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增殖症

骨髓增殖症

發布時間:2020-08-12 12:45:42

1、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治癒後能活多長時間

你好,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有多種類型之分,有高危和低危的,低危類型,有治癒的希望,高危類型的,目前的醫療水平徹底根治很難,經過治療就是緩解病情,減輕病人痛苦,提高血象,防止其向白血病轉化,延長生存期。治療上可以在西醫治療基礎上,配合中醫治療,這樣效果會更好。

2、中醫大夫是怎樣治療骨髓增殖性疾病的?

中醫治療骨髓增殖性疾病的時候是通過解毒、扶正、活血這三個方法來來治療的。從始到終,都是運用這三個方法來治療,解毒就是清熱解毒數,可以防止病情的進展,在疾病最嚴重的時候,可以吃一些葯物,運用里外散熱的方法來治療,如是一些牛角、黃連、梔子等葯物,還有一些抗癌解毒的葯物,如半枝、蛇莓等等許多葯物。中醫大夫會通過扶正來去除身體的毒性,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增強免疫力,之後身體中就會分泌出抗毒物質,抑制它的生長,改善它的生存質量。常用的葯物有二地、元參等,還有一些補血益氣的葯物有枸杞、黃芪等等許多葯物都是可以治療骨髓增殖性疾病的。最重要的一個就是活血的方法活血,它可以通脈,止毒可以幫助葯物會揮發出它的作用,還可以延緩病情的發展。常見的葯物有丹參、紅花在發作的時候會引起一系列的中風、脈痹等等許多症狀,這些葯物是可以很好的控制住這些病情的,可以根據病情的嚴重來決定葯物的劑量。還可以多吃一些三棱、姜黃等等這些葯物,配合著一起止血一起吃就會起到解毒的功效,以上三種治療方法就是中醫用來治療骨髓增殖性疾病的方法,非常有用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它的發病率是不高的,但是也是在血液科最常見的一種疾病了,它是一個相對成熟的骨髓細胞增殖生長的致癌物質,這種疾病會通過白血病紅細胞增多,血小板減少這種情況發病的。常見的發病原因有靜脈血流量增加導致靜脈血栓形成,是引起骨髓增殖性疾病的最重要的一個發病原因。如果患有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人,一定要多吃一些維生素如西紅柿、黃瓜食物對身體是有一定好處的,還可以多補充一些鹽。

3、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真的可以治好嗎?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簡稱MDS,就是骨髓病態造血,無效造血的情況,同樣是造不出正常的血細胞了,你可以把骨髓理解一個造血工廠,工廠有造血的工人,而工人正常一天造10個幹細胞,突然有一天,為了達到這個數量不管質量了,造了20個幹細胞,可是這20個幹細胞中,有15個是不健康的,不成熟的,幼稚的,也就是不具備正常幹細胞的功能的,所以只有5個是可以用的,所以說好的細胞減少了。

 

那麼我們就採取常規治療,激素用葯,它可以促進骨髓造血,你可以想像成激素就是一把皮鞭,一直在抽打著僅有的5個工人,為了加快生產,把工作指標完成,然後抽打之後,5個工人就有可能超過了當天的工作指標,這個時候外周血的血紅蛋白數值也就正常了。


不過激素一旦減量或者停下來,那5個工人因為疲憊,就更不想造血了,始終是5個工人在幹活,所以激素用葯治標不治本,如果要治本,我們中醫說,要把那5個生病的工人給治好了,也就是改善骨髓造血的功能,讓他們可以正常幹活。

 

如果需要咨詢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病情,可以戳【血液病公益咨詢預約申請單】獲取幫助。

 

碼字辛苦,望採納。

4、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是怎樣的?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MDS)是一種原因不明的造血幹細胞疾病,其特點是造血系統多樣性增殖異常,表現為全血細胞或一系、兩系血細胞的減少,骨髓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原始粒細胞或早幼粒細胞可增多,但還不足以診斷急性白血病,終末期部分病人可以轉變為白血病。本病多見於50歲以上的人,偶見於兒童。大多數起病隱襲,以貧血為主要表現,呈持續、進行性,用鐵劑或各種生血葯物治療不易生效,病程長,有反復感染、出血表現,部分病人可有肝、脾、淋巴結腫大。

5、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殖性疾病

根據你的資料,我們要排除特殊感染引起的血細胞增多,目前根據年齡和骨髓,主要考慮骨髓增值性疾病,如有條件可進行JAK2 617F的檢查以確診。我的意見是應用中葯或中成葯治療,副作用小,密切觀察血象、骨髓、脾臟等變化。

廣東省中醫院血液科代喜平

(代喜平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廣東省中醫院代喜平 http://dxiping2006.haodf.com/

6、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治癒率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不太好治療,且可以分好幾個類型,每個類型差別大,參見如下資料:
http://ke.baidu.com/view/347417.htm

7、為什麼會得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是一組起源於造血髓系定向幹細胞或多能幹細胞的異質性克隆性疾患,主要特徵是無效造血和高危演變為急性髓系白血病,臨床表現為造血細胞在質和量上出現不同程度的異常變化。其具體臨床表現為貧血,可伴有感染或出血,部分病人可無症狀。部分患者可有肝,脾,淋巴結輕度腫大,少數患者可有胸骨壓痛,肋骨或四肢關節痛。血象可呈全血細胞減少,或任何一系及二系血細胞減少。 1982年由FAB協作組建議確立病名,並將MDS分為五型:難治性貧血;難治性貧血伴環狀鐵粒幼細胞增多;難治性貧血伴原始細胞增多,轉變中的難治性貧血伴原始細胞增多;慢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 MDS發病率約10/10萬~12/10萬人口,多累及中老年人,50歲以上的病例佔50%~70%,男女之比為2:1。MDS30%~60%轉化為白血病。其死亡原因除白血病之外,多數由於感染,出血,尤其是顱內出血。

8、骨髓增殖性腫瘤的臨床症狀有哪些?

骨髓增殖性腫瘤的患者,他們最為常見的症狀是脾臟腫大和血細胞升高導致的一些症狀。由於骨髓過度的一個增值,那麼患者的脾臟會出現腫大。有部分的患者他們是出現巨脾,引起患者出現腹脹消化困難以及便秘等一些典型的臨床症狀。

同時骨髓增殖性腫瘤會出現血細胞的升高,那麼血細胞升高的同時就有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胸悶乏力,盜汗等一些典型的臨床症狀。

與骨髓增殖症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