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體骨骼有多少塊,各個部位都是多少?
人體共有206塊骨頭。其中,有顱骨29塊、軀干骨51塊、四股骨126塊。由於骨在人體各部位的位置不同,功能各異,所以,它們的形狀也多種多樣,分別被稱為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
長骨呈長筒狀,中部較長的一段稱骨幹,長骨兩端比較膨大,叫骨骺。骨幹內的空腔稱為骨髓腔,里邊有骨髓。骨髓有造血功能。長骨多分布在四肢,如尺骨、橈骨、股骨等。短骨多數呈立方體,如跗骨、腕骨。扁骨大多又寬又扁,呈板狀,如顱頂骨、肩胛骨。不規則骨的形狀不規則,如脊椎骨。
骨與骨之間,主要藉助關節連接。人體較大的關節有肩關節、肘關節、橈關節、髖關節、膝關節等。關節一般由關節面、關節腔和關節囊組成。
人的骨骼的骨頭名單
典型的成人人的骨骼包括以下206
根骨頭。
在頭骨(22):
頭蓋骨骨頭:
前面骨頭
頭頂骨骨頭(2)
世俗骨頭(2)
occipital
骨頭
sphenoid
骨頭
篩狀骨頭
面部骨頭:
下顎骨
上顎骨(2)
palatine
骨頭(2)
zygomatic
骨頭(2)
鼻骨頭(2)
lacrimal
骨頭(2)
vomer
骨頭
下等鼻外耳(2)
在中耳(6):
錘骨(2)
砧骨(2)
stapes
(2)
在喉頭(1):
舌骨的骨頭
在肩膀girdle
(4):
肩胛骨或肩胛骨(2)
鎖骨或鎖骨(2)
在胸部(25):
胸骨
肋骨(2
x
12)
在椎骨專欄(24):
子宮頸椎骨(7)
incl.
地圖集&
軸
胸部椎骨(12)
腰部椎骨(5)
在胳膊(6):
肱骨(2)
半徑(2)
尺骨(2)
在手(54):
腕子(腕骨)
骨頭:
scaphoid
骨頭(2)
半月形的骨頭(2)
triquetral
骨頭(2)
pisiform
骨頭(2)
trapezium
(2)
梯形骨頭(2)
頭狀的骨頭(2)
hamate
骨頭(2)
棕櫚或metacarpal
骨頭:
metacarpal
骨頭(5
□2)
手指骨頭或phalanges:
接近phalanges
(5
□2)
中間phalanges
(4
□2)
末端phalanges
(5
□2)
在骨盆(4):
尾椎骨
骶骨
ossa
髖關節(hip
骨頭或無名的骨頭)
(2)
在腿(8):
股骨(2)
臏骨(2)
脛骨(2)
腓骨(2)
在腳(52):
腳腕(tarsal)
骨頭:
calcaneus
(腳跟骨頭)
(2)
talus
(2)
navicular
骨頭(2)
中間楔形文字的骨頭(2)
中間楔形文字的骨頭(2)
側向楔形文字的骨頭(2)
長方體骨頭(2)
腳面骨頭:
metatarsal
骨頭(5
□2)
腳趾骨頭:
接近phalanges
(5
□2)
中間phalanges
(4
□2)
末端phalanges
(5
□2)
嬰兒骨骼有以下骨頭除那些之外上述:
sacral
椎骨(4
或5),
熔化在成人形成骶骨
尾骨的椎骨(3
到5),
熔化在成人形成尾椎骨
腸骨、坐骨和恥骨,
熔化在成人形成骨盆girdle
2、骨髓是什麼
3、人體髂骨具體在什麼位置
髂骨是在腰帶下方的那骨頭,髂骨中有重要的紅骨髓,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造血功能,所以平時都要經常保護和愛護骨骼,使人能夠正常的生活和生長下去。
髂骨是髖骨的組成部分之一,構成髖骨的後上部,分髂骨體和髂骨翼兩部分。前部寬大的為髂骨翼,後部窄小為髂骨體。它們的下方的突起分別稱髂前下棘和髂後下棘。髂後下棘下方有深陷的坐骨大切跡。髂骨翼內面平滑稍凹,稱髂窩,窩的下界為突出的弓狀線,其後上方為耳狀面與骶骨構成骶髂關節。
髂骨的主要作用是與雙側骨骼、恥骨、坐骨組成骨盆,與骶椎及股骨相連,在人體中最重要作用的是支撐人體,同時還起到保護身體的作用。髂骨的位置表淺,顯露和取骨比較方便,而且髂骨的功能不太重要,可提供量的松質骨和皮質骨除皮質骨的硬度較差,內固定不夠堅強外,松質骨有優良的成骨作用,癒合較快。髂骨還可以取各大小、長短的骨塊,以滿足某些手術的特殊需要。
(3)骨髓分布圖擴展資料
髂骨體肥厚,構成髖臼的上部2/5,髂骨翼在體的上方,為寬闊的骨板,中部較薄。其上緣肥厚稱髂嵴。髂嵴前端是髂前上棘,髂前上棘後方5-7cm處,髂嵴的前、中1/3交界處向外側突出稱髂結節,髂前上棘和髂結節都是重要的骨性標志。
髂嵴的後突起為髂後上嵴。它們的下方的突起分別稱髂前下棘和髂後下棘。髂後下棘下方有深陷的坐骨大切跡。髂骨翼內面平滑稍凹,稱髂窩,窩的下界為突出的弓狀線,其後上方為耳狀面與骶骨構成骶髂關節。耳狀面後上方有髂粗隆與骶骨借韌帶相連接。髂骨翼的外面稱為臀面,有臀肌附著。
4、人的長骨在什麼地方,最好有圖說明
(我只是就地取材,資料來自百度,如果你需要人體解剖圖,聯系我,我可以發給你)
