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顱骨骨髓瘤

顱骨骨髓瘤

發布時間:2020-08-08 17:34:09

1、骨髓瘤是不是癌症

癌症屬於惡性病,骨髓瘤也是惡性病,骨髓瘤屬於可以說屬於癌症的一種,屬於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一種,惡性腫瘤的概念是廣泛增殖不能治癒。

2、多發性骨髓瘤是什麼?什麼人容易患?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個比較嚴重的疾病,其實是血液系統的腫瘤性疾病。血液系統疾病,腫瘤是一種非實體性腫瘤,不是真長了一個腫瘤,而是由於血液系統的異常,造成腫瘤性疾病。多發性骨髓瘤,首先是漿細胞瘤,就是這種腫瘤細胞是漿細胞,這個疾病會造成很嚴重的疼痛,經常會當成多發的一個骨折部位。特點叫CRAB。其中,C,是低鈣血症;R,是腎功的損害;A是anemia,貧血;B,是骨性的損害。所以,多發性骨髓瘤最終會帶來骨的損害。特徵的影像學表現,比如穿鑿樣的改變,最多見顱骨上或者扁骨上有很多像小洞樣,穿鑿樣的X線的表現,當然在脊柱上面會造成一些非跳躍性的、連續性節段的多節段的病變。當然做檢查,做血免疫固定電泳,會有M蛋白的升高。血液系統來源的腫瘤性病變,會造成很嚴重的骨痛。多發性骨髓瘤在血液內科通過化療能獲得非常好的療效。病情分析:多發性骨髓瘤在遭受爆炸影響的人群和在職業性接受或治療性接受放射線人群的發病率顯著高於正常,而且接受射線劑量愈高,發病率也愈高,提示電離輻射可誘發本病,其潛伏期較長,有時長達15年以上。 據報告化學物質如石棉、砷、殺蟲劑、石油化學產品、塑料及橡膠類的長期接觸可能誘發本病,但此類報告大都比較零散,尚缺乏足夠令人信服的證據。 指導意見:患者要在平常生活中多加註意,必要時可以試試中醫進行中醫調理

3、骨髓瘤 能治嗎

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是侵犯骨髓的一種漿細胞惡性腫瘤。血液中有些白血球離開骨髓後產生漿細胞,不同型態的漿細胞,產生不同的抗體去對付不同外物的侵犯,但是當漿細胞由於某種原因而過度生長,不但數量增加,而且型態相同即成為骨髓瘤細胞。
這些細胞有時集結在一個局部骨質上形成漿細胞瘤,有時都會侵犯多處骨頭,形成多個癌塊,即稱為「多發性骨髓瘤」。骨髓瘤破壞骨骼發生疼痛或骨折;或使鈣質留入血流中,產生食慾不振,疲倦,肌肉無力,甚至神志不清,或因免疫力降低,發生嚴重感染;或引起貧血,腎功能失退等。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生率約為3/100,000,大部份(60%)發生在男性,98%在40歲後發生。
病因

確實致病原因未明,可能與遺傳有關;當侵犯第8,11或14對染色體,產生基因變異,或暴露於有毒化學物或強烈輻射線,亦是部份因素。
潛伏性基因變異到發病可能有20年之久,局部侵犯較少(約7%)大部份是廣泛性及進行性。可分為:

1. 骨骼侵犯:多發生在頭骨,脊椎骨,肋骨,盆骨及近側長骨。

2. 血鈣增高:1/3的病人有血鈣增高,而有嘔吐,食慾不振等情形。

3. 蛋白質異常:會產生M型蛋白質,亦會降低免疫球蛋白的產生,導致身體防禦減低。

4. 腎功能減退:約有一半的病人會得腎臟病變。

5. 神經功能受損:約有15%病人有脊椎神經受壓情形,中央神經周圍神經亦可被漿細胞侵潤使功能受損害。

診斷

1. 症狀:疲乏,無力,體重減輕,骨頭疼痛,怕冷,神經失調,出血趨勢等。

2. 病徵:偶有肝脾腫大,淋巴腫大,而多半有神經病狀。

3. 檢驗:

A 貧血,血小板減少,中性白血球減少。

B 骨髓或骨的病灶、腫塊或淋巴結的病理檢查。

C 血清蛋白質測定,會有M Protein增高,IgG增高

D 骨骼攝影,骨質密度測定,磁共振

治療

· 骨科輔助手術

· 放射線電療

化學物治療
參考資料:http://www.vghks.gov.tw/hema/myeloma.htm

多發性骨髓瘤

一、概述

漿細胞病是指單克隆漿細胞異常增生,伴有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多肽鏈亞單位合成增多

的一組疾病,其中包括漿細胞瘤(軟組織或骨)、巨球蛋白血症及多發性骨髓瘤。

正常情況下,漿細胞具有分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一株漿細胞或其前體細胞受某一些抗

原的刺激後,增殖為一組單克隆漿細胞,並分泌一定量針對該抗原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

