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河象裡面的黃河象骨髓化石具有兩大特性是什麼特性?
黃河象裡面的黃河象骨髓化石具有兩大特性是高大 完整,這兩個特點中,寫得比較詳細的一個特點是:完整。
2、什麼是化石?
3、以為是真骨頭,原來是石頭, 撿到的,尤其那骨髓特別像,好奇就拿回家了
你好,我看了你的圖片,挺好的,珍藏著吧,說不定那一天愛玩石的朋友看到了給你買走,還能賣個高價錢,奇石並不多,物自以為貴,你的這塊石料不多見,真的像骨頭,骨髓,它也是石頭的一種,就像肉石一樣,好好留著吧,最起碼自己可以觀賞。你好,我看了你的圖片,挺好的,珍藏著吧,說不定那一天愛玩石的朋友看到了給你買走,還能賣個高價錢,奇石並不多,物自以為貴,你的這塊石料不多見,真的像骨頭,骨髓,它也是石頭的一種,就像肉石一樣,好好留著吧,最起碼自己可以觀賞。你好,我看了你的圖片,挺好的,珍藏著吧,說不定那一天愛玩石的朋友看到了給你買走,還能賣個高價錢,奇石並不多,物自以為貴,你的這塊石料不多見,真的像骨頭,骨髓,它也是石頭的一種,就像肉石一樣,好好留著吧,最起碼自己可以觀賞。你好,我看了你的圖片,挺好的,珍藏著吧,說不定那一天愛玩石的朋友看到了給你買走,還能賣個高價錢,奇石並不多,物自以為貴,你的這塊石料不多見,真的像骨頭,骨髓,它也是石頭的一種,就像肉石一樣,好好留著吧,最起碼自己可以觀賞。你好,我看了你的圖片,挺好的,珍藏著吧,說不定那一天愛玩石的朋友看到了給你買走,還能賣個高價錢,奇石並不多,物自以為貴,你的這塊石料不多見,真的像骨頭,骨髓,它也是石頭的一種,就像肉石一樣,好好留著吧,最起碼自己可以觀賞。
4、北京自然博物館里,陳設著一具大象骨髓化石修改病句
北京自然博物館里,陳列著一具大象骨髓化石。(原句動賓不搭配)
我是語文教師,供參考。
5、骨髓化石如何保存
做個玻璃缸 然後把裡面的空氣抽出來 放在書房裡或者 卧室 都很美觀 玻璃缸花不多少錢 幾十塊錢就夠了
6、頭骨化石!!!!!急
北京人
中國華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化石。屬直立人。發現於北京市周口店龍骨山的洞穴堆積中,同時出土大量石製品、骨器和用火遺跡。北京人的地質時代為中更新世的明德-里斯間冰期,據鈾系法斷代、裂變徑跡法斷代及古地磁斷代,年代為距今約70萬至20萬年。
發現和意義 1918年,中國北洋政府礦政顧問、瑞典地質和考古學家安特生在周口店發現一處含動物化石的裂隙堆積。1921年,安特生和奧地利古生物學家師丹斯基等人在當地群眾引導下,在龍骨山北坡又找到一處更大、更豐富的含化石地點,即後來聞名於世的北京人遺址——「周口店第 1地點」。1921和1923年,先後發掘出兩顆人牙,並定為人屬。由於這一發現,1927年在周口店開始進行大規模的系統發掘,由瑞典古脊椎動物學家B.步林和中國地質學家李捷主持。當年又發現 1顆人的左下恆臼齒。北京協和醫學院解剖科主任、加拿大籍解剖學家步達生,對先後發現的 3顆牙齒進行了研究,給這一從未見到過的古人類定了個拉丁語化的學名——Sinanthropus pekinensis(曾譯「北京中國猿人」,原意應為「北京中國人」)。美國古生物學家葛利普(1870~1946)則給了它一個俗名:「北京人」(Peking man)。現在已把他的「屬」、「種」和爪哇人合並,另建立了一個「亞種」,改稱為「北京直立人」(Homo erectus pekinensis)。1929年,在中國考古學家裴文中獨自主持下,於12月2日下午發現了一個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這一消息的公布,震動了世界學術界。在此之前,雖然德國的尼安德特人、爪哇的「直立人」(見爪哇人)和德國的海德堡人的遺骨已經問世,但這些發現由於保守思想的束縛並未得到學術界的公認;即使在持進化論的學者當中,對於人類的起源問題和這些發現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的地位,也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自從北京人頭蓋骨發現以後,特別是隨後又發現了石器和用火遺跡,直立人的存在才得到肯定,從而基本上明確了人類進化的序列,為「從猿到人」的偉大學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1937年,由於日本帝國主義全面發動了侵華戰爭,周口店的發掘工作被迫中斷。