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移植醫學名稱

骨髓移植醫學名稱

發布時間:2020-08-20 17:37:07

1、白血病m5的醫學全名叫什麼

你好,根據你的問題,白血病的分型有很多種,其中M5分型屬於白血病FAB的分型一種。<br><br>白血病M5,是急性粒-單細胞白血病,臨床上是以肝、脾、淋巴結腫大,以及出血為主,但經過有效的治療

2、誰知道白血病的醫學名稱是什麼?

白血病(血癌)是一種癌症,即骨髓產生大量的異常白血球,而正常白血球、紅血球和血小板生成減少。 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是發生在兒童身上的主要白血病類型。

3、骨髓移植的意思

什麼是骨髓

骨髓是存在於長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髂骨、肋骨、胸骨、脊椎骨等)的松質骨間網眼中的一種海綿狀的組織,能產生血細胞的骨髓略呈紅色,稱為紅骨髓。成人的一些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細胞,呈黃色,且不能產生血細胞,稱為黃骨髓。人出生時,全身骨髓腔內充滿紅骨髓,隨著年齡增長,骨髓中脂肪細胞增多,相當部分紅骨髓被黃骨髓取代,最後幾乎只有扁平骨松質骨中有紅骨髓。此種變化可能是由於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夠補充所需血細胞。當機體嚴重缺血時,部分黃骨髓可轉變為紅骨髓,重新恢復造血的能力。

骨髓有什麼作用

人體內的血液成分處於一種不斷的新陳代謝中,老的細胞被清除,生成新的細胞,骨髓的重要功能就是產生生成各種細胞的幹細胞,這些幹細胞通過分化再生成各種血細胞如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淋巴細胞等,簡單的說骨髓的作用就是造血功能。因此,骨髓對於維持機體的生命和免疫力非常重要。

骨髓移植
(英文: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 )

器官移植的一種,將正常骨髓由靜脈輸入患者體內,以取代病變骨髓的治療方法。用以治療造血功能異常、免疫功能缺陷、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及其他一些惡性腫瘤。用此療法均可提高療效,改善預後,得到長生存期乃至根治。

移植分兩類

一類為異基因骨髓移植(1970年代以來臨床應用,已取得很大的成功)。它需有與患者人類白細胞抗原 (HLA)相匹配的同胞兄弟、姐妹以及極少數的無親緣關系的供髓者所輸入的異體骨髓,或家庭成員間如父母和子女的骨髓移植;以及與患者HLA不很匹配的無關供者的骨髓。非同胞的兄弟姐妹雖HLA相匹配,但易發生輕重不等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尤其在後一種情況更嚴重。另一類為同基因骨髓移植,即極少數的同卵雙胎孿生兄弟或姐妹間的骨髓移植。

還有一類為自體骨髓移植(ABMT)。此類骨髓移植開展較晚,80年代應用於臨床。用自身的骨髓,不需供髓者,此法簡便,易於推廣,可用於獨生子女,並且無GVHD的發生。用於白血病,淋巴瘤和多種實體瘤的治療。

人類白細胞抗原 (HLA)基因位點同時存在於兩條第6號染色體的短臂上,每條上又由緊密連鎖的復雜的基因位點組成。每個位點都由幾個或幾十個等位基因中的一個組成。在細胞膜上,目前所發現的抗原已有200種左右。在實驗室目前所能檢測到的HLA抗原只有HLA-A-B-C、-D/DR 這幾大類。實驗室所測得兩人之間這幾種抗原相符合,不等於兩人的全部抗原中沒有不相符之處。在同胞兄弟、姐妹中從父母各接受一條染色體上每種基因的一個,所以是單倍體基因遺傳。同胞兄弟姐妹間基因配合方式完全相同率僅佔25%,父母與子代間總有一個單一型染色體上HLA的A、B等位點的配合不同,故除同卵的孿生兄弟或姐妹外,家庭成員間及無關供者間HLA相匹配的機率是極少的。

HLA最初是作為人類的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物(MHC)被發現的,其基因編碼所表達的抗原,參予控制免疫識別及細胞亞群間相互作用,故HLA不相匹配對移植物與受者組織之間的相互排斥有影響。臨床上一方面可產生移植物不能植活,另一方面可產生輕重不等的急性與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表現為皮膚、肝臟和胃腸道病變,嚴重者可導致死亡。因此,HLA的組織配型對供髓者的選擇和骨髓移植的成功與否,是重要環節之一。

