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師入編體檢檢查什麼,抽血查哪幾項,具體說一說
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准(試行)2017年1月1日起實施
第一條 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臟病等器質性心臟病,不合格。先天性心臟病不需手術者或經手術治癒者,合格。
遇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排除病理性改變,合格:
(一)心臟聽診有雜音;
(二)頻發期前收縮;
(三)心率每分鍾小於50次或大於110次;
(四)心電圖有異常的其他情況。
第二條 血壓在下列范圍內,合格:收縮壓小於140mmHg;舒張壓小於90mmHg。
第三條 血液系統疾病,不合格。單純性缺鐵性貧血,血紅蛋白男性高於90g/L、女性高於80g/L,合格。
第四條 結核病不合格。但下列情況合格:
(一)原發性肺結核、繼發性肺結核、結核性胸膜炎,臨床治癒後穩定1年無變化者;
(二)肺外結核病:腎結核、骨結核、腹膜結核、淋巴結核等,臨床治癒後2年無復發,經專科醫院檢查無變化者。
第五條 慢性支氣管炎伴阻塞性肺氣腫、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哮喘,不合格。
第六條 慢性胰腺炎、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嚴重慢性消化系統疾病,不合格。胃次全切除術後無嚴重並發症者,合格。
第七條 各種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不合格。
第八條 惡性腫瘤,不合格。
第九條 腎炎、慢性腎盂腎炎、多囊腎、腎功能不全,不合格。
第十條 糖尿病、尿崩症、肢端肥大症等內分泌系統疾病,不合格。甲狀腺功能亢進治癒後1年無症狀和體征者,合格。
第十一條 有癲癇病史、精神病史、癔病史、夜遊症、嚴重的神經官能症(經常頭痛頭暈、失眠、記憶力明顯下降等),精神活性物質濫用和依賴者,不合格。
第十二條 紅斑狼瘡、皮肌炎和/或多發性肌炎、硬皮病、結節性多動脈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各種彌漫性結締組織疾病,大動脈炎,不合格。
第十三條 晚期血吸蟲病,晚期血絲蟲病兼有橡皮腫或有乳糜尿,不合格。
第十四條 顱骨缺損、顱內異物存留、顱腦畸形、腦外傷後綜合征,不合格。
第十五條 嚴重的慢性骨髓炎,不合格。
第十六條 三度單純性甲狀腺腫,不合格。
第十七條 有梗阻的膽結石或泌尿系結石,不合格。
第十八條 淋病、梅毒、軟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腫、尖銳濕疣、生殖器皰疹,艾滋病,不合格。
第十九條 雙眼矯正視力均低於4.8(小數視力0.6),一眼失明另一眼矯正視力低於4.9(小數視力0.8),有明顯視功能損害眼病者,不合格。
第二十條 雙耳均有聽力障礙,在使用人工聽覺裝置情況下,雙耳在3米以內耳語仍聽不見者,不合格。
第二十一條 未納入體檢標准,影響正常履行職責的其他嚴重疾病,不合格。
2、體檢驗血驗什麼
抽血化驗可以通過血常規發現血紅蛋白指標是否減少,如果減少常提示患者版有貧血的症狀,血權小板減少、白細胞升高,常提示患者體內伴有細菌感染。通過肝腎功能的測定,可以了解患者轉氨酶、膽紅素、肌酐、尿素氮指標是否正常,評估患者的肝腎功能有無異常,白蛋白指標可反映患者有無低蛋白血症的情況,電解質檢測可了解患者有無體內電解質紊亂,血氣分析檢查可反應患者體內酸鹼代謝是否平衡,凝血四項指標測定可反映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有無出血傾向,血型的測定可了解患者的血液類型,乙肝五項測定可反映患者是否有病毒感染。
3、公務員體檢時 抽血化驗都化驗哪些內容
江西華公教育為您服務:
會檢查公務員考試的體檢標准要求的項目,一般就是血型,甲肝乙肝,血常規等項目,具體的可以咨詢下正規的公務員考試體檢單位。有任何的疑問可以及時聯系招考單位。
第一條 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臟病、克山病等器質性心臟病,不合格。先天性心臟病不需手術者或經手術治癒者,合格。
遇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排除心臟病理性改變,合格:
(一)心臟聽診有生理性雜音;
(二)每分鍾少於6次的偶發期前收縮(有心肌炎史者從嚴掌握);
