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醬大骨骨髓

醬大骨骨髓

發布時間:2020-08-18 15:36:54

1、醬大骨i怎麼做

主料
豬大腿骨
2000g

輔料
醬油50g
精鹽適量
桂皮適量
香葉適量
八角適量
草果適量
莨姜適量
生薑適量
面醬適量

步驟

1.豬腿骨洗凈,用刀在中間用力斬一下,留下一道深印最理想。

2.用左手把菜刀立住並穩住菜刀,右手握住斬有印記的大骨。

3.把豬大骨上的砍印對准刀背,用力砸下去,豬骨就會應聲而斷。這樣處理的豬骨,骨茬整齊沒有碎骨,還能較好保留骨髓的完整。

4.將斬好的豬腿骨置大盆中加滿清水浸泡約4小時,中間需要換水數次。

5.醬大骨所用的香料:桂皮、香葉、八角、草果、莨姜、生薑等,喜歡濃香的可放一粒丁香。

6.鍋里添足水,倒入兩勺醬油、放入香料。

7.把浸泡好的豬大骨碼入鍋里,大火煮開後撇去浮沫改小火慢燉1小時。

8.為了增加豬骨的醬香可放入兩勺面醬(東北大醬最佳)、適量精鹽。再小火燉制20分鍾即可。

2、醬大骨怎麼做?

醬骨頭的製作方法
食材用料:豬脊骨 1500克、啤酒 1瓶、六必居干黃醬 2勺、八角 2個、桂皮 3段、干辣椒 2個、花椒 10粒、料酒 20毫升、鹽 10克、糖 5克、香葉 1片、蔥 3段、姜 3塊、老抽 10毫升。
注意事項:各種小吃商用開店技術學習佳威 前面英文 B F T 接著 3 3 9。
詳細步驟
1.首先將大塊豬骨頭略洗,置大盆中加滿清水浸泡約6~12小時,中間換水數次;然後將泡凈血水的脊骨沖洗數遍後置高壓鍋中加啤酒和料酒沒過豬骨;再放入兩大勺干黃醬。
2.放入蔥姜。
3.鍋內放入所有佐料。
4.倒入老抽。
5.放入鹽和糖,小火慢慢加熱,這時啤酒的泡沫上升。
6.然後用勺子把黃醬與鍋中其他食材攪拌均勻。用大火燒開轉中小火加蓋燜煮20分鍾即可。
7.一鍋醇香的醬骨頭就做好了。濃郁的醬香很吸引人的味覺。

3、醬大骨的製作方法

4、醬大骨作法

5、醬大骨怎麼做

6、老婆做的醬骨頭我一頓能吃10斤!醬大骨頭的香料怎麼調?

醬大骨是由豬的筒骨製做而成的,具有很高養生作用,其中蛋白質的含量高於很多食物,盛至比奶粉還要高,其中鐵的含量遠遠高於其他肉類,多喝骨頭湯還可以延緩衰老,並能補充鈣質,最適合老年人與小孩食用,老年人常食用豬大骨做的菜餚,不僅可有效地遏制骨髓衰老,還可防治骨質疏鬆症,小孩吃了有利於補充鈣質,促進生長發育。

醬大骨要選豬的筒骨來做,要兩頭大,中間小的那種,不要兩邊是扁扁的,那樣的沒骨髓。然後就是要是要注意不要選擇肉太多的,因為吃的不是肉,主要是吸骨子裡的骨髓,這不僅美味,還是營養中的上品。

主要原材料有,老母雞,豬排骨,豬大骨,豬蹄子,鹽,黃豆醬兩袋,味精,白糖、白酒,糖色,白芷20克、丁香10克,桂皮30克、肉蔻20克、砂仁15克、草果25克、干辣椒40克,陳皮20克、花椒25克,八角30克,山楂干30、香葉25克,大蔥,生薑,蘋果、楊梅。

1、將老雞、豬手、豬排骨,大骨斬成大塊,用水浸泡一段時間,透去血水,然後氽水後清洗干凈,放入湯桶內,注入清水用大火將水燒開,然後改小

火熬製成鹵湯。

2、將所有香料用熱水浸泡後瀝干,裝入布袋備用,黃豆醬用油炒香備用,再醬豬筒骨漂盡血水,然後氽透備用。

3、將熬好的高湯舀於另一個桶內,然後放入香料包,加入糖色,倒入炒好的黃豆醬,蘋果,楊梅調入調味料一起熬製成醬湯。

4、將豬筒骨放入熬制好的醬湯中,大火燒開,然後改為小火煮2小時,再放入白酒燜30分鍾,裝盤即可。

7、醬大骨的注意事項

1、血水採用長時間冷水浸泡而非更省時的焯水,是為了更好的保持肉味。如果採用焯水的辦法,因原料較大、較多,需要經較長時間的煮燉才能將血水除凈,這樣容易造成肉味的損失。
2、醬骨頭剩下的肉湯可用來做鹵雞蛋、熏雞蛋,鹵肉等。
3、骨髓含高量膽固醇和脂肪,故血壓高兼肥胖者不太適宜食用。

8、東北醬大骨的做法,的配料

9、醬大骨怎麼做能讓骨髓鼓出來

10、怎樣醬大骨頭?

