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纖維化的檢查
1.血象
大多數患者就診時均有輕重不等的貧血,晚期可有嚴重貧血,貧血通常屬正細胞正色素型。紅細胞的形態有明顯的大小不一及畸形,網織紅細胞2%~5%。外周血出現淚滴樣紅細胞、幼紅細胞及幼粒細胞或巨大血小板是本病的特徵之一。
2.白細胞計數
早期大部分患者增多,一般在10×109~20×109/L,很少超過50×109/L,分類中以成熟嗜中性粒細胞為主,也可見到中幼粒及晚幼粒細胞,少數可見5%以下原粒和早幼粒細胞。嗜酸性和嗜鹼性粒細胞也可輕度增多,70%患者粒細胞鹼性磷酸酶活性異常增高。
3.血小板計數和功能
均有異常,早期血小板可增加,個別可達個別達10×1011/L,血小板隨病情進展逐漸減少。外周血中可見到大而畸形血小板,偶見巨核細胞碎片。
4.骨髓穿刺塗片及活檢
骨髓穿刺術出現「干抽現象」是本病的一個特點,骨髓塗片早期可為增生象,中晚期出現有核細胞增生低下,轉為白血病時,原始細胞明顯增多。骨髓活檢可見到大量網狀纖維組織為診斷本病的依據,根據骨髓中保留的造血組織和纖維組織增生的程度不同,骨髓病理改變可分為三期:①早期全血細胞增生伴纖維組織增生。②中期骨髓萎縮與纖維化。③晚期骨髓纖維化和骨質硬化。
5.染色體和分子生物學檢查
目前沒有發現特徵性染色體變化,少數患者呈三體型染色體異常。
6.X線檢查
約有50%患者X線檢查有骨質硬化表現,骨質密度不均勻性增加,伴有斑點狀透亮區,形成所謂「毛玻璃樣」改變,也可見到新骨形成及骨膜花邊樣增厚,骨質變化好發於胸骨、肋骨、脊椎、肱骨、鎖骨、骨盆等,部分患者也有顱骨變化。
7.放射性核素骨髓掃描
患者肝、脾等髓外造血區積累了大量放射核素,出現放射濃縮區,有纖維組織增生的長骨近端、軀乾的紅髓部位則不能顯示放射濃縮區。
8.其他檢查
部分患者血清尿酸、乳酸脫氫酶、鹼性磷酸酶、維生素B12及組胺均見增高。
2、骨髓纖維化這種情況怎麼治療?
治療骨髓纖維化要根據患者的臨床分期進行治療。早期骨髓纖維化的治療主要是通過羥基脲、干擾素等一些葯物去控制血細胞的生長,那麼晚期的骨髓纖維化是通過生物刺激因子、成分輸血去維持一個正常的血細胞的水平。
那麼隨著科學的發展,蘆可替尼這一類JAK通道的抑制劑已經問世,該類葯物可以靶向作用於骨髓纖維化患者的融合基因,達到逆轉融合基因陽性,從根源上去治療骨髓纖維化,同時蘆可替尼這一類葯物還可以縮小患者的脾臟,改善患者由於脾臟腫大帶來的腹脹等一些臨床表現。
3、骨髓纖維化是什麼意思
以下知識主要來源於「網路」的部分內容.此外要說的是,治癒的案例還是有的。
【概述】
骨髓纖維化簡稱髓纖,是一種由於骨髓造血組織中膠原增生,其纖維組織嚴重地影響造血功能所引起的一種骨髓增生性疾病,原發性髓纖又稱「骨髓硬化症」、「原因不明的髓樣化生」。本病具有不同程度的骨髓纖維組織增生,以及主要發生在脾、其次在肝和淋巴結內的髓外造血,典型的臨床表現為幼粒-幼紅細胞性貧血,並有較多的淚滴狀紅細胞,骨髓穿刺常出現干抽,脾常明顯腫大,並具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硬化。
本病多數起病緩慢,早期可無任何症狀,其後逐漸出現疲乏,盜汗,心慌,蒼白,氣短等虛弱症狀及腹痛、腹塊、骨痛、黃疸等。本病多數進展緩慢,病程1~30年不等,一般自然病程平均5~7年,部分可轉變為急性白血病。少數表現急性骨髓纖維化。本病屬少見疾病,發病率約0.2/10萬~2/10萬人口。發病年齡多在50~70歲之間。
本病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者病因未明,繼發者可見於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 、骨結核、佝僂病、骨髓炎以及苯、氟等化學物質中毒。骨髓纖維化臨床表現以貧血及肝脾腫大為特徵,故屬於中醫經典所載「積聚」、「虛勞」范疇。 ,
