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血細胞減少可能是什麼病
建議:全血細胞減少只是一個檢查結果的表現,它不是一種明確的疾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脾亢,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骨髓纖維化後期,白血病,系統性紅斑狼瘡,肝硬化等病均有可能有全血細胞減少。指導意見:有的白血病可以表現為全血細胞減少,但多數還是白細胞升高的。先不要亂猜,及時檢查骨髓,自身免疫抗體譜等診斷清楚。
2、外周全血細胞減少,骨髓增生低下,三系造血細胞減少是什麼病
外周全血細胞減少,骨髓增生低下,三系造血細胞減少是什麼病
再生障礙性貧血概率很大,
可服用復方皂礬丸提升三系。
3、我全血細胞下降(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糖尿病,現在出現了眼底出血,在當地醫院看完以後,因為全血下降
你這些都是屬於糖尿病並發症,導致這些並發症主要因素是肝脾腎的病變,尤其是瑞格列酮,對腎臟的破壞最大,檢查肯定是要檢查的,平時自己也得注意,你可以網路查詢一下消渴病,希望中醫葯能夠對你的病情有所幫助。目前初中期糖尿病患者,腎臟功能沒有被西葯嚴重破壞的,中醫葯是可以治癒的。有什麼疑問你可以繼續詢問我。
4、外周血全血細胞減少的血液病
經常表現為全血細胞減少的血液病有: 1 再生障礙性貧血 2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3 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 4 巨幼細胞性貧血 5 脾功能亢進 6 骨髓纖維化 7 低增生白血病 8 惡性組織細胞病 9 毛細胞白血病 10 急性造血功能停滯
有時表現為全血細胞減少的血液病有: 1 自身免疫性疾病 2 惡性淋巴瘤 3 骨轉移性腫瘤 4 多發性骨髓瘤 5 巨球蛋白血症 6 缺鐵性貧血 7 腎性貧血
5、骨髓增生活躍是怎麼引起的?全血細胞減少,骨髓增生活躍可能是什麼病?日常應當有哪些注意事項
骨髓增生本來就活躍,只是活躍程度問題罷了。
全血細胞減少,但骨髓增生活躍,不是再障。考慮近期有失血或巨幼細胞性貧血,具體的請接合骨髓像。日常記多吃補血食物如豬血、紅棗、豬肝等!
6、骨髓增生極度低下,全血少怎麼辦在天津血研所的骨穿說不是再障,不是白血病。
骨髓增生能力低下,是提示骨髓的造血能力下降。
增生減低,紅細胞與有核細胞之比為(35~7O):1,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和極少數低增生性白血病,腫瘤、白血病等化療過程中骨髓被抑制時。
增生極度減低,紅細胞與有核細胞之比為(100~300):1,見於典型的再生障礙性貧血。身體會感到疲乏無力,面色蒼白,有時會頭疼,發熱等,應該盡快就醫。
7、什麼病全血細胞減少
多著呢
全血細胞減少症(pancytopenia,PCP)是指多次外周血常規檢查中白細胞計數(WBC)、血紅蛋白(Hb)及血小板計數(PLT)均低於正常值的下限。其不是疾病的診斷,而是引起血液有形成分減少的疾病的共同臨床表現,了解全血細胞減少症的病因對正確的診斷、治療疾病和評估疾病的預後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全血細胞減少症的病因分為兩大類:造血系統疾病及非造血系統疾病。
一、 造血系統疾病
1、再生障礙性貧血(aplastic anemia,AA)
目前許多的臨床研究資料表明, 引起全血細胞減少的原因常為造血系統疾病,且以再生障礙性貧血(aplastic anemia,AA)最多見,尤其在青中年男性患者中更為明顯。
2.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
3.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是一種造血幹細胞克隆性疾病,以外周血細胞減少,骨髓出現病態造血為特點。這些表現可漸進發展,導致細胞減少加劇,部分病例可轉化為急性白血病,多見於中老年患者。
