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捐獻骨髓後遺症

捐獻骨髓後遺症

發布時間:2020-08-13 16:17:07

1、經常捐獻骨髓有什麼危害???

捐獻骨髓需要做骨髓穿刺,挺痛的。一般捐獻骨髓的要求是①骨髓匹配(就像血型要一一對應)②體重合格。骨髓提取時要一定量的,一般幼童不能給大人捐骨髓,因為量不夠。其他皆可。 這與是否絕經無關,絕經只是體內血液更新速度慢了,骨髓造血功能是不會衰退的。瘦弱只需要多補補身子,喝喝藕粉吃吃紅棗是很補血的。

2、捐贈骨髓有危害嗎。。?

所謂的骨髓移植並非字面那樣,是真的骨髓質.早期在對白血病進行研究治療的時候,醫學家發現,人體的骨髓是血液產生的源泉,骨髓里含有遭血細胞!受到當時條件所限,他們往往採用直接抽取健康著的骨髓,做適當處理後轉植入患者體內,因此這種治療方法被稱為骨髓移植.日後,這種名稱一直延用下來. 隨著醫療研究的不斷深入和先進醫學設備的應用,醫學家在人類骨髓中發現了造血幹細胞,並發現不止是骨髓中含有造血幹細胞,血液中也同樣含有,只是含量遠不及骨髓!因為直接從骨髓中抽取的方法會給捐獻者帶來巨大的痛苦,所以開始使用從血液中分離造血細胞的方法,這樣,對捐獻著的痛苦就降到了最低. 分離後的血液,會重新輸入到捐獻著的血管中,而幹細胞則留在了另外的容器中等待進行移植.分離機當然是經過嚴格消毒,無須擔心血液在"出門旅遊"的時候受到病菌侵害. 另外,人的骨髓是能夠生產造血幹細胞的,不用對失去的那部分而擔心,不出10天,捐獻者身體中的幹細胞就會恢復原先的水平. 現在國家對無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公民提供了良好的福利,例如,捐獻者享有10-15天帶薪修養假期,並給予3000-5000元的慰問金等等,國家衛生部也要求相關的醫療單位確保捐獻者身心的健康!

3、捐獻骨髓有後遺症嗎?

捐獻骨髓的目的,是為了將供者(捐獻者)骨髓中的造血肝細胞移植到受者體內使用,一般用於治療白血病、再障等疾病。現在的醫學實踐已經基本不採用直接移植骨髓的方法了,「捐獻骨髓」只是一種舊的說法而已。人體外周血,就是我們血管中的血液,平時就有少量從骨髓中「跑」出來的幹細胞,只是很少,不便使用。幹細胞移植前,需要使用葯物促進更多的幹細胞「跑」到外周血中,達到一定量以後,就可以從血液中分離幹細胞移植到受者體內了。從過程來看,捐獻幹細胞,也就是你所說的「捐獻骨髓」,其實跟普通的獻血差不多,包括兒童都能經受得起。沒有什麼明顯的危害。
對於得重病的患者來說,能夠找到匹配的供者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即使親兄弟姐妹也只有四分之一的概率。如果可以,就毫不猶豫的去捐吧。

4、捐獻骨髓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嗎?

5、捐獻骨髓會對捐獻者的身體造成什麼傷害或後遺症?

合理的捐獻骨髓對捐獻者是沒有傷害的。之所以捐獻者少,應該是因為大眾對於捐獻骨髓的認識還不夠,可能認為想要捐獻還要開刀動手術,會使很多想要捐獻骨髓的人們望而生畏,也可能是由於我國現在捐獻骨髓的正規機構數目還不夠多或是技術還沒有達到100%讓人放心的程度,有待發展。——育果醫生

6、有誰捐過造血幹細胞的?會不會有後遺症或者對身體有害處的?

