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如何判斷骨髓侵犯

如何判斷骨髓侵犯

發布時間:2020-08-27 12:37:02

1、怎麼知道惡性腫瘤是否轉移到骨髓的?

骨髓內有惡性腫瘤轉移時,通常患者的貧血進展迅速,有時他們的外周血中出現較多的幼稚細胞,如幼紅細胞、幼粒細胞等,這主要是由於腫瘤細胞侵犯骨髓後破壞了血液的骨髓屏障,使大量幼稚細胞進入外周血所致。有時還會引起患者局部骨痛。但要確診惡性腫瘤是否轉移到骨髓,則必須進行骨髓穿刺塗片檢查,尤其是在骨壓痛處穿刺,塗片後尋找有無腫瘤細胞。如果發現了腫瘤細胞,骨髓塗片陽性,則可確診惡性腫瘤已轉移到骨髓。但如果未發現腫瘤細胞,也不能完全否定轉移,因為腫瘤細胞多呈集團傾向,在骨髓內往往呈局灶性分布,如果骨髓穿刺的位置恰好不在腫瘤細胞聚集處,則往往造成假陰性的結果。

有經驗的臨床醫生通常會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及各項輔助檢查綜合分析,對懷疑骨髓腫瘤轉移的患者會進行多次不同部位的骨髓穿刺檢查以明確診斷。

2、骨髓檢查是怎麼做的

首先告訴你,有點痛,在局部麻醉作用下能忍受,沉的感覺高於痛的感覺。骨髓穿刺術 的
1,目的
觀察骨髓內細胞形態及分類,以協助診斷血液系統疾病;敗血症或某些傳染病需骨髓細菌培養及塗片檢查某些寄生蟲病;惡性腫瘤疑骨髓轉移;用於骨髓移植等。
2.適應證
2.1 各類血液病的診斷。
2.2 敗血症,某些傳染病或寄生蟲病需行骨髓細菌培養或塗片尋找瘧原蟲及黑熱病原蟲者。
2.3 網狀內皮系統疾病的診斷。
2.4 惡性腫瘤疑骨髓轉移者。
3.禁忌證
血友病及穿刺部位有感染及皮膚病時不宜做穿刺。
4.用物
清潔盤,骨髓穿刺包,2%碘酒和75%酒精,5ml和20ml滅菌注射器,無菌手套,2%普魯卡因,清潔乾燥玻片,推片,如做骨髓培養,另需20ml滅菌注射器、含培養基的細菌培養瓶,酒精燈,火柴。
5. 病人准備
5.1 患者需洗澡,更換清潔衣服。
5.2 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以取得配合。
5.3 使患者樹立信心,消除其恐懼、緊張心理。
6.方法
6.1 髂前上棘穿刺術
6.1.1 患者仰卧,取髂前上棘向後1~1.5cm的一段較寬鎔緣為穿刺點,局部常規消毒後鋪洞巾,局部麻醉應達骨膜。
6.1.2 術者左手拇指及食指分別在髂前上棘內外因定皮膚,右手持穿刺針垂直刺入達骨膜後再進1cm即達骨髓腔。
6.1.3 刺人骨髓腔時有落空感,當即抽出針芯,接上20ml無菌乾燥注射器,抽取骨髓約0.2ml左右作塗片檢查;如作培養,取3~5ml骨髓。
6.1.4 術畢即插回針芯,拔出針頭,局部敷以無菌紗布,用膠布固定。
6.2 鎔後上棘穿刺術
6.2.1 患者側卧或俯卧,髂後上棘一般均突出於臀部之上,能骨的兩側;或取骸骨上緣下6~8cm與脊柱旁開2~4cm之交點為穿刺點。
6.2.2 穿刺針的方向幾乎與背部垂直,稍向外側傾斜。
6.3 胸骨柄穿刺術
6.3.1 患者仰卧治療台上,肩背部墊枕使頭盡量後仰,並轉向左側,以充分暴露胸骨上切跡。
6.3.2 術者立於患者頭側,先用左手揭指摸清胸骨上切跡,並緊貼胸骨柄上緣將皮膚向下壓緊,右手持針由切跡中央沿胸骨柄水平方向進針,慢慢旋轉刺入,達胸骨柄上緣骨板之正中深度約0.5~1.0cm。
6.4 脊椎棘突穿刺術
6.4.1 患者側卧或反向坐於椅子上,兩臂置於椅背,頭枕臂上。
6.4.2 以上部腰椎棘突為穿刺點,左手拇指及食指在預定穿刺的棘突上下固定皮膚,右手持針由棘突之側方或中央垂直刺入。
6.5 脛骨穿刺術(僅適用2歲以內的患兒)
6.5.1 患兒仰卧治療台上,由助手固定下肢,選脛骨結節平面下約1cm(或腸骨上中l/3交界處)之前內側面腸骨為穿刺點。
6.5.2 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皮膚,右手持針,在骨面正中部與之成垂直方向刺入。
7.注意事項
7.1 術前應向患者說明檢查目的與方法,以取得配合。
7.2 嚴格無菌操作,以防感染。
7.3 物品准備齊全。
7.4 穿刺針經皮膚達骨膜後,針應與骨面垂直,緩慢旋轉進針,持針須穩妥,切忌用力過猛或針頭在骨面上滑動。如已刺入骨髓腔,此時針頭應固定不動。
7.5 抽取骨髓塗片檢查時,應緩慢增加負壓,當注射器內見血後應立即停止抽吸,以免骨髓稀釋。同時要作塗片及培養者,應先抽骨髓少許塗片,再抽骨髓培養,不可並做一次抽出。取下注射器時,應迅速插回針芯,以防骨髓外溢。
7.6 胸骨柄穿刺時,要求穿刺角度一定要與胸骨柄平行,以防止針尖滑脫或刺穿胸骨柄後壁皮質。
8.護理
8.1 術中注意觀察患者的面色、脈搏、呼吸。
8.2 拔針時用力按壓穿刺點,至不出血為止。
8.3 術後24小時內觀察穿刺部位有無血腫、出血及感染徵象。
8.4 穿刺處換葯1次/日。
8.5 囑患者三日內勿洗浴。

