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課文描寫了誰和誰地兩個不同場景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講述了大陸青年小錢靜靜患了嚴重的白血病,台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錢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課文先後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床上,躺著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著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台灣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餘震的危險中抽取台灣青年的骨髓。
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做著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為的是挽救海峽彼岸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課文的第3至6自然段是幫助學生體會海峽兩岸骨肉親情的重點段落,應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仔細研讀,認真感悟。
從大地震剛過,台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沒有考慮家人是否平安無事,沒有考慮是否延期手術,沒有選擇空曠安全的地方等細節,體會台灣青年一心只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品質;從李博士抽取骨髓時的鎮定沉著,運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緩,植入骨髓時的不分晝夜,體會其不顧個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醫德。
(1)救命骨髓課文寫讀後感擴展資料:
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紅潤起來。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同樣是「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錢是因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蒼白」「紅潤」這一組反義詞足以說明這一點。而台灣青年卻並非因為缺乏生氣而不得已躺在病床上。他在持續不斷的餘震中,不顧自己的安危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是因為他知道大陸18歲的小錢正期待著他的骨髓。
這里的「靜靜地」是他內心堅定沉著的反映,他為了海峽彼岸的小錢不再「靜靜地躺在病床上」,而將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文中前後兩個「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將台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無私奉獻的精神躍然紙上。
2、四年級上冊語文書里第22課的課文。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1
9月22日,早晨7時30分,陽光灑滿了美麗的杭(háng)州市,
還沒有開花,
中已經飄來
的香氣。
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紅潤起來。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huàn)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diāo)零的含苞(bāo)的花朵,唯有骨髓(suǐ)移植,才能使這朵
綻(zhàn)放。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如果沒有
,大約在十萬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zhǎn)轉,終於在台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在同一時刻,海峽彼岸的
,
專家
正步履(lǚ)匆匆地走進
。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著他來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場
7.3級的大地震襲(xí)擊了台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
中搖晃。
在這場災難中,病床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huái)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
,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
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時此刻,跑到空曠(kuàng)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
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zàn)停的間隔,台灣青年的骨髓,終於從身軀(qū)里涓涓流出……
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時。李博士帶著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
手術。
小錢得救了。兩岸骨肉同胞(bāo)用愛心架起了一座
。也許,小錢和這位台灣青年永遠不會見面,這並不重要,因為兩岸同胞的心是連在一起的。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
,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3、人教版4年級上冊英語22課課文
四年級上冊語文書里第22課的課文.
課文簡介: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講述了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台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課文先後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床上,躺著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著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台灣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餘震的危險中抽取台灣青年的骨髓.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做著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為的是挽救海峽彼岸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原文:
1999年9月22日,早晨7時30分,陽光灑滿了美麗的杭州市,桂樹還沒有開花,晨風中已經飄來甜絲絲的香氣.錢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紅潤起來.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如果沒有親緣關系,大約在十萬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錢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於在台灣找到了這樣的人.在同一時刻,海峽彼岸的台灣慈濟醫院,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進手術室.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著他來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台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餘震中搖晃.在這場災難中,病床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十萬分之一的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餘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台灣青年的骨髓,終於從身軀里涓涓流出……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時.李博士帶著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為錢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錢暢得救了.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也許,小錢和這位台灣青年永遠不會見面,但這並不重要,因為兩岸的骨肉同胞,心是連在一起的.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永遠不會熄滅. 望樓主學習進步,天天向上,望採納哦
4、讀書筆記的格式
5、在課文《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中「不得不」表現了什麼?
指小錢和這位台灣青年永遠不見面也不那麼重要.
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座生命之橋將兩岸骨肉同胞的心連在一起了.所以,小錢和這位台灣青年永遠不見面也不那麼重要了.