4. 骨髓纖維化(myelofibrosis,MF)
骨髓纖維化(MF)是一種病因不明的骨髓彌漫性纖維組織增生症,常伴有髓外造血(或髓外化生)。 骨髓基質異常,使幹細胞不能增殖分化,導致骨髓低增生和全血細胞減少是其主要發病機制。
5.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
急性白血病(AL)是累及造血幹細胞的造血系統惡性腫瘤,其是血液腫瘤中最多引起全血細胞減少的疾病。其具體發病機制不是很清楚,考慮與環境、遺傳等多種因素有關。診斷和鑒別診斷不難, 診斷主要依靠患者骨髓和外周血出現較多的白血病細胞, 骨髓原始細胞> 30% (非紅系)即可診斷。
6.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惡性組織細胞病(malignant histiocytosis,MH)和惡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ophoma,ML)
此類疾病是由於異常細胞克隆增殖抑制了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從而導致正常血細胞生長受抑表現為全血細胞減少。其發病機制相似,但其臨床表現上各有特點。
惡性淋巴瘤的發生與免疫應答反應中淋巴細胞增殖分化產生的各種免疫細胞有關,是起源於淋巴結和結外淋巴組織的免疫系統的惡性腫瘤。其通常以實體瘤形式生長,其特徵性的臨床表現是無痛性進行性的淋巴結腫大。組織病理學上將其分為霍奇金病(Hodgkin disease,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ophoma,NHL).
7.免疫相關性血細胞減少症(immune related pancytopenia, IRP)
免疫相關性血細胞減少症(IRP)是由於機體T淋巴細胞調控失衡導致B 淋巴細胞數量、亞群、功能異常, 進而產生抗骨髓未成熟造血細胞自身抗體並破壞或抑制之, 最後導致外周血細胞減少的一類疾病[ 3,4 ]。
8.各種類型的貧血(如巨幼細胞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以及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二、非造血系統疾病
目前眾多研究資料表明,除造血系統疾病外,能引起全血細胞減少的疾病有五大類,即急慢性肝病、結締組織疾病、惡性腫瘤、某些感染及其它疾病。
1.病毒性肝炎能引起一系列血液系統的改變,這種血液學變化可以是多系列血細胞的損害,也可以是單系列的血細胞的損害,骨髓的功能損害程度可不一,大多數病例血細胞的減少在病情好轉後即能恢復正常,急慢性肝炎合並全血細胞減少的機理不清,可能與肝炎病毒直接抑制骨髓、破壞造血微環境、毒素破壞外周血細胞及病毒觸發免疫反應等有關。
2. 結締組織疾病
結締組織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SLE) 引起全血細胞減少的機理復雜,有非免疫因素及免疫因素參與。非免疫因素與蛋白代謝異常、失血及鐵代謝異常有關。此外,SLE 的腎病、感染或治療葯物可使紅細胞少。免疫因素有如抗紅細胞抗體與對應抗原的存在,引起紅細胞減少;SLE 引起的粒細胞減少可由於白細胞在周圍破壞,或附於血管壁引起;發生血小板減少的原理主要是抗血小板抗體的存在,使血小板破壞加劇;另外,復雜的免疫復合物附著在血小板表面,繼而破壞血小板,也是血小板減少的因素。類風濕性關節炎中的Felty 綜合征者有脾大和全血細胞的減少。脾功能亢進及免疫破壞是血細胞減少的可能原因。
3. 惡性腫瘤的全血細胞減少的原因有:①腫瘤骨轉移影響正常造血組織;②腫瘤細胞攝取過多營養物質引起營養性造血障礙;③腫瘤引起免疫功能紊亂影響血細胞代謝,縮短其生命;④有些腫瘤引起機體失血是造成貧血的原因之一。
4. 感染性疾病如傷寒,敗血症和結核病等。
