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穿刺檢查,粒紅比值為什麼是2:1呢
因為紅細胞壽命長,粒細胞壽命短,也就是相同的時間里,粒細胞比紅細胞死亡的數目多的多,所以即使血液中紅細胞比粒細胞多,但骨髓中粒細胞生成的多。(也就是粒細胞死的快,所以死的就多,生成的就得多。紅細胞本來基數就大,死的慢,死的少,生成的就少。)
2、正常骨髓象粒紅比值中的粒紅具體指的是什麼細胞呢?
粒紅比是 粒細胞百分率總和 / 有核紅細胞百分率總和。其中的紅,並不包含成熟紅細胞。
3、名詞解釋:什麼叫粒紅比值
粒紅比值指在顯微鏡下計數骨髓塗片中,粒細胞系統各階段細胞的總和與紅細胞系統各階段細胞的總和之比,又稱粒紅比例。習慣上以有核紅細胞數為1,用粒細胞數除以紅細胞數的值來表示。粒紅比值反映了粒細胞與紅細胞的相對增生程度,有利於粒細胞、紅細胞兩系統疾病的分析。
檢查時以抗EHF病毒單克隆抗體與載體結合成固相化,用以捕獲特異性抗原,加待測血清反應後,繼加酶標記抗人μ鏈識別,並使底物顯色。需要抽取一定的骨髓,在顯微鏡下計數骨髓塗片粒細胞與有核紅細胞的比值。
(3)正常骨髓象粒紅比值擴展資料
比值正常時,除正常人外,還可見於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病,以及非原發於造血系統的其他惡性及非惡性疾病;
比值升高時,表示粒細胞系統細胞增多或紅細胞系統細胞減少。見於各類白血病、類白血病反應和單純紅細胞性生成障礙性貧血、化膿性感染、惡性組織細胞病等;
比值降低時,表示粒細胞系統細胞減少或紅細胞系統細胞增多。見於粒細胞缺乏症、增生性貧血、脾功能亢進、紅細胞增多症、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
4、骨髓報告里的不明細胞是什麼含意
2 骨髓增生活躍。3 粒系統晚幼粒.分葉核細胞構成比偏低,其他階段細胞構成比及形態大致正常。4 紅系統增生尚可,以中晚幼紅為主,粒紅比值偏低,形態大致正常。5 巨核細胞及血小板不減少。6 可見幼淋佔百分之1.0。7 另見分類不明確細胞佔百分之一,其細胞體較小,形態不規則,可見偽足或拉尾現象,胞漿呈深藍色,著色不均,胞核染色質粗糙,可見扭曲等變形。鄭大夫這種不明細胞是不是孩子的骨髓里有什麼不好嗎,跟復發會有關系嗎,真的很著急,麻煩您了萬分的感謝.
5、骨髓檢查粒:紅=0.77:1全片共見8個巨核細胞是啥意思?
粒紅比值是指在顯微鏡下計數骨髓塗片粒細胞與有核紅細胞的比值。粒紅比例正常值:(3~4):1。你因該是粒細胞減少!