(三)心率每分鍾5O-60次或100-110次;
(四)心電圖有異常的其他情況。
第二條 血壓在下列范圍內,合格:
收縮壓90mmHg-140mmHg(12.00-18.66Kpa);
舒張壓60mmHg-90mmHg (8.00-12.00Kpa)。
第三條 血液病,不合格。單純性缺鐵性貧血,血紅蛋白男性高於90g/L、女性高於80g/L,合格。
第四條 結核病不合格。但下列情況合格:
(一)原發性肺結核、繼發性肺結核、結核性胸膜炎,臨床治癒後穩定1年無變化者;
(二)肺外結核病:腎結核、骨結核、腹膜結核、淋巴結核等,臨床治癒後2年無復發,經專科醫院檢查無變化者。
第五條 慢性支氣管炎伴阻塞性肺氣腫、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哮喘,不合格。
第六條 嚴重慢性胃、腸疾病,不合格。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已癒合,1年內無出血史,1年以上無症狀者,合格;胃次全切除術後無嚴重並發症者,合格。
第七條 各種急慢性肝炎,不合格。乙肝病原攜帶者,經檢查排除肝炎的,合格。
第八條 各種惡性腫瘤和肝硬化,不合格。
第九條 急慢性腎炎、慢性腎盂腎炎、多囊腎、腎功能不全,不合格。
第十條 糖尿病、尿崩症、肢端肥大症等內分泌系統疾病,不合格。甲狀腺功能亢進治癒後1年無症狀和體征者,合格。
第十一條 有癲癇病史、精神病史、癔病史、夜遊症、嚴重的神經官能症(經常頭痛頭暈、失眠、記憶力明顯下降等),精神活性物質濫用和依賴者,不合格。
第十二條 紅斑狼瘡、皮肌炎和/或多發性肌炎、硬皮病、結節性多動脈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各種彌漫性結締組織疾病,大動脈炎,不合格。
第十三條 晚期血吸蟲病,晚期血絲蟲病兼有橡皮腫或有乳糜尿,不合格。
第十四條 顱骨缺損、顱內異物存留、顱腦畸形、腦外傷後綜合征,不合格。
第十五條 嚴重的慢性骨髓炎,不合格。
第十六條 三度單純性甲狀腺腫,不合格。
第十七條 有梗阻的膽結石或泌尿系結石,不合格。
第十八條 淋病、梅毒、軟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腫、尖銳濕疣、生殖器皰疹,艾滋病,不合格。
第十九條 雙眼矯正視力均低於0.8(標准對數視力4.9)或有明顯視功能損害眼病者,不合格。
第二十條 雙耳均有聽力障礙,在佩戴助聽器情況下,雙耳在3米以內耳語仍聽不見者,不合格。
第二十一條 未納入體檢標准,影響正常履行職責的其他嚴重疾病,不合格。
4、(急)關於骨髓炎?
骨髓炎不是一時半會能治好的,還易復發,並產生死骨,定期拍片,長期抗炎治療不能疏忽。必要時再次手術。吃清淡營養的,避免辛辣刺激。
5、公務員體檢中的驗血要化驗哪些項目?
血常規18項:
檢查有無貧血、炎症、血液病等。紅細胞數目(RBC)、白細胞數目(WBC)、血小板數目(PLT)、血紅蛋白(HGB)、中間細胞數目(Mid#)、淋巴細胞數目(Lymph#)、粒細胞數目(Gran#)、平均紅細胞體積(MCV);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平均血小板體積(MPV)、紅細胞分布寬度(RDW)、紅細胞壓積(HCT)、血小板分布寬度(PDW)、血小板壓積(PCT);
淋巴細胞百分比(Lymph%)、粒細胞百分比(Gran%)、中間細胞百分比(Mid%)共18項檢查結果。可以發現貧血、炎症、止血異常、血液病和肝、脾的病變及臨時性感染。
(5)骨髓炎抽血擴展資料:
公務員體檢的注意事項:
一、飲食原則:
1、請於健康體檢的前三天保持正常飲食。
2、體檢前一天應注意休息、勿飲酒及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類食物。
3、於體檢前一天晚餐後不再進食,保證空腹10-12小時抽血檢驗。
4、體檢的當日早晨禁食、水,做完空腹項目(抽血、腹部彩超、人體成分)後進餐。
二、女性注意:
1、女性月經期避免做婦科、尿、便常規及經陰彩超檢查,請預先通知醫護人員,另行安排未檢項目。
2、妊娠期間避免進行X線及婦科檢查,請預先通知醫護人員。
3、行婦科彩超檢查前請憋尿後受檢。
4、婦科及經陰彩超需在月經干凈後5-7天進行,受檢前一天禁陰道用葯,避免性生活。
6、骨髓炎怎樣撿查
骨髓炎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多是因為骨感染引起的。患者患上骨髓炎,一般都是比較難治癒的,需要治療很久。骨髓炎急性發作的時候,跟很多疾病的症狀相似,通常都需要通過輔助工具檢查來進行診斷。那麼做什麼檢查可以確診是骨髓炎?
