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移植手術費至少要花多少錢?
骨髓移植,現在更多是做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其費用因人、因地、因病等不同,差別很大。總的講,沒有並發症的花費就少,出現並發症那費用就不好說,幾十萬、上百萬均有可能。我所了解的一些醫院,一般有親屬供者的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先期需交20萬,中華骨髓庫提供造血幹細胞的異基因移植,需交25萬。僅供參考,具體由你選擇的醫院醫生決定。
2、骨髓移植的過程是怎樣的
所謂白血病的骨髓移植,就是病人在接受大劑量化療或放療徹底摧毀病人原有的造血系統,徹底清除白血病細胞後,植入健康的骨髓細胞,這些骨髓細胞在病人體內重新繁殖,達到重建病人造血系統的目的,以期徹底治癒白血病。 骨髓移植的過程較為復雜,但基本過程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1.受者、供者的選擇:受者須有合適的身體狀況和經濟狀況,進行異體移植者須盧人類組織相關性抗原(HLA)相配。 2.造血幹細胞的採集與保存:若為異體移植須為患者找出組織相容性抗原(HLA)配型一致的供者進行幹細胞採集;若為自體移植須在患者預處理前採集自身緩解期的幹細胞並進行適當的體外保存。 3.移植前的預處理:患者移植前經各項檢查後在全環境保護下行預處理[大劑量化療和(或)放療],目的是為清除體內惡性細胞或骨髓中的異常細胞群,同時為正常幹細胞的植入准備環境。 4.造血幹細胞的回輸:由靜脈輸注供者(異體或自體)造血幹細胞懸液。 5.移植後並發症的防治:骨髓移植後須進行移植物抗宿主病c異體)、感染、出血、間質性肺炎等並發症的預防和治療以及支持治療。
3、急求骨髓移植的全部過程!
髓中造血細胞是一類分裂增殖較快的細胞。由於化療葯物並不能區分正常細胞和白血病細胞,所以化療對白血病病人骨髓中的正常造血細胞也有較大的毒性,病人往往不能耐受為盡可能殺滅白血病細胞而行的大劑量化療,死於造血系統衰竭而引起的嚴重的並發症。若化療劑量減少,雖然對骨髓中正常細胞毒副作用減少,但同時對白血病細胞的殺滅能力也下降。為解決這一矛盾,導致了骨髓移植技術的產生。
所謂白血病的骨髓移植,就是病人在接受大劑量化療或放療徹底摧毀病人原有的造血系統,徹底清除白血病細胞後,植入健康的骨髓細胞,這些骨髓細胞在病人體內重新繁殖,達到重建病人造血系統的目的,以期徹底治癒白血病。
根據健康的骨髓來源不同,可將移植分為以下兩類:
①同種異體骨髓移植:供者健康的骨髓來自病人的同胞、雙親或雖無血緣關系但HLA(即人類白細胞相關抗原或稱白細胞血型)配型相符的其他人。
②自體骨髓移植:骨髓的供者為病人本人。病人在接受大劑量化療及放療前,將一部分骨髓收集後,在體外做凈化處理,殺滅其中的白血病細胞(目前主要採用的方法為化療葯物、單克隆抗體加補體或單克隆抗體和毒素的免疫復合物等),在病人完成化療、放療摧毀造血系統後把這些骨髓重新植入,重建病人的造血系統。
骨髓移植的基本過程為:
①全身放療加根治性強烈化療,以清除體內全部殘余的白血病細胞。
②骨髓輸注。
③多種支持治療,直到骨髓恢復。
④免疫抑制劑預防及治療排斥反應。
⑤高營養支持治療及預防感染。
4、白血病骨髓移植手術怎麼做
進倉之前供者和病人都要做全面檢查,然後病人進倉,進行大劑量的化療!供者要打一個禮拜的針【好像是把幹細胞刺激到外周血里,為抽幹細胞做准備】;進倉後第十天,供者在外邊提取幹細胞給病人回輸,第十一天還得回輸一次~~~~等到植入的幹細胞在病人體內開始工作了,病人的血象開始回升的一定程度就可以出倉了,到普通病房觀察一段時間就可以了
5、我很好奇,骨髓移植手術中,捐贈者的骨髓是怎麼取出來的?
不會有什麼影響的,現在多採用體外分離幹細胞的方法,就是從你的肘部輸出動脈血液,通過通過血細胞分離機分離血液獲得大量造血幹細胞用於移植,然後將其他的成分再回輸到你的體內.這樣現在捐贈骨髓已不再抽取骨髓,而只是「獻血」了。而且,由於技術的進步,現在運用造血幹細胞「動員」技術,只需採集分離約50至200毫升外周血即可得到足夠數量的造血幹細胞。採集足夠數量的造血幹細胞後,血液可回輸到捐獻者體內。 很安全方便,而且沒有什麼不適的感覺.
6、骨髓移植手術,是不是兩個人都要做骨髓穿刺手術?