當時已發現的北京人頭蓋骨共有5個,此外還有頭骨碎片、面骨、下頜骨、股骨、肱骨、鎖骨、月骨等以及牙齒147顆。這些珍貴的標本,於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後,全部在幾個美國人手裡弄得下落不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周口店的發掘得到恢復。多次發掘,又發現北京人的牙齒5顆,下頜骨一具;1966年還從靠頂部的堆積中發現一個殘破的頭蓋骨。此外,又從1937年前發現的碎骨中認出一段上臂骨和一段脛骨。如果把前後的發現都計算在內,總共得到了屬於40多個個體的北京人化石。同時,發現了不下10萬件石製品,以及豐富的骨器、角器和用火遺跡。北京人遺址的材料,在全世界發現的同一階段人類遺址的材料中,是最豐富也是最系統的,為研究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及其文化提供了可貴的資料。
地層堆積和年代 北京人遺址的堆積物厚40米以上。上部的34米為含化石的堆積,依岩性變化自上而下可分為13層,主要由洞內崩坍的石灰岩碎塊和流水帶入洞內的粘土、粉砂等殘積物構成。在堆積物中還有北京人用火留下的灰燼。較大的灰燼層有4個,第4層的灰燼最厚處超過6米。從第13層以上發現動物化石,這一層還出土了幾件石器,表明已有早期人類活動。
根據動物化石的性質,第11~13層的時代與遺址以南約 1.5公里的周口店第13地點相當。後者亦為洞穴堆積,發現有石製品、灰燼、燒骨和哺乳動物化石,是周口店一帶最早的遺存。和北京人遺址第1~3層時代大體相當的,有周口店第15、第4和第3等地點。其中周口店第15地點出土的材料最豐富,有大量動物化石和石製品,還有灰燼和燒骨。另外兩個地點遺物不多,但在第4地點曾發現一顆人牙,從而成為周口店地區除北京人遺址、山頂洞遺址以外又一個出土人類化石的地點。這3個地點的時代,有的研究者根據存在赤鹿等時代較晚的化石的事實,認為可能已經到了晚更新世的初期
對於北京人遺址時代問題的研究有一個發展過程。當初,安特生和師丹斯基認為是上新世。到了20年代末,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1881~1955)和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家楊鍾健等,以動物群的性質為主要依據,判明這個遺址屬於比泥河灣期晚而比黃土期早的中更新世。60年代藍田人遺址發現後,有人提出將華北中更新世劃分為早、晚兩期的主張,早期以含公王嶺動物群的藍田人遺址為代表,晚期以含周口店動物群的北京人遺址為代表(見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1976年後,採用鈾系法、裂變徑跡法、古地磁法等多種方法,測定了北京人遺址的年代,得知第13層以上為距今70萬至20萬年左右,第14層以下早於距今70萬年。
體質特徵 北京人頭骨的最寬處在左右耳孔稍上處,向上逐漸變窄,剖面呈拋物線形。這與現代人頭骨的最寬處上移到腦顱的中部不同,和尼安德特人相比也低一些。北京人的頭蓋骨低平,額向後傾,雖已比猿類增高,但低於現代人,比尼安德特人也稍低。北京人的腦量平均為1043立方厘米,介於猿和現代人之間。他們的頭蓋骨比現代人約厚一倍。眉嵴粗壯,向前突出,左右互相連接。顱頂正中有明顯的矢狀嵴,頭骨後部有發達的枕骨圓枕。北京人面部較短,吻部前伸,沒有下頦。有扁而寬的鼻骨和顴骨,顴骨面朝前,這表明他們有寬鼻子和低而扁平的面孔。下頜骨的內面靠前部有明顯的下頜圓枕。他們的牙齒,無論齒冠或齒根都比猿類弱小,齒冠的紋理也簡單,但比現代人粗大、復雜得多。另外,犬齒和上內側門齒的舌面,有由底結節伸向切緣的指狀突;上內側和外側門齒的舌面為明顯的鏟形。北京人的頭部保存的原始性質和爪哇人相似,因而它們同屬於直立人發展階段。北京人的門齒呈鏟形,有寬鼻子和低而扁平的面孔,下頜骨內面靠前部有下頜圓枕等,又表明他們具有明顯的現代蒙古人種的特徵
