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造影

骨髓造影

發布時間:2020-08-16 09:28:54

1、男,24歲,腰部扭傷,脊髓造影大概多少錢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項機能就會下降,我們的骨架就會出現疏鬆的情況,這時候就容易扭到腰。發困的原因很多種,但是很多時候是和腎有關,腎不好的時候,尤其是有點虛的時候,人就容易累、疲勞,也就容易犯困,這時候可以通過食療來讓腎失去的東西補回來。平時可以吃一些補腎的食物,比如枸杞、韭菜、桑葚、昌弘東 革阿里、枸杞、山葯、韭菜、羊肉、狗肉、核桃仁等等。這些食物都是可以補腎的。當然,平時鍛煉也很重要,多鍛煉,可以延緩骨質疏鬆過快,希望能夠幫到您。

2、關於脊髓瘤的一個問題.

脊髓瘤
脊髓腫瘤是指脊髓、與脊髓相接的脊神經根、硬脊膜、脂肪組織、血管、先天性殘留組織等部位長出的腫瘤,也可稱為椎管內腫瘤,最常見的為神經鞘瘤,其次為脊膜瘤和膠質瘤。脊髓腫瘤中膠質瘤位於髓內,神經鞘瘤和脊膜瘤位於髓外硬脊膜內,肉瘤位於硬脊膜外,室管膜瘤可由終絲發出而位於馬尾神經外。
脊髓腫瘤的症狀是由於腫瘤進行性壓迫脊髓及其神經根所致。按疾病進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初期為根疼痛,表現為脊神經根受到刺激呈壓迫,引起的根性疼或感覺異常(蟻走感、麻痛、刺痛等)。常咳嗽、噴嚏、用力時加重。第二階段為脊髓受壓期,此時腫瘤體積較大,將脊髓推移與擠壓,造成脊髓部分功能喪失。腫瘤位於脊髓前或後正中時,則可見病變平面以下,兩側基本對稱的肌力減弱和感覺減退(不完全性截癱)。若腫瘤位於脊髓左和右側時,該半側脊髓受壓失去功能,造成脊髓半切綜合征。表現為患側肌力減退,對側痛、溫覺減退,雙側觸覺保留。脊髓圓錐附近的腫瘤早期可出現直腸、膀胱括約肌功能障礙,表現為排便、排尿費力,或有排尿、便未盡之感。第三階段為脊髓麻痹期。脊髓半切綜合征或不完全性截癱繼續發展,最終出現完全性截癱。表現為病變部位以下截癱和深淺感覺喪失及大小便失禁。
一、診斷脊髓腫瘤需做哪些輔助檢查?
1.腰椎穿刺和腦脊液檢查。脊髓腫瘤腰穿時應作壓頸試驗,檢查蛛網膜下腔有無梗阻及其程度。有梗阻時,壓頸不能使腰穿腦脊液壓力上升,則為奎肯氏試驗陰性。腦脊液檢查表現為細胞——蛋白分離現象,即細胞數不增加而蛋白量增加。
2.X線脊柱平片。可見椎管腔直徑增加,椎弓根內緣吸收、根間距增寬,椎間孔擴大等。
3.脊髓造影。用碘苯酯或碘水注入脊髓蛛網膜下腔。可顯示阻塞部位及病變性質。
4.CT掃描。可顯示椎體及椎管的斷面結構,對確定診斷有重大幫助。
5.磁共振(MRI)。MRI不僅無創傷,且可直接觀察到脊髓本身,並可多方位掃描,確定脊髓腫瘤的位置和形態。
根據臨床表現和輔助檢查,診斷脊髓腫瘤並不困難。關鍵是要解決三個問題:(1)有無脊髓腫瘤;(2)病變的節段部位;(3)腫瘤在髓內,還是在髓外硬膜內,或是硬膜外。持續緩慢的病性發展,橫貫性脊髓損害,腰穿顯示椎管阻塞可明確提示有脊髓腫瘤存在。神經根受累階段及腱反射減退、感覺運動障礙的上界為病變所在節段,至於髓內,髓外,硬外,還是硬內,除了症狀,脊髓造影或磁共振可精確定位,這是術前不可缺少的檢查。
二、脊髓瘤需與哪些疾病鑒別?
早期病例需與多種疾病相鑒別,胸段腫瘤的根瘤可誤診為胸膜炎、心絞痛、膽石症、腎石症等。出現脊髓壓迫症狀時,注意與脊髓結核及椎間盤脫出症相鑒別。另外,還要注意與硬外膿腫、脊髓炎、蛛網膜炎等相鑒別。鑒別要點除了各疾病的特有症狀外,脊髓造影及磁共振是鑒別中重要的檢查。
三、脊髓腫瘤的治療效果怎樣?
脊髓腫瘤的有效方法是手術切除。髓外良性腫瘤(如神經鞘瘤,脊髓瘤)能全部切除,功能恢復常較滿意,腫瘤復發不多見,預後良好。髓內腫瘤,如膠質瘤因其為浸潤性生長,與正常組織的分界多不清晰,難以徹底切除,宜作脊髓背束切開減壓和腫瘤部分切除,可明顯改善症狀,其生存期取決於腫瘤的惡性程度,可為1年或10餘年。由於近年來顯微外科技術的發展,脊髓腫瘤的全切率有很大提高。

