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壓迫症

骨髓壓迫症

發布時間:2020-08-25 23:20:59

1、脊髓壓迫綜合症的臨床表現

脊髓壓迫綜合症系指由脊椎或椎管內佔位病變引起脊髓、脊神經根及供應血管受壓迫,造成脊髓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脊柱、脊膜、脊髓和神經根病變(包括腫瘤、外傷、結核、膿腫等)都可能導致脊髓壓迫綜合症。
惡性腫瘤引起的脊髓壓迫綜合症發病急、進展快,稍一延遲就可能導致肌肉麻痹、括約肌失控、脊髓惡變、神經壞死等不可逆轉的後果。
脊柱骨轉移引起的脊髓壓迫綜合症發病較緩慢,在壓迫初期,脊髓可以通過排擠腦脊液和血液等途徑來進行代償,不產生功能改變。一旦失代償,神經系統症狀就會立馬顯現出來。
急性脊髓壓迫症:急性起病,進展迅速,常於數小時至數日內脊髓功能完全喪失。多表現脊髓橫貫性損傷,出現脊髓休克:病變水平以下呈遲緩性癱瘓、各種感覺缺失、反射缺失、尿便瀦留。
慢性脊髓壓迫症:緩慢進展,早期無明顯症狀及體征。
分三期:
跟痛期:表現神經根痛及脊膜刺激症狀。
脊髓部分受壓期:脊髓半切綜合征的臨床表現。
脊髓完全受壓期:脊髓完全橫貫性損傷的症狀及體征。

2、什麼是脊髓壓迫症吃什麼葯

建議採用中葯治療,抓緊治療比較好,資料底下評論

3、脊髓壓迫症有哪些特點

脊髓壓迫症是一組具有佔位效應的椎管內病變。脊髓受壓後的變化與受壓迫的部位、外界壓迫的性質及發生速度有關。隨著病因的發展和擴大,脊髓、脊神經根及其供應血管受壓並日趨嚴重,一旦超過代償能力,最終會造成脊髓水腫、變性、壞死等病理變化,出現脊髓半切或橫貫性損害及椎管阻塞,引起受壓平面以下的肢體運動、感覺、反射、括約肌功能以及皮膚營養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勞動能力。

4、脊髓壓迫症的鑒別診斷

<

5、脊髓壓迫綜合征的臨床表現如何?

①運動障礙;②感覺障礙;③反射障礙;④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及括約機功能異常。

6、脊髓壓迫症的治療

應及早明確診斷,盡快去除脊髓受壓的病因,手術是唯一切實有效的措施。同時應積極防治並發症,早期康復和加強護理。
1.病因治療
根據病變部位和病變性質決定手術方法,如病變切除術、去椎板減壓術及硬脊膜囊切開術等。急性壓迫病變力爭發病或外傷事件6小時內減壓;硬膜外轉移腫瘤或淋巴瘤者應作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髓內腫瘤者應視病灶邊界是否清楚予以腫瘤摘除或放射治療;惡性腫瘤或轉移瘤如不能切除,可行椎板減壓術,術後配合放化療治療;頸椎病和椎管狹窄者應作椎管減壓,椎間盤突出者應作髓核摘除;硬脊膜外膿腫應緊急手術,並給予足量抗生素;脊柱結核在根治術同時進行抗結核治療;真菌及寄生蟲感染導致脊髓壓迫症可用抗真菌或抗寄生蟲。
2.葯物治療
(1)激素脊髓急性損傷早期應用大劑量甲基強的松龍靜脈內注射可改善損傷後脊髓血流和微血管灌注,使脊髓功能得到改善。傷後8小時內給葯,脊髓功能恢復最明顯,傷後24小時內給葯仍有治療意義。
(2)胃腸動力葯物西沙必利能改善脊髓損傷患者的結腸和肛門直腸功能障礙,促進排便。[3]
3.康復治療
(1)心理康復治療脊髓壓迫解除至脊髓功能恢復往往需要較長時間,甚至不能完全恢復,患者可能出現抑鬱、也可能表現為煩躁易激惹,醫護人員應告知患者脊髓功能恢復的程序,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必要時加用抗焦慮抑鬱葯物。
(2)脊髓功能的康復治療康復治療的目的,是通過對患者功能的重新訓練及重建,促進中樞神經系統的代償功能,從而使患者恢復步行、恢復小大便功能,以及恢復生活自理,重返工作崗位。
包括按摩、被動運動、主動運動、坐起鍛煉等功能訓練;另外可以進行功能重建,包括功能性神經肌肉電刺激、肌腱轉移手術、交叉步態矯正術、大網膜脊髓移植術等,針對脊髓損傷患者性功能障礙可採用陰莖假體植入和真空縮窄等療法,明顯提高了脊髓損傷患者的性交頻度,對改善患者性生活和婚姻滿意度起到了積極作用;癱瘓肢體的理療,可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環,延緩和防止肌肉萎縮;步行鍛煉目的在於進一步恢復肢體功能,以達到步行和個人生活自理。重點是訓練單個肌肉的動作,降低痙攣狀態,減輕由於不活動、肌肉緊張或肩關節半脫位等所致疼痛,進行站立、行走及日常生活動作訓練;日常生活活動鍛煉著重訓練健手代替患手或單手操作技巧,目的是達到生活自理或半自理。
4.防治並發症及對症支持治療
(1)預防感染主要是預防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統感染以及深靜脈血栓。定時翻身拍背,促進排痰,對於尿瀦留及尿失禁的患者,一定要加強護理,預防泌尿系統感染。
(2)預防壓瘡長期卧床患者要避免軟組織長期受壓,特別是骶部、臀外側和內外踝部、每2小時翻身一次,壓迫處皮膚擦30%~50%酒精並局部按摩。如有皮膚發紅或破潰,即用軟圈墊,還可用紅外線燈照射。
(3)預防關節攣縮注意糾正卧位姿勢,不得壓迫患側肢體,肢體關節應保持功能位置,給患肢各關節作簡單的被動運動。

