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異常綜合征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是起源於造血幹細胞的一組異質性髓系克隆性疾病,特點是髓系細胞分化及發育異常,表現為無效造血、難治性血細胞減少、造血功能衰竭,高風險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轉化。MDS治療主要解決兩大問題:骨髓衰竭及並發症、AML轉化。就患者群體而言,MDS患者自然病程和預後的差異性很大,治療宜個體化。
2、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會不會轉換為白血病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是起源於造血幹細胞的一組異質性髓系克隆性疾病,特點是髓系細胞分化及發育異常,表現為無效造血、難治性血細胞減少、造血功能衰竭,高風險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轉化。MDS治療主要解決兩大問題:骨髓衰竭及並發症、AML轉化。就患者群體而言,MDS患者自然病程和預後的差異性很大,治療宜個體化。
MDS是一組克隆性造血幹細胞疾病,其特徵為血細胞減少,髓系細胞一系或多系病態造血,無效造血及高風險向白血病轉化。國際預後評分系統(IPSS)推薦的血細胞減少的標准為Hb<100g/L,中性粒細胞絕對值(ANC)<1.8×10^9/L,血小板(PLT)<100×10^9/L,但實際診斷MDS時,不要求一定達到這么低。多數MDS病例以進行性的骨髓衰竭為特徵,並最終都會發展成為AML,但是不同亞型轉白率也不同,某些患者的生物學特徵是相對惰性的,病程較長,轉白率很低。
在MDS定義明確後,診斷和分型中主要難點在那些外周血和骨髓原始細胞不增多病例上,尤其當病態造血不顯著時;或與營養缺乏、化學葯物、中毒、造血生長因子、炎症及感染繼發的病態造血鑒別;以及骨髓低增生或伴隨纖維化等情況,不能獲得足夠細胞分析可能的疾病過程。低增生性MDS及MDS伴骨髓纖維化診斷常常很困難。
3、骨髓異常綜合症怎麼引起
最常見的主要因素如下:
血細胞生存的環境 叫做 造血微環境,這個環境裡面有各種各樣的調控因子,如果改變了就可能導致細胞功能的異常。
血細胞自身的遺傳物質包括細胞核與胞漿內的細胞器,主要是DNA 、 RNA和特殊功能的蛋白質產生了變化,導致細胞功能的異常。
腫瘤也可以引起類似的疾病。
4、血液病,骨髓上面的毛病,具體有哪些病?
1. 再生障礙性貧血:
症狀:三系減低,全血性細胞減少,血小板低於2.0很危險,屬於急性,發病期隨時有出血危險。伴免疫力降低可能會出現感染的症狀,如牙齦出血『口腔潰瘍,呼吸道的感染。會有高熱現象。乏力,頭暈,低燒
2.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屬於特殊型再障)
症狀:只是血小板減少,骨髓造血幹細胞分化時枝幹出現了問題,因病因不明,需做骨穿確診具體病因,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葯物過敏導致造血功能異常,出現血小板減少。重點:身體出現紫癜,刷牙長期出血,乏力,血小板低引起的出血。
3. 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
症狀:數值里單純紅細胞表現的最明顯。紅細胞減少,免疫力低出現,分先天性和繼發性,繼發性是由於疾病如骨髓瘤,肝臟硬化或肺炎,引起的紅細胞再生障礙,比較嚴重!!
4. MDS骨髓異常綜合症(白血病前期,最有可能轉換為白血病)
症狀:血小板降低,白細胞增高,發燒,比再障相區別,兩系減低,須做骨穿來區分,
MDS的臨床表現多數以貧血為主要症狀,兼有發熱或出血。
5. 骨髓纖維化:
症狀:類似白血病前期
6.白血病
根據白血病細胞的類型,臨床上又分為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LL) 和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NLL)兩大類,每類又有幾型。目前國內外通用的分型如下:
①ANLL分為8型 ,急性髓性白血病微分化型(M0)、 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 、 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2)、 早幼粒細胞型(M3)、粒-單核細胞型(M4)、單核細胞型(M5)、紅白血病(M6)、巨核細胞型(M7);
②ALL分為L1 、L2和L3型,近年來又根據細胞的免疫學特點分為T、 B、前B、普通型和未分化型。
5、體檢報告上面說「急性髓系白血病(MDS轉化)」是不是意思就是說MDS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已經轉化成了
指導意見:
是的,抄 「急性髓系白血病(MDS轉化)」是正是說MDS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已經轉化成了急性髓系白血病了,對於急性髓細胞知白血病臨床上化療可以很好控制病情,希道望你盡快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最後,祝您早日康復。
6、紅黃骨髓轉化不均的原因
為細胞系統的病變。
原始紅細胞及早幼紅細胞增多,見於紅血病及紅白血病(M6),並伴有紅細胞形態異常,如多核幼紅細胞,巨幼紅細胞樣改變等。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可見巨幼紅細胞增多,並伴有粒細胞系統的巨幼變,可見巨中幼粒及巨晚幼粒細胞,巨桿狀核粒細胞、分葉核粒細胞分節過多。
見於紅白血病(M6),原始粒細胞及早幼粒細胞,原始紅細胞及早幼紅細胞均增高,粒細胞系統可有核漿發育不平衡現象,胞漿內有時可見Auer小體;紅細胞系統幼紅細胞有巨幼樣改變及多核或分葉核幼紅細胞。
(6)骨髓轉換異常擴展資料:
骨髓細胞的作用:
1、紅細胞有一定的彈性和可塑性,細胞通過毛細血管時可改變形狀。紅細胞正常形態的保持需ATP供給能量,由於紅細胞缺乏線粒體,ATP由無氧酵解產生;一但缺乏ATP供能,則導致細胞膜結構改變,細胞的形態也隨之由圓盤狀變為棘球狀。
2、白細胞為無色有核的球形細胞,體積比紅細胞大,能作變形運動,具有防禦和免疫功能。成人白細胞的正常值為4000~10000個/μ1。男女無明顯差別。嬰幼兒稍高於成人。
3、血小板體積甚小,直徑2~4μm,呈雙凸扁盤狀;當受到機械或化學刺激時,則伸出突起,呈不規則形。在血塗片中,血小板常呈多角形,聚集成群。血小板中央部分有著藍紫色的顆粒,稱顆粒區。
7、什麼病得換骨髓??
白血病
再生障礙性貧血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地中海貧血
嚴重型再生不良性貧血
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以及現在更進一步嘗試治療轉移性乳腺癌和卵巢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