3、脊髓血管造影打了局部麻葯,幾天後又做脊髓動靜脈瘺手術,手術麻醉時間8個半小時,打麻葯同一右腳,以4

病情分析:
你好,其應該是麻醉葯劑引起的。
指導意見:
其會逐漸恢復正常的,應該避免生冷辛辣等不良刺激的。

4、犬脊髓造影是怎麼回事?

脊髓造影臨床應用研究進展

摘要:指穿刺後將造影劑注入脊髓蛛網膜下腔並使之顯影的檢查方法。足診斷椎管內外腫瘤、椎盤突出、韌帶肥厚、蛛網膜粘連等椎管形態變化的有效手段。目前多採用非離子型碘造影刺(歐乃帕克等)。其對脊髓刺激小、易吸收、毒性作用小,注入蛛網膜下腔後很快與腦脊液混勻.硬膜囊和神經根袖都可獲得良好充盈,獲得的影像非常清晰。

關鍵詞:脊髓造影, 造影劑,適應症和禁忌症,造影的目的

1.脊髓造影(Myelography)是將造影劑在小腦延髓池或腰椎間處注射到蛛網膜下腔,從而使椎管顯影的x線診斷方法。進行脊髓造影的診斷必須具備優良的造影劑,操作者對脊柱的解剖知識,操作者的熟練而正確的操作技術、對影像的識別技能以及其他人員對術後動物的護理。犬脊髓造影用於臨床的報道最早出現在2O世紀5O年代早期。

2.造影劑

Shapiro(1962年)曾指出,理想的脊髓造影劑應具備5個條件:(1)能夠與腦脊液充分混合。(2)可完全並被迅速的排出體外。(3)無局部及全身性反應。(4)葯理方面應具惰性。(5)不透X線性。進行脊髓造影一般使用陽性造影劑,如碘制劑。

1919年Dandy首先意識到空氣可以作為造影劑來診斷椎管內腫瘤,Jacobaeus於1921年也注意到這種方法。1922年Sicard和Forestier應用碘油作為造影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進了這一技術的發展,在神經放射學上是一項重要進展。Kubik和Hampton介紹了一種將椎管內造影劑抽出的方法,即在檢查時將針頭留在原位,檢查完後將造影劑抽出,碘油的某些刺激或毒性便會降至最低。

到了20世紀50年代,常用的造影劑除碘油外,還出現了很多離子水溶性碘鹽化合物。早期的這些造影劑由於其毒性和顯影效果不好而逐漸被人們棄用[1]。後來開始使用碘葡醯胺非離子型造影劑,它具有水溶性、離子狀態、低毒性的優點。使用170 mg/ml的碘葡醯胺造影時發生蛛網膜纖維化的情況相對少[2]。另外還發現在造影後會出現短暫的軟(腦)脊膜炎[3]。其潛在的並發症還有:驚厥、發熱、感覺過敏、嘔吐、精神沉鬱,快速注射造影劑時會出現呼吸局促、暫停,甚至死亡。