。人體內有成千上萬株漿細胞合成和分泌成千上萬種化學結構和免疫特性均不同的多克

隆免疫球蛋白。每一個免疫球蛋白分子由兩條相同的重鏈和兩條相同的輕鏈組成。根據

重輕鏈氨基酸組成與抗原性不同,將免疫球蛋白分為五類, 即IgG、IgA、IgM、IgD 和

IgE。輕鏈分為κ輕鏈和λ輕鏈。每株漿細胞只能合成一種重鏈和一種輕鏈。同屬一類的

免疫球蛋白,由於來自不同漿細胞的合成和分泌,因此,在重鏈、輕鏈的免疫特異性上

存在著差異而呈多克隆性。故人體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是五類免疫球蛋白的混合體,而

每類免疫球蛋白又是多種既相同又有著差別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組成。

漿細胞病表現為單克隆漿細胞系異常增生合並合成和分泌化學結構與免疫特異性完全相

同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多肽亞鏈,臨床上稱為「M」成分 (monoclonal component)

或「M」蛋白。當單克隆漿細胞異常增生時,正常的多克隆細胞增殖受到抑制,正常多克

隆免疫球蛋白的合成與分泌減少。由於大量泳動速度相同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

白在電泳時表現為底部窄而峰甚高的圖像。經化學分析、免疫電泳分析可以確定「M」蛋

白為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多肽鏈亞單位。

漿細胞病在本質上與B細胞淋巴瘤是相同的,只是不同階段的表現。多發性骨髓瘤(mu-

ltiple myeloma,MM)是最常見的惡性漿細胞病,以單克隆IgG、IgA和(或)輕鏈大量分

泌為特徵。其它惡性漿細胞病包括原發性巨球蛋白血症(IgM異常分泌增多),重鏈病和

原發性澱粉樣變性。惡性漿細胞產生的各類M蛋白出現頻率如下:

含重鏈和輕鏈的M蛋白。。。。百分比 含重鏈和輕鏈的M蛋白。。。。。。...百分比
IgG........................52
IgA........................21
IgM........................12
IgD........................2
IgE........................0.01 含輕鏈的M蛋白(κ或λ)。。。。。。。11
含重鏈的M蛋白(γ、α、μ、δ、ε)。1
>2類M蛋白。。。。。。。。。。。。。..0.5
血或尿中無M蛋白 .....................1

4、骨髓瘤的症狀

痛 是最主要的多發性骨髓瘤症狀,常為早期及中期主要多發性骨髓瘤症 狀,隨病情發展而加重。以骨痛為主訴的患者約為65%,在整個病程中出現骨痛者高達88%。疼痛部位多在骶部。活動或扭傷後驟然劇痛者有自發性骨折可能, 脊柱骨折可引起胸廓或脊柱畸形,骨髓瘤細胞顯著浸潤骨骼時,可引起局部大小不一腫塊,鎖骨連接處發生串珠樣結節者為本病特徵。多發性骨髓瘤症狀神經方面: 經胸腰椎破壞壓縮,壓迫脊髓所導致截癱為多見

5、左側額骨骨髓瘤症狀

您好,首先請您不要擔心,因為骨瘤是非常常見的一種良性骨腫瘤,額骨是其好發部位之一,這種腫瘤大多生長緩慢,有的在人體至成年以後就可自行停止生長。一般不會引起什麼症狀,也不會轉變成其他疾病。
意見建議:
您的情況雖然是骨瘤,但是病變發生與顱骨的內板,即內板型骨瘤,這種情況在骨瘤中相對少一些。有些內板型骨瘤體積較大時,可以影響腦脊液的循環,或是壓迫鄰近的腦組織而產生相關的症狀。
意見建議:目前骨瘤的治療主要是通過手術切除,但是需要提醒您的是,如果您現在沒有任何不適感的話,完全不必要手術的,您可以考慮定期復查的方法來對骨瘤進行觀察,只有在病變體積較大引起了壓迫症狀,或是在復診的過程中病變增長迅速時才需要進行外科治療。對於骨瘤而言,保守治療一般沒有什麼有效的方法。