1、骨髓炎的體格檢查
體格檢查是骨髓炎的基本檢查,醫生要經過查體,才可以看到患者的皮膚和軟組織是否完整。在體格檢查的時候,還會確定壓痛點的定位,檢查骨的穩定性。也要通過查體,去了解肢體神經血管情況,然後決定患者是否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來診斷是不是骨髓炎。
2、實驗室檢查
實驗室檢查,最簡單的就是抽血查血常規,這是一般患者懷疑有感染,都會檢查的項目。骨髓炎的患者在血常規結果中,可能會看到白細胞計數正常,但是會有血沉和C-反應蛋白升高的現象。另外也可能會有三成的患者出現白細胞升高。另外,針對骨髓炎,想要確診,還可能會做穿刺活檢和手術活檢。一般通過穿刺取液,去做細菌培養和葯敏試驗。如果是急性化膿性骨髓炎,那麼做細菌培養的話,還可以看到化膿細菌。
3、影像學檢查
骨髓炎的確診影像學檢查,有X線片、同位素骨掃描和CT檢查。一般在從X平線片上可獲得確診慢性骨髓炎的有用信息。在檢查的時候,如果發現有皮質骨破壞和骨膜反應,那麼就提示有骨髓炎。不過一些患者單從X線片上面,是很難確診骨髓炎的,還需要做其他的檢查。同位素骨掃描,一般是用來確診急性骨髓炎。急性骨髓炎在平片上一般很難看出異常,但在同位素骨掃描的時候,就會出現異常。骨內血流增加的區域或成骨活性增加的區域在鍀99 骨掃描上表現為吸收增加,但沒有特異性。通常用鎵掃描在白細胞或細菌聚集區表現為吸收增加,那麼就是骨髓炎,如果掃描正常的話,那麼就肯定沒有骨髓炎。CT檢查,則是對檢查死骨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做MRI檢查軟組織。
以上就是骨髓炎的三類診斷檢查。想要確診骨髓炎,還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來進行檢查。急性骨髓炎和慢性骨髓炎需要檢查的項目也不盡相同。一些檢查可以檢查出急性骨髓炎,但是卻對慢性骨髓炎不敏感;而另一些檢查則相反。活檢雖然確診率高,但患者多不喜歡該檢查。
7、什麼時間做采血培養最好
二.采血時機
1.盡可能在抗菌葯物使用前;
2.對已經使用抗菌葯物的病人,最好在下次用葯前採集;
3.寒戰和發熱初起時采血可提高培養陽性率;
4.懷疑血流感染時應盡早采血,不要強調體溫超過39℃才抽血,而錯過時機。
三、採集方法
1.手衛生:洗手或手消毒。
2.准備血培養瓶:根據檢驗申請單,選擇合適的血培養瓶,血培養瓶外觀和種類參照各公司提供的說明書,檢查血培養瓶有無破損、保質期等,用75%酒精消毒血培養瓶塞,作用60s,待干。
3.皮膚消毒:按常規消毒穿刺部位皮膚(用蘸有消毒液的棉簽,以穿刺點為中心向外螺旋式消毒穿刺部位皮膚兩遍,同時旋轉棉簽,保證穿刺點及周圍皮膚無菌狀態,防止皮膚寄生菌或環境引起的污染),消毒范圍為8×10cm,待干。
4.持穿刺針按常規方法刺入靜脈,另一頭刺入相應血培養瓶內,利用瓶內真空抽取血標本,如用注射器無菌穿刺取血後,勿換針頭直接注入血培養瓶。
5.建議每套血培養同時接種至需氧瓶和厭氧瓶,有利於微需氧菌和厭氧菌的檢出。當厭氧菌感染不能除外的病人,如腹部手術合並感染的病人,必須同時做厭氧菌血培養。如果不能滿足推薦的采血量時,應首先滿足需氧瓶;嬰幼兒血培養一般只抽一瓶需氧瓶進行培養,無需常規做厭氧瓶。