長骨主要存在於四肢,呈長管狀。可分為一體兩端。體又叫骨幹,其外周部骨質緻密,中央為容納骨髓的骨髓腔。兩端較膨大,稱為骺。骺的表面有關節軟骨附著,形成關節面,與相鄰骨的關節面構成運動靈活的關節,以完成較大范圍的運動。
5、人的內臟器官結構圖
人的內臟器官結構圖:
內臟包括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四個系統的器官。主要位於胸腔、腹腔和盆腔內,借管道直接或間接與外界相通器官的總稱。
1、消化系統:消化器官的總稱,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組成。
2、呼吸系統:是呼吸器官的總稱,由呼吸道和肺兩部分組成。呼吸道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由鼻、咽、喉、氣管和支氣管組成。
3、泌尿系統:由一組產生、輸送、貯存、排泄尿液的器官所組成的系統。人的泌尿系統包括腎、輸尿管、膀胱和尿道,血液通過腎臟時,水分及部分血中的物質(主要是代謝產物)經腎小球濾出,再經過腎盂,經輸尿管貯藏在膀胱中,排尿時,膀胱肌收縮,尿液經尿道排出。
4、生殖系統:解剖名。系繁殖後代,延續種族諸器官的總稱。生殖系統的器官,男、女有別,但按其功能均由生殖腺、生殖管道和附屬器官等組成。生殖器官通過其各種活動、受精、妊娠等生理過程,達到繁衍後代的作用。
(5)骨髓分布圖擴展資料:
按其形態結構,分為管腔性器官和實質性器官兩大類。管腔性器官都有管道與外界相通;實質性器官主要是腺體,以導管開口於管腔性器官的壁。
從個體發生來看,消化系與呼吸系的大部分共同來源於內胚層;呼吸器官是原始消化管上段向腹側突出的另一管道。
泌尿與生殖器官來源於中胚層的尿生殖嵴,經過演變,分化為功能不同的泌尿系和生殖系,但在男性仍有一段共同的排出管,因此,有人將泌尿和生殖兩個系合稱為尿生殖系。
6、人體有多少根骨頭
人體共有206塊骨頭。其中,有顱骨29塊、軀干骨51塊、四股骨126塊。由於骨在人體各部位的位置不同,功能各異,所以,它們的形狀也多種多樣,分別被稱為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 長骨呈長筒狀,中部較長的一段稱骨幹,長骨兩端比較膨大,叫骨骺。骨幹內的空腔稱為骨髓腔,里邊有骨髓。骨髓有造血功能。長骨多分布在四肢,如尺骨、橈骨、股骨等。短骨多數呈立方體,如跗骨、腕骨。扁骨大多又寬又扁,呈板狀,如顱頂骨、肩胛骨。不規則骨的形狀不規則,如脊椎骨。 骨與骨之間,主要藉助關節連接。人體較大的關節有肩關節、肘關節、橈關節、髖關節、膝關節等。關節一般由關節面、關節腔和關節囊組成。 人的骨骼的骨頭名單 典型的成人人的骨骼包括以下206 根骨頭。 在頭骨(22): 頭蓋骨骨頭: 前面骨頭 頭頂骨骨頭(2) 世俗骨頭(2) occipital 骨頭 sphenoid 骨頭 篩狀骨頭 面部骨頭: 下顎骨 上顎骨(2) palatine 骨頭(2) zygomatic 骨頭(2) 鼻骨頭(2) lacrimal 骨頭(2) vomer 骨頭 下等鼻外耳(2) 在中耳(6): 錘骨(2) 砧骨(2) stapes (2) 在喉頭(1): 舌骨的骨頭 在肩膀girdle (4): 肩胛骨或肩胛骨(2) 鎖骨或鎖骨(2) 在胸部(25): 胸骨 肋骨(2 x 12) 在椎骨專欄(24): 子宮頸椎骨(7) incl. 地圖集& 軸 胸部椎骨(12) 腰部椎骨(5) 在胳膊(6): 肱骨(2) 半徑(2) 尺骨(2) 在手(54): 腕子(腕骨) 骨頭: scaphoid 骨頭(2) 半月形的骨頭(2) triquetral 骨頭(2) pisiform 骨頭(2) trapezium (2) 梯形骨頭(2) 頭狀的骨頭(2) hamate 骨頭(2) 棕櫚或metacarpal 骨頭: metacarpal 骨頭(5 □2) 手指骨頭或phalanges: 接近phalanges (5 □2) 中間phalanges (4 □2) 末端phalanges (5 □2) 在骨盆(4): 尾椎骨 骶骨 ossa 髖關節(hip 骨頭或無名的骨頭) (2) 在腿(8): 股骨(2) 臏骨(2) 脛骨(2) 腓骨(2) 在腳(52): 腳腕(tarsal) 骨頭: calcaneus (腳跟骨頭) (2) talus (2) navicular 骨頭(2) 中間楔形文字的骨頭(2) 中間楔形文字的骨頭(2) 側向楔形文字的骨頭(2) 長方體骨頭(2) 腳面骨頭: metatarsal 骨頭(5 □2) 腳趾骨頭: 接近phalanges (5 □2) 中間phalanges (4 □2) 末端phalanges (5 □2) 嬰兒骨骼有以下骨頭除那些之外上述: sacral 椎骨(4 或5), 熔化在成人形成骶骨 尾骨的椎骨(3 到5), 熔化在成人形成尾椎骨 腸骨、坐骨和恥骨, 熔化在成人形成骨盆girdle
7、來自一個高一小護士的虛心請教,骨的構成,骨髓的具體位置,骺線和骺軟骨具體定義,最好副帶圖片,謝謝!