7、壓迫症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概述
脊髓壓迫症是指由各種性質的病變引起脊髓、脊神經根及其供應血管受壓的一組病症。

病因
依病變的解剖部位病因可分為三類:
一、脊柱疾病:可由椎骨骨折、脫位、椎間盤脫出、椎管狹窄症、脊椎結核、脊椎的原發腫瘤功轉移瘤等引起。
二、椎管內脊髓外病變:如神經纖維瘤和脊膜瘤等髓外腫瘤、脊髓蛛網膜炎、脊髓血管畸形、硬脊膜外膿腫等。
三、脊髓內病變:如腫瘤、結核瘤、出血等。

症狀
臨床表現因病變性質的不同和病灶所在部位、發展速度、波及范圍的不同而異。如脊髓腫瘤通常發病緩漸,逐漸進展;脊椎轉移癌及硬脊膜外膿腫常引起急性壓迫症狀;脊椎結核所致的脊髓壓迫症狀可緩可急。一般而言,其臨床症狀的發展過程為:
一、脊神經根受壓症狀:常因一或多條脊神經後根受壓而產生燒灼痛、撕裂痛或鑽痛,並可放射到相應的皮膚節段,當活動脊柱、咳嗽、噴嚏時可引起疼痛加劇,適當改變體位可獲減輕,這種首發的根性疼痛症狀常有重要定位診斷意義。硬脊膜炎、髓外腫瘤尤其是神經纖維瘤和各種原歷引起的椎管塌陷,根痛常較突出。在根痛部位常可查到感覺過敏或異常區,倘功能受損時,則可引起節段性感覺遲鈍。如病灶位於脊髓腹側時,可刺激和損害脊神經前根,引起節段性肌痙攣和肌萎縮。
二、脊髓受壓症狀:
(一)運動障礙。脊髓前角受壓時可出現節段性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症狀,表現為由受損前角支配范圍內的肢體或軀干肌肉萎縮、無力、肌肉纖顫。當皮質脊髓束受損時,引起受壓平面以下肢體的痙攣性癱瘓一癱肢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
(二)感覺障礙。感覺障礙的平面對病灶定位常有較大參考價值。
(三)反射異常。
(四)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病變水平以下皮膚乾燥、汗液少,趾(指)甲粗糙,肢體水腫。腰骶髓以上的慢性壓迫病變,早期排尿急迫不易控制;如為急劇受損的休剋期,則自動排尿和排便功能喪失,以後過渡至大小便失禁。腰骶髓病變則表現為尿、便瀦留。
三、脊椎症狀:病灶所在部位可有壓痛、叩痛、畸形、活動受限等體征。
四、椎管梗阻:壓迫性脊髓病可使脊髓的蛛網膜下腔發生不全或完全性梗阻。