6.血液注入血培養瓶後輕搖瓶子以防血液凝固。
四.標本運送
1.已採集的標本應視為潛在性生物危險品,均應置於防漏、防滲、相對密封的容器中收集、
存儲與轉運。
2.血培養采樣結束後應由專人立即送至微生物實驗室核收,一般不得超過2小時;如因某種原因不能及時送檢,應將已採集好的血液培養瓶放在室溫,切勿放入冰箱內冷藏或冷凍。
五.注意事項
1.標本採集和運送均應在防止污染的原則一下認真進行。
2.填寫申請單時,一定要標明病人相關信息、每瓶標本采血時間、來源和抗菌葯物使用情況。
3.懷疑血流感染(BSI)時,獨立的外周靜脈無菌採集2套血培養,每套不少於10ml(1套血培養定義:是指一次靜脈采血,不論被接種在1個還是多個血培養瓶內),最好為20ml血液,每瓶不少於5ml,嬰幼兒采血量一般2ml~5ml(每瓶不少於2ml),各自做好標記。
.4.當懷疑骨髓炎、腦膜炎、肺炎和腎盂腎炎合並菌血症時,在抗菌葯物使用前從不同部位抽取2套血培養,兩個來源的采血時間必須接近(建議≤5分鍾),各自做好標記。
5.對不明原因的發熱、亞急性心內膜炎,由三個??同的部位抽取3套血培養,每套間隔時間≥1小時,當培養24~48h後若為陰性,則繼續採集2套血培養。
6.導管相關血流感染(CR-BSI):
(1).希望保留深靜脈導管者
至少2套血培養,其中至少一套來自外周靜脈,另一套從導管採集,兩個來源的采血時間必須接近(建議≤5分鍾),並各自做好標記。
(2).決定拔除深靜脈導管者
從獨立的2個外周靜脈部位,無菌採集2套血培養,同時無菌下取出導管並剪下5cm導管末梢送實驗室(實驗室採用Maki 半定量平板滾動培養)。
(3).在采血2-5天內,無需重復做血培養,細菌性心內膜炎和金黃色葡萄球菌菌血症除外。
8、血培養標本的采血時間和部位有什麼要求?
二.采血時機
1.盡可能在抗菌葯物使用前;
2.對已經使用抗菌葯物的病人,最好在下次用葯前採集;
3.寒戰和發熱初起時采血可提高培養陽性率;
4.懷疑血流感染時應盡早采血,不要強調體溫超過39℃才抽血,而錯過時機。
三、採集方法
1.手衛生:洗手或手消毒。
2.准備血培養瓶:根據檢驗申請單,選擇合適的血培養瓶,血培養瓶外觀和種類參照各公司提供的說明書,檢查血培養瓶有無破損、保質期等,用75%酒精消毒血培養瓶塞,作用60s,待干。
3.皮膚消毒:按常規消毒穿刺部位皮膚(用蘸有消毒液的棉簽,以穿刺點為中心向外螺旋式消毒穿刺部位皮膚兩遍,同時旋轉棉簽,保證穿刺點及周圍皮膚無菌狀態,防止皮膚寄生菌或環境引起的污染),消毒范圍為8×10cm,待干。
4.持穿刺針按常規方法刺入靜脈,另一頭刺入相應血培養瓶內,利用瓶內真空抽取血標本,如用注射器無菌穿刺取血後,勿換針頭直接注入血培養瓶。
5.建議每套血培養同時接種至需氧瓶和厭氧瓶,有利於微需氧菌和厭氧菌的檢出。當厭氧菌感染不能除外的病人,如腹部手術合並感染的病人,必須同時做厭氧菌血培養。如果不能滿足推薦的采血量時,應首先滿足需氧瓶;嬰幼兒血培養一般只抽一瓶需氧瓶進行培養,無需常規做厭氧瓶。
6.血液注入血培養瓶後輕搖瓶子以防血液凝固。
四.標本運送
1.已採集的標本應視為潛在性生物危險品,均應置於防漏、防滲、相對密封的容器中收集、