骨髓移植手術,是要將兩個人都做骨髓穿刺手術的。
7、求白血病骨髓移植的方法
現在不叫骨髓移植,一般非親緣的移植都是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
在高分辨配型符合的前提下,供者需要進行一次全面的體檢,用以評估是否負荷捐獻的條件,這主要是從保護供者的健康出發,其次還要看看供者是否還存在這一些潛在的因素,而導致受者出現其他的狀況,如肝炎病毒、巨細胞病毒、性病等等其他的一些不能輸給患者的因素。
捐獻前,供者需要簽署志願書,同意捐獻。然後由移植醫院和採集醫院協調後安排時間,受者進倉開始預處理,而供者也需要提前三到四天住院,進行動員。
所謂的動員,就是注射一種刺激因子,讓身體中的幹細胞加快生長,並進入外周血。這時候供者會有些不舒服,如發燒,骨痛等症狀,而這些正是細胞在加快生長的症狀。
到來細胞回輸的那一天或者前一天,就對供者進行細胞採集,所謂細胞採集就是供者躺在床上,由細胞分離器將供者的血液從一個胳膊抽出來,經過幹細胞分離之後再從另外一個胳膊送回體內,這個過程大約需要三至四小時。
在這個過程中供者可能會出現一些不舒服的症狀,如嘴唇發麻,這些醫生都會處理的。
在住院和採集的過程中,需要家屬照顧,因此捐獻幹細胞需要家屬的同意,未婚者需要家長的同意。
才細胞採集前,受者已經經過了預處理,身體的免疫系統和造血系統都已被摧毀,這時候如果供者悔捐的話,就是殺了受者。
所謂預處理,就是通過葯物和放射線,將體內殘存的白血病細胞殺死,摧毀自身的免疫系統和造血系統,這時候一個細菌就有可能要了患者的命,因此需要進入無菌倉。
因此如果您在取得家屬、家長同意之前,千萬不要貿然地前去報名成為志願者,如果配型相符而家屬家長反對的話,不僅是對社會資源的浪費(化驗費500元,是由公益基金支付的)也是對患者的極大傷害——這種事情我們看到的太多了,很殘忍。
細胞採集後,由專人送往移植醫院,經過檢驗後就像輸血一樣輸入患者的體內。
接下來就是扛排異、扛感染等萬里長征了。
希望能使樓主滿意。
8、骨髓移植到底是怎麼個過程呢?捐獻骨髓的過程到底痛不痛苦?
現在的骨髓移植不是人們想像的那麼痛苦,就如同輸血和抽血,從供者的血液中將造血幹細胞分離出來然後注入患者身上,一次分離要3-4個小時,通常要分離1-3次,採集結束後供者需要休息一段時間就沒事了,常規的骨髓移植前,只需HLA-A、B、DR相同即可。由於HLA-AB的多樣性最明顯,一般對志願者先做HLA-AB分型,待檢索後供、受者HLA-AB相配後,再對供者作HLA-DR分型檢測,看是否相配。如果供、受者的HLA完全相配,同時供者健康檢查合格,就可以著手准備移植手術。先用化學葯物和放射治療,摧毀患者身上的癌細胞,這時患者的正常造血細胞也被殺死,人體的免疫力下降,易發生感染,必須在無菌病房(層流室)中接受移植。
植入方法如同輸血,植入的造血細胞在人體繁殖,重建造血和免疫系統,病人逐漸恢復健康。骨髓移植對白血病的有效治癒率可達到75-80%。
移植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排異反應。因為,免疫系統對外來異物能分辨出「異己」,並對它進行攻擊,將它排擠除去,這個過程就稱之為「排斥反應」。如供、受者是親屬關系,排斥反應會弱些,如是非親屬關系,則反應會重一些。另一種排異反應是移植物抗宿主反應(簡稱GVHD)。即供者組織中的免疫細胞對受者(宿主)的作用,宿主組織抗原對供者免疫細胞來說也是異己物質,逐漸生長起來的供者免疫細胞對受者的「攻擊」越來越重,並可產生「移植物抗宿主反應」。GVHD的症狀包括:發熱、皮膚潮紅、皮疹、肝脾腫大、肝功能異常,全血細胞減少、肝炎、嚴重腹瀉、骨髓硬質和感染,嚴重時可並發致死性反應。在雙胞胎中,GVHD發生率為1-5%,親屬中為36%,非血緣關系為50-70%。不過GVHD雖對患者有危險,但它具有抗白血病作用,可減少移植後白血病的復發。在治療中,可採取適當的免疫抑制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
9、做骨髓移植手術,捐獻者需要具備什麼要求?