檢查
1、凡壓迫性脊髓病均應無例外地作脊椎X攝征檢查,應根據臨床徵象准確選擇拍攝的部位以免漏診。脊椎本身病變常能通過拍片得到診斷椎管內腫瘤也可壓迫、破壞相應椎肌肌質而產生陽性徵象,如椎間孔擴大、椎弓根間距變寬等。
2、脊髓碘油或碘水造影不僅對壓迫性脊髓病的定位具有獨到的價值,且對病變性質也能在所提示。脊髓動脈造影對脊髓血管畸形的診斷有特殊價值。
3、脊椎CT檢查對椎管狹窄和椎間盤脫出可助診。脊髓磁共振象則可顯示脊髓本身病變。

治療
一、病因治療:針對病因進行手術或(和)葯物等治療。
二、對症治療:保持皮膚乾燥,避免發生褥瘡,保持大小便通暢,防止尿路感染,對癱肢進行按摩、鍛煉;如為高位癱瘓、注意護呼吸機能和預防肺部感染。

脊髓壓迫症是脊髓受到機械壓迫後引起的病症。常見的病因有腫瘤、炎症、外傷等。引起脊髓壓迫症的腫瘤可由椎管裡面的組織長出,也可由脊椎的組織長出;此外,還可由身體其它部位的惡性腫瘤轉移到椎管內。由椎管里的組織及脊椎長出的腫瘤有神經鞘瘤、脊膜瘤、神經膠質瘤、血管瘤等。這些腫瘤可發生在任何年齡,而以20~40歲為多見。
椎管內轉移瘤的原發病灶往往是盆腔、腹腔和胸腔縱隔臟器的惡性腫瘤。引起脊髓壓迫症的炎症以脊柱結核和硬膜外膿腫較常見。脊柱結核如在椎管內形成肉芽腫或冷膿腫,就可引起脊髓壓迫症;硬膜外膿腫是因化膿性細菌侵入椎管後,在硬膜外形成膿腫。脊柱外傷後如有脫位、骨折錯位等,也可壓迫脊髓。
脊髓受壓後可因刺激脊髓的神經根,引起「根性疼痛」,也就是在受刺激神經根的感覺分布區域內發生劇烈而尖銳的疼痛。
脊髓是傳導身體和四肢運動和感覺功能的組織。來自身體和四肢的各種感黨必須通過脊髓傳導到腦部,才能被感覺出來。腦部指揮的各種運動功能則是通過脊髓傳導到身體各部位的運動器官(其中包括排尿和排便功能)才得以完成。當脊髓受壓後,傳導功能受阻,受壓區下方的感覺不能傳到腦部,以致這部分的感覺喪失,處於麻木狀態;受壓區下方的運動器官失去腦的指揮,導致四肢和軀干肌肉處於癱瘓狀態,不能動作;膀胱失去排尿功能後出現尿瀦留和尿失禁;結腸和直腸的蠕動功能失常後,出現便秘;肛門括約肌麻痹後出現大便失禁。這種因脊髓受壓,在受壓區下方出現麻木和癱瘓的病態,稱為截癱。
臨床上可根據根性疼痛的位置和截癱范圍的上界,估計脊髓受壓的部位。由膿腫、結核、轉移癌引起的脊髓壓迫發展迅速,可在數天內出現嚴重的截癱;由神經鞘瘤與脊膜瘤等生長較慢的腫瘤引起的脊髓壓迫,發展緩慢,可在數月乃至十幾個月內緩慢發展。
通過疾病發展過程的分析和神經功能檢查,可初步判定是否為脊髓壓迫症以及病變的部位。進一步檢查可作脊椎X線攝片,了解脊椎骨有無破壞。轉移癌和結核能在X線攝片中看出;神經鞘瘤和脊膜瘤有時也可引起脊椎骨改變。作腰椎穿刺也是判斷脊髓有無受壓的主要方法。要確診脊髓壓迫症,需進行脊髓造影和CT檢查。脊髓造影是向椎管內注入碘苯酯或空氣,進行X線攝片。
脊髓壓迫症大多需作手術治療。長在脊髓外面的腫瘤可以切除,良性腫瘤全切除後不再復發。長在脊髓內的腫瘤不易完全切除,切除手術可能引起症狀加重。轉移瘤不能完全切除,手術效果不好。
硬膜外膿腫應進行緊急手術放出椎管里的膿液,脊柱結核也應及時手術清除結核病灶。如引起脊髓壓迫的病因無法切除,可切除一部分脊椎骨(椎板),使椎管放寬,以減輕脊髓受壓的程度,稱為減壓手術。惡性腫瘤可進行放射治療和抗癌葯物治療。

與骨髓壓迫症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