第2代造影劑是非離子性水溶性含碘化合物,如歐乃派克(iohexo1)、碘比多(iopamido1)等,也是目前進行脊髓造影最為常用的造影劑。這些造影劑比第1代的碘葡醯胺等的術後並發症更輕、更少,尤其是造影後驚厥和神經毒性並發症[4]。所產生的毒性主要與較低的滲透壓和化學毒性有關,但是與碘葡醯胺相比,使用碘比多在造影後仍然會出現軟腦脊膜炎。脫水的動物,又使用高劑量的歐乃派克或碘比多會導致輕度的蛛網膜炎,然而仍然比使用碘葡醯胺的要輕 。

目前,第2代非離子性造影劑的不足在於價格昂貴,第3代非離子性二聚體形式的造影劑也很昂貴,然而更為實用。碘曲倫(iotrolan)在腦脊液中的排泄和靜脈注射時與單體形式相似,在分子大小和粘度上並沒有增加。碘曲倫對犬和小鼠的臨床試驗結果表明其具有很低的蛋白粘性,並且幾乎從腎臟中排出。在臨床的實際診斷中,它是目前最為安全的一種造影劑。但是它的粘度很大,在小動物脊髓造影時,通過穿刺針的阻力很大,所以現在並不提倡應用於小動物,如犬的脊髓造影。

3.適應症和禁忌症 脊髓造影是一種具有一定損傷性的影像診斷方法,只有那些經過嚴格培訓的專業人士才能進行此項操作,必須嚴格限定其適應症和禁忌症。脊髓造影只適用於表現脊柱疼痛或神經障礙,而x線平片和其他實驗室檢測指標又不能確診的病例。脊髓造影適用於以下情況:(1)x線平片觀察不到脊柱病變。(2)X線平片檢查與臨床症狀和神經檢查不符。(3)x線平片顯示多處病變。(4)x線平片檢查可疑。(5)確定病變部位,用於選擇手術通路。(6)外科決策需要確定脊髓腫脹和受壓的范圍。(7)排除脊髓受壓引起的神經疾病。脊髓造影禁忌包括:(1)凝血異常。(2)全身性敗血症。(3)與上次脊髓造影間隔時間小於一周。(4)有碘造影劑過敏史。(5)癲癇史。(6)妊娠。(7)穿刺出全血(8)穿刺部位局部感染。(9)不能耐受全身麻醉。

4.脊髓造影的目的

4.1 確定病變的位置和范圍 為明確椎管內病變,如脊髓內、外壓迫,以及脊柱解剖結構的損傷和病變所形成的神經壓迫(椎間盤、骨贅和骨折片等)。為確定病變節段水平和病變范圍,例如椎管狹窄的部位和范圍及損傷後椎管形態變化,以此作為臨床治療前後的輔助判斷。

4.2 診斷和鑒別診斷時採用 鑒別引起脊髓病的某些不易鑒別的病理因素,例如脊髓本身的病變,或椎管內病變等加以區別。CT掃描時,為了增強脊髓與佔位性病變的相互之間對比度,將水溶性造影劑注入蛛網膜下腔後,在CT掃描的橫斷層面上可清晰顯示硬膜囊內、外的結構。

4.3 探索性研究 採用高質量水溶性造影劑注入椎管內(蛛網膜下腔),研究椎管動態條件下形態或容量變化。這種研究常在腰椎或頸椎造影同時進行,也可在屍體上研究。

5.展望 隨著影像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出現了例如CT和MRI等先進的技術,但是脊髓造影技術不會被淘汰,因為它的操作費用比較低,是CT和MRI的幾分之一,甚至十幾分之一,畜主容易承擔或接受,另外根據中外許多學者的實驗或臨床比較得出:脊髓造影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例如它在診斷病變的准確率與CT和MRI的相差無幾,准確率都在9O以上,並且在確定廣泛性脊髓疾病和確定病變部位方面,如硬膜外、硬膜內還是脊髓內的病變等優於CT,並且不容易漏診。隨著造影劑的不斷發展,其神經毒性越來越小,進行脊髓造影的危險性也越來越小。所以在未來的十幾年內,我國的獸醫臨床方面,該項技術將是診斷犬、貓等動物脊柱疾病的主要的診斷方法

5、狗狗脊柱縫狹窄神經阻礙不暢通,導致站不起來,腰部特別疼痛。拍了片子,做了骨髓造影,醫生說有可能會

如果你相信的話,我覺得我們這里有一種東西,你吃了可能慢慢就好了,但要多吃幾個療程,那不是葯,不難吃,通過調節體內的各種不平衡,使其慢慢的趨於平衡,這樣就會痊癒了。

6、脊柱側彎 如何脊髓造影

核磁共振可以獲得脊髓造影!

