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造血功能障礙所致的貧血是

骨髓造血功能障礙所致的貧血是

發布時間:2020-08-20 04:27:03

1、造血功能障礙引起的貧血是否能治癒?

我告訴你吧!能治,但是不要到末期,病是越早治療越好。辦法就是換掉病人體內的骨髓。最終答案是:能治好。

2、再生障礙性貧血是什麼

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再障,是一組由多種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礙,以骨髓造血細胞增生減低和外周血全血細胞減少為特徵,臨床以貧血、出血和感染為主要表
現。確切病因尚未明確,已知再障發病與化學葯物、放射線、病毒感染及遺傳因素有關。再障主要見於青壯年,其發病高峰期有2個,即15~25歲的年齡組和
60歲以上的老年組。男性發病率略高於女性。根據骨髓衰竭的嚴重程度和臨床病程進展情況分為重型和非重型再障以及急性和慢性再障。

3、貧血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4、紅細胞分化、成熟障礙造成的貧血有哪些?

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缺乏紅細胞成熟因素而引起的貧血,缺乏葉酸或維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多見於嬰兒和孕婦長期營養不良;巨幼細胞貧血是指骨髓中出現大量巨幼細胞的一類貧血。實際上巨幼細胞是形態上和功能上都異常的各階段幼稚紅細胞。這種巨幼細胞的形成是DNA合成缺陷的結果,核的發育和成熟落後於含血紅蛋白的胞漿。
再生障礙性貧血:伴有胃酸缺乏和脊髓側柱、後柱萎縮,病程緩慢;造血功能障礙引起的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AA,簡稱再障),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骨髓幹細胞、造血微環境損傷以及免疫機制改變,導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現以全血細胞(紅細胞、粒細胞、血小板)減少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病理變化主要為紅骨髓的脂肪化,也就是說原來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被脂肪所取代,取代的數量越大則貧血越嚴重。

5、再生障礙性貧血是怎麼回事

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
再生障礙性貧血
英文名稱:
aplastic
anemia
定義:
骨髓造血幹細胞和/或造血微環境損傷性血液病。可能由於:①多種病因導致造血幹細胞或基質細胞損傷;②造血調控因子產生或功能異常;③造血幹細胞表面死亡受體表達增強或對致凋亡作用敏感性升高;④機體產生針對造血幹細胞的異常自身免疫。

6、貧血是什麼造成的?

7、請問有沒有由骨髓引起的的貧血

骨髓可以引起貧血,比如再生障礙性貧血,地中海貧血,血液系統腫瘤,還有骨髓病性貧血,即惡性實質性腫瘤轉移至骨髓,使骨髓正常造血受抑制,干擾造血功能而引起的貧血。其特徵為除了貧血外,周圍血液中出現幼稚粒細胞和幼稚紅細胞。本病常見病因有:前列腺癌、乳癌、胃癌、肺癌及神經母細胞瘤等疾病。
http://www.fx120.net/JBZT/NK-1/XUY-1/PINX-/jbcs/200502181725444192.htm
不過最後一種情況實際上是轉移腫瘤,除非你有原發病灶,即上文提到的其他部位的癌症,否則最後一種情況可以不考慮。

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治療包括支持治療、雄激素治療、免疫抑制劑和骨髓移植,具體見http://www.xuebing.net.cn/xueyebing/zszaxpx/200604/98.html

地中海貧血,常有家族史,即你的家族中有人有類似疾病,它的治療包括:1限制含鐵食物的攝入和補鐵葯物的服用,2 重症地中海貧血需要輸血 ,3 脾臟切除 4 補充葉酸和Vit E
詳情見http://www.xuebing.net.cn/xueyebing/dzhpx/200604/63.html

血液系統的腫瘤包括白血病、淋巴瘤等等,這些治療需要化療。

8、簡述五種貧血的名稱和產生的原因

(一)骨髓造血功能障礙。
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病性貧血、內分泌疾病引起的貧血、慢性感染及惡性腫瘤等伴發的貧血。
(二)造血物質缺乏或利用障礙。
如缺鐵引起的缺鐵性貧血、維生素B12和葉酸缺乏及利用障礙引起的巨功紅細胞性貧血等。
(三)遺傳性缺陷。
如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症、遺傳性橢圓形細胞增多症、遺傳性棘形細胞增多症、6—磷酸葡萄糖脫包酶缺乏、丙酮酸激酶缺乏及其他酶缺乏所致貧血、紅細胞生成性原葉DK病等。
(四)獲得性溶血因素。
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葯物誘發的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行軍性血紅蛋白尿、創傷性心源性溶血性貧血、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脾功能亢進等。
(五)失血。
如急性失血性貧血、慢性失血所致的缺鐵性貧血。

