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發性骨髓瘤有哪些臨床表現?
最簡單常見的 有無貧血,遊走性骨痛,白蛋白與球蛋白之比低下,這個小醫院都可以
2、求問多發性骨髓瘤有哪些症狀?
晚期多發性骨髓瘤有哪些症狀回答者:於心對於晚期多發性骨髓瘤有哪些症狀一定要重視,你提到晚期多發性骨髓瘤有哪些症狀為你解答如下。你好,你說的情況臨床表現有持續性的無法解釋的骨骼疼痛(特別是在背部或胸廓),腎功能衰竭,反復發生細菌性感染是最常出現的症狀,建議平時多做一些運動,有助於健康。還有就是少吃點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喝點溫開水,最後祝你早日康復,謝謝。。
回答者:葉新成多發性骨髓瘤是骨髓內漿細胞異常增生的一種惡性腫瘤。由於骨髓中有大量的異常漿細胞增殖,引起溶骨性破壞,又因血清中出現大量的異常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尿中出現本周氏蛋白,引起腎功能的損害,貧血、免疫功能異常。 其起病徐緩,早期可數月至數年無症狀。 建議您選擇藏醫葯治療,藏醫葯治療效果是非常明顯的,有很強的整體觀念,往往能從患者全身的特點加以考慮,而不只是局限在癌症病灶本身,糾正機體的某些失調,去除腫瘤的復發因素,減少轉移的機會,增強腫瘤微環境抗腫瘤免疫力,從而控制和殺傷腫瘤細胞。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taoxinyy:謝謝
多發性骨髓瘤有哪些晚期症狀回答者:齊玉龍電影多發性骨髓瘤有哪些晚期症狀一定要重視,你提到多發性骨髓瘤有哪些晚期症狀為你解答如下。你好。多發性骨髓瘤1.骨痛、骨骼變形和病理骨折,骨骼疼痛是最常見早期出現的症狀,2.貧血和出血貧血較常見,為首發症狀,早期貧血輕,後期貧血嚴重。3.肝、脾、淋巴結和腎臟浸潤肝、脾輕度、中度腫大,頸部淋巴結腫大,骨髓瘤腎。4.部分病人在早期或後期可出現肢體癱瘓、嗜睡、昏迷、復視、失明、視力減退。
骨痛或容易骨折、頭暈、乏力、容易發生感染如肺炎等。目前骨髓瘤仍不能治癒,但可以視為一種慢性病,需要定期就診復查或治療。
多發性骨髓瘤的症狀有哪些回答者:楊立志多發性骨髓瘤病程進展較慢,起病隱匿,最早期患者無任何症狀。隨病情發展一些典型症狀開始顯現: 1.骨痛:最常見的早期症狀,最易侵犯人體的扁骨,如顱骨、肋骨、胸骨、脊椎及四肢長骨的近側端,疼痛部位以腰部最多見,其次為胸肋、四肢。最初發病時,疼痛時好時壞,疼痛可為間發性或遊走性,疼痛部位不固定,之後逐漸加重呈持續性疼痛,骨骼局部多有壓痛,少數病人的胸骨、肋骨可摸到包塊。 2.全身廣泛性骨質疏鬆、骨折: 骨折多發生在不負重的部位,常有幾處骨折同時發生。X光片檢查有助於早發現和早診斷。 3.貧血:由於瘤細胞可抑制骨髓正常造血,90%的病人有貧血表現,並可出現血小板減少,出現出血傾向,以皮膚黏膜出血較多見,嚴重時可見內臟及顱內出血。 4.肺和泌尿系統反復感染:瘤細胞破壞骨髓機能,還會引起機體免疫功能下降,使身體易受細菌、病毒感染。最常見的是細菌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反復發作,病毒感染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帶狀皰疹。 5.腎功能損害:超過半數的病人尿中有蛋白、紅細胞、白細胞,有的還會出現慢性腎功能衰竭、高磷酸血症、高鈣血症、高尿酸血症等。 6.晚期病人出現肝、脾、淋巴結腫大,骨髓瘤細胞全身浸潤,壓迫脊神經根或侵犯腦、脊髓時,可引起感覺異常、視力下降、復視、嗜睡,甚至肢體癱瘓。骨髓瘤還可引起微循環障礙,患者會出現頭暈、手足麻木等,嚴重者可導致昏迷。
多發性骨髓瘤晚期症狀有哪些回答者:胡剛學對於多發性骨髓瘤晚期症狀有哪些一定要重視,你提到多發性骨髓瘤晚期症狀有哪些為你解答如下。你好,癌症是一種全身性疾病,治療也要綜合整體,將多種療法相結合治療,效果會更加顯著.放療就是放射治療,對身體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食慾下降,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或便秘等諸多毒副反應,必須配合中醫動態的療法服用中草葯治療,中葯有扶正祛邪,補氣養血的功效,能提高機體免疫力,緩解放化療等西醫治療的毒副作用,減輕患者的痛苦,殺死殘余癌細胞,提高生存質量.
