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中可染鐵

骨髓中可染鐵

發布時間:2020-03-21 22:28:18

1、地中海貧血為什麼會出現血清鐵蛋白合成增加,骨髓可染鐵增多,血清鐵和鐵飽和度增加。

地中海貧血必須除鐵治療。
在正常成人有約4g的鐵,3g鐵在紅細胞,1g在肝臟儲存,以防萬一需要時用。
人體從吃進體內的食物中吸收少量的鐵,一旦鐵進入了體內,就沒有天然的路徑可將其排除掉,但每天會喪失小量的鐵,如體表的細胞脫落或腸道內表皮的脫落。
正常量的鐵對身體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每一個細胞都有一小量的鐵,但細胞的鐵太多時,部分的細胞會受損害,甚至死亡,一旦此現象開始發生,則會製造更多的問題,因為死亡細胞所釋出的鐵,必須儲存到其他的細胞。
鐵在體內具有非常高的活性,二價鐵和三價鐵之間的轉換將獲得或丟失電子產生有害的自由基,這些不成對的電子可造成細胞膜、細胞器及DNA的損害,引起細胞死亡和纖維化,導致全身多組織損害。如果不進行除鐵治療,這種損害將是致命的。
輸血和從腸道中吸收過多的鐵,這兩方面均可引起重型β-地中海貧血患者體內鐵負荷過多。
重型β-地中海貧血輸血相關的鐵負荷在第二個十年是致命的,主要是心臟並發症,此外還可因腦垂體的損害引起性機能減退及生長遲緩,還可見到內分泌的並發症包括糖尿病、甲狀腺機能減退、甲狀旁腺機能減退。
肝臟纖維化和肝硬化、伴發的慢性肝炎也都是嚴重的並發症。
每單位血含有1/5克的鐵,地中海貧血的病人每年要輸20單位的血,同時每年也接受4克的鐵,沒有天然的路徑可排除掉,所以必須將它儲存起來。
首先,過多的鐵儲存在肝臟,肝臟可容易的儲存20克的鐵,大部分地中海貧血的孩子,直到11歲為止,都能安然地將所有的鐵儲存起來。
為了能將鐵全部儲存,肝臟會變大一些,所以地中海貧血的人比正常人更易摸到肝臟的邊緣,這倒沒有關系,然而11歲之後儲存已飽和,而鐵便開始蓄積在心臟等處,造成心臟的損害。

2、骨髓鐵染色提示鐵利用障礙是什麼意思

由於鐵攝入量不足、吸收量減少、需要量增加、鐵利用障礙或丟失過多所至,體內鐵的儲存不能滿足正常紅細胞生成的需要

3、嚴重缺鐵的人可能會出現什麼病

選B,由於缺鐵,人的血紅蛋白減少,運輸的氧氣減少,使細胞進行無氧呼吸,乳酸增多,引起中毒。

4、什麼是可染鐵

好像是 人體骨髓裡面的一種物質。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感謝您的採納啦O(∩_∩)O哈

5、骨髓鐵染色 細胞內鐵和細胞外鐵是怎麼回事

鐵粒幼細胞性貧血是一組鐵利用障礙性疾病。骨髓小粒中有含鐵血黃素稱細胞外鐵;細胞內也含有鐵稱細胞內鐵,其中三價鐵離子與分子中蛋白質結合不牢,經處理後游離,可在酸性亞鐵氰化鉀溶液中產生普魯士藍反應而染色。

6、什麼叫細胞外鐵

細胞外鐵:為骨髓小粒中的的鐵顆粒,既骨髓細胞外鐵,是含鐵血黃素和鐵蛋白在機體內的主要貯存形式。
細胞外鐵經骨髓細胞鐵染色後,染成藍色顆粒狀物質,為陽性,無色則為陰性。根據陽性強度由低到高分為:±,+,++,+++,++++。
細胞外鐵(+):說明骨髓鐵染色陽性,人體不缺鐵。排除缺鐵性貧血。

7、骨髓鐵染色顯示骨髓小粒可染鐵消失,鐵粒幼紅細胞<15%。紅細胞中央淡染區擴大。

骨髓小粒為有少量條索狀纖維搭成的網架,其間布以造血細胞和非造血細胞的團塊,多分布於骨髓塗片的尾端及兩側。

8、䃼鐵的有那些

首先用鐵鍋,其次買補貼葯片,食物慢

9、缺鐵性貧血為什麼是小細胞低色素性

在血常規中,有一項是紅細胞體積,一般缺鐵性貧血紅細胞體積比正常值低,或比最低值稍高一點,所以缺鐵性貧血又叫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在缺鐵性貧血的早期,多為正常細胞性貧血,表現為輕度貧血;隨著進展,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進一步下降,出現明顯的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呈典型的缺鐵性貧血。所以出現典型小細胞低色素貧血,可見於缺鐵性貧血的晚期。

分類別
貧血按紅細胞的形態學進行分類,通常可分為:大細胞性貧血、正常細胞性貧血、單純小細胞性貧血、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診斷
紅細胞平均體積(MCV)、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MCH)、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的檢測值均低於正常值以下,即可診斷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即MCV<80fl,MCH<28pg,MCHC<32%。
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主要包括:

三種貧血
(1)缺鐵性貧血:是指各種原因使體內貯存鐵消耗怠盡,紅細胞的成熟受到影響的貧血。其特點是骨髓、肝、脾及其它組織中缺乏可染色鐵。血清鐵蛋白、血清鐵及轉鐵蛋白飽和度降低。
(2)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主要是重型β地中海貧血、輕型β地中海貧血、HbH病。它們常有家族史、血片中可見多數靶形紅細胞,可見胎兒血紅蛋白(HbF)或血紅蛋白A2(HbA2)或HbH增高。患者的血清鐵、轉鐵蛋白飽和度、骨髓可染鐵均增多。
(3)鐵粒幼細胞貧血:包括多種原因引起的低色素性貧血。血紅素合成障礙和鐵利用不良,伴有紅細胞無效生成是此類貧血發生的共同機理。其血液學的共同特點為骨髓中鐵粒幼細胞顯著增多,其中很多細胞中的鐵小粒在核周圍排列成環狀,外周血中的紅細胞呈明顯的低色素特徵,血清鐵濃度顯著增高,單核—巨噬細胞中含鐵血黃素顯著增多。它可分為:
①遺傳性鐵粒幼細胞貧血:較為少見。這類貧血可能還包括幾種遺傳類型和治療效應不相同的貧血。
②獲得性鐵粒幼細胞貧血:它又分為原發性、葯物或毒物伴發、其它疾病伴發。原發性鐵粒幼細胞貧血亦稱難治性幼紅細胞貧血。這種貧血較為少見,在我國尤為罕見。有一些病例對吡哆醇治療有較好的效應。

與骨髓中可染鐵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