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炎護理查房

骨髓炎護理查房

發布時間:2020-08-10 11:39:45

1、宮頸癌的護理查房

化療就是化學治療,是治療腫瘤的主要方法之一。有資料表明,一半以上的宮頸癌患者是死於化療過度。
臨床上,化療常見的毒副作用有:(1)局部反應:引起靜脈炎及局部組織壞死。(2)骨髓抑制:白細胞減少,嚴重時血小板、紅細胞、血紅蛋白均降低,出現疲乏無力、抵抗力下降、發熱、出血等症狀。(3)胃腸毒性:口乾、食慾不振、惡心、嘔吐。(4)免疫抑制:免疫功能低下,加快腫瘤復發或轉移進程。(5)腎毒性:嚴重時出現腎功能衰竭。(6)肝損害:包括壞死、炎症等。(7)心臟毒性:可表現為無力、活動性呼吸困難、心電圖出現異常等。(8)肺毒性:發熱、乾咳、氣急等。(9)神經毒性:便秘或麻痹性腸梗阻。(10)脫發:脫發的程度與葯物的濃度和劑量有關。
目前,解決化療毒副作用的唯一方法就是採取中西醫結合。而在眾多抗宮頸癌的治療中,孔 氏 宮 頸 癌 康 復 湯 可以說是中西醫結合的典範。該方緣 自祖 國 傳統 中 醫 學 ,既 重 視 西 醫 的診 斷 結 果 , 又重 視 治 療過 程 中 患者 的 生 存 質 量 。提 倡 宮 頸 癌 的 治 療 以人 為 本 , 無 毒 無 痛, 最 大 限 度地 減輕 中 晚期 宮 頸 癌 患者 的 痛 苦 , 最大 限 度 地 延 長 了 患者 的 生 命 。
孔 氏 宮 頸 癌 康 復 湯適 用 於 早、 中 、 晚 期 的 宮 頸癌症患者,真 正 做 到 了「 無 痛 苦 治 療 , 高質 量 延 長 生 命」。

2、骨髓炎的病因、臨床表現與診斷治療方法有哪些?

骨髓炎是指骨組織(包括骨髓、骨和骨膜)受到細菌感染而引起的化膿性感染,臨床上常按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骨髓炎兩大類。

一、病因病機

(1)內因:包括內傷七情和飲食勞傷兩個方面。七情過度刺激,可影響內臟的功能,使其發生紊亂,氣血瘀帶,瘀毒內生,發為「疽變」。此類多以思、憂、郁、怒為常見。五味不節,恣食膏粱厚味及刺激之品,可使脾胃功能失調,濕熱內蘊,炎毒內生,灼筋傷骨,發為骨疽。房勞過度,腎精內傷,腎氣虛弱,正氣不足,風寒濕邪乘虛侵襲,脈瘀血滯,亦可為患。

(2)外因:可分為六淫所傷和外來傷害兩個方面。六淫尤以風、寒、濕、火邪致病為多。風、寒、濕皆可化火,炎毒內傷,便可生疽,故《外科心法》有「癰疽原是火毒生」之說。凡跌打損傷,金刃創傷,水火燙傷,蟲害咬傷皆屬外來傷害,也可成疽。

以上各種因素,常有連帶關系。不論內因還是外因都可使營衛不和,氣血凝滯,經絡痹阻,傷筋損骨。

二、臨床表現與診斷

1.臨床表現

(1)急性骨髓炎的臨床表現是發病急,開始先有全身不適,頭痛,食慾不振,寒戰,繼而出現高熱,體溫可達39℃以上,心率和脈搏加快。舌質紅,苔黃,嚴重者可有肝脾大等。

(2)慢性骨髓炎是由急性骨髓炎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徹底轉化而來的。臨床常見局部竇道經久不愈或時愈時發。局部紅腫不明顯,或周圍皮膚呈暗褐色。有時死骨隨膿液從竇道排出。竇道周圍軟組織增生,使病變的骨變粗呈凹凸不平狀,並可出現畸形。

