈣、磷等,使骨有硬度與脆性。兒童、少年時期的骨,有機物含量超過1/3,骨柔韌,彈性大,不易骨折,但硬度小,容易發生變形,因此青少年應注意保持坐、立、行的正確姿勢。成年人的骨含有機物約1/3,無機物約2/3,這樣骨既堅硬,又有彈性。到了老年,骨內無機物相對增多,骨硬而脆,彈性小,因此老年人應注意預防骨折。

骨髓充滿於長骨的骨髓腔和骨松質的空隙,分為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有造血功能,內含有大量處於不同發育階段的紅細胞;黃骨髓的主要成分是脂肪組織。幼年人的骨髓全都是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隨著年齡增長,骨髓腔中的紅骨髓逐漸變為由脂肪細胞構成的黃骨髓,失去了造血功能;而骨松質中終生保持著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

當患某些貧血症時,由於機體的代償作用,骨內的黃骨髓會重新轉變為紅骨髓,恢復原來的造血功能,來補充血液中減少的紅細胞。此外,血液中會出現大量的幼稚紅細胞。

有些疾病,尤其是血液病或懷疑患有血液病時,醫生需要從患者骨內抽取少量的骨髓做檢查,協助診斷,以確定治療方案。此時,患者一定要與醫生配合,不要緊張。因為抽取少量骨髓對病人來講,除了穿刺局部有些疼痛外,對全身沒有任何不良影響,絕不會像有些人講的那樣,留下後遺症。

骨頭互相連接的地方,叫做關節。它們的作用相當於機器上的軸承,正因為有了這些像軸承一樣的關節,我們才能自如地運動。

根據構造關節可分為3種:不動的,如頭骨的各關節;稍動的,如椎骨的關節;活動的,如四肢和頭部的下頜關節等。一般我們所說的關節是指「動關節」。

人體中的關節通常由3個基本結構組成: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

關節面通常是一凸一凹的兩塊骨的銜接部位,表面有一層薄而光滑的軟骨覆蓋,加之上面有少量滑液(也叫關節液),故兩軟骨面之間的摩擦系數很小,據說比冰刀和冰面之間的摩擦系數還要小。關節囊是兩層附著在骨關節面周圍並與骨膜融合在一起的纖維結締組織。外層為纖維層,質地硬韌,其松緊、薄厚都與其包繞的關節的功能有關。纖維層內含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纖維;內層叫滑膜層,是一層薄而柔軟的組織。它緊貼纖維層的內面,並附於關節軟骨的周邊。滑膜層有分泌和吸收滑液的功能。關節腔是由關節軟骨和關節囊的滑膜層共同圍成的腔隙,內有少量滑液。在正常情況下,關節腔內保持負壓,這樣可以保證關節的穩固性。

此外,關節內還有一些輔助結構,如關節盤、韌帶等。它們的存在既可以加固膝關節的牢固性,又可以緩解沖擊和震盪。

人的206塊骨骼有規律地組合在一起才構成人體的堅牢支架。根據骨骼的組合可分為頭骨、軀干骨和四肢骨3部分。

頭骨位於中軸骨的最上端,由23塊大小不同的扁骨和不規則骨組成。通常以眶上緣(上眼眶的凸起部)到外耳部(耳孔處)下緣的連線為界將顱骨分為腦顱骨和面顱骨。線以上稱為腦顱骨,其主要作用是保護我們的大腦;線以下則是面顱骨,面顱骨主要構成面部的支架。

腦顱骨由位於前方的額骨、位於頂部的頂骨以及靠後的枕骨等8塊骨構成。它們共同圍成一個腔,叫做顱腔。人體的司令部——大腦,被嚴密地包裹在裡面。

新生兒的顱骨尚未發育完全,各顱骨之間並非緊密銜接在一起,骨塊之間存有一定的間隙,由膜覆蓋,稱囟,如前囟、後囟。這些部位比較薄弱。一般2歲以前全部閉合。所以,在護理新生兒時要特別小心,以免讓他們的司令部過早地失去它的指揮職能。

成人的顱骨早已發育成熟,它們質地堅硬,加上其內、外層一些其他的「天然屏障」,的確像一頂精良的頭盔,將大腦保護起來。輕微的碰撞和震盪是不會損傷大腦的。

但要注意,有了「頭盔」的保護並非萬無一失了。除了強大的外力能傷害大腦外,有些疾病能通過血液循環等其他途徑來破壞我們的「司令部」,如大腦炎、腦囊蟲病等。所以,若發現原因不明的頭暈、頭痛、視力模糊等現象時,要馬上去找醫生。