約60%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經過異基因或同基因骨髓移植可達3年以上長生存期,部分已達5~6年以上。在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期,約80%的病人可存活3年以上,部分已存活5~6年以上,可謂根治。有人比較了只用常規聯合化學治療,不做骨髓移植的急性白血病,僅有10~15%的人存活到3年,平均生存期僅一年左右。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生存期平均3~4年,病程雖緩慢,但用目前化療方法無根治的可能。因此,骨髓移植所取得的療效較常規化療為佳。對淋巴瘤及其他實體瘤應用自體骨髓移植亦可達到根治的目的。

原理

選擇合適的病人,適當的時機。以白血病為例:成人急性白血病在第一次完全緩解期(此時體內仍有≤白血病細胞)、慢粒在慢性期,用超大劑量的化療加放療進行預處理,使病人體內的白血病細胞進一步殺滅。同時使病人機體的免疫機制及骨髓功能極度抑制,使後者難以自身恢復,然後將供者(適用於急性與慢粒白血病)或事先取出的自體的骨髓(僅適用於急性白血病完全緩解期)由靜脈輸注給病人,得以解救,並注意其間可能出現的出血感染等合並症,採取有效的相應措施,等待正常的造血功能在數周內重建,以達到根治。

展望

異基因與自體骨髓移植各有優缺點,ABMT的最大缺點為復發率高,因此,必須清除急性白血病及晚期實體瘤病人骨髓中所殘存的白血病或腫瘤細胞。目前所研究的清除手段有:利用單克隆抗體加補體,單克隆抗體加植物凝集素、單克隆抗體和磁性微顆粒法,以及骨髓長期培養法,採用特殊培養體系,選擇性地僅供正常造血細胞生長,以上諸法均可以達到殺滅殘留的白血病或腫瘤細胞,或干擾其生長,以達到凈化的目的。

Allo-BMT時,為消除或減輕GVHD發生,首先受者與供者的HLA配型要精確、可靠除常規HLA-A、-B、-C、-DR配型外,還應進一步做雙方的混合淋巴細胞培養,以了解其HLA-D與其他目前尚無法單獨檢測出的其他人類白細胞抗原之間的相互一致程度,並進一步估計出可能出現的移植骨髓被排斥而不能植活或發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程度。環孢黴素A是強有力的預防T細胞對抗原刺激的反應葯物。同時還可以用單克隆抗體清除供髓中的 T淋巴細胞,以減輕或避免由其所導致的GVHD的發生,減少死亡。

醫學意義

骨髓移植主要用於治療那些疾病

骨髓移植是一種相當先進的治療方法,主要用來治療急慢性白血病、嚴重型再生不良性貧血、地中海性貧血、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以及現在更進一步嘗試治療轉移性乳腺癌和卵巢癌。

骨髓的來源

骨髓移植有自體骨髓移植和異體骨髓移植之分,顧名思義,自體骨髓移植的骨髓來自患者本人,異體骨髓移植的骨髓來自捐獻著。

4、骨髓移植對捐獻骨髓的人有沒有害處

5、白血病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分自體移植和異體移植,自體移植大多數病人病情是會復發的。目前從理論上講異體移植可以根治白血病,許多資料上或電視劇或媒體報道,讓人們誤認為骨髓移植是根治白血病的唯一選擇,其實不然。

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對某些血液病甚至是唯一的根治性治療方法。但是造血幹細胞移植也不是100%成功,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有移植相關的死亡率,還有一定的復發率。不同移植單位因移植模式不同效果也不同。不同患者也因具體情況具有不同的風險和療效。移植的目標是治癒疾病,但也冒很大風險。無論結局如何,要付出比較高的代價。而且一旦預處理,是沒有辦法在撤銷和反悔的。所以做決定時患者要權衡利弊,做好充分的經濟准備和心理准備。某些患者如年老體弱,身體狀況極差,或本身為復發難治持續不緩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或經濟狀況不是太充足的患者,在決定移植前一定要咨詢專業的血液病專家,

6、骨髓移植是怎樣的?