骨痛、乏力、尿泡沫多等,不宜早期發現。多發性骨髓瘤一般分三期期,隨著分期的增加病情逐漸加重。該病早期不易發現,大部分患者就診時已為二期或三期。
多發性骨髓瘤的晚期症狀有哪些回答者:齊玉龍對於多發性骨髓瘤的晚期症狀有哪些一定要重視,你提到多發性骨髓瘤的晚期症狀有哪些為你解答如下。你好,癌症晚期應該服用中葯全面調理,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軟堅散結,中葯抗癌效力很強,對於西醫沒有好辦法的晚期癌症中葯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改善機體內環境,提高免疫力,有效抑制癌細胞繼續生長擴散.,減輕症狀和痛苦,延長生命等。
多發性骨髓瘤晚期的症狀回答者:於心對於多發性骨髓瘤晚期的症狀一定要重視,你提到多發性骨髓瘤晚期的症狀為你解答如下。你好,多發性骨髓瘤臨床表現骨痛,疼痛程度輕重不一,早期常是輕度的、暫時的,隨著病程進展可以變為持續而嚴重。疼痛劇烈或突然加劇,常提示發生了病理性骨折。貧血是本病另一常見臨床表現。本病患者易發生感染,尤以肺炎球菌性肺炎多見,其次是泌尿系感染和敗血症。
3、多發性骨髓瘤有哪些症狀?
多發性骨髓瘤是漿細胞感惡性增生性疾病,主要侵犯骨髓,產生溶骨性病變。臨床以骨痛、病理性骨折、貧血、出血傾向、腎功能損害、反復感染和免疫球蛋白異常為特徵,另隨病程進展可出現慢性腎功能不全症狀。該病好發年齡為40歲以上,男性多於女性。
4、多發性骨髓瘤臨床症狀都有些什麼?...
你好多發性骨髓瘤的臨床表現一般有:骨骼破壞即骨髓瘤細胞在骨髓腔內大量增生可引起骨骼疼痛骨骼腫塊和病理骨折髓外浸潤經屍解證實約70%患者有髓外骨髓瘤細胞浸潤肝、脾、淋巴結及腎臟等受累器官腫大一般情況下也有口腔潰瘍聲帶血管瘤這種症狀出現的
5、下面屬於多發性骨髓瘤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多發性骨髓瘤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有時患者的首發症狀並不引人直接考慮到本病的可能,若不警惕本病並作進一步檢查,則易發生誤診或漏診。
1.骨痛 骨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狀之一。疼痛程度輕重不一,早期常是輕度的、暫時的,隨著病程進展可以變為持續而嚴重。疼痛劇烈或突然加劇,常提示發生了病理性骨折。據北京協和醫院125例MM首發症狀分析,80例(64.0%)以骨痛為主訴,骨痛部位以腰骶部最常見(28.0%),其次為胸肋骨(27.0%),四肢長骨較少(9.0%),少數患者有肩關節或四肢關節痛。絕大多數(90%~93%)患者在全病程中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骨痛症狀,但確有少數患者始終無骨痛。
除骨痛、病理骨折外,還可出現骨骼腫物,瘤細胞自骨髓向外浸潤,侵及骨皮質、骨膜及鄰近組織,形成腫塊。在多發性骨髓瘤,這種骨骼腫塊常為多發性,常見部位是胸肋骨、鎖骨、頭顱骨、鼻骨、下頜骨及其他部位。與孤立性漿細胞瘤不同的是,其病變不僅是多發的,而且骨髓早已受侵犯,並有大量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分泌。
2.貧血及出血傾向 貧血是本病另一常見臨床表現。據北京協和醫院125例分析,絕大多數(90%)患者都在病程中出現程度不一的貧血,其中部分(10.4%)患者是以貧血症狀為主訴而就診。貧血程度不一,一般病程早期較輕、晚期較重,血紅蛋白可降到<50g/L。造成貧血的主要原因是骨髓中瘤細胞惡性增生、浸潤,排擠了造血組織,影響了造血功能。此外,腎功不全、反復感染、營養不良等因素也會造成或加重貧血。