6、多發性顱骨骨髓瘤的臨床表現

骨髓瘤是一種起源於骨髓網織細胞的惡性骨腫瘤,分化好的瘤細胞與漿細胞相似,故又稱為漿細胞瘤(plasmacytoma)。綜合國內報告,占原發骨腫瘤的2.3 % ,惡性骨腫瘤的5 % 。骨髓瘤有單發和多發之分,多發者占絕大多數,因此通常所說的骨髓瘤系多發性骨髓瘤。骨髓瘤可以侵犯全身各處骨髓系統及網狀內皮系統,好發於有紅骨髓的部位,發病率依次為顱骨、椎骨、肋骨、骨盆、胸骨及長骨,發生在顱骨者多見於額、頂、枕骨,晚期可有廣泛轉移。本病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男性明顯多於女性。
(二)臨床症狀和診斷
本病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男性明顯多於女性。骨髓瘤細胞群體增殖到一定數目才有症狀,繼續增殖才有骨改變,因此在有明顯症狀之前常有1 - 5年無症狀期,此期間,無骨骼異常,僅有血沉增快和血液、尿中出現異常免疫球蛋白,骨髓像無明顯異常。從發病到就診一般3個月到一年。頭部出現隆起的腫物,伴疼痛,早期為間歇痛,晚期為持續性劇烈疼痛。觸診腫物較硬,無波動,壓痛明顯,局部皮膚完好無紅腫。病變侵入顱內可出現相應神經系統缺失的症狀、體征和高顱壓症狀。多數病人可累及全身多處骨骼,甚至引起病理性骨折;可出現骨痛、鼻衄、牙齦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發熱等全身症狀。
(三)治療原則
目前對骨髓瘤尚無根治的方法。單發顱蓋部腫瘤應及早手術切除,因腫瘤惡性,呈浸潤性成長,故手術除了切除瘤組織及局部顱骨內外板,還應擴大切除正常顱骨2 - 3厘米。局部放療可防止術後復發,緩解病情。對於多發性骨髓瘤,不適宜手術,目前主要以烷化劑化療為主,也有作者用免疫治療。因骨髓瘤細胞產生骨髓瘤蛋白,檢測血骨髓瘤蛋白可了解骨髓瘤細胞的數量及生長情況,對於指導治療和判斷預後有重要臨床意義。

7、骨髓瘤後期會不會腐爛

骨髓瘤可能的症狀
腎缺血 :腎缺血是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病因之一高滲性導致腎缺血缺氧因一般造影劑均為高滲性,濃度在1400~1800mOsm/L,其含碘量高達37%,
溶骨性損害 :溶骨性損害多見於顱骨骨盆脊柱肋骨股長骨和肱骨的近端常呈多個大小不等的圓形或卵形穿鑿樣透高缺損,邊緣清晰,周圍無新骨形成現..
彌漫性骨質疏鬆 :彌漫性骨質疏鬆是骨髓瘤的症狀之一骨髓瘤(又稱漿細胞瘤)是起源於骨髓中漿細胞的惡性腫瘤,是一種較常見的惡性腫瘤有單發性和多...

8、顱骨骨髓瘤是怎麼回事?

骨髓瘤是中年和晚年(40~60歲) 發生的多發惡性骨髓內腫瘤。椎體、肋骨、胸骨、顱骨和骨盆為其好發部位。晚期,股骨和肱骨亦可被累,但膝和肘以下的骨質極少發生。其主要症狀為疼痛,初期為間歇性,繼為持續性,疼痛十分劇烈。神經可能被壓迫,造成放射性疼痛或截癱。腫瘤一旦發現後,多數患者逐漸發生進行性貧血和惡病質變化。但很少產生轉移瘤,肺部極少被累。實驗室檢查可發現以下數種變化: ①約50%病例的血清球蛋白增高;②約50%病例的血清鈣增高,有高至18毫克%者;此種病例的甲狀旁腺有繼發性增生;⑧進行性貧血,系因造血機構被腫瘤破壞所致;④少數晚期病例的周圍血液中可能發生假性漿細胞白血病現象,⑤75%病例屎中有凝溶蛋白,⑥約有70%病例在晚期發生腎病。 x線檢查時,在被累的骨質中,可以發現多數溶骨性穿鑿形缺損,周圍無反應性新骨增生,此為骨髓瘤的特點。所以病理性骨折較多。椎體發病時,則產生壓縮骨折。四肢發生病理性骨折時,可以引起小量骨膜反應性新骨增生。在顱頂骨中骨髓瘤的典型x線徵象為分布不規則的多發穿鑿形缺損,一見即可識別。但長骨骨幹發病時,骨質的破壞有時與此不同,根據x線照片無法與溶骨性骨肉瘤或轉移瘤區別。 [治療] 化學治療對多發性骨髓瘤具有一定療效,對有嚴重貧血者可輸血,有截癱者施行椎板切除術,有病理骨折者施用適當的外固定。單發於肢體者,可以考慮截肢。疼痛嚴重者可施行放射線治療。

9、爸爸死於多發性骨髓瘤,兒子會得這種病嗎?

我奶奶去世的很早,那個時候醫學沒那麼發達,條件也不允許,我二姑,去年去世的,送去醫院的時候,所有的臟腑都已經不行了,我爸昨天剛住院,能最終確診的檢查結果,要到下星期,目前醫生給去的結論是,有可能,我奶奶和二姑去世的時候都不到60歲,現在特別擔心我爸,我擔心自己,打算去做一個多發性骨髓瘤的排查,這種病只是有遺傳的傾向,並不代表一定會遺傳,積極面對,也許我們是幸運的也有可能,萬事都沒有絕對性,而且發現的越早,越好治療,不管是骨髓瘤,還是其他病,都是這個道理

與顱骨骨髓瘤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