軀干骨包括脊柱、肋骨和胸骨。成年人的脊柱由26塊椎骨構成,椎骨上有椎孔,全部椎骨的椎孔連在一起構成椎管,裡面有脊髓。椎骨自上而下有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5塊骶椎合成的1塊骶骨和4塊尾椎合成的1塊尾骨。每一塊小骨頭都是由一個堅韌而有彈性的盤狀軟骨與相鄰的一塊連接起來。這些軟骨塊能吸收震動和扭力,人們稱它們為椎間盤。頸椎的椎間盤很厚,使脖子能轉動自如;腰椎也是同樣,厚厚的椎間盤使脊柱的這一部分最能彎曲,看過雜技表演的人,大概誰都不會否認這一點。

脊柱的形狀從側面看有4個彎曲,頸部和腰部凸向前,胸部和骶部凸向後,這樣有利於人直立行走,並且能減少運動時對腦子的震動。肋骨共12對。胸骨1塊。肋骨、胸骨和胸椎共同圍成胸廓,保護著肺和心臟等器官。

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各1對。一側的上肢骨由肩胛骨1塊、鎖骨1塊、上臂骨(肱骨)1塊、前臂骨(橈骨、尺骨)2塊和手骨(腕骨8塊、掌骨5塊和指骨14塊)27塊組成,兩側上肢骨共64塊。下肢骨共62塊,每側有髖骨1塊,大腿骨(股骨)1塊,膝蓋骨(髕骨)1塊,小腿骨(脛骨、腓骨)2塊和足骨(跗骨7塊,蹠骨5塊和趾骨14塊)26塊,共31塊。髖骨、骶骨和尾骨共同圍成骨盆。足部的跗骨、蹠骨和足底的韌帶、肌腱共同構成了凸向上方的足弓。

人類通過數千年漫長的進化,逐漸從四肢行走演化到直立行走,上肢被解放了出來。因此,和其他動物比較起來,人類上、下肢的差異更為明顯。人的上肢,尤其人的雙手能從事許許多多其他動物根本無法從事的精細動作,如翻繩、編制、打字。而人的下肢,因負責承重、跑、跳,和上肢比起來其骨骼則粗大、結實得多。足底有足弓,下肢骨很粗壯,這些特點與人類的直立行走相適應。對於支持體重,增加直立、行走、運動時的穩定性,緩沖劇烈運動時對腦的震盪,都是很有好處的。

人從出生到衰老這一過程中,骨是在不斷地新陳代謝,不斷地變化著的。

胎兒期,骨的雛形就已形成,後隨著一系列的造骨、破骨、改建的反復過程,骨不斷地變粗、變長或變大(如顱骨等一些扁平骨);約20歲時,人體的大部分骨骼均已發育成熟;此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逐漸衰老,骨也開始變脆,而容易發生骨折。可見,骨和人體其他器官一樣,也有一個發生、發育、成熟、老化的過程。

骨的營養主要來源於周圍組織發出的血管和神經纖維通過一個個大小不等的滋養孔進入骨和骨膜,輸入養分,帶出廢料。當發生骨折時,醫生通過手法整復或手術,將骨折斷端復位,隨後骨便開始自身修復,直到最後完全癒合,恢復其原來的功能。這大約需要6~8周的時間(兒童需要的時間短一些,老年人則要長一些)。

人體骨骼

骨和其他器官的一個明顯不同點,就是質地堅硬,這是由骨組織的成分決定的。此外,便沒有什麼更明顯的差異。正如其他器官一樣,骨也需要營養,骨也在不斷地新陳代謝,骨也會衰老,當然,骨也會生病。

骨折,是骨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其成因主要是外來的力大於骨本身能承受的力,從而導致骨折。如發生骨折,一定要去醫院就診,醫生會通過一系列必要的檢查來確定骨折的類型,是否還伴隨周圍其他器官、組織的損傷(骨盆骨折時,骨折斷端可能刺破膀胱、直腸以及周圍大的血管和神經),最後確定合理的治療方案。切忌不可自己按揉或復位。因為,不合常規的治療,不但不能使骨折端對合滿意或根本對合不上,而且會加重局部出血、腫脹等,這些都會延長骨折癒合的時間,甚至導致畸形癒合,使骨失去其原有的功能。

此外,骨還會患一些其他的疾病,如炎症(急性或慢性骨髓炎)、骨結核、骨腫瘤(良性的或惡性的)等等。其中骨髓炎、骨結核都是因細菌感染引起的。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及恢復期的功能鍛煉和休息,一般不會遺留後遺症。良性骨腫瘤是一個慢性發病過程的疾病,其主要損害是對周圍組織的劑壓,如及時治療,一般不會影響骨的功能。如果發現患了惡性骨腫瘤,也不要怨天尤人,要正視現實,與醫生合作,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2、肌肉,骨和關節在運動中分別起什麼作用