東北醬骨頭,其實什麼位置的骨頭隨你拉,一般我們都用大骨頭棒子,可以吃到骨髓的。或者是脊骨。但是如果自己家做一般是排骨,肉多。主要在於你放的調料,調料對了,口味就對了,其實做法很簡單的,說白了就是加足了調料開燉,然後就開吃拉~~~~

醬骨頭算是東北的一道傳統名菜。根據主料的不同有醬脊骨,醬排骨,和醬棒骨。這幾種原材料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經得起長時間的燉煮而肉質不會發柴、發死。其中又因為豬脊骨經燉煮後口感最為軟糯,啃起來也更有樂趣(費勁兒啊:))而最受歡迎。

和一些紅燒菜,紅鹵菜相比,東北醬骨頭在調料使用上並沒有什麼大不同,主要特色來自對主料選用(帶骨頭的活肉)和每塊骨頭的SIZE的「豪邁」—大約三兩塊醬脊骨就有一斤左右。而大塊的肉經煮燉後往往會更加鮮美,肉香撲鼻。

做法:
1. 將大塊豬脊骨略洗,置大盆中加滿清水浸泡約6-12小時,中間可換水數次,若室溫較高,可將盆放入冰箱冷藏室內,以防豬肉變質。

2. 將泡凈血水的脊骨沖洗數遍後置大鍋中加水沒過豬骨,加生薑數塊(拍破),蔥數根打結,八角(大料)幾顆,花椒一小把,桂皮一小塊,香葉2片(可無),十三香少許(可無),紹酒,老抽,醬油,炒好的糖色,白糖,豉汁或優質黃豆醬適量(可無)。

3. 大火燒至湯開後打凈浮末,加精鹽適量(鹵汁需較咸才能使醬好的骨頭充分入味,故用鹽量較大),轉中小火加蓋燜煮約1小時。X

4. 加雞精適量,轉中—大火敞蓋燉約30分鍾 (目的是將湯汁略收,使肉骨頭進一步入味)後即可。

要點:
1.為了使醬好的骨頭味道濃厚,建議一次燉的肉骨頭不少於5磅,像我這次就燉了近8磅。按照袁枚老先生對白煮肉的要求,「非二十斤以外,則淡而無味」 ,我這五磅算不得多。雖然這醬骨頭是「紅煮肉」,這肉多味厚的道理同樣適用—原因是如果肉少,那點肉味不免要都跑到湯里去了。肉量實在偏少,可以適當將湯汁收濃一些。

2.第一步去血水採用長時間冷水浸泡而非更省時的「飛水」,也是為了更好的保持肉味。如採用飛水的辦法,因原料較大,較多,勢必要經較長時間的煮燉才能將血水除凈,肉味的損失也就不必說了。

3.在做紅燒/鹵菜時,可以嘗試同時使用幾種不同的醬油或醬料,這樣往往可使成菜口味更加豐厚、鮮美。比如說我這次除老抽和萬家香牌陳年醬油外,又用了較少量的味全醬油露和李錦記豉汁,及少許美極鮮醬油。

4.醬骨頭剩下的肉湯是做鹵雞蛋、熏雞蛋、鹵豆腐皮/乾和虎皮蛋的好材料。

醬骨頭做法
一般選用腔骨,除了表面的肉以外,主要吃骨髓;也有脛骨,主要吃筋。

做法:
先將大塊豬骨頭略洗,置大盆中加滿清水浸泡約6-12小時,中間換水數次;然後將泡凈血水的脊骨沖洗數遍後置大鍋中加水沒過豬骨,加生薑數塊(拍破),蔥數根打結,八角(大料)幾顆,花椒一小把,桂皮一小塊,香葉、十三香少許,酒,老抽,醬油,炒好的糖色,白糖,豉汁或優質黃豆醬適量。然後用大火燒至湯開後打凈浮沫,加精鹽適量,轉中小火加蓋燜煮約1小時。加雞精適量,轉中火敞蓋燉約30分鍾即可。

口味:醬骨頭的料多,味香。

手抓醬骨頭

原料:豬後腿通水骨300克

調料:鹽10克、醬油10克、味精15克、姜、蔥各8克,八角3克、桂皮2克、香葉兩片、草果3克、原汁老湯400克,水2000克,冰糖20克,紅曲米5克,排骨醬15克

製作:1、先將調料放入桶里調成鹵汁備用 。
2、把通水骨從中間砍成兩段,大火沸水氽1分鍾,放入調好的鹵汁桶里小火燜燒40分鍾至爛,撈出控干,放入凈鍋內,加鹵汁200克,放入冰糖、排骨醬,大火收濃鹵汁裝盤即成。

特點:醬香濃郁、油而不膩、回味悠長

醬骨頭都用什麼材料?
材料: 脊骨,1片桂皮,1個大料,4,5 粒花椒,
調料: 2個小辣椒, 鹽,胡椒,糖,醋,醬油,酒, 蒜 3,4個(切成大片), 5,6片姜
做法: 1.將骨頭入沸水煮掉肉腥味, 約5,6 分鍾.撈出.
2.將調料和骨頭拌在一起爆(15分鍾到2,3個小時),時間越長味道越好.
3.油入鍋, 待熱後, 入骨頭和調味料,炒至水差不多沒了.再多加入水,醬油, 醋,酒,糖,桂皮,大料,花椒(依據個人口味,本人喜歡色重,口味重的,所以就放多些).
4.先用大火煮10分鍾,然後換小火煮1小時.5,出鍋前10--15分鍾把鍋蓋拿掉,放入澱粉,多攪拌, 至到水沒有.好了, 盛出,就可以享受了.

與醬大骨骨髓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