骨的主要構造是骨膜、骨質和骨髓,除此之外還有血管、神經、淋巴管和關節軟骨等,骨髓位於長骨的骨髓腔(4-6歲後為黃骨髓)和骨松質內。
骺軟骨為幼年時期長骨兩端(骺部)與長骨骨幹之間的透明軟骨,隨著年齡增大,骺軟骨逐漸鈣化變薄,直至完全鈣化,骨乾和骺連為一體,在骺軟骨處形成骺線。
8、骨髓 有什麼用 它是液體??和血液一樣嗎??
骨髓bone marrow是液狀柔軟的富於血管的造血組織,隸屬於結締組織。存在於長骨骨髓腔及各種骨骨松質的的網眼中。
在胚胎時期和嬰幼兒,所有骨髓均有造血功能,由於含有豐富的血液,肉眼觀呈紅色,故名紅骨髓。約從六歲起,長骨骨髓腔內的骨髓逐漸為脂肪組織所代替,變為黃紅色且失去了造血功能,叫做黃骨髓。成人的紅骨髓僅存於骨松質的網眼內。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嚴重貧血時,黃骨髓能「見風使舵、搖身一變」,成為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
骨髓位於骨髓腔中,約占體重的4%-6%,是人體最大的造血器官。骨髓分為紅骨髓(red bone marrow)和黃骨髓(yellow bone marrow)。胎兒及嬰幼兒時期的骨髓都是紅骨髓,大約從5歲開始,長骨乾的骨髓腔內出現脂肪組織,並隨年齡增長而增多,即為黃骨髓。成人的紅骨髓和黃骨髓約各佔一半。紅骨髓主要分布在扁骨、不規則骨和長骨骺端的骨松質中,造血功能活躍。黃骨髓內僅有少量的幼稚血細胞,故仍保持著造血潛能,當機體需要時可轉變為紅骨髓進行造血。
紅骨髓主要由造血組織和血竇構成。
1.造血組織 主要由網狀結締組織和造血細胞組成。網狀細胞和網狀纖維構成造血組織的網架,網孔中充滿不同發育階段的各種血細胞,以及少量造血幹細胞、巨噬細胞、脂肪細胞和間充質細胞等。
目前認為,造血細胞賴以生長發育的內環境也就是造血誘導微環境(hemopoietic inctive microenvironment)極為重要。骨髓造血誘導微環境包括骨髓神經成分、微血管系統及纖維、基質以及各類基質細胞組成的結締組織成分。基質細胞(stromal cell)是造血微環境中的重要成分,包括有網狀細胞、成纖維細胞、血竇內皮細胞、巨噬細胞、脂肪細胞等。一般認為,骨髓基質細胞不僅起支持作用,並且分泌體液因子,調節造血細胞的增殖與分化。發育中的各種血細胞在造血組織中的分布呈現一定規律。幼稚紅細胞常位於血竇附近,成群嵌附在巨噬細胞表面,構成幼紅細胞島(erythroblastic islet)(圖5-9);隨著細胞的發育成熟而貼近並穿過血竇內皮,脫去胞核成為網織紅細胞。幼稚粒細胞多遠離血竇,當發育至晚幼粒細胞具有運動能力時,則借其變形運動接近並穿入血竇。巨核細胞常常緊靠血竇內皮間隙,將胞質突起伸入竇腔,脫落形成血小板。這種分布狀況表明造血組織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微環境造血誘導作用。
2.血竇 由動脈毛細血管分支而成。血竇腔大而迂曲,最終匯入骨髓的中央縱行靜脈。血竇形狀不規則。竇壁襯貼有孔內皮,內皮基膜不完整,呈斷續狀。基膜外有扁平多突的周細胞覆蓋,當造血功能活躍,血細胞頻繁穿過內皮時,覆蓋面減小。血竇壁周圍和血竇腔內的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有吞噬清除血流中的異物、細菌和衰老死亡血細胞的功能。
9、骨髓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