存儲與轉運。
2.血培養采樣結束後應由專人立即送至微生物實驗室核收,一般不得超過2小時;如因某種原因不能及時送檢,應將已採集好的血液培養瓶放在室溫,切勿放入冰箱內冷藏或冷凍。
五.注意事項
1.標本採集和運送均應在防止污染的原則一下認真進行。
2.填寫申請單時,一定要標明病人相關信息、每瓶標本采血時間、來源和抗菌葯物使用情況。
3.懷疑血流感染(BSI)時,獨立的外周靜脈無菌採集2套血培養,每套不少於10ml(1套血培養定義:是指一次靜脈采血,不論被接種在1個還是多個血培養瓶內),最好為20ml血液,每瓶不少於5ml,嬰幼兒采血量一般2ml~5ml(每瓶不少於2ml),各自做好標記。
.4.當懷疑骨髓炎、腦膜炎、肺炎和腎盂腎炎合並菌血症時,在抗菌葯物使用前從不同部位抽取2套血培養,兩個來源的采血時間必須接近(建議≤5分鍾),各自做好標記。
5.對不明原因的發熱、亞急性心內膜炎,由三個
9、採集的血液由具有何種資格的實驗室進行檢測
1 標本採集
1.1 采血部位與方法:實驗室應按照CLSI的有關文件制定用不同采血管採集血液標本的規范(如:H3-靜脈穿刺血液標本採集程序,H4-外周血液標本採集裝置和程序,H11-動脈血液標本採集程序,H21-凝血檢驗血液標本的採集、運輸和處理及各種抗凝方法的性能特點)。采血部位通常為肘靜脈,以無菌操作方法抽取血液後,直接注入血培養瓶中,輕輕顛倒混勻,以防血液凝固。疑為細菌性心內膜炎時,以在肘動脈或股動脈處采血為宜。疑為細菌性骨髓炎或傷寒時,在病灶或髂前(後)上棘處嚴格消毒後抽取骨髓1~2 mL注入培養瓶內。要事先規定好是何種血液標本,是動脈血、靜脈血還是毛細血管血;如果需要抗凝血,應選擇何種抗凝劑。還應考慮到樣品是否應該維持在真空狀態(例如鈣離子的檢測)。分離血清或血漿的真空采血管和硅化器能幹擾某些測試,甚至可能導致錯誤的結果[1]。血液採集後應盡快分離紅細胞和其他細胞碎片。當采樣條件偏離標准狀態時,實驗室工作人員應考慮其對檢驗結果的影響,並從已報道的文獻中尋找解決方法。
1.2 采血量:一般要求血液量與培養基量之比應為1:5~1:10。采血量每人每份1瓶,成人每瓶8~10mL,兒童每瓶l~5 mL。骨髓采血量每瓶1~2mL。
1.3 采血時間及採集份數:採集血液標本應盡量在使用抗菌物之前進行,於24h內採集2~3份血液標本(抽取1次血做多個培養應視為1份),最好分別於不同部位採集(如左、右肘靜脈,頸靜脈)。對間歇性寒戰或發熱的患者,應在寒戰或體溫高峰到來之前0.5~1h採集血液,或於寒戰、發熱後1h進行。不宜在發熱高峰時采血,因為在高熱時血液中可能已沒有細菌[2]。特殊感染患者采血培養時應遵循以下原則:①可疑細菌性心內膜炎患者,在1~2 h內採集3份血液標本,如果24h後陰性,再採集2份。②不明原因發熱的患者,先採集2~3份血液標本,24~36h後在體溫升高之前再采血2份或以上。③可疑菌血症但血培養持續陰性時,應改變血培養方法,以獲得罕見或苛養的微生物。
1.4 標本運送與保存:含血樣的培養瓶應立即送往實驗室;不能及時送檢的標本,應將其放在室溫,切忌冰箱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