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捐獻宣傳

骨髓捐獻宣傳

發布時間:2020-03-22 01:01:07

1、為什麼骨髓捐贈後捐者與受者一年內不能見面

原因如下 骨髓配對成功後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常常能引起諸多關注的目光,然而這樣的「熱炒」卻有可能為供患雙方帶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有關人士指出,社會公眾尤其是媒體在關注的同時應當自律,主動為宣傳設立「禁區」,保護捐獻者和患者的隱私。 根據國際慣例,骨髓捐獻中的供者和患者之間至少應當保證移植一年內不見面的原則。據介紹,確立這一原則是為了保護供患者雙方的隱私和權益,尤其是避免對供者的生活產生不必要的麻煩。造血幹細胞移植對患者而言通常有70%的成功率,但也有個別失敗的先例。極個別患者家屬在失敗後往往再次追蹤至供者的家中,尋求第二次捐獻。可是,醫學報告顯示,再次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的臨床意義不是很大。移植完成後,患者通常要過感染、出血和排異三道關口,前兩道關口在住院期間即可度過,但排異關的時間非常長,因此國際上設立了一年的限制,等待患者病情取得相對穩定。一年後,如果供患雙方對見面都無異議的話,雙方才能有緣相見。 這條「禁區」目前的屢屢被突破,目的是為了宣傳供患雙方感人的事跡。目前,這樣的宣傳正面臨「兩難」的局面。一方面,能讓更多的市民了解骨髓捐獻的意義和知識,但另一方面卻難以保全供患雙方的權益。值得提醒的是,對捐獻骨髓者最大的鼓勵和嘉獎,正是充分保護他們應有的權益。 中華上海骨髓庫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的庫存量和移植人數目前都達到歷史最高水平。2004年更是取得突破,一年增加庫存量超過1萬人,移植人數達到16例,使得上海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達到4.5萬人,完成移植48次,雙雙超過全國數據的五分之一。今年1月的前13天里就已經完成兩例移植,一例是本地配對,一例則為異地配對成功。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在這樣的情況下,公眾社會更應當及時樹立科學關注骨髓移植的觀念,保護上海骨髓捐獻踴躍的良性態勢。」 一年內不見面原則 根據國際慣例,骨髓捐獻中的供者和患者之間至少應當保證移植一年內不見面的原則,尤其要避免在公共媒體上同時刊登供者和患者的照片,以及向患者透露供者的工作單位、家庭住址等等。既便是供者允許,一年內也應當避免雙方的接觸。可是近2年內,隨著本市骨髓配對成功例數的提高,供患雙方在媒體等方面的誘導下不僅可以見面,而且供者的一切個人資料均公布於眾。

2、為什麼骨髓捐贈者和受贈者不能見面啊?

骨髓配對成功後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常常能引起諸多關注的目光,然而這樣的「熱炒」卻有可能為供患雙方帶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有關人士指出,社會公眾尤其是媒體在關注的同時應當自律,主動為宣傳設立「禁區」,保護捐獻者和患者的隱私。 根據國際慣例,骨髓捐獻中的供者和患者之間至少應當保證移植一年內不見面的原則。據介紹,確立這一原則是為了保護供患者雙方的隱私和權益,尤其是避免對供者的生活產生不必要的麻煩。造血幹細胞移植對患者而言通常有70%的成功率,但也有個別失敗的先例。極個別患者家屬在失敗後往往再次追蹤至供者的家中,尋求第二次捐獻。可是,醫學報告顯示,再次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的臨床意義不是很大。移植完成後,患者通常要過感染、出血和排異三道關口,前兩道關口在住院期間即可度過,但排異關的時間非常長,因此國際上設立了一年的限制,等待患者病情取得相對穩定。一年後,如果供患雙方對見面都無異議的話,雙方才能有緣相見。 這條「禁區」目前的屢屢被突破,目的是為了宣傳供患雙方感人的事跡。目前,這樣的宣傳正面臨「兩難」的局面。一方面,能讓更多的市民了解骨髓捐獻的意義和知識,但另一方面卻難以保全供患雙方的權益。值得提醒的是,對捐獻骨髓者最大的鼓勵和嘉獎,正是充分保護他們應有的權益。 中華上海骨髓庫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的庫存量和移植人數目前都達到歷史最高水平。2004年更是取得突破,一年增加庫存量超過1萬人,移植人數達到16例,使得上海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達到4.5萬人,完成移植48次,雙雙超過全國數據的五分之一。今年1月的前13天里就已經完成兩例移植,一例是本地配對,一例則為異地配對成功。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在這樣的情況下,公眾社會更應當及時樹立科學關注骨髓移植的觀念,保護上海骨髓捐獻踴躍的良性態勢。」 一年內不見面原則 根據國際慣例,骨髓捐獻中的供者和患者之間至少應當保證移植一年內不見面的原則,尤其要避免在公共媒體上同時刊登供者和患者的照片,以及向患者透露供者的工作單位、家庭住址等等。既便是供者允許,一年內也應當避免雙方的接觸。可是近2年內,隨著本市骨髓配對成功例數的提高,供患雙方在媒體等方面的誘導下不僅可以見面,而且供者的一切個人資料均公布於眾。