骨髓是充盈於骨內腔隙中的柔軟組織,其中含有不同發育階段的血細胞。骨髓是人體中,尤其是出生後的最主要的造血器官之一。因此,骨髓的某些疾病會造成人體的貧血,要是骨髓細胞發生癌變,形成白血病,則更會威脅人的生命,在這些情況下,醫生往往會考慮對患者進行骨髓移植。

世界上最早從事骨髓移植的人是美國醫生托馬斯,他首次將一位正常孿生哥哥的骨髓輸給了患白血病的兄弟。由於他成功地完成了骨髓移植術,於1990年獲得了著名的諾貝爾獎金。

一般說來,進行骨髓移植時,先要將有病的骨髓抽出,或者將骨髓中的癌細胞殺死,然後將健康與合適的骨髓注入患者體內,讓它們在病人骨內腔隙中「安家落戶」,並且不斷地繁殖來糾正病人的「貧血症或是以此來治療白血病」等。那麼什麼是合適的骨髓呢?這是指移植進去的骨髓不會發生我們在前面提到過的「宿主抗移植物的反應」,或是「移植物抗宿主的反應」,因此,一般只有「同卵雙生」,即孿生兄弟或姐妹之間才可互相進行骨髓移植,因為他(她)們之間的骨髓與組織不會發生相互排斥反應。此外,不是孿生者,或是父母與子女之間是否可以進行骨髓移植呢?這要進行「基因配型」才能確定,通常他們之間互相提供骨髓的可能性是25%。

目前全球大約進行了3萬多例骨髓移植。我國早在20世紀60年代便開始了同基因骨髓移植(孿生者之間),並取得成功。當前擺在我國以及全世界醫學家面前的任務是如何能成功地進行異基因骨髓移植(不是孿生者之間的移植),甚至異種骨髓移植。對此困難仍很多,或許也可以這樣說「任重而道遠」,但前途是無限光明的。

7、有哪些疾病需要進行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是近代醫學進步的成果之一。骨髓移植技術復雜,設備較多,耗資大,並發症亦較多,是一種危險性較大的治療方法。一般只在生命受到極大威脅的病人身上試用。如何解決骨髓移植中的各種問題,擴大骨髓移植的治療范圍,是醫學研究的課題之一。

在20世紀60~70年代中期,異體骨髓移植技術發展較快,自體骨髓移植的進展相對緩慢。到20世紀80年代,對自體骨髓移植的興趣日益增長,並取得了不少進步。異體骨髓移植仍在不斷前進。至今,骨髓移植已成為治療某些致命性造血系統疾病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8、骨髓移植相關問題

骨髓移植成功率受諸多因素及時間考驗:

只有依次順利通過以上這五關,並在半年後作基因檢查,在患者體內發現供髓者的基因表達,且骨髓、血象及重要臟器檢查正常、無明顯症狀,才算真正成功。

臨床上常見有些患者在移植出艙後一月、三月、六月甚至一年後出現復發的。這與患者病情類型、機體臟器功能、自身免疫反應、移植過程的並發症及供髓者與患者的基因位點匹配相符率、移植醫院的綜合水平又有相當關系。
目前骨髓移植真正移植成功率新聞媒體報告在50%左右,但醫學界認可在33%左右。即1/3、1/3、1/3 觀點:1/3患者在移植中失敗;1/3在移植後半年內復發;1/3患者獲得移植成功。

骨髓移植費用:

因患者病情、並發症、輸血量、所用葯、進艙時間長短等有關,一般在15—50萬元左右。

配型一次在4000元/次,一般得在3--4次左右的。

動員針劑600到800元不僅供者打,受者在細胞回輸後也要打,打到血象上升。

分離一次2500,冷凍5000,還要用白蛋白培養近2500,分裝幾袋,進口袋子一個300多的,要用7、8個。

化療葯有的貴有的便宜,貴的60ml要24800元,便宜的幾塊錢。

中心靜脈管有700--1000元的。

層流艙一天1400,要住35+天這就要50000多。

血不是每個人都要輸。

預防的感染葯不多也就1000--2000元,感染的就要用好的葯,那一用要上萬。

最主要的是排異,因為不是自己的東西。有的人輕有的人重,不一定,而且出艙後還要用,有的排異重的人最多要花幾十萬。

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9醫院第一分院血液病治療專家溫馨提示:309醫院第一分院血液病中心作為一家血液病專業門診,擁有從疾病檢測、診斷、治療到愈後康復護理的一整套體系,該體系囊括了多項核心技術和輔助技術,按照患者血液病發病的具體原因、病情不同階段的發展和變化規律,採用「一人一方」的治療准則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立體治療方案,從治療、養護到日常飲食計劃都為患者進行周到的考慮,有針對性地對血液病進行全面的調整和控制,最終達到內外兼修、標本兼治、「由內而外」徹底治癒血液病的目的。

與骨髓移植醫學名稱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