1、肌肉:肌肉收縮牽引骨骼而產生關節的運動,平衡杠桿運動,支點在重點和力點之間;省力杠桿運動,其重點位於支點和力點之間;速度杠桿運動,其力點位於重點和支點之間。

2、骨:即骨頭,保護內部器官;構成骨架,維持身體姿勢;骨髓在長骨的骨髓腔和海綿骨的空隙,透過造血作用製造血球;貯存身體重要的礦物質;骨骼、骨骼肌、肌腱、韌帶和關節一起產生並傳遞力量使身體運動。

3、關節:是很堅韌的一種結締組織,把相鄰兩骨牢固地聯系起來;減少運動時的摩擦。

(2)骨節與骨髓擴展資料:

肌肉,骨和關節的形態特徵:

1、肌肉:由肌肉組織構成。 肌細胞的形狀細長,呈纖維狀。

2、骨:主要由骨質、骨髓和骨膜三部分構成,裡面容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組織。長骨的兩端是呈窩狀的骨松質,中部的是緻密堅硬的骨密質,骨中央是骨髓腔,骨髓腔及骨松質的縫隙里容著的是骨髓。

3、關節: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構成。關節面一個略凸,叫關節頭,另一個略凹,關節面上覆蓋著一層光滑的軟骨。

3、骨與骨骼有什麼區別

1、性質不同:骨骼就是骨骼與筋絡,在中醫學里,骨和骼是不一樣的,一個是支撐架,另一個則是牽引帶。

2、組成不同:骨骼是組成脊椎動物內骨骼的堅硬器官。骨主要由骨組織(包括骨細胞,膠原纖維和基質等)構成。

3、特點不同:骨有新陳代謝活動和生長發育過程,外傷後有修復再生能力,所以骨是一種器官。按其在體內的部位可分為軀干骨、顱骨和四肢骨。骨骼的功能是運動、支持和保護身體,製造紅血球和白血球,儲藏礦物質。骨骼由各種不同的形狀組成,有復雜的內在和外在結構。

(3)骨節與骨髓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選擇母乳喂養:母乳中的鈣質吸收起來非常方便,所以吃母乳長大的孩子骨頭成長大多比較良好,而且骨頭發育好的寶寶長得也漂亮。母乳喂養6—9個月以上的嬰兒,身體會更強壯。

適當補充微量元素:幼兒長高需要多種營養物質,例如VA,VC,VD和礦物質鈣,鐵,磷。

坐姿,站姿良好:孩子還在發育時期時,骨骼還沒有定型,有些不良姿勢可能會影響寶寶的骨骼發育。家長應注意對寶寶的不良姿勢進行糾正,給寶寶選取適合桌椅和小床。

4、關於骨髓的問題

人的骨頭分為很多種,有長骨、扁骨、不規則骨。但不是所有骨頭里頭都有髓,一些比較實質的骨頭里空隙比較小,骨髓很少。骨頭里有很多網狀的間隙容納骨髓.此外,長骨的骨髓腔里也容納骨髓,還有一些營養的血管和神經,從滋養孔穿進去.軟骨沒有骨髓,這也是正確的一句話.軟骨是由軟骨組織構成,內部沒有空隙,無法容納別的組織.

5、如果需要大量骨髓最好是從脊椎從中取得嗎

你可能問的是股骨頭壞死,股骨頭壞死一般方法;按分期一般傳統的中醫醫葯物系統按療程治療,還有髓心減壓或減壓植骨(我考慮你是想了解這個的),旋股內外動脈及閉孔動脈灌注術,還有人工關節置換等等,但是沒有報道用骨髓移植治療這個病的,而你所說的問題是問骨髓移植的情況吧,既然問了我也給你說一下;骨髓移植多用於白血病,腫瘤,紅斑狼瘡,也有報導類風濕(不多見),取骨髓一般是在雙髂後棘上取的(通俗的說是人的髂骨,也就是系皮帶的地方兩側高的骨頭),也有在髂前上棘或胸骨取的,沒聽說從脊椎上面取的,在雙髂後棘上取--消毒--穿刺--大約1000毫升---加抗凝劑(肝素)---處理---用於異體或自體骨髓移植。另外減壓植骨也是在髂骨上取骨再植入股骨頭壞死的地方,一般是和1-2期的股骨頭壞死患者。

6、人體骨髓是由幾塊骨構成的?