3、最近一些媒體為宣傳捐獻骨髓意義,為中國造血幹細胞事業作貢獻,公布了供患雙方的姓名、工作單位以及肖像等

侵犯隱私

4、捐獻骨髓是怎麼個捐法?

首先,您到所在地中華骨髓庫分庫登記,他們將與您面談,讓您了解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全部程序,再次征詢您對捐獻、採集造血幹細胞的態度。
在您捐獻前,會要求您作一次全面的身體檢查,確認您的健康狀況符合捐獻的條件。
需要正式簽署一份「捐獻造血幹細胞同意書」。在捐獻前的2~4周內將要求您保持健康的狀態,盡可能少外出,減少感冒等不良健康情況的發生。
最後,在實際採集、捐獻的前2~3天,將要求您少吃油膩的食物,睡眠良好,不要緊張等,以保持好心情、好狀態。
然後,需要再採取5毫升血樣,以便進行高分辨分型檢測,以確認與患者的配型相合。
登記成為志願者和實際採集、捐獻都是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上,因而才會與您約時面談,再次確認您的自願性質。因為做高分辨的HLA檢測需要高額的資金,您如果改變了決定,那就不用再作昂貴的檢測增加患者的負擔了。反之,如果您做了高分辨的檢測,又簽署了「捐獻造血幹細胞同意書」,則患者也將同時進行移植前的准備,進行大劑量的放射療法或化學療法,致患者喪失了造血能力,而此時您又改變了初衷,則患者不但喪失了生存的希望,更會加快其死亡,這是大家都不希望發生的惡果。因此,我們希望您能夠在報名捐獻時深思熟慮.

採取造血幹細胞主要有兩種方式:
一是抽取骨髓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需要作全身庥醉或局部麻醉,從捐獻者的髂骨中抽取骨髓血;
二是外周血採集造血幹細胞。即給捐獻者注射造血幹細胞動員劑,使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大量動員到外周血中,從捐獻者的肘部靜脈處進針,通過一種「血細胞分離機」的動作,將外周血中的造血幹細胞收集在50亳升的血漿袋中,同時將其它血液成份回輸到捐獻者體內。
我國目前較多採用外周血採集造血幹細胞。
在正常生理條件下,外周血的造血幹細胞量極少,不能滿足移植的需要。葯物動員之後,加速骨髓造血幹細胞的生成並釋放到外周血中,可使外周血造血幹細胞增加20~30倍,使得在外周血中就能採集到能滿足移植需要的造血幹細胞了。
動員劑的全名叫做「粒-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除能增加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的數量外,尚有輔助心臟功能等作用,而並未有對人體有害的報道或結論。
首先,我們慎重申明:決不會以損害捐獻者的健康為代價,去救助患者。因為人體內的造血幹細胞具有委強的再生能力,正常情況下,人體各種細胞每天都在不斷新陳代謝,進行著生成、衰老、死亡的循環住復,失血或捐獻造血幹細胞後,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內,血液中和各種血細胞恢復到原來水平,因此,捐獻造血幹細胞不會影響健康。
梵語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意思是說救人性命是功德無量的好事善事。

施善,在幫人的過程中,心中自然而然地會湧起欣慰之感。同時,一個人堅信活在世上對他人有益,對社會有益,會消除自卑感,增強對生活的自信心。施善,可使心理狀態獲得平衡,而平衡的心理狀態是預防許多疾病的基礎。科學家還發現,助人為樂、與人為善的思想和行動有益於人體免疫系統功能的建立和完善,情緒對免疫系統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健康的情緒通過神經、體液、內分泌系統溝通大腦及其它組織和器官,使其處於良性的動態平衡狀態,使人增強抵抗感染能力,從而免受各種疾病的侵襲。因而說,做好事、做善事,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有一幅獻血招貼畫,其宣傳口號就是「施比受更有福」,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捐髓者用自己的愛心延續、挽救了他人的生命,體現了人類共同生存、珍惜生命、友愛互助的高尚情操。愛心使心靈得到慰藉,使人生更加充實、快樂。經常保持充實、快樂的心緒是健康長壽必備的因素之一。

最後一個問題:有人買賣骨髓嗎?這樣的買賣,是不是違法的?
骨髓的採取和移植是一個很大很復雜的工程,而且捐者受者都是實名實姓,不可能有私下買賣.

