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問一下骨髓是什麼意思
骨髓是人體的造血組織,位於身體的許多骨骼內。成年人的骨髓分兩種: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能製造紅細胞、血小板和各種白細胞。血小板有止血作用,白細胞能殺滅與抑制各種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等;某些淋巴細胞能製造抗體。因此,骨髓不但是造血器官,它還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以上是網路知識,供借鑒參考採納。如有問題,歡迎追問。
2、骨髓移植時,從靜脈輸入的幹細胞如何形成新的骨髓?
您好! 【關於骨髓移植和(自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骨髓移植和(自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都是為了移植造血幹細胞,由於造血幹細胞主要存在於骨髓,因此早期提取造血幹細胞只能靠骨髓穿刺,用針管抽取骨髓進行提取和移植,這也就是您所說的骨髓移植;這樣做的缺點是明顯的,首先給骨髓捐獻者造成痛苦,試想針管硬生生扎進你的脊椎那多疼啊,而且恢復慢,風險很大;由於造血幹細胞也少量存在於自體外周血,於是後來誕生了取而代之的(自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這種方法是通過將幹細胞捐獻者的血液引出體外並在體外通過特殊的設備循環,最終還入體內,相關設備將分離血液中的造血幹細胞;其優點在於避免骨髓穿刺,無痛苦,且恢復快
3、換骨髓是如何換的,從血管中抽出抽入嗎,雖要全部更新嗎?
骨髓移植是從20世紀50年代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醫療技術,是一些血液系統疾病的最好根治方法(如再生障礙性貧血,某些類型的白血病等)
骨髓移植是指把骨髓細胞從一個人體內移植(一般是通過靜脈輸入)到另一個人體內。由於造血幹細胞通常存在於人體的扁骨(像髂骨)、不規則骨(像椎骨)和長骨兩端的紅骨髓中,只有極少數會釋放到。只能通過抽取骨髓來獲取需要的造血幹細胞.這對供者影響比較大.
造血幹細胞移植是將正常人的造血幹細胞通過靜脈輸注到患者體內,重建患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達到治療某些疾病的目的.骨髓移植也就是重建造血幹細胞的功能.所以.目前一般都採用造血幹細胞移植,因為它與骨髓移植相比,有造血功能恢復快、採集方便、供者痛苦少等優點,供者易於接受,對健康沒有影響。
4、終生保留紅骨髓與血細胞不斷更新有何關系?
紅骨髓與紅細胞不斷更新,有什麼關系就說明他們之間是二者相互有重要的聯系,而且只有問一個專業的醫生,能夠給你解釋的更清楚的
5、骨髓具有什麼功能
骨髓有造血功能,除造血功能之外,紅骨髓還有防禦、免疫和創傷修復等多種功能。
其創傷修復功能主要緣於其中的幼稚間充質細胞,它們保留著向成纖維細胞、成骨細胞分化的潛能。成年人的紅骨髓能產生紅細胞、粒細胞、血小板以及部分淋巴細胞。
在患某種貧血症時,黃骨髓可重新轉化為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6歲前後長骨骨髓腔內的紅骨髓逐漸轉化為黃骨髓,紅骨髓僅保留於頭骨、胸骨、鎖骨、肋骨、脊柱、骨盆。
(5)骨髓更新擴展資料:
骨髓組成:
主要有造血器官,產生紅細胞、粒細胞、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和血小板等,故骨髓細胞包括各種血細胞系的不同發育階段的細胞,成分較復雜。如粒細胞系,約佔40%~60%,包括原粒細胞、早幼粒細胞、中幼粒細胞、晚幼粒細胞、桿狀粒細胞和分葉核粒細胞。
淋巴細胞系約佔20%,含原淋巴細胞、幼淋巴細胞和淋巴細胞;紅細胞系約佔20%,含原紅細胞、早幼紅細胞、中幼紅細胞、晚幼紅細胞、網織紅細胞和紅細胞;單核細胞系約佔4%,含原單核細胞、幼單核細胞和單核細胞。
巨核細胞系約佔4%,包括原巨核細胞、幼巨核細胞和巨核細胞,最後形成血小板;漿細胞系包括原漿細胞、幼漿細胞和漿細胞。
6、業無根易妖折,人無根易染疾。根,髓也!松露骨髓活化更新療法與中醫、西醫的區別是什麼?
髓,躲在骨殼、骨骼管中像豆腐一樣白嫩細膩柔軟的腦漿(髓)、骨髓。
骨髓造血,分生出血周幹細胞,靶向完成受傷、功能退化、老化、病變異化、癌變細胞組織的原位更新。中醫曰元陽所在也。
腦髓,是中樞神經系統的首腦,腦髓功能之一是管人體內分泌。生活中想美女、倚帥哥,都是腦神經的主意……
7、人體各類細胞的更新周期分別是多少
人體細胞更新周期一般為120-200天(神經組織細胞除外),大約每6-7年就要全部更換成新的細胞。
8、骨髓有什麼功能?
與任何器官不同,血液無固定的形態,但從功能上看,我們可以把血液看做是一個「流動的器官」。血液主要由三種成分組成:①紅細胞:主要生理功能是把氧運送到全身各器官、組織和細胞,以維持生命;②白細胞,包括淋巴細胞:主要是消滅每時每刻都可能侵入體內的病原微生物,白細胞減少或功能喪失,機體將死於感染;③血小板:主要作用是生理止血,血小板缺乏,機體很快死於內臟出血,特別是顱內出血。上述成分在人體內會不斷衰老、死亡,但人體骨髓內的祖細胞、幹細胞會不斷分裂,分化成上述細胞成分,使血液內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一直維持在正常水平,這就是骨髓的造血功能。
9、骨髓的作用有什麼
紅骨髓造血~~
黃骨髓營養~~
骨髓是存在於長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骼骨)的稀鬆骨質間的網眼中,是一種海綿狀的組織。能產生血細胞的骨髓略呈紅色,稱為紅骨髓。人出生時,紅骨髓充滿全身骨髓腔,隨著年齡增大,脂肪細胞增多,相當部分紅骨髓被黃骨髓取代,最後幾乎只有扁平骨骨髓腔中有紅骨髓。此種變化可能是由於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夠補充所需血細胞。當機體嚴重缺血時,部分黃骨髓可被紅骨髓替代,骨髓的造血能力顯著提高.近30年來,血細胞生成的研究發展很快,現已證明人類骨髓中存在造血多能幹細胞,數量不到骨髓總細胞數的百分之一,它們具有高度自我更新的能力;並且能分化為各血細胞系統的祖細胞(如淋巴系幹細胞、粒系幹細胞),在大量分化,增殖為各種原始和成熟血細胞,最後,這些成熟的血細胞通過骨髓進入血液中,發揮各自的生理作用。人體造血幹細胞由於存在的部位不同,產生不同效能。一部分存在於幹細胞池,是人體造
血細胞再生的儲備庫,以適應和滿足各種狀態下造血的需要:另一部分存在於增殖池,這些細胞不斷增殖更新,以彌補因細胞衰老或丟失所致的血細胞不足,維持人體血流平衡.
骨髓的造血能力極強,骨髓最高的造血能力可達到正常造血情況的9倍,如果只保留骨髓的十分之一,就能完成正常的造血功能,所以少量骨髓捐獻對人體沒有什麼影響。人體的造血組織有很強的代償功能,當抽取部分骨髓後,造血幹細胞會加快增殖,在一、二周內完全恢復原來的水平。因此,捐獻者不僅不會影響自身的造血功能,反而使自身的造血系統得到了鍛煉,更具備了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