出血傾向在本病也不少見。北京協和醫院125例中8例是以出血為首發症狀而就醫,而在病程中出現出血傾向者可達10%~25%。出血程度一般不嚴重,多表現為黏膜滲血和皮膚紫癜,常見部位為鼻腔、牙齦、皮膚,晚期可能發生內臟出血及顱內出血。導致出血的原因是血小板減少和凝血障礙。血小板減少是因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凝血障礙則因大量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覆蓋於血小板表面及凝血因子(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因子Ⅴ、Ⅶ、Ⅷ等)表面,影響其功能,造成凝血障礙。免疫球蛋白異常增多使血液黏度增加,血流緩慢不暢,損害毛細血管,也可造成或加重出血。
3.反復感染 本病患者易發生感染,尤以肺炎球菌性肺炎多見,其次是泌尿系感染和敗血症。病毒感染中以帶狀皰疹、周身性水痘為多見。北京協和醫院125例中以發熱、感染為主訴而就醫者18例(佔14.4%),其中多數系肺部感染。部分患者因反復發生肺炎住院,進一步檢查方確診為MM並發肺炎。對晚期MM患者而言,感染是重要致死原因之一。本病易感染的原因是正常多克隆B細胞——漿細胞的增生、分化、成熟受到抑制,正常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生成減少,而異常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缺乏免疫活性,致使機體免疫力減低,致病菌乘虛而入。此外,T細胞和B細胞數量及功能異常,以及化療葯物和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應用,也增加了發生感染的機會。
4.腎臟損害 腎臟病變是本病比較常見而又具特徵性的臨床表現。由於異常單克隆免疫球蛋白過量生成和重鏈與輕鏈的合成失去平衡,過多的輕鏈生成,相對分子質量僅有23000的輕鏈可自腎小球濾過,被腎小管重吸收,過多的輕鏈重吸收造成腎小管損害。此外,高鈣血症、高尿酸血症、高黏滯綜合征、澱粉樣變性及腫瘤細胞浸潤,均可造成腎臟損害。患者可有蛋白尿、本-周(Bence- Jones)蛋白尿、鏡下血尿,易被誤診為「腎炎」。最終發展為腎功能不全。腎功能衰竭是MM的致死原因之一。在大多數情況下,腎功能衰竭是慢性、漸進性的,但少數情況下可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主要誘因是高鈣血症和脫水,若處理及時得當,這種急性腎功能衰竭還可逆轉。
5.高鈣血症 血鈣升高是由於骨質破壞使血鈣逸向血中、腎小管對鈣外分泌減少及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與鈣結合的結果。增多的血鈣主要是結合鈣而非離子鈣。血鈣>2.58mmol/L即為高鈣血症。高鈣血症的發生率報告不一,歐美國家MM患者在診斷時高鈣血症的發生率為10%~30%,當病情進展時可達30%~60%。我國MM患者高鈣血症的發生率約為16%,低於西方國家。高鈣血症可引起頭痛、嘔吐、多尿、便秘,重者可致心律失常、昏迷甚至死亡。鈣沉積在腎臟造成腎臟損害,重者可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威脅生命,故需緊急處理。