3、骨髓報告怎樣看?

我建議你最好還是讓專業血液病大夫看好。自己學習的話不容易,再有就是疾病很有多方面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看自己的病肯定有片面性,再說骨髓報告不容易學會,你還是聽從專家的意見吧。

4、如何判斷骨髓標本是否被稀釋?

如果病情不是三系減少明顯的,肉眼看跟血一樣,沒有小粒的,最主要染一下放顯微鏡一看,有核細胞少得可憐就是稀釋了。

5、人體骨髓造血功能是怎樣被發現的?

盡管顯微鏡是研究血液的重要工具,但標志著現代血液學發展的里程碑事件是骨髓造血功能的發現和血細胞染色方法的建立。

幾千年來,無論是詩人、哲學家,還是醫生都將血液與生命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他們推測血液或是由於呼吸了大自然中的靈氣形成,或是由食物中的精華轉變而來,然而,他們並沒有弄清楚血液的真正來源。

應當說人類在很久以前就認識到骨髓的重要性。在古代,人們吃動物的骨髓,認為它含有豐富的營養。中醫認為骨髓是由飲食水谷的精液與腎氣和合,滲入骨空後轉化而成,骨髓充足可以上升補益腦髓。在西方,骨髓被認為是產生人體天然熱和能量的源泉。莎士比亞說:「你的骨無髓,所以你的血是冷的。」

人們似乎意識到骨髓與血液之間有某種聯系。在19世紀初,已有醫生要患血液病的病人吃骨髓補血,但收效不大。直到19世紀中葉,骨髓產生血液的奧秘才分別由德國醫學家紐曼和義大利醫學家比佐澤羅揭開。

紐曼曾在1868年10月10日出版的《醫學科學通報》上發表題為《關於骨髓在血液形成中的作用》的論文中,報道了骨髓中有大量的有核紅細胞,而有核紅細胞是血液中紅細胞,的前身,因此他推斷骨髓是紅細胞的生產基地。幾乎與此同時,義大利醫學家比佐澤羅也證實了有核紅細胞是無核紅細胞的前身,此外他還指出白細胞也是由骨髓細胞生成的。紐曼和比佐澤羅的發現立即引起了醫學界的極大興趣,許多醫學家開始進一步深入研究血液細胞的起源問題,並提出了各種不同的理論。例如有人認為紅細胞是白細胞核瓦解的產物,也有人提出紅細胞是由原始細胞吞噬了血紅蛋白後形成的,還有人堅持紅細胞是在肝臟中形成的觀點。盡管這些認識現在看來都是不正確的,但是,在當時正是這些不同觀點之間的爭論,有力地推動了血液學研究的深入。