北京人的下肢骨髓腔較小,管壁較厚(股骨的髓腔只佔骨幹最小直徑的三分之一,現代人則佔二分之一;脛骨的髓腔更小),但在尺寸、形狀、比例和肌肉附著點方面都已和現代人相似,這證明他們已經善於直立行走。北京人的上肢骨除了髓腔較小管壁較厚外,和現代人的接近程度更甚於下肢骨,說明他們的上肢已能進行與現代人十分相似的活動。北京人的身高,從發現的一條比較完整的股骨長度推算,約為1.56~1.57米。
北京人的文化 北京人的文化遺物包括石製品、骨角器和用火遺跡。石器以石片石器為主,石核石器較少,且多為小型。原料有來自洞外河灘的脈石英、砂岩、石英岩、燧石等礫石,也有從兩公里以外的花崗岩山坡上找來的水晶。北京人用礫石當錘子,根據石料的不同,分別採用直接打擊法、碰砧法和砸擊法打制石片。其中,用砸擊法產生的兩極石核和兩極石片,在全部石製品中佔有很大比重,並構成北京人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第二步加工多用石錘直接打擊,以一面打制為主,並且絕大多數由破裂面向背面加工。
北京人的石器有砍斫器、刮削器、雕刻器、石錘和石砧等多種類型。他們挑選扁圓的砂岩或石英礫石,從一面或兩面打出刃口,製成砍斫器。這類石器的尺寸較大。「刮削器」系用大小不同的石片加工而成,有盤狀、直刃、凸刃、凹刃、多邊刃等形狀,是石器中數量最多的一類。「尖狀器」和「雕刻器」數量不多,但製作比較精緻,尺寸小,有的只有一節手指那麼大小,製作程序和打制方法比較固定,反映出一定的技術水平。(見彩圖「北京人」的尖狀器)在世界上已知的同時期的遺址中,還從沒有聽說過精緻程度堪與相匹的同類石器。石錘和石砧是他們製作石器的工具。從石錘上留下的敲擊痕跡可以看出,北京人善於用右手操作。此外,在一些未經第二步加工的石片上,往往也發現使用過的痕跡
北京人的石器
以細小石器為主要成分的北京人石器,是華北舊石器時代兩大文化傳統之一,即「周口店第1地點(北京人遺址) -峙峪系」的主要組成部分。這個傳統不但在華北,而且自舊石器時代中期以後在西南、東北等地區也有著廣泛的影響(見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
北京人的洞穴堆積中,有許多破碎的獸骨。有的研究者認為,其中某些是北京人製作和使用過的骨器。例如,截斷的鹿角根既粗壯又堅實,可以當錘子使用,截斷的鹿角尖可以作挖掘工具。從這些鹿角上可以看出,北京人已掌握了在要截斷的地方先用火燒,使之容易截斷的方法,又例如,許多鹿頭骨只保留著象水瓢似的頭蓋,上邊有清楚的打擊痕跡,多數經過反復加工,保留部分的形狀也相當一致,可以看作是舀水的器皿。有的肢骨順長軸劈開,把一頭打擊成尖形或刀形;有的骨片在邊緣有多次打擊痕跡,也可作工具使用。不過,有些學者對北京人是否製作和使用骨器持相反意見。
在北京人洞穴里的灰燼層中,發現許多被燒過的石頭、骨頭和朴樹籽,還有一塊紫荊木炭。灰燼有的成堆,說明他們已能很好地管理火。雖然目前還無法證明北京人已能人工取火,但他們顯然學會了保存火種的方法。
自然環境 北京人住地的北面是重疊的高山,西面和西南為低緩的群山所環繞,東南方是廣大的平原,在龍骨山的東邊有一條河流。北京人在這里居住的時期,氣候和自然環境屢經變化。早期偏冷,可能還處於明德-里斯間冰期的初期,喜冷的動物如狼獾、洞熊、扁角大角鹿、披毛犀等在動物化石中占優勢。中、晚期較溫暖,喜暖的動物如竹鼠、碩獼猴、德氏水牛、無頸鬃豪豬等占優勢。由於發掘出安氏鴕鳥和巨副駝等動物化石,證實這里有過乾旱的時期,出現過草原甚至沙漠。而水獺、居氏巨河狸、河狸等喜水棲動物的發現,又表明這里也曾出現過大面積的水域。
生活 北京人穴居,從事狩獵和採集。在灰燼中發現的敲破的燒骨,表明他們已經知道熟食。在嚴峻的自然條件下,北京人依靠群體的力量進行著艱難的生存頭爭。季節變化、自然災害、猛獸侵襲、疾病困擾,無一不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威脅。從化石測知的數十個北京人個體的年齡告訴我們,他們的死亡率極高,這也可反映出他們的生活條件相當惡劣。
但後來在日軍侵華戰爭中北京人頭骨化石丟失了
揭開北京人頭骨化石失蹤之謎
中國科學界欲揭開北京人頭骨化石失蹤之謎這個謎團讓世界困惑了半個多世紀了:被稱為「北京人」的史前人類祖先的頭骨化石究竟流落到哪裡去了?