9、再生障礙性貧血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再生障礙性貧血是由於骨髓造血功能障礙引起的。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病因主要是與病毒感染、輻射、毒性損傷、葯物刺激等相關因素有關。再生障礙性貧血可導致抵抗力下降以及感染症狀的發生,另外再生障礙性貧血還會使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三種血細胞減少。平時注意飲食清潔,避免感染。如需咨詢再障病情或葯物指導,可以戳下方【官方網站】獲取幫助。

10、貧血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1.紅細胞生成減少性貧血
造血細胞、骨髓造血微環境和造血原料的異常影響紅細胞生成,可形成紅細胞生成減少性貧血。
(1)造血干祖細胞異常所致貧血
1)再生障礙性貧血(AA)AA是一種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與原發和繼發的造血干祖細胞損害有關。部分全血細胞減少症的發病機制與B細胞產生抗骨髓細胞自身抗體,進而破壞或抑制骨髓造血細胞有關。
2)純紅細胞再生障礙貧血(PRCA)PRCA是指骨髓紅系造血干祖細胞受到損害,進而引起貧血。依據病因,該病可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類。先天性PRCA即Diamond-Blackfan綜合征,系遺傳所致;後天性PRCA包括原發、繼發兩類。有學者發現部分原發性PRCA患者血清中有自身EPO或幼紅細胞抗體。繼發性PRCA主要有葯物相關型、感染相關型(細菌和病毒,如微小病毒B19、肝炎病毒等)、自身免疫病相關型、淋巴細胞增殖性疾病相關型(如胸腺瘤、淋巴瘤、漿細胞病和淋巴細胞白血病等)以及急性再生障礙危象等。
3)先天性紅細胞生成異常性貧血(CDA)CDA是一類遺傳性紅系干祖細胞良性克隆異常所致的、以紅系無效造血和形態異常為特徵的難治性貧血。根據遺傳方式,該病可分為常染色體隱陛遺傳型和顯性遺傳型。
4)造血系統惡性克隆性疾病這些疾病造血干祖細胞發生了質的異常,包括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及各類造血系統腫瘤性疾病如白血病等。前者因為病態造血,高增生,高凋亡,出現原位溶血;後者腫瘤性增生、低凋亡和低分化,造血調節也受到影響,從而使正常成熟紅細胞減少而發生貧血。
(2)造血微環境異常所致貧血
造血微環境包括骨髓基質,基質細胞和細胞因子。
1)骨髓基質和基質細胞受損所致貧血骨髓壞死、骨髓纖維化、骨髓硬化症、大理石病、各種髓外腫瘤性疾病的骨髓轉移以及各種感染或非感染性骨髓炎,均可因損傷骨髓基質和基質細胞,造血微環境發生異常而影響血細胞生成。
2)造血調節因子水平異常所致貧血幹細胞因子(SCF)、白細胞介素(IL)、粒-單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紅細胞生成素(EPO)、血小板生成素(TPO)、血小板生長因子(TGF)、腫瘤壞死因子(TNF)和干擾素(IFN)等均具有正負調控造血作用。腎功能不全、肝病和垂體或甲狀腺功能低下等時產生EPO不足;腫瘤性疾病或某些病毒感染會誘導機體產生較多的造血負調控因子如TNF、IFN、炎症因子等,均可導致慢性病性貧血(ACD)。
(3)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礙所致貧血
造血原料是指造血細胞增殖、分化、代謝所必需的物質,如蛋白質、脂類、維生素(葉酸、維生素B12等)、微量元素(鐵、銅、鋅等)等。任一種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礙都可能導致紅細胞生成減少。
1)葉酸或維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礙所致貧血由於各種生理或病理因素導致機體葉酸或維生素B12絕對或相對缺乏或利用障礙可引起的巨幼細胞貧血。
2)缺鐵和鐵利用障礙性貧血這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貧血。缺鐵和鐵利用障礙影響血紅素合成,有稱該類貧血為血紅素合成異常性貧血。該類貧血的紅細胞形態變小,中央淡染區擴大,屬於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2.溶血性貧血(HA)
即紅細胞破壞過多性貧血。
3.失血性貧血
根據失血速度分急性和慢性,慢性失血性貧血往往合並缺鐵性貧血。可分為出凝血性疾病(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和嚴重肝病等)所致和非出凝血性疾病(如外傷、腫瘤、結核、支氣管擴張、消化性潰瘍、痔和婦科疾病等)所致兩類。

與骨髓造血功能障礙所致的貧血是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