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巨幼細胞貧血骨髓報告單

巨幼細胞貧血骨髓報告單

發布時間:2020-08-28 09:27:47

1、幫我看看這個貧血檢查的報告單

1. 建議復查父母和孩子的基因型。 所謂的雙重雜合子就是說人體內的兩個β珠蛋白基因都不正常, 一個來自父親, 一個來自母親, 這和你所說的情況不符(注意血紅蛋白量正常本身不能作為排除地貧的證據, 況且你們兩人都只是勉強達標。 但你說地貧基因檢查沒有檢出, 就與孩子的結果矛盾了)。缺少家族遺傳史的確也是一個考慮, 但是也不能因此就完全排除地貧。你們的基因檢查和孩子的是在一個醫院做的嗎?同時可以考慮血紅蛋白電泳, 看看HBA,HbF佔多少比例, 如果真是β雙重雜合子, HbA所佔比例會大大減少。
2. 如果的確是雙重雜合子, 那你要有一定心理准備, 這是中重度地貧。 17和41-42都算性質較嚴重的突變(也就是M),單純雜合子(你們夫婦, 如果確診)有另一個β珠蛋白基因正常所以問題不大, 但是合在一起就很危險。 輸血是免不了的,以後還會有一系列的並發症, 預後不樂觀。 如果確診建議到大醫院咨詢治療措施, 但是由於地貧是遺傳疾病, 辦法不多。 骨髓移植可以考慮, 但是花費, 風險都很大。
3. 一樓提到MCV高於70,和重度地貧不大符合。 除此之外紅細胞計數不到3, 分布寬度明顯升高, 這兩項也提示可能有地貧以外的貧血同時存在。 樓上提到葉酸和VB12,因為缺乏這兩項會造成紅細胞體積變大,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MCV。 鑒於可能有營養缺乏, 不妨同時檢查血液鐵指標。 如果葉酸,VB12和鐵中任何一項缺乏, 建議補充後復查血常規看看血紅蛋白是否升高及升高多少。
補充: 再次做血常規沒有意義, 一是兩次結果很相近, 出錯可能不大。 二是已經輸血, 紅細胞的代謝要三個月, 結果不一定有意義。 還是建議上述的營養檢查。

2、懂的人幫忙看看!血液檢測報告單。

1,白細胞增多,常見於急性細菌性感染、嚴重組織損傷、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PDW血小板分布寬度增高表明血小板大小懸殊,見於急性髓系白血病、巨幼細胞貧血、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綜合征、血栓性疾病等。
3.血小板正常,MPV平均血小板體積升高,慢性骨髓白血病,骨髓纖維化,脾切除,半數的α型和β型地中海貧血。
4.大型血小板比率,鑒於過敏性疾患或腫瘤性疾病和血液病白血病。
5.淋巴細胞增高,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鑒於症狀1.可能是白血病早期症狀。2.或者某些感染造成的。建議做骨髓檢測排除白血病。

3、骨髓細胞學檢查報告單中的G丶E丶G/E是什麼意思

G/E比值
【參考值】
正常骨髓約為2~5:1
【臨床意義】
G/E比值增加:見於幼紅細胞減少,如純紅細胞性貧血,炎症引起的粒細胞增多,類白血病反應,粒細胞白血病等。
G/E比值減低:見於粒細胞缺乏症,各種增生性貧血,骨髓幼稚紅細胞代償性增生如失血後貧血,缺鐵性貧血,特別是溶血性貧血等。巨幼紅細胞增生如惡性貧血,營養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嬰兒巨幼紅細胞貧血,妊娠巨幼紅細胞貧血等。
G/E比值正常:除見於正常骨髓外,還可見於多發性骨髓瘤,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4、巨幼c性貧血骨髓象提示什麼病

巨幼細胞性貧血骨髓象 1.骨髓增生活躍,以原始紅及早幼紅細胞增生為主。 2.各期紅細胞出現巨幼變。 3.巨幼紅細胞表現胞體增大,核染色質疏鬆,細胞核發育落後於細胞漿。 4.粒細胞及巨核細胞也呈現巨幼變?什麼意思?