6、誰幫我寫讀書筆記啊,急急急急!!~~~~救命用的啊~~~
駱駝祥子
這故事是一個悲劇,徹徹底底的悲劇。一個曾經勤勞堅忍,有著自己目標的人最後卻淪為了社會垃圾。從前的祥子善良淳樸,正直誠實,對生活有著像駱駝一般積極和堅韌。周圍的人都是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鍾,而祥子卻不安於現狀,他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而奮斗,他寧願冒著極大的風險去賺多一點的錢,來達到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他不斷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然而即使是這樣,也終究沒有改變他最後的悲慘結局。
湯姆索亞歷險記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十九世紀文學大師馬克•吐溫的代表作,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部經典名著。
書中的主人公湯姆是一個孤兒,從小就寄養在姨媽家,在姨媽眼裡,他是個搗蛋鬼,可他又總是情不自禁的喜歡這個孩子。湯姆本人則是一個天真活潑又調皮的典型美國少年,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自己理想的品質:聰明、勇敢、正直、樂觀。在那個年代,湯姆算得上是個叛逆的孩子,他的夢想就是去當「海盜」,於是,他叫上了自己的夥伴喬和哈克,三人一起來到了一座荒島上。接下來就是文章最精彩的一章:湯姆、喬和哈克幾個「小海盜」在島上快樂的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這些升活場景的描寫,充分表現了三個少年擺脫社會禁錮的酣暢心境。再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渴望擁有自由自在的生活,可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因此每個人都不能享受絕對的自由
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 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說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繁星春水
、二十二歲的冰心發表了《繁星》和《春水》。二十二歲時的青春是怎樣美麗的呵。她沒有了花季的躁動與不安,磨去了尖刻的稜角,依舊是熱情如火的歲月,卻平添了幾絲溫柔和沉靜。
這本書當中冰心多以花朵、小草、清流、、流星作為鋪墊來訴說一個個藏匿在細心處的信念或是箴言。看似溫柔天真其實揭露了社會動盪時的華而不實,自私自利的現象。
也許,冰心常常輕撫花瓣細數花紋靜賞花艷傾聽花開花合的細微聲音,所以她的文章才如此細膩精緻溫婉馨香。我往往是伴隨著芬芳來品味她的文章和詩篇。
也許,冰心常常偷瞧小草的頑強與調皮,倔強與堅韌,她被小草旺盛的生命力所感染。所以她的詩篇讓人感受到了她對信念的執著追求,對家庭幸福美好的渴望,對大自然中生意盎然的一切的一切的堅持。她的文章有那麼一股青春的熱血在沸騰,還有少女年華時天真單純的嚮往和感情。
也許,冰心常常淺淌溪流,愜意地潑灑著清澈的溪水,讓聖潔的水沾濕她的百褶裙角,祈求水對她的祝福,讓水沒過她的腳腕。所以冰心的文筆如此得清亮,如此 得透徹,彷彿把大自然的清新與純潔注入了她的身體和靈魂。她把一切都在洞悉,所有的偽裝和逃避都逃不過冰心如同清流一樣湛藍的眼眸。
也許,冰心常常在午夜的露台上凝視燦爛的星辰,任自己的思緒在遠古和現代游離,任自己的思緒飄盪在玄奧神秘的太空。所以,她的文字就像那閃爍不定的晨星,瞬間綻放出璀璨的光芒,那光芒令所有人臣服,讓所有人目不暇接。
也許,也許……眾多的也許是因為冰心女士同自然融為一體。她在享受自然的時候也使自己文字的無限魅力散發出來。
我喜歡她的詩篇,可愛小巧;我喜歡她的人,溫柔沉靜;我喜歡她的文筆,細膩清新;我喜歡《繁星春水》,因為其中蘊涵的愛讓我體會到家庭的溫暖,讓我同冰心一樣熱愛家庭!