軟組織瘢痕粘連有慢性水腫及炎症等病變,少數患者的低熱久治不愈,但白細胞不一定增高,而表現為消瘦,食慾減退,疲乏無力,舌淡苔白,脈細弱。有的患者久病正虛,竇道引流不暢或混合感染致使急性發作,出現與急性骨髓炎相似的全身中毒症狀。同時患肢紅腫,疼痛加劇,須待膿液引流通暢後,全身與局部症狀才會逐漸消除或減輕。

2.診斷骨髓炎的診斷主要靠病史、症狀、全身和局部檢查,實驗室檢查,X線拍片及必要的特殊檢查(組織培養)等,並經綜合分析作出明確診斷。

三、辨證施治

1.毒熱熾盛型

【辨證】局部紅腫熱痛,膿液黃稠而臭。證見高熱,寒戰,煩渴,納呆。小便黃赤,大便乾燥。舌質淡紅,苔黃膩,脈弦數。

【施治】益氣養血,清熱解毒。

【方葯】五味消毒飲:金銀花、蒲公英、野谷花、苦地丁各30g,連翹20g,赤芍15g,丹參10g,甘草6g。日1劑,水煎,2次分服。

2.瘀血阻滯型

【辨證】局部紅腫硬,疼痛,肢體活動受限。證見發熱惡寒,口渴,溲赤便秘,面色晦暗。舌紅有瘀斑,苔黃厚,脈澀或洪數。

【施治】活血祛瘀。

【方葯】活血解毒湯:當歸12g,丹參、乳香、沒葯、透骨草、連翹各15g,黃芪30g,甘草6g,穿山甲10g。日1劑,水煎,2次分服。

3.血虛寒凝型

【辨證】面色蒼白,晨寒肢冷,神疲乏力,小便清長。舌質淡紅或嫩紅,蒼白,脈沉遲無力。

【施治】溫陽散寒。

【方葯】陽和湯:熟地30g,鹿角膠10g,姜炭5g,玉桂3g,麻黃5g,白芥子6g,甘草3g。日1劑,水煎,2次分服。

4.正虛邪實型

【辨證】面色萎黃無華。唇舌色淡,苔薄黃,脈細弱或細數。

【施治】托里消毒。

【方葯】托里消毒飲加減:金銀花15g,黃芪30g,皂角刺、桔梗、白芷、當歸、白芍、白術各10g,茯苓12g,黨參20g,甘草、川芎各6g。日1劑,水煎,2次分服。

5.氣血兩虛型

【辨證】心悸,氣短,面色倦怠,納呆。舌淡,脈細弱。

【施治】補氣補血。

【方葯】人參養榮湯:黨參30g,茯苓、白芍、大棗各10g,熟地、黃芪各20g,歸身12g,五味子、炙甘草、陳皮、遠志各6g,玉桂、生薑各3g。日1劑,水煎,2次分服。

6.肝腎虛損型

【辨證】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四肢無力。舌質淡紅,脈沉細無力。

【施治】補肝腎,強筋壯骨。

【方葯】六味地黃湯:熟地25g,淮山葯、山茱萸各12g,茯苓、澤瀉、丹皮各10g。日1劑,水煎,2次分服。

【加減】偏陰虛者,用六味地黃丸;偏腎陽虛者用右歸丸加減。

四、輔助治療

1.成葯方

(1)醒消丸、新消片(適用於風熱熾盛證)。

(2)虎掙片、四季青片(適用於濕熱郁滯證)。

(3)十全大補丸、虎掙片(適用於氣血兩虛證)。

2.驗方

(1)黨參、黃芪、葛根、連翹各15g,白芷10g,當歸、桔梗各10g,川芎、升麻各6g,柴胡12g,銀花、九里明各30g,日1劑,水煎服(適用於正虛邪實型)。

(2)黃芩12g,地丁、蒲公英、銀花、生地各20g,連翹15g,川連、赤芍、柴胡、七葉一枝花、梔子各10g,甘草3g,日1劑,水煎服(適用於毒熱熾盛型)。

(3)雞血藤30g,熟地20g,透骨草15g,山葯、山萸肉、枸杞子、鹿角膠各10g,制附子6g,田七粉3g,肉桂、炙甘草各5g,日1劑,水煎服(適用於腎虛血瘀型)。