引起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病因很多,根據各種原因作用部位的不同,可歸納為如下3個方面:
1.作用於骨髓(1)骨髓損傷:①葯物:包括細胞毒和非細胞毒葯物;②放射線;③化學物質:如苯、DDT、二硝基苯酚、砷酸、鉍、一氧化氮等;④某些先天性和遺傳性中性粒細胞減少:如Kostmann綜合征、伴先天性白細胞缺乏的網狀發育不全、伴粒細胞生成異常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等;⑤免疫性疾患: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⑥感染:細菌性感染,如傷寒、副傷寒、布魯菌病、粟粒性結核;病毒感染,如肝炎、艾滋病等;⑦血液病:如骨髓轉移瘤、骨髓纖維化、淋巴瘤、白細胞減少的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多發性骨髓瘤、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症等。
(2)成熟障礙:①獲得性:如葉酸缺乏、維生素B12缺乏、惡性貧血、嚴重的缺鐵性貧血等;②惡性和其他克隆性疾病: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等。
2.作用於外周血(1)中性粒細胞外循環池轉換至邊緣池(即假性中性粒細胞減少):①遺傳性良性假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②獲得性:如嚴重的細菌感染,惡性營養不良病,瘧疾等。
(2)血管內扣留:如由補體介導的白細胞凝集素所致的肺內扣留、脾功能亢進所致的脾內扣留等。
3.作用於血管外(1)利用增多:如嚴重的細菌、真菌、病毒或立克次體感染、過敏性疾患等。
(2)破壞增多:如脾功能亢進等。
6、名詞解釋:什麼叫粒紅比值
粒紅比例
粒紅比例是指在顯微鏡下計數骨髓塗片粒細胞與有核紅細胞的比值。
需要抽取一定的骨髓,在顯微鏡下計數骨髓塗片粒細胞與有核紅細胞的比值。
7、骨穿結果出來了,怎麼看情況好壞
骨髓穿刺術(bone marrow puncture)是採集骨髓液的一種常用診斷技術,臨床上骨髓穿刺液常用於血細胞形態學檢查,也可用於造血幹細胞培養、細胞遺傳學分析及病原生物學檢查等,以協助臨床診斷血液病、傳染病和某些寄生蟲病,並觀察療效和判斷預後等。血細胞的質和量的異常是血液病的重要病理變化。血液病檢查中經常會遇到骨髓象和血象分析等,但是普通人卻根本看不懂這些,那麼怎樣正確看骨穿報告呢,骨髓細胞學檢查的正常值又是多少呢?
骨髓檢查的報告單較為復雜,一般情況下非專業人員很難看懂。在骨髓化驗報告單中,包括紅細胞系、粒細胞系、淋巴細胞系、單核細胞系、漿細胞系等各類細胞在各個不同成熟階段所佔百分比;其他細胞如巨核細胞、網狀細胞、吞噬細胞、內皮細胞、脂肪細胞等數量;還有經過計算的粒系和紅系細胞比值;各類細胞的形態的描述;是否有寄生蟲感染和表示骨髓增生情況的說明。
由於正常骨髓內各細胞系及其各階段百分率范圍較大,因此凡分類符合下列情況者均可視為正常骨髓象。
1、骨髓增生活躍;
2、粒細胞系約佔有核細胞的40%~60%,其中原粒細胞<2%,早幼粒細胞<5%、中、晚幼粒細胞各<15%,桿狀核粒細胞多於分葉核細胞,嗜酸粒細胞一般<5%,嗜鹼粒細胞<1%,細胞大小、形態、染色基本正常;
3、幼紅細胞總百分率約佔有核細胞的20%左右,其中原紅細胞<1%,早幼紅細胞<5%,中、晚幼紅細胞約各佔10%,細胞形態、染色基本正常;
4、粒、紅比值正常約為2~4:1;
5、淋巴細胞百分率約為20%,小兒較高,可達40%,均為成熟淋巴細胞,原始淋巴和幼稚淋巴細胞極罕見;
6、單核細胞一般<4%,漿細胞<3%,均為成熟階段者;
7、巨核細胞系通常於1.5×3cm2骨髓片膜上可見巨核細胞7~35個,多為成熟型;
8、可見少量網狀細胞、內皮細胞、組織嗜鹼細胞等。雖然它們各佔百分率很低,但卻均為骨髓成分的標志;
9;核分裂細胞不易見到,僅約為1‰。不見異常細胞和寄生蟲;
10、成熟紅細胞大小、形態、染色大致正常。
只有了解骨髓細胞形態的正常值才能對血液病的病情、疾病程度有所掌握,但血液病的診斷不能僅憑骨髓穿刺,還要結合血常規、骨髓活檢及其他相關檢查,若有異常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