造血幹細胞有兩個重要特徵:其一,高度的自我更新或自我復制能力;其二,可分化成所有類型的血細胞。造血幹細胞採用不對稱的分裂方式:由一個細胞分裂為兩個細胞。其中一個細胞仍然保持幹細胞的一切生物特性,從而保持身體內幹細胞數量相對穩定,這就是幹細胞自我更新。而另一個則進一步增殖分化為各類血細胞、前體細胞和成熟血細胞,釋放到外周血中,執行各自任務,直至衰老死亡,這一過程是不停地進行著的。
造血幹細胞是能自我更新、有較強分化發育和再生能力、可以產生各種類型血細胞的始祖細胞。造血幹細胞來源於紅骨髓,可以經血流遷移到外周血液循環中,不會因獻血和捐獻造血幹細胞而損壞造血功能。
人體大部分骨頭的中央部分有空腔也叫骨腔,骨腔內所含的物質叫骨髓。骨髓分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具有造血功能,人體血液中的紅細胞、血小板、淋巴細胞、粒細胞等,都是由它經過多次分化發育而成的。 人體骨髓量與體重等因素相關,成年人骨髓量一般為3千克左右。
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長張曉輝表示,骨髓移植,移植的核心不是骨髓,而是造血幹細胞。通過外周血進行造血幹細胞採集,采血量甚至比獻一次全血還要少,對捐獻者自身的影響可忽略不計,對白血病患者而言卻可以拯救生命。
骨髓移植,在早期移植的就是骨髓血。骨髓存在於長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骨(如髂骨)的骨松質中。能產生血細胞的骨髓略呈紅色,稱為紅骨髓。造血幹細胞主要棲息於紅骨髓中,它就像種子一樣,雖然在骨髓中含量只有1%左右,卻可以生根發芽,不斷自我復制,並且可以分化成各種血細胞。為了獲取足夠的幹細胞,早期的移植需要對供者進行半身麻醉,從髂骨採集1000毫升左右的骨髓血,這對健康供者來說代價就太大了。
直到上世紀90年代,研究發現應用細胞動員劑可以將造血幹細胞動員入血中,通過採集血液就能獲得所需的幹細胞。這是移植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大大減少了幹細胞採集的風險。
張曉輝介紹,目前造血幹細胞主要來源於骨髓血、外周血、臍帶血。從外周血採集造血幹細胞簡單、方便,是中華骨髓庫捐獻造血幹細胞較多採用的方法。
在正常生理條件下,外周血的造血幹細胞數量少,不能滿足移植的需要,通過注射動員劑「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使外周血造血幹細胞增加20—30倍。據多年的臨床觀察,國內外至今還沒有發現其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和副作用。
捐獻造血幹細胞影響身體健康嗎?張曉輝表示,成年人(18—45歲)的骨髓量一般在3000克左右,大部分存在於骨髓腔。捐獻造血幹細胞一般採集約為200毫升的造血幹細胞懸液,在最高峰時採集造血幹細胞,採集次數最多不超過兩次,對捐獻者本身無不良影響。
全球迄今為止100萬例造血幹細胞移植案例證明,捐獻造血幹細胞安全、科學、無損健康。造血幹細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自我復制的能力。造血幹細胞有很強的再生能力,失血或捐獻造血幹細胞後,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內,血液中各種成分可恢復到原來水平。適齡、健康的志願者捐獻造血幹細胞後,由於血細胞數量減少,會促使骨髓把儲備的血細胞釋放,並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促使血細胞的生成。
如果覺得有幫助的話記得分享給需要的人哦~

7、捐獻骨髓有什麼壞處么

理論上是沒有對身體有健康影響,但實際上是有副作用的。這個作用是存在手術和抽血過程中。根據國外對完成大約51,024例造血幹細胞異源移植,其中27,770例是進行骨髓移植,23,254例進行了外周血移植。在這些51,024名捐贈者中,5名捐贈者死亡,其中1例是在骨髓捐贈後死亡,4例則在外周血捐贈中死亡,死亡幾率約為0.98/1萬人。共有37例嚴重不良反應,致病幾率約為7.25/1萬人,其中12名在骨髓移植後(4.32/1萬人),25名在外周血移植後(10.76/1萬人)。此外,大約有20名捐贈者出現惡性血液瘤(3.92/1萬人),其中8名捐贈者在骨髓移植後,12名捐贈者在捐獻外周血幹細胞後。惡性血液瘤的出現幾率並沒有高出正常年齡和性別相關的致病幾率普查結果。
結論:造血幹細胞的捐贈可能存在致死或者嚴重不良反應的風險,這個風險雖然小但是確實存在。人體是非常復雜和奇妙的有機體,目前的科學對許多功能和機制都不清楚。造血幹細胞是最神秘的細胞,白血病的發作就是各種因素干擾它造成的後果。採集造血幹細胞目前需要人為干擾,所以,除非以後科技發達,採集時靜悄悄,一點也不會干擾造血功能,而從身上採集極小部分,這才會消除副作用。

8、捐獻骨髓對身體有害嗎?以後會卜會留下後遺症?

捐獻造血幹細胞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不管是骨髓造血幹細胞捐獻還是外周血造血幹細胞捐獻,都不會影響身體健康。許多人認為捐獻骨髓就是抽取骨髓,這完全是一種誤解。骨髓移植需要的是人體內的紅骨髓,即造血幹細胞。
一個成年人的骨髓重量為3公斤,一名供髓者提供不足10克的骨髓造血幹細胞就能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不會因此減弱其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
人體內的造血幹細胞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正常情況下,人體各種細胞每天都在不斷新陳代謝,進行著生成、衰老、死亡的循環往復,失血或捐獻造血幹細胞後,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內,血液中的各種血細胞恢復到原來水平。因此,捐獻造血幹細胞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9、骨髓移植手術對捐獻者的身體有什麼樣的影響嗎

不會有什麼影響的,現在多採用體外分離幹細胞的方法,就是從你的肘部輸出動脈血液,通過通過血細胞分離機分離血液獲得大量造血幹細胞用於移植,然後將其他的成分再回輸到你的體內.這樣現在捐贈骨髓已不再抽取骨髓,而只是「獻血」了。而且,由於技術的進步,現在運用造血幹細胞「動員」技術,只需採集分離約50至200毫升外周血即可得到足夠數量的造血幹細胞。採集足夠數量的造血幹細胞後,血液可回輸到捐獻者體內。 很安全方便,而且沒有什麼不適的感覺.

與捐獻骨髓後遺症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