7、《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梗概(100字)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本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台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課文先後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床上,躺著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著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台灣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餘震的危險中抽取台灣青年的骨髓。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做著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為的是挽救海峽彼岸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8、課文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1)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凋零」指草木凋謝零落。這句話把年輕人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不曾開放就將凋零,讓我們痛心地看到,正值如花年華的年輕人,如果不進行骨髓移植,就將結束短暫的生命,這也讓我們清楚地意識到骨髓移植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2)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紅潤起來。
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同樣是「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錢是因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蒼白」「紅潤」這一組反義詞足以說明這一點。而台灣青年卻並非因為缺乏生氣而不得已躺在病床上。他在持續不斷的餘震中,不顧自己的安危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是因為他知道大陸18歲的小錢正期待著他的骨髓。這里的「靜靜地」是他內心堅定沉著的反映,他為了海峽彼岸的小錢不再「靜靜地躺在病床上」,而將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文中前後兩個「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將台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無私奉獻的精神躍然紙上。
(3)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寶島台灣與大陸雖然被台灣海峽所隔,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是無法割斷的,這種血脈親情就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座用愛心架起的生命橋一定會永遠屹立在兩岸同胞的心中;這種血脈親情是生命的火種,必將愈燃愈烈,經久不熄,世代相傳。
9、觀後感的寫法
觀後感寫法上,採用夾敘夾議的形式,「敘」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節或人物形象或詞句敘述出來,「議」就是抒發自己的感受,要有層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頂點,得到升華。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能太長,否則就有湊字數的嫌疑,再者,這樣也影響文章的結構。
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
(9)救命骨髓課文寫讀後感擴展資料
觀後感的一般結構:
第一部分,由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看了什麼影片,有什麼感想。
第二部分,具體談感受是什麼。我們讀書看電影都有一個過程,都需要一段時間,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這段時間內一點一點產生的,感受由淺到深,感受由心而發、發自內心,因此要自然真實,有感而發,不要無病呻吟,虛假不實,這樣才能感人,打動讀者。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聯系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因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就毫無意義了。具體說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和電影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第四部分,文章的結尾,要對全文內容做個收尾總結,可以進一步抒發理想或希望與祝願,把全文的情感升華到頂點。
10、小學語文課文《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竹林的哪一本書中的內容?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本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台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課文先後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床上,躺著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著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台灣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餘震的危險中抽取台灣青年的骨髓。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做著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為的是挽救海峽彼岸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二是體會台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難以割捨的骨肉親情。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台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2?詞句解析。
(1)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凋零」指草木凋謝零落。這句話把年輕人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不曾開放就將凋零,讓我們痛心地看到,正值如花年華的年輕人,如果不進行骨髓移植,就將結束短暫的生命,這也讓我們清楚地意識到骨髓移植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2)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紅潤起來。
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同樣是「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錢是因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蒼白」「紅潤」這一組反義詞足以說明這一點。而台灣青年卻並非因為缺乏生氣而不得已躺在病床上。他在持續不斷的餘震中,不顧自己的安危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是因為他知道大陸18歲的小錢正期待著他的骨髓。這里的「靜靜地」是他內心堅定沉著的反映,他為了海峽彼岸的小錢不再「靜靜地躺在病床上」,而將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文中前後兩個「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將台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無私奉獻的精神躍然紙上。
