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細胞外鐵

骨髓細胞外鐵

發布時間:2020-08-15 16:21:51

1、血清鐵降低,骨髓細胞外鐵增高、內鐵減少

正確答案:C
解析:1
.缺鐵性貧血轉鐵蛋白飽和度和血清鐵下降,總鐵結合力增高
。2
.慢性感染性貧血可有血清鐵下降,但細胞外鐵不一定減少

2、多發性骨髓瘤細胞鐵染色的結果

1.骨髓象:
主要標准①組織活檢證明有漿細胞瘤或骨髓塗片檢查:漿細胞30%,常伴有形態改變。②骨髓檢查:漿細胞10%~30%。
2.骨髓鐵染色:

骨髓塗片用普魯士藍染色後,骨髓小粒中的鐵稱為細胞外鐵,幼紅細胞內的鐵顆粒稱為細胞內鐵或鐵粒幼細胞。
正常骨髓細胞外鐵2+陽性,細胞內鐵19%-44%,無環形鐵粒幼細胞。
缺鐵性貧血時細胞外鐵消失,鐵粒幼細胞減少。

3、這樣一份骨髓細胞學檢查報告能說明什麼?

診斷:鐵粒幼細胞性貧血伴有粒減
鐵粒幼細胞性貧血是一組鐵利用障礙性疾病。特徵為骨髓中出現大量環狀鐵粒幼紅細胞,紅細胞無效生成,組織鐵儲量過多和外周血呈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本病分為獲得性和遺傳性,還有維生素B6反應性貧血。獲得性又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 鐵利用不良,血紅素合成障礙和紅細胞無效生成是本病發病的主要環節。與血紅素合成有關的各種酶和輔酶的缺乏,活性減低和活性受阻是本病的發病機理。任何原因影響這些酶的活性均可導致鐵利用不良和血紅素合成障礙,結果形成低色素性貧血,鐵在紅細胞及各組織內大量堆積,使紅細胞形態及功能受損,致紅細胞過早破壞即無效生成。鐵大量沉積於各組織內,形成血色病,影響各組織器官功能。

4、骨髓外鐵是什麼

骨髓外鐵:骨髓小粒中有含鐵血黃素稱細胞外鐵;細胞內也含有鐵稱細胞內鐵,其中三價鐵離子與分子中蛋白質結合不牢,經處理後游離,可在酸性亞鐵氰化鉀溶液中產生普魯士藍反應而染色。

鐵染色正常值:細胞外鐵為「+」-「++」;細胞內鐵為計數100個幼紅細胞,鐵粒幼細胞為19-44個。

(4)骨髓細胞外鐵擴展資料:

一、注意事項:

1、玻片一定要清潔無污,需經無鐵處理。處理方法:新片經清潔液浸泡24h,沖洗後浸入95%乙醇中24h,晾乾後再浸在5% HCl中24h,蒸餾水反復浸洗玻片,取出烤乾備用。

2、酸性亞鐵氰化鉀必須現用現酸。

3、最好用盛骨髓那張塗片染色做細胞外鐵觀察,因這張塗片含骨髓小粒較多。

二、黃骨髓主要由脂肪組織構成,即骨髓的基質細胞大量變為脂肪細胞,僅有少量幼稚細胞團,其造血功能微弱。

(1)成年人的紅骨髓能產生紅細胞、粒細胞、血小板以及部分淋巴細胞。

(2)許多因素參與骨髓造血機能的調節:血液內氧的減少,刺激紅細胞的形成;同樣高空生活使紅細胞增加;失血使骨髓內細胞的有絲分裂增強;食物中的蛋白質對紅細胞的形成有促進作用;在紅細胞形成的正常過程中必須有維生素B2。

(3)在成年人高度貧血和失血時黃骨髓能轉變為紅骨髓。

5、骨髓鐵染色細胞內鐵和細胞外鐵是怎麼回事?

鐵粒幼細胞性貧血是一組鐵利用障礙性疾病。骨髓小粒中有含鐵血黃素稱細胞外鐵;細胞內也含有鐵稱細胞內鐵,其中三價鐵離子與分子中蛋白質結合不牢,經處理後游離,可在酸性亞鐵氰化鉀溶液中產生普魯士藍反應而染色。

與骨髓細胞外鐵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