5、我是一個骨髓捐獻的義務宣傳者,我想請問一下大家對你成為一名志願者的最大障礙是什麼?

由於認識不足而產生對後果的擔憂。我認為是宣傳力度不夠造成的。在我們這個相對閉塞的地方,對許多人來說,捐獻骨髓還是一個相當陌生的字眼。即使有這個意願,途徑恐怕也不是很暢通。還有傳統觀念的影響:父精母血,豈肯輕易贈予他人!我相信許多人有這個想法。另外就是國人素質和理念的問題,看看中國有多少億萬富翁,再看看他們為社會捐獻了多少就知道了。
向「骨髓捐獻者」致敬!

6、求幾個關於捐獻骨髓宣傳口號

骨髓捐獻,活出雙倍人生

7、怎樣加入中華骨髓捐獻

加入中華骨髓捐獻可與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中華骨髓庫省級分庫聯系,在當地獻血點填寫《志願捐獻者同意書》並採集約8毫升血樣,就可以成為一名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

捐獻者指南

1、捐獻者年齡在18-45周歲、且身體健康的公民志願捐獻造血幹細胞,可與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中華骨髓庫省級分庫聯系,可在當地獻血點填寫《志願捐獻者同意書》並採集約8毫升血樣,就可以成為一名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

2、加入中華骨髓捐獻,志願捐獻者的血樣經HLA分型檢驗,相關信息及志願捐獻者基本資料會被錄入到中華骨髓庫管理中心資料庫中,等待患者查詢。

3、志願捐獻者的入庫健康條件與無償獻血健康體檢標准相同,捐獻造血幹細胞與捐獻成分血(機采血小板)的感受和過程也大致相同。同時中華骨髓庫鼓勵無償獻血者在獻血時留血樣入庫。

4、捐獻者需要准確詳實地提供個人資料,如聯系方式、地址、電子郵箱等。准確詳實地提供兩位不同住址親友的聯系方式等信息,方便在志願捐獻者的資料發生變化時,能通過親友與其恢復聯絡,可避免志願捐獻者流失。

(7)骨髓捐獻宣傳擴展資料:

中華骨髓庫志願服務指南

1、參與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服務奉行「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倡導為造血幹細胞捐獻事業服務,弘揚時代精神,促進社會文明建設,關愛生命,宣傳無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意義,服務他人,奉獻社會。

2、所有志願為捐獻造血幹細胞貢獻力量的人,均可以聯系所在地的中華骨髓庫省級分庫或地市級工作站,在當地的志願服務隊加入。

3、凡年齡在18周歲以上,有愛心、有責任感並有時間參加志願服務的人,均可自願申請加入志願服務組織,成為一名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

4、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要承認中國紅十字會章程,模範遵守七項基本原則,具有奉獻精神,富有愛心與熱情,有較強的責任感,有恆心,對志願服務組織坦誠;了解一定的造血幹細胞知識,可以簡單地回答他人的提問。

8、想登記骨髓捐獻,請有經驗的人指點一下。

恩~捐獻造血幹細胞不是到醫院去滴.而是到紅十字會的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現在紅會委託各地的血站做造血幹細胞的采樣工作,所以
你要是在北京的話,北京的血液中心或者街頭獻血車上就可以做采樣了

帶上身份證就好,最好之前獻過血,最關鍵的,一定要了解清楚相關的知識和捐獻的流程

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流程

前提:適齡、身體健康、志願捐獻造血幹細胞,了解造血幹細胞捐獻的全過程

步驟:
1、可與各地紅十字會的熱線電話聯系報名,有些地方可以直接到獻血車上面登記入庫,如:北京、上海、西安、長沙(其他還有些地方也可以,沒有做過統計)
(請記得:
a.徵求家人的同意,因為有不少志願者在配型成功後,受到家人的強烈反對,而無法完成捐獻的,當然你可以堅持捐獻,但是畢竟會給家庭關系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盡量先說服家人,把相關的知識都說清楚,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宣傳途經。能讓更多的人了解。
b.帶身份證
c.,並准備好你的兩個不同的家人或親友的詳細地址及聯系方式,填表的時候需要)

2、填寫志願捐獻書及有關表格(志願捐獻者同意書、志願捐獻者登記表、志願捐獻者健康狀況征詢表(兩頁)),並抽取5毫升血液樣本。
填寫表格請注意詳細的地址,並填寫兩個家人或親友的聯系地址,以便在將來別人和你配上之後能盡快找到你。
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保證對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個人資料絕對保密,僅用於查詢—移植工作.