(3)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寶島台灣與大陸雖然被台灣海峽所隔,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是無法割斷的,這種血脈親情就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座用愛心架起的生命橋一定會永遠屹立在兩岸同胞的心中;這種血脈親情是生命的火種,必將愈燃愈烈,經久不熄,世代相傳。
二、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跨越、海峽、桂樹、蒼白、紅潤、移植、談何容易、幸運、台灣、襲擊、平安無事、期待、突如其來、空曠、暫停、骨肉同胞、血脈親情」等詞語。
2?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台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師生搜集有關台灣、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資料,為理解課文有關內容做好准備。
2?在初讀課文時,可以讓學生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從總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然後畫出使自己深受感動的語句或段落,在空白處寫上感受,並與同學交流讀書感受。
課文的第3至6自然段是幫助學生體會海峽兩岸骨肉親情的重點段落,應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仔細研讀,認真感悟。從大地震剛過,台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沒有考慮家人是否平安無事,沒有考慮是否延期手術,沒有選擇空曠安全的地方等細節,體會台灣青年一心只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品質;從李博士抽取骨髓時的鎮定沉著,運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緩,植入骨髓時的不分晝夜,體會其不顧個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醫德。
體會這部分內容,可以引導學生圍繞「哪些地方讓你感動」展開交流,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交流的情況,引導學生由課文內容想開去,探究人物的內心活動,體會人物的心情。同時相機指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這一部分,將地震危機仍舊存在的緊張與台灣青年和李博士的從容鎮定進行對比朗讀,使學生在讀中進一步提高認識,升華情感,引發共鳴。
3?學生讀懂課文之後,可以請學生談一談:「生命橋」是什麼意思?現在體會到的「生命橋」的含義與看到題目時的想法是否一致?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動情朗讀作者直抒胸臆的最後一段,並聯系全文理解這一段話的深刻含義。
學文之後,還可以引導學生大膽想像:如果有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台灣青年相遇了,他會對台灣青年說些什麼?可以讓學生先在小組里練習說一說,然後全班交流、評議。
4?課文語言朴實自然,敘寫生動具體,情致淳厚感人,應引導學生認真品味語言,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可以讓學生畫出喜歡的語句或段落反復朗讀,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原因,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評價能力和表達能力。
5?本課生字較多,應特別注意指導學生將「血、髓、暫、脈」等字的字音讀准確。要求會寫的12個生字,可以讓學生自己練習書寫,並通過寫詞語、寫句子等形式進行鞏固,教師重點指導「襲」「暫」等字的書寫。
6?學習本課後,教師可以建議有興趣的學生搜集有關骨髓捐獻的資料。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跨越、海峽、桂樹、蒼白、紅潤、移植、談何容易、幸運、彼岸、台灣、襲擊、平安無事、期待、突如其來、空曠、暫停、骨肉同胞、血脈親情」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台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梳理文章結構,品詞析句,感悟作者的敘述特點和表達感情的方法,內化、積累課文中的經典語言和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台灣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質。
教學難點:理解「生命橋」的含義。
課前准備:多媒體課件
總體設計:
教學分成四個實踐板塊:一、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交流初讀感受;二、細讀重點語句,提升感受,相機指導有感情朗讀,表達感受;三、梳理文章結構,拓展口語交際,積累內化語言;四、書面表達、交流,運用語言,升華情感。第一課時基本完成前兩個板塊,初步完成教學目標1、2;(註:生字詞語只認不寫,第二課時寫字。)第二課時完成第三、四個實踐板塊,完成全部目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質疑導入
1.揭示課題,質疑:看到課題,你有什麼疑問?
2.導入: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一起走進一個真實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學習詞語,把握主要內容
1.自由讀課文,要求學生讀准字音,讀通句子,不好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屏幕出示詞語。引導學生自主提示需要注意的詞語。
A提示凋零、含苞、綻放,讀通句子「這個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理解這三個詞語在課文中指的是什麼。
B提示輾轉,都是翹舌音。訓練學生用聯繫上下文展開想像的方法理解詞語,從而讀通難讀的句子。
C提示暫停,訓練學生讀准生詞,把句子讀通順:「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台灣青年的骨髓,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3.把整篇課文連起來讀一遍,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訓練學生抓住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及關鍵詞語概括課文內容。
三、再讀課文,理解感悟,指導朗讀
1.過渡:課文講的就是這樣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這個故事最讓你感動的是什麼?
2.引導默讀課文的第3、4、5自然段,畫出台灣青年和李博士令人感動的做法,讀給同桌聽,抓住關鍵語句,聯繫上下文說說為什麼感動。
3.默讀畫語句,同桌間交流。
4.引導全班交流: 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隨機引導交流以下重點語句。
A 交流第四自然段表現台灣青年博大愛心的語句。「在這場災難中……他的親人……期待著他的骨髓。」
1)指名先朗讀畫出來的語句,再談感受。
2)看錄像,體會當時的台灣是一種什麼情形,練讀「就在昨天,一場歷史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台灣地區。此刻,大地還在餘震中搖晃。」
聯系自己談感受。
3)結合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感悟、想像,走進台灣青年的內心世界,深入體會台灣青年博大的愛心。策略:首先教師范讀,讓學生感受到小錢的不幸,激發學生的同情心;然後情感遷移,讓學生運用文中詞語練習說話「台灣青年心裡想著,自己的骨髓會讓小錢
。」,從而感受到台灣青年那善良的、博大的愛心。
4)帶著敬佩之情朗讀第4自然段的語句。
B交流表現李博士高尚品質的語句。
1)朗讀描寫李博士的語句,說說李博士的哪些做法讓你感動?
2)抓住「沉著」「突如其來」「空曠」「一次又一次」「涓涓」等詞語體會李博士博大的愛心。相機指導有感情朗讀。
3)出示李博士送骨髓的時刻表,體會「奔波」和「連夜」等詞語表達出的李博士的愛心,引讀第六自然段。
5.體會生命橋的含義,版畫愛心,回扣課題。
四.朗讀結束,布置作業
1.課件出示第七自然段後兩句話,師生配樂朗讀「也許,小錢和台灣青年……傳下去。」
2.結束語:同學們,如果有一天,小錢和這位台灣青年見面了,他們會說些什麼呢?下節課你們可以在班級里交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