5. 其它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脾功能亢進、腎功能衰竭等。
綜上所述,PCP的病因復雜,病種繁多,其中以再生障礙性貧血(aplastic anemia,AA)、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等造血系統疾病最為常見,其次是急慢性肝病、結締組織疾病等非造血系統疾病。各類疾病通過復雜的發病機制引起PCP,但免疫機制在各類發病中有著重要地位。掌握PCP的病因尤其是各類疾病的免疫發病機制,鐜提高臨床醫生對全血細胞減少症的病因診斷、治療及避免漏診和誤診有著重要意義。
8、外周血全血細胞減少見於哪些血液疾病 如何鑒別
全血細胞減少主要見於以下疾病:
再生障礙性貧血、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惡性組織細胞病、低增生下性急性白血病、自身抗體介導的全血細胞減少、急性造血功能停滯。主要通過骨髓象及其他相關檢查加以鑒別
1.再生障礙性貧血:是引起全血細胞減少最常見的疾病,表現為全血細胞減少、網織紅細胞絕對值減少及白細胞分類淋巴細胞相對增高。其骨髓象特點為骨髓多部位增生減低或重度減低,造血細胞減少,非造血細胞比例增高,骨髓小粒空虛(有條件應做骨髓活檢可見造血組織均勻減少)
2.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PNH):患者可出現貧血、黃疸、脾大、睡眠後反復血紅蛋白尿、全血細胞減少、骨髓紅系增生。尿含鐵血黃素(+),糖水試驗及酸溶血試驗(+)骨髓和外周血出現CD55-CD59-細胞可資鑒別。
3.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是惡性克隆性疾病,出現一系至三系減少,骨髓活躍/減低,粒、紅、巨核系出現病態造血,原始細胞比例可增高。
4.惡性組織細胞病:患者高熱,進行衰竭,出血,黃膽,肝大,脾大等,外周血可出現全血細胞減少,骨髓內有異常組織細胞。
5.低增生下性急性白血病:患者可出現全血細胞減少,但骨髓中原始、幼稚細胞增多。
6.自身抗體介導的全血細胞減少:Evans綜合征和免疫相關性全血細胞減少,可測得成熟或未成熟血細胞自身抗體,均表現全血細胞減少,骨髓增生活躍,對糖皮質激素、大劑量靜脈丙球的治療反應好。
7.急性造血功能停滯:在溶貧、感染等發生,全血細胞尤其以RBC驟然下降,Ret降為0,骨髓三系減少,片尾部可見巨大原RBC,病程自限性。
9、求助,免疫相關性全血細胞減少到底是什麼病
免疫相關性血細胞減少症(IRP)是較新定義的疾病,同以前所說的「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貧血」相似,因此在部分信息比較落後的醫院/大夫還稱之為「再障」,但是2種病之間有著較大的區別。主要表現在發病機理及相關化驗上,IRP是由於造血細胞被異常的自身抗體所破壞引起血細胞減少,主要屬於「體液免疫」的異常;而再障是由於異常的T淋巴細胞抑制自身造血,主要屬於「細胞免疫」異常。具體的鑒別診斷也是針對這種發病機制的異常做相關的檢查。
明確了2者的發病機理不同有什麼意義呢?意義很大。因為抗體介導的體液免疫和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治療的方法差別較大,明確這一點對指導治療非常有意義,因此療效也會相應的提高。當然,二者都屬於異常的免疫病,治療有相似的地方也不足為奇。
所有的自身免疫病都有一個特點,起效較慢,同時容易復發。因此治療時強調治療一定要充分,療程一定要足夠長。不能早期停葯,應該逐漸減葯。整個治療療程以「年」為計量時間。
治療分以下幾個方面:
1.抑制異常的自身免疫治療。這是本病治療的根本。可選的葯物有:激素、環孢素、環磷醯胺、長春新鹼、丙球等。根據病情,可能需要2種或以上的葯物聯合。
2.促造血治療。這是重要的輔助支持治療。包括雄激素、各種造血因子等。
3.其它輔助治療。包括輸血等對症支持治療。目前還沒有中葯特異性針對此病,因此中葯僅能作為輔助治療,不建議單用中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