北京人頭骨再成關注焦點
「北京人」頭骨化石是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在北京郊外一個石灰岩山洞裡發現的
,這一發現是20世紀古生物學最重要的發現之一,但這並不是這類化石的首次發現,但是,它是在中國首次發現,而且是在中國的數量最多的一次發現,這些化石證實了原始人在進化史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北京人」被認為生活在距今25萬年到50萬年前,發現的化石包括一些頭骨碎片,5個幾乎完整的頭骨和其他骨頭,這些化石被認為是至少40個人的遺骸。可是,中國科學家還沒來得及深入研究,這些化石便在戰亂的年代神秘消失了。
從那以後,很多人都想找回這些化石,包括科學家、慈善家、農民、騙子以及幾個政府部門,這些化石可能被藏在中國、美國或者日本的某個地方,也可能在藏身海底,當然,也有可能在某個大使館的車庫下面,或者已經成為某位死者的陪葬品。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在非洲發現了更早的人類化石後,尋找失蹤的北京人化石的事就越來越少人提起了。
可是,去年,北京人頭骨化石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北京郊區周口店地方政府決定再試一次。他們成立了一個尋找「北京人」頭骨化石的委員會,開設了熱線電話。盡管尋找工作難度不小,但這個新成立的組織決心很大。委員會的辦公地點就設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所在的山裡,委員會成員王志苗(音譯)說:「即使希望很小,但我們必須有信心,必須全力以赴。」
關於骨頭的下落眾說紛紜
中國的經濟繁榮了,中國的國際地位隨之提升,中國民族自信心增強,在這一背景下,中國開始要求在幾十年的時間里被外國侵略者偷走的藝術瑰寶和文物遺產歸還中國。周口店的官員相信,找回北京人頭骨化石,科學家們可以進行更多的研究,還能幫助樹立該地區的形象。
20世紀90年代後期,中國學者就要求尋找「北京人」化石。2000年,中國記者發表了重新尋找北京人頭骨,恢復中國民族自豪感的聲明。該研究委員會負責人楊海峰(音譯)說:「我不知道它們在哪裡,但我相信它們仍然存在,屬於我們的東西就應該還給我們。」
對於花費了幾十年尋找北京人頭骨的人來說,該委員會的這種熱情似乎有些天真。70歲的古人類學家周國興是委員會的一名顧問,他的多半生都用在了尋找北京人頭骨化石上,他說:「這並不神秘,化石被有些人拿走藏起來了,這種事之所以發生,是因為有戰爭侵略的背景,這是一個國際問題,並不是某個地區政府的委員會就能自己解決。」
在發現這些渾身長毛,眉毛粗重的人類祖先的化石的山洞外面,十幾名研究人員在分析人們通過電話、電子郵件和書信提供的近100條線索。一名退休的建築工人認為,北京人化石應該在天津,他曾經在那裡的一個美國軍事基地工作過,在美國人逃離中國的時候,他親眼看見美國人將一個箱子藏在一個秘密的地下室里了。一名前中國軍人表示,北京人化石應該在台灣,二戰期間,他看見從北京飛往台灣高雄的一架飛機上卸下了幾個很大的板條箱,然後,用了三天時間才將這些箱子埋到地下。
一位河南農民說,他的爺爺早就對他講過村子中央埋著一輛軍用卡車的事情。這件事聽起來是很可信,結果搜尋委員會近日就派了一個小隊,在冰土裡挖了10天。尋找委員會的楊海峰說:「我們不能放過任何信息,直到最後證實它不可靠為止。」
頭骨在轉移途中神秘失蹤
西方國家的科學家們對中國化石感興趣始於19世紀晚期。幾十年之後,一位瑞典地質學家從一位在中國搜尋化石的德國醫生的收藏品中,發現了一顆據稱是200萬年之前的人類牙齒,他興奮異常,就在北京開始了自己的搜尋工作。一位當地的農民把他領到了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一個洞穴。
20年代末,一個國際古生物學家小組在周口店有了震驚世界的重大發現。一位中國考古學家在考古發掘作業時,發現了一個嵌在岩石中的完整的頭蓋骨。整個30年代,又在這個地點發現了其他關於古人類的證據,如牙齒、骨骼、顎骨、頭骨碎片以及石器和用火的遺跡等。