(4)銀花60g,茯苓、牛膝各20g,車前草、紫花地丁各30g,同煎去渣取汁,加入咖啡,白糖,頻服(適用於附骨疽濕熱凝結型)。

(5)土茯苓30g,薏苡仁、金銀花、茯苓各15g,甘草、蒼術、炙山甲、皂角刺、象貝母各9g,蒲公英30g,黃柏12g。水煎服,日1劑(適用於濕熱郁滯證)。

(6)金銀花15g,黃連、山梔子、黃芩、赤芍、歸尾、防風、連翹各9g,蒲公英、羚羊骨各30g(先煎),甘草6g。水煎服,日1劑。寒戰高熱者,加柴胡12g;口渴者,加生石膏30g(打碎);便秘者,加生大黃9g(後下)(適用於風熱熾盛證)。

五、調護

(1)骨髓炎患者一般病程長,治療期長,效果欠佳,易於復發,長期體質消耗而致抵抗力差,易導致各種並發症。

(2)急性期應卧床休息,加強基礎護理,做好口腔衛生,經常翻身,預防褥瘡。

(3)因病程長,患者易產生苦悶、悲觀等情緒,應注意心理護理,從生活上、精神上多給予安慰,使患者精神愉快,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早日恢復健康。

(4)做好出院指導,囑病人出院後不要劇烈運動,堅持治療,防止復發。

3、急性化膿性骨髓炎護理診斷 措施

一般初期沒有特徵性表現,兩周後出現骨骼表現,主要表現是干骺端松質骨內出現蟲蝕樣骨質破壞區,邊緣模糊。0574

4、腎病綜合征的護理診斷及措施(7個以上)

1.嚴重水腫和低蛋白血症者,需卧床休息至水腫消退,一般情況好轉後可起床活動。

2.飲食宜給正常量1.0g/(kg·d)、優質蛋白質、熱量充分(30~35)kcal/(kg·d)。水腫時宜低鹽飲食。高血脂症時,宜少食動物油、多吃植物油及維生素豐富的飲食。

3.遵醫囑給予利尿消腫、減少尿蛋白的對症治療和抑制免疫與炎症反應的治療,注意其副作用,及時監測肝腎功能。利尿治療原則是不宜過快過猛,以免造成血容量不足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誘發栓塞並發症。激素治療者應遵循使用原則,切忌隨意撤減葯物,注意其副作用如易出現感染、葯物性糖尿、骨質疏鬆等。細胞毒葯副作用有骨髓抑制及中毒性肝損害等。

4.及時評估病情變化,防止感染、血栓及栓塞、急性腎衰竭、蛋白質及脂肪代謝紊亂等並發症。

5.做好皮膚護理,衣著宜寬松,避免局部長時間受壓及拖、拉等動作,保持皮膚的完整性。

6.給予心裡支持和鼓勵,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減輕或消除悲觀消極等不良情緒。

5、骨髓纖維化的護理診斷和護理措施是什麼?

不明白您問的「護理診斷」是什麼意思?是護理的注意事項吧。看骨髓纖維化的發展程度,主要護理是針對貧血的,嚴重貧血的需要支持治療,減少活動,紅棗、阿膠等食療補血,白細胞如果是低的,要注意預防感染,飲食清潔,血小板低的要預防出血,以軟食為主。

與骨髓炎護理查房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