7、碘油造影在臨床上有什麼意義?

(1)頸椎病的碘油脊髓造影,正位片所見以平段顯影或在平段的基礎上發展呈L 形及凹形,最後呈梯形。平段的基礎是椎體後方的混合突出物引起,所以,平段的影像與椎間盤的平面大致相符合。在側位片上可以見椎間盤等混合突出物對脊髓不同程度的壓迫現象。骨性突出物與碘油之間有一定的距離,此距離比硬膜厚度大幾倍,表示其間夾有軟組織。前路手術後在短期內可見臨床症狀有明顯好轉,但脊髓造影仍顯示有梗阻現象,這種情況一般在2 ~ 6 個月才消失。

(2)一般來說,椎間盤病變患者進行碘油造影時,因為梗阻物在硬膜的前方,於仰卧位和側卧位時是通暢的,而俯卧位有梗阻;如果壓迫較重,仰卧位也會出現梗阻現象;如果側卧位時須作仰頭動作才出現梗阻時,則可能為皺折的黃韌帶壓迫脊髓的緣故。

(3)碘油停留在蛛網膜下腔數月至數年,除極少數病例可固定於馬尾盲囊部以外,絕大部分是游動的,可以保留少量(3ml)為日後觀察治療效果之用。

(4)碘油可以吸收,但吸收的速度慢,一般的病例於注葯後半年至一年後尚可留有足夠的葯液進行觀察之用。

(5)碘油造影反應一般很小,持續的時間也很短。個別反應於注射碘苯酯3 ~ 5 天內,一般只有頭昏、低燒、下腰發沉、尾椎部或下肢有下墜等反應;個別癱瘓較重的病例,於注射後,碘油可刺激脊髓而出現短暫時間的症狀加重,一周之後,症狀即可恢復。

(6)碘油的密度、黏稠度大,所以碘油造影對頸椎病的診斷價值也較大。有些患者脊髓有損害的徵象而奎肯施泰特試驗顯示脊髓腔完全通暢,而碘油造影,特別是當患者處於俯卧位時進行此檢查時,卻顯示有部分梗阻,於手術以後得到較好的療效。另外,有的患者以腰椎病入院檢查時,在進行碘油脊髓造影後發現頸部椎間盤節段平面也有梗阻現象,因為當時沒有頸脊髓壓迫的症狀,而未加處理。

數月以後,個別的病例出現了上肢的病理反射。

碘油脊髓造影的正常可見:碘油除在胸椎1 ~胸椎2 的節段水平游動有拐彎以外,或者直線通過頸段,或者呈散在點滴狀通過頸段脊髓外、蛛網膜下腔,屬於正常現象,表示沒有壓迫或梗阻。

8、怎樣做脊髓碘油造影檢查?

脊髓碘油造影一般用於需要手術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目的是明確腰椎間盤的突出部位和病理類型,其准確率相當高。

具體操作方法是:患者側卧於X線檢查台上,患側在下,雙手抱膝。常規消毒、鋪巾後,在腰3 ~腰4 或腰4 ~腰5 椎間隙作腰椎穿刺,至蛛網膜下腔後,注入碘油類造影劑約6ml。然後拔出腰穿針,以無菌敷料覆蓋創口。使患者處於仰卧位,進行透視檢查。若在透視時發現有充盈缺損,應及時攝片。攝片應有正位和側位各一張,側位當取水平側位。

注意在造影過程中,應盡量少讓患者翻身,原因是造影劑可以流動,造成攝片結果不夠准確。

造影時所經常看到的造影劑形態有:硬膜囊可見有壓跡,多呈半弧形,此類徵象標志著椎間盤向一側突出;硬膜囊正中受壓,造影劑停滯於一個節段上(或有一側造影劑呈絲狀向下流),此類徵象標志著腰椎間盤突出為中央型;造影劑在某一節段變淡,密度較低,此類徵象大概是由於椎間盤膨出佔位而致。

總之,造影的結果因人而異,在掌握一定的規律的同時,還應結合具體情況仔細分析,找出合乎邏輯的解釋。

與骨髓造影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