正當考古學家們試圖進一步勾勒更完整的早期人類生活畫面時,戰爭爆發了。1937年7月,日本開始大規模侵略中國,這項考古發掘工作就停了下來。1941年,中美兩國科學家決定為了安全起見將北京人化石運往美國保存,計劃將化石在北京協和醫學院進行裝箱。北京協和醫學院是一所由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的浸禮教教學醫院。化石裝箱後,又設法運到了秦皇島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那裡,然後准備起運美國。
本來遠洋客輪計劃1941年12月8日這天起航。但是就在前一天,日本偷襲了美國珍珠港,美日戰爭爆發,負責護送兩箱北京人化石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隨後成了日軍的俘虜。從此,這批化石就下落不明,成為難解之謎……
尋找頭骨,日本方面拒絕配合
日本人對古人類學家周國興說,他們也沒有這些化石,建議他到美國找找看。據周先生介紹,根據一份美國軍方記錄,兩箱化石發到了瑞士倉庫,從那裡再轉運美國。當然,他稱自己也沒能找到有關化石發到瑞士倉庫或運到美國的任何證據。
到了70年代,又出現了一條最為奇怪的線索。一名自稱是當年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遺孀的美國婦女說,她的丈夫在家裡放有一個二戰期間得來的箱子,箱子里就藏著失蹤的北京人化石。她讓克利斯托弗。雅努斯,一個懸賞找化石的芝加哥商人,在帝國大廈的樓頂上等她。結果二人見面時,這個女人就提供了一些照片,隨後她就離開大廈,消失得無影無蹤。從此以後,雅努斯再也沒有見到過這女人。
一位中國前外交官也說,曾經有人約他到帝國大廈樓頂商量失蹤化石的事情,不過這個約定一直也沒有變成現實。周先生認為這兩件怪事不過是騙局而已,他從70年代開始就常去美國和日本尋找這些寶貴化石,至今深信化石最有可能藏在日本。這位古人類學家說他曾想在日本建立一個化石尋找委員會,但被日本方面拒絕了。「如果你(日本)根本沒有拿(這些東西),」他說,「那你到底怕個什麼勁呢?」
7、我一個月以前在沙子里撿到一骨髓化石,請問如何保存。
別用水洗啦 在洗就碎嘍 用玻璃鋼做個水晶棺材 嘿嘿 我們都那麼叫 然後把裡面的空氣都抽出來 下個世紀都不會化的 水晶棺材花不多少錢 自己做個就行 動動腦筋 把裡面的空氣抽出來就OK了 在往裡放點薰衣草之類的 會很美觀
8、怎樣辨別是化石還是石頭?
1、化石與普通石頭不同之處在於它們具有特定的質地,結構,形式,有機化學成分等。 因此,建議在遇到疑似化石的物體時,應當使用放大鏡仔細觀察,以確定是否存在生物活性的痕跡,如糞便,毛發,腳印和殘留的毛發,以供後續研究。
2、顏色均勻:石材內外顏色極其均勻,沒有典型的化石層狀結構,顏色多為灰白色。 化石的內部結構是單一的:地層非常單一,沒有其他地質結構。
3、一些礦物質包含液體,氣體或其他形成包裹體的礦物質。 這些包裹體被意外誤解為化石。 但由於夾雜物結構往往比較規則如圓形或橢圓形,因此沒有相關的生物結構,所以只要稍加科學分析,這些夾雜物仍然很容易識別。
古生物化石鑒定一般僅保存其形態特徵。所以,古生物化石的鑒定是以形態為主要依據。在有些門類中,高級分類階元是按自然系統劃分的,而低級的分類,無法按照自然系統進行,就要依據化石的種類、形態等進行鑒別,定立一些形態或器官的種、屬,甚至科,如:牙形刺、植物孢粉、足跡等。
各門類古生物化石的具體鑒定方法不盡相同,但一般都要經過下述步驟:
1、熟悉標本外部形態和內部構造,對大化石的細微構造或微體化石,一般需要藉助實體鏡、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進行觀察。有時要將化石做連續切片,以便於了解其內部構造特徵;
2、利用所具有的知識並查閱有關文獻,確定較大的分類階元,一般定到科;
3、利用檢索表、圖版等文獻資料, 將標本進一步檢索到屬、種;
4、選擇有代表性的種群標本或典型的單個標本進行特徵描記,度量各種性狀要素及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