既然成熟的無核紅細胞是由幼稚的有核紅細胞轉變而來,那麼這種轉變是如何發生的呢?也就是說有核紅細胞是怎樣變成無核紅細胞的呢?有人認為,實際上核並沒有消失,只不過變換了形式,而不再可見。而支持核消失的學者又分成兩派:以紐曼為代表的一派認為,紅細胞在成長過程中核被細胞自己再吸收;比佐澤羅支持的一派則主張,核是在成熟過程中被逐出細胞。由於研究手段的限制,當時兩派都很難拿出足夠的證據駁倒對方,加之他們各有更重要的工作需要去做,不久這個爭論便不了了之。直到20世紀中期,隨著顯微照相技術的發展以及後來電子顯微鏡的應用,人們才對這個問題有了進一步了解。現在的研究結果支持比佐澤羅等人核在成熟過程中被逐出細胞的觀點。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骨髓是製造血液細胞的大本營。骨髓每天可產生2000億個紅細胞;100億個白細胞和4000億個血小板。如同深藏在地下岩層中的石油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基本保證一樣,骨髓是人體一系列重要的生命活動的基本保證。

6、檢驗骨髓是什麼意思

應該是給你抽骨髓做圖片。做這個可能是要上百得吧!而且還痛!你之前應該是做了血常規了吧,醫生給你再做骨髓圖片是為了進一步確診。所以雖然痛也得要做啊!身體健康是最重要的啊!!

7、骨髓檢查是要確定得的什麼病

1.骨髓穿刺檢查是血液系統疾病的重要檢驗方法之一.通過骨髓塗片的細胞學檢查可了解骨髓內各種細胞的生成情況,各種細胞的形態,成分的改變及發現異常的細胞等,以明確診斷,觀察療效,估計預後.例如,對貧血的診斷,可以從形態上幫助診斷貧血的原因,如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診斷各種類型的白血病; 關於惡性腫瘤方面,骨穿對多發性骨髓瘤,骨髓轉移瘤,淋巴瘤侵犯骨髓的判斷都有重要意義.2.另外,骨髓塗片還可以進行寄生蟲和細菌方面的檢查,可發現寄生蟲(如瘧疾)和細菌培養時發現傷寒及其他敗血症.3.具體的適應症概括如下:1)採取骨髓液進行各種檢查,協助診治血液系統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傳染病,寄生蟲病,細菌感染等).2)證實骨髓中是否有異常細胞浸潤如惡性腫瘤骨髓轉移等.3)採取骨髓液作骨髓移植.4)特殊毒物檢驗及鑒定如酚,醌等.1.骨髓穿刺檢查是血液系統疾病的重要檢驗方法之一.通過骨髓塗片的細胞學檢查可了解骨髓內各種細胞的生成情況,各種細胞的形態,成分的改變及發現異常的細胞等,以明確診斷,觀察療效,估計預後.例如,對貧血的診斷,可以從形態上幫助診斷貧血的原因,如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診斷各種類型的白血病; 關於惡性腫瘤方面,骨穿對多發性骨髓瘤,骨髓轉移瘤,淋巴瘤侵犯骨髓的判斷都有重要意義.2.另外,骨髓塗片還可以進行寄生蟲和細菌方面的檢查,可發現寄生蟲(如瘧疾)和細菌培養時發現傷寒及其他敗血症.3.具體的適應症概括如下:1)採取骨髓液進行各種檢查,協助診治血液系統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傳染病,寄生蟲病,細菌感染等).2)證實骨髓中是否有異常細胞浸潤如惡性腫瘤骨髓轉移等.3)採取骨髓液作骨髓移植.4)特殊毒物檢驗及鑒定如酚,醌等.

8、骨髓檢查的方法

骨髓檢查需要抽取骨髓標本,這聽起來令人緊張,但大可不必害怕。骨髓穿刺一般是由有經驗的醫生和護士執行的特殊穿刺檢查,穿刺前會為病人進行認真的消毒處理,並嚴格按無菌操作規程進行操作。術前會給病人注射麻葯做局部麻醉,以減輕痛苦。骨髓穿刺一般在病人的髂骨上進行,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胯骨。病人需要側身卧床,醫生會在髂後上棘或髂前上棘選取適當的部位進行穿刺,一般只抽取極少量的骨髓。這不會使得病人的骨髓量有明顯減少,也不會影響病人的骨髓造血功能。抽取的骨髓標本一般需要立即做塗片處理或抗凝處理,以便進行各種化驗檢查。在患某些血液病或懷疑有骨髓轉移的惡性腫瘤時,骨髓檢查可能要多次檢查,用於判斷疾病進展和治療效果,此時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進行骨髓檢查。

與如何判斷骨髓侵犯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