骨髓移植依骨髓來源不同分為異體骨髓移植與自體骨髓移植,異體骨髓移植供髓者為病人兄弟姐妹或其他近親家屬,而自體骨髓移植其供髓者卻是病人本身,當病人以化學治療達到緩解時,將病人骨髓抽取處理後冷凍起來,再於適當時機進行骨髓移植。
近年來由於葯物之發展,對於骨髓排斥與植體對抗宿主疾病之控制已有相當的進步,世界上已有不少骨髓移植中心使用非親屬供髓者,只要人類白血球抗原相同亦可以作為供髓者,目前已有不少成功的病例,成績不錯。至於骨髓移植如何作呢?骨髓移植的作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准備期(Conditioning),在這時期病人必須先接受超大量的化學葯物治療或合並全身性放射線電療,其目的主要在於徹底破壞原有的免疫力以及盡可能殺死殘存於體內的癌細胞;
第二階段為骨髓抽取與輸入期,在完成准備工作後,在開刀房裡從捐髓者身上兩邊腸骨處抽出約每公斤體重十五CC的骨髓,經過濾處理後裝入血袋,即可經由病人的中心靜脈輸入病人體內而完成骨髓移植;
第三階段為移植後照顧期,此階段亦為最重要時期,因為在新骨髓長出之前,病人最容易發生感染與其他並發症,此時期的預防處理對於骨髓移植的成功與否,可說是最重要的一環。
骨髓移植有什麽並發症呢?
骨髓移植最大的並發症為感染(Infection)與植體對抗宿主反應疾病(GVHD),由於病人在接受骨髓移植前,必須先接受超大量的化學葯物或合並全身性放射線電療,因此病人在新骨髓長出來以前,幾乎處於無免疫力狀態,隨時都可能招致細菌或是病毒的感染,然而目前由於無菌室之使用或應用反隔離措施,以及新抗生素之發明與抗病毒葯物Acyclovir之使用,在感染方面,已使大部分細菌或濾過性病毒的感染得到預防與控制,然而對於巨細胞病毒(CMV)所引起間質性肺炎以及黴菌感染的治療仍有待進一步之研究發展,至於植體對抗宿主反應疾病,主要發生於異體骨髓移植,而自體骨髓移植因使用自己的骨髓,發生植體對抗宿主反應疾病的機會可說是微乎其微,對於異體移植所發生的植體對抗宿主反應疾病的預防與控制,目前已有環孢子素(Cyclosporin)、類固醇(Methylprednisolone)及一些免疫抑制劑可作有效的預防與控制;近年來一些免疫抗體如抗胸腺細胞球蛋白等的使用,對於頑固性植體宿主對抗反應疾病也有一些療效,雖然新葯物的發展使得感染與植體對抗宿主反應疾病的控制有長足的進步,然而這兩種並發症仍是目前骨髓移植失敗最大的原因,有待進一步之研究。
總之,骨髓移植已成為許多血液疾病與血液腫瘤救命不可或缺的治療方式,傳統的化學療法雖然可以使得不少病人達到緩解的地步,可是大部份的病人仍走向復發的途境,而骨髓移植雖然是一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治療方式,它卻提供了病人「重新作人」的一線生機。
捐獻者到紅十字血液中心或者該中心的街頭采血車參加無償獻血時,如果想捐獻骨髓,向工作人員提出要求,填寫登記表後,多抽5毫升血交HLA組織配型實驗室檢測即可;省轄各市的捐獻者應該先通過電話,在當地的紅十字會報名,由市級紅十字會與市級血站或者其他醫療單位結合,統一安排時間通知捐獻者集中填寫登記表、採集血樣,然後送至省HLA組織配型實驗室檢測。實驗室的工作人員把檢測捐獻者血液得到的資料輸入骨髓資料庫,當某位捐獻者的骨髓配型與需要移植骨髓的患者相符時,醫務人員將通知捐獻者做進一步的檢測,然後抽取造血幹細胞進行移植
10、骨髓移植手術方法?
骨髓移植的過程2008-09-24 11:28 常規的骨髓移植前,只需HLA-A、B、DR相同即可。由於HLA-AB的多樣性最明顯,一般對志願者先做HLA-AB分型,待檢索後供、受者HLA-AB相配後,再對供者作HLA-DR分型檢測,看是否相配。如果供、受者的HLA完全相配,同時供者健康檢查合格,就可以著手准備移植手術。先用化學葯物和放射治療,摧毀患者身上的癌細胞,這時患者的正常造血細胞也被殺死,人體的免疫力下降,易發生感染,必須在無菌病房(層流室)中接受移植。
植入方法如同輸血,植入的造血細胞在人體繁殖,重建造血和免疫系統,病人逐漸恢復健康。骨髓移植對白血病的有效治癒率可達到75-80%。
移植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排異反應。因為,免疫系統對外來異物能分辨出「異己」,並對它進行攻擊,將它排擠除去,這個過程就稱之為「排斥反應」。如供、受者是親屬關系,排斥反應會弱些,如是非親屬關系,則反應會重一些。另一種排異反應是移植物抗宿主反應(簡稱GVHD)。即供者組織中的免疫細胞對受者(宿主)的作用,宿主組織抗原對供者免疫細胞來說也是異己物質,逐漸生長起來的供者免疫細胞對受者的「攻擊」越來越重,並可產生「移植物抗宿主反應」。GVHD的症狀包括:發熱、皮膚潮紅、皮疹、肝脾腫大、肝功能異常,全血細胞減少、肝炎、嚴重腹瀉、骨髓硬質和感染,嚴重時可並發致死性反應。在雙胞胎中,GVHD發生率為1-5%,親屬中為36%,非血緣關系為50-70%。不過GVHD雖對患者有危險,但它具有抗白血病作用,可減少移植後白血病的復發。在治療中,可採取適當的免疫抑制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