5、骨髓細胞學檢查報告單 誰能幫我解釋下呀~(很急很急)

粒系增生相對活躍伴核右移,形態基本無異常,嗜酸粒細胞可見。
紅系增生尚活躍,以中、晚幼紅為主,成熟紅細胞形態大小不一(+)。
巨系增生活躍,血小板散在成簇可見。
個人意見:想必醫生考慮一個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您媽媽不僅白細胞低,可能紅細胞、血紅蛋白也有異常。現在不好判斷就是還差臨床表現及血常規。如果是巨幼紅細胞性貧血,那就要及早採用去除病因的方法治療,一般為補充葉酸和維生素B12。這樣住院一段時間就能糾正。
祝願您媽媽早日康復!

6、巨幼細胞性貧血骨髓片鏡下觀察有哪些特徵

巨幼細胞貧血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以三系細胞出現巨幼變為特徵

①紅細胞系統:紅系明顯增生伴顯著巨幼樣變,粒紅比值降低或倒置。

正常形態的幼紅細胞減少或不見,各階段的巨幼紅細胞出現,其比例常大於10%。可見核畸形、碎裂和多核巨幼紅細胞。由於發育成熟受阻,原巨幼紅細胞和早巨幼紅細胞比例增高,在有的病例中占幼紅細胞的比例可高達50%。和分裂象和豪焦小體易見,胞核的形態和「核幼質老」的改變是識別巨幼樣變的兩大特點;

②粒細胞系統:略有增生或正常,粒系細胞比例相對降低。中性粒細胞自中幼階段以後可見巨幼變,以巨晚幼粒和巨桿狀核細胞多見,可見巨多核葉中性粒細胞;

③巨核細胞系統:數量正常或減少,可見巨核細胞胞體過大,分葉過多(正常在5葉以下)與核碎裂;胞質內顆粒減少。

骨髓形態學檢查對MgA的診斷起決定性作用,特別是發現粒系細胞巨幼變對疾病早期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


7、巨幼細胞貧血合並缺鐵性貧血的骨髓像

1.紅細胞、血紅蛋白減少,以後者的減少更為嚴重。貧血輕微時紅細胞形態變化不大。重者則呈典型的小細胞低色素性改變。MCVl5%。
2.白細胞計數及分類一般正常。
3.血小板計數多正常。
4.網織紅細胞常輕度增高。
1.骨髓增生明顯活躍。
2.紅細胞系明顯增生,幼紅細胞總百分率常>30%,其中以中、晚幼紅細胞增多為主,各階段幼紅細胞胞體常較小,胞質量少,邊緣不整齊,嗜喊性色調較強,細胞核小而緻密。
3.粒系細胞總百分率常因紅系增生而相對減低,各階段百分率及細胞形態染色大致正常。
4.粒、紅比值減低。
5.巨核細胞系常無明顯變化,血小板形態一般正常。
6.成熟紅細胞形態學變化同外周血,嗜多色性紅細胞較易見到。

8、巨幼細胞貧血檢查有哪些?

1.血象屬大細胞性貧血,MCV>100fl。可呈現全血細胞減少。血塗片中紅細胞大小不等或大卵圓形紅細胞為主。中性粒細胞分葉過多,可有6葉或更多的分葉。網織紅細胞數正常或輕度增多。

2.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躍,以紅細胞最為顯著。各細胞均可見到「巨幼變」,細胞體積增大,核發育明顯落後於胞質。巨核細胞減少,亦可見體積增大及分葉過多。

3.生化檢查血清葉酸及維生素B12:水平均可下降,分別低於

6.8nmol/L(3ng/ml)及低於74pmol/L(100pg/ml);紅細胞葉酸水平降低,低於227nmol/L(100ng/ml)。血清鐵及轉鐵蛋白飽和度正常或高於正常。

與巨幼細胞貧血骨髓報告單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