怎麼才能知道是否已經進庫?
一般來講,采樣之後沒有通知你說血樣有問題不能入庫,則表示已經入庫。

剩下的工作就交給工作人員了。管理中心將安排組織配型實驗室對你的血液HLA分型等檢驗,並把你相關資料錄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網路計算機資料庫中,以供渴望移植治療的患者尋找配對,這時你就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

只有當檢索相符,並進一步高辨實驗證實你的HLA正好與患者吻合時,你才會成為一名造血幹細胞捐贈者.這個過程可能是幾個月、幾年、或者10年、20年,甚至許多志願者可能始終沒有捐獻的機會。所以當你地址更換、聯系方式變化的時候,請與資料庫聯系,更新你的資料。

配型成功後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過程

1、患者到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中檢索,初配成功後,通知您進行身體檢查、並做高分辨。高分辨結果相合,則進入下面的環節,如果不合,則不能捐獻了。

2、高分辨相合以後,根據患者的日程安排,在採集日前五天進入醫院,簡單體檢,在四天內,每天靜脈注射一針動員劑(關於動員劑的說明,請看上面相關知識)。
即第0天入院,第1~4天注射動員劑,第5天採集。

3、採集方法及過程:現代造血幹細胞移植法採用從外周血中採集造血幹細胞。用科學方法將骨髓血中的造血幹細胞大量動員到外周血中,從捐獻者手臂靜脈處採集全血,通過血細胞分離機提取造血幹細胞,同時,將其它血液成份回輸捐獻者體內。由於整個採集過程是一個封閉和符合醫療安全要求的環境中進行,因此是極為安全的。在採集完成後,一些輕微疼痛感和不適將會很快消失。至今沒有因採集外周血造幹細胞引起對捐獻者傷害的報道。請相信我們」不會為了救一個人,而去害了另一個人」。

採集總共大約10克的造血幹細胞。含部分血液成分,一般是50~100毫升。比一次獻全血的血量還少。而且人體對造血幹細胞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正常情況下,人體各種細胞每天都在不斷新陳代謝,進行著生成衰老,死亡的循環往復。失血或捐獻造血幹細胞後,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內,血液中的各種血細胞恢復到原來水平。因此,捐獻造血幹細胞不會影響健康。

9、骨髓捐獻的介紹

造血幹細胞捐獻(也被稱為骨髓捐獻)是造血幹細胞捐獻移植的前提,沒有捐獻的造血幹細胞就不可能實施造血幹細胞移植。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是目前治療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血液腫瘤的較為有效和理想的方法,已在臨床治療中得到不斷地推廣應用。我國血液腫瘤的發病率,僅白血病約為十萬分之三,即每年約有近3.6萬得白血病。而這些病人中,大多數年齡在三十歲以下,其中十五歲以下的人群佔用50%以上,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很大的負擔和不幸。雖然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治療特發腫瘤的理想方法,但要尋找與病人組織相容性抗原基因相匹配,不被排斥的造血幹細胞卻不容易。

10、溫州市生命相髓造血幹細胞捐獻宣傳公益中心的組織目標

白血病是造血系統的惡性疾病,俗稱「血癌」,是國內十大高發惡性腫瘤之一,我國等待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者高達數百萬,僅白血病患者每年就新增4萬人。截至2014年9月,世界骨髓庫庫存量已達到2億3千多萬件;美國骨髓庫庫存量己達1000多萬件,並已成功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5萬余例;我國台灣地區骨髓庫容量已達38萬件,並向大陸同胞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1443例,向海外捐獻2209例,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數總計達3469例。
相比較而言,我國大陸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起步較晚,1992年才開始建立骨髓庫。同時,我國大陸地區大多數人受「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傳統觀念以及「骨髓捐獻= 抽骨髓」等錯誤觀念影響,都不太願意捐獻造血幹細胞,導致我國造血幹細胞採集入庫工作開展相當困難, 相對於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志願者人數仍然很少,配型成功率也遠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並且,我國專門從事幹細胞捐獻知識宣傳普及、入庫的公益組織除了紅十字會及其附屬機構、合作單位以外,相關產業鏈較為原始化。
迄今為止,溫州地區入庫中華骨髓庫人數為4605人。 在這種國際國內社會背景下,工作中希望通過他們的專業知識和志願服務精神,來為中國造血幹細胞移植體系的完善貢獻一份力量。2005年溫州醫科大學學子在溫州高校園區自發組織生命相髓造血幹細胞捐獻宣傳活動,以期喚起人們對於白血病患者的關注,並為白血病患者的治療提供相應的人道主義援助,幫助他們盡快擺脫精神和經濟上的雙重摺磨。

與骨髓捐獻宣傳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