6.高黏滯綜合征 血中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異常增多,一則包裹紅細胞,減低紅細胞表面負電荷之間的排斥力而導致紅細胞發生聚集,二則使血液黏度尤其血清黏度增加,血流不暢,造成微循環障礙,引起一系列臨床表現稱為高黏滯綜合征。常見症狀有頭暈、頭痛、眼花、視力障礙、肢體麻木、腎功能不全,嚴重影響腦血流循環時可導致意識障礙、癲癇樣發作,甚至昏迷。眼底檢查可見視網膜靜脈擴張呈結袋狀擴張似「香腸」,伴有滲血、出血。因免疫球蛋白包裹血小板及凝血因子表面,影響其功能,加之血流滯緩損傷毛細血管壁,故常有出血傾向,尤以黏膜滲血(鼻腔、口腔、胃腸道黏膜)多見。在老年患者,血液黏度增加、貧血、血容量擴增可導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發生。雷諾現象也可發生。
高黏滯綜合征的發生既與血中免疫球蛋白濃度有關,也與免疫球蛋白類型有關。當血液黏度(血漿或血清黏度)超過正常3倍以上、血中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濃度超過30g/L時,易發生高黏滯綜合征。在各種免疫球蛋白類型中,IgM相對分子質量大、形狀不對稱,並有聚集傾向,故最易引起高黏滯綜合征。其次,IgA和IgG3易形成多聚體,故也較易引起高黏滯綜合征。
7.高尿酸血症 血尿酸升高>327μmol/L者在MM常見。北京協和醫院MM 91例中,61例(67%)有高尿酸血症。血尿酸升高是由於瘤細胞分解產生尿酸增多和腎臟排泄尿酸減少的結果。血尿酸升高雖然很少引起明顯臨床症狀,但可造成腎臟損害,應予預防和處理。
8.神經系統損害 瘤細胞浸潤、瘤塊壓迫、高鈣血症、高黏滯綜合征、澱粉樣變性以及病理性骨折造成的機械性壓迫,均可成為引起神經系統病變和症狀的原因。神經系統症狀多種多樣,既可表現為周圍神經病和神經根綜合征,也可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症狀。胸椎、腰椎的壓縮性病理性骨折可造成截癱。北京協和醫院125例中12例有神經系統病變,周圍神經病變3例、神經根損害3例、顱內損害2例、脊髓受壓而致截癱4例。
9.澱粉樣變性 免疫球蛋白的輕鏈與多糖的復合物沉澱於組織器官中即是本病的澱粉樣變性。受累的組織器官常較廣泛,舌、腮腺、皮膚、心肌、胃腸道、周圍神經、肝、脾、腎、腎上腺、肺等均可被累及,可引起舌肥大、腮腺腫大、皮膚腫塊或苔蘚病、心肌肥厚、心臟擴大、腹瀉或便秘、外周神經病、肝脾腫大、腎功能不全,等等。澱粉樣變性的診斷依賴組織活檢病理學檢查,包括形態學、剛果紅染色及免疫熒光檢查。歐美國家報告澱粉樣變性在MM的發生率為10%~15%,而我國的發生率為1.6%~5.6%。由澱粉樣變性損害正中神經引起的「腕管綜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在西方國家多見,而國內尚未見有報告。
10.肝脾腫大及其他 瘤細胞浸潤、澱粉樣變性導致肝脾腫大。肝大見於半數以上患者,脾大見於約20%患者,一般為肝、脾輕度腫大。淋巴結一般不腫大。少數患者可有關節疼痛,甚至出現關節腫脹、類風濕樣結節,系骨關節發生澱粉樣變性的表現。皮膚損害如瘙癢、紅斑、壞疽樣膿皮病、多毛僅見於少數患者。個別患者有黃瘤病,據認為是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與脂蛋白結合的結果。
6、多發性骨髓瘤的臨床表現
<
7、多發性骨髓瘤有什麼表現?
你好
多發性骨髓瘤的主要症狀為:1骨痛:骨質疏鬆、溶骨病變、病理性骨質。2貧血、出血、感染發熱。3高鈣血症的表現:煩渴、多飲、多尿、睏倦、便秘、惡心、嘔吐等。4澱粉樣變表現:腕管綜合征、腎病綜合征、吸收不良、巨舌、心肌病。5高粘綜合征表現:頭暈、頭痛、共濟失調、視力障礙、神智改變。6神經系統症狀:神經根痛、下肢無力、腦神經麻痹、大小便失禁。
治療多發性骨髓瘤建議到國家重點的中西醫結合血液病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