每個人的身上都有206塊骨頭,構成人體的支架。骨頭的大小、形狀和用途都各有不同。頭骨扁平、堅硬,,用來保護腦袋。臂骨和腿骨又粗又長,適宜拿東西和走路。最小的骨頭是耳朵里的三塊小骨,用來聽聲音。而鼻子里具有彈性的軟骨,把鼻子分隔成兩個鼻孔。

人體共有206塊骨頭。其中,有顱骨29塊、軀干骨51塊、四股骨126塊。由於骨在人體各部位的位置不同,功能各異,所以,它們的形狀也多種多樣,分別被稱為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
長骨呈長筒狀,中部較長的一段稱骨幹,長骨兩端比較膨大,叫骨骺。骨幹內的空腔稱為骨髓腔,里邊有骨髓。骨髓有造血功能。長骨多分布在四肢,如尺骨、橈骨、股骨等。短骨多數呈立方體,如跗骨、腕骨。扁骨大多又寬又扁,呈板狀,如顱頂骨、肩胛骨。不規則骨的形狀不規則,如脊椎骨。
骨與骨之間,主要藉助關節連接。人體較大的關節有肩關節、肘關節、橈關節、髖關節、膝關節等。關節一般由關節面、關節腔和關節囊組成。

7、關於骨和關節的敘述正確的是()A.關節軟骨能夠使骨長粗B.人體內的骨髓始終具有造血功能C.骨質對

關於骨的基本結構組成,可以繪制如下知識結構圖:

從圖中很明顯地看出骨的基本結構組成:骨膜、骨質、骨髓,具有造血功能的是紅骨髓,黃骨髓失去造血功能.骨的生長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既骨的長長與長粗.在骨的結構中與生長有關的結構有骨骺端的軟骨層和骨膜中的成骨細胞.骨表面的骨膜內層有成骨細胞,具有再生功能,對骨折後骨的癒合起作用,它還能不斷產生新的骨細胞使骨不斷長粗.人在幼年的時候,骨骺端的軟骨層能夠不斷產生新的骨組織使骨不斷長長,但到成年後這些軟骨就骨化成骨不再生長了,因此人成年以後身體不再長高.
故選:D

8、請問大夫,我的腿骨關節從膝蓋那裡向外彎曲是什麼現象啊?和骨髓流失太多有關嗎?還是因為缺鈣,鐵,鋅?

病情分析: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膝蓋以下小腿向外彎曲縫隙大概有2cm考慮是O型腿,即雙側踝關節靠攏後,膝關節內側之間留有間隙
指導意見:
根據發生的原因分為兩種,1是小兒生長發育過程當中的自然現象,隨著孩子的站立和行走,上述現象會逐漸消失,2病理性的,是由孩子骨代謝異常,內分泌疾病或者外傷等原因引起的,一般來說兩膝之間的距離5cm以下為輕度,只需要夜用支具進行矯正

9、經文能夠劈開關節深入骨髓

希伯來書4:12 神 的 道 是 活 潑 的 , 是 有 功 效 的 , 比 一 切 兩 刃 的 劍 更 快 , 甚 至 魂 與 靈 , 骨 節 與 骨 髓 , 都 能 刺 入 、 剖 開 , 連 心 中 的 思 念 和 主 意 都 能 辨 明 。

類似的也有許多:
詩篇 45:3
大能者啊,願你腰間佩刀,大有榮耀和威嚴。

詩篇 149:6
願他們口中稱贊神為高,手裡有兩刃的刀,

箴言 5:4
至終卻苦似茵陳,快如兩刃的刀。

以賽亞書 49:2
他使我的口如快刀,將我藏在他手蔭之下;又使我成為磨亮的箭,將我藏在他箭袋之中。

耶利米書 23:29
耶和華說:「我的話豈不像火,又像能打碎磐石的大錘嗎?」

約翰福音 12:48
棄絕我、不領受我話的人,有審判他的,就是我所講的道在末日要審判他。

使徒行傳 7:38
這人曾在曠野會中和西奈山上與那對他說話的天使同在,又與我們的祖宗同在,並且領受活潑的聖言傳給我們。

哥林多前書 14:24
若都做先知講道,偶然有不信的或是不通方言的人進來,就被眾人勸醒,被眾人審明,

以弗所書 5:26
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凈,成為聖潔,

以弗所書 6:17
並戴上救恩的頭盔,拿著聖靈的寶劍,就是神的道。

帖撒羅尼迦前書 2:13
為此,我們也不住地感謝神,因你們聽見我們所傳神的道就領受了;不以為是人的道,乃以為是神的道。這道實在是神的,並且運行在你們信主的人心中。

帖撒羅尼迦前書 5:23
願賜平安的神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

希伯來書 6:5
並嘗過神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的人,

彼得前書 1:23
你們蒙了重生,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是藉著神活潑常存的道。

啟示錄 1:16
他右手拿著七星,從他口中出來一把兩刃的利劍,面貌如同烈日放光。

與骨節與骨髓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