【病因】
尚未闡明,一些學者認為骨髓纖維化是由於某中異常刺激使造血幹細胞發生異常反應,導致纖維組織增生,甚至新骨形成,骨髓造血組織受累最終導致造血功能衰竭。
【臨床表現】
其病大多隱匿,進展緩慢。許多病人常於症狀出現數月或數年後才確診。最多見的為疲乏、體重減輕及巨脾壓迫引起的各種症狀。起初,全身情況尚好,逐漸出現脾增大、代謝亢進、貧血加重的症狀,晚期可有出血症狀。其臨床表現主要有:
1) 脾、肝腫大脾大是最重要的臨床表現,發生率幾乎100%。偶爾病人自己發現左上腹有一腫塊或體檢時被發現。有人認為脾大程度與病程有關,脾肋下每1CM代表一年病程。由於脾大,常感覺腹部飽滿或沉重壓迫。脾觸之堅實,一般無壓痛;但如脾增大太快,可因脾局部梗死而發生局部疼痛,甚至可以聽到摩擦音。
2) 全身性症狀 中晚期病人大多有乏力、體重減輕、怕熱、多汗等症狀。食慾一般或減退。晚期消瘦尤為明顯。
3) 貧血早期既有輕度貧血,隨血紅蛋白下降逐漸加重,晚期面色蒼白、疲乏、無力、體力活動後氣促、心悸等症狀較明顯。
4) 出血症狀早期血小板計數增高或正常,無出血症狀。晚期血小板減少,皮膚常出現紫癜或瘀斑,可有鼻衄。
5) 其他少數病人可有不明確的骨痛。很少數病人因血尿酸增高而發生繼發性痛風性關節炎。
【診斷標准】
國內診斷標准:
1、脾明顯腫大;
2、外周血可見幼稚細胞和有核紅細胞,有數量不一的淚滴樣紅細胞,病程中可有紅細胞,有數量不一的淚滴樣紅細胞,病程中可有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增多和減少;
3、骨髓穿刺多次「干抽」或呈「增生低下」;
4、脾、肝、淋巴結病理切片顯示纖維組織明顯增生。
診斷IMF須具備第五項再加其餘4項中任何2項並能除外繼發性MF。
4、骨髓纖維化怎麼醫治
建議可以及時的補鈣試試,必要時去專科醫院遵醫囑治療,不要吃辛辣刺激及油膩的食物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喝水不要熬夜,保持平時心情舒暢對緩解病情是有一定的好處的。
5、骨髓纖維化能活多久
骨髓纖維化是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一種,是造血幹細胞克隆性腫瘤性疾病。骨髓纖維化在早期,可以出現外周血中血細胞數量的增高,同時伴有脾臟的腫大,在後期就會出現骨髓衰竭的情況,表現為外周血三系減少。目前骨髓纖維化還沒有特效的治療辦法,可以服用沙利度胺等葯物維持治療,一般病人的存活期在4年左右的時間。如果病人有條件做了骨髓移植,有治癒的可能。如果骨髓移植成功以後治癒了,病人的生存期就會得到明顯的延長,有的甚至與常人的壽命存活無異。所以,出現了骨髓纖維化,要積極的尋找骨髓配型,如果有合適的骨髓配型,要盡早做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
6、骨髓纖維化是一種什麼病能否治癒
你好,骨髓纖維化是由於骨髓造血組織發生的一種嚴重的病變,此病的發生嚴重影響造血功能的實現,常常發生在50—70歲人之間,在早期骨髓纖維化起病非常的緩慢,大多數的患者都不能及時發現,到了晚期就常常表現為嚴重的貧血和骨痛的現象了,此病給人們帶來的危害是非常的嚴重的。採取合理的治療方案對於治癒是很有幫助的,一般人會採取激素進行治療,但在後期會產生很大的副作用,嚴重影響了後期的再繼續治療,所以一般建議患者採取中醫進行中醫治療
7、什麼是骨髓纖維化?早期有什麼表現?
骨髓纖維化(Myelofibrosis,MF)簡稱髓纖,是一種由於骨髓造血組織中膠原增生,其纖維組織嚴重地影響造血功能所引起的一種骨髓增生性疾病,原發性髓纖又稱「骨髓硬化症」、「原因不明的髓樣化生」。本病具有不同程度的骨髓纖維組織增生,以及主要發生在脾、其次在肝和淋巴結內的髓外造血,典型的臨床表現為幼粒-幼紅細胞性貧血,並有較多的淚滴狀紅細胞,骨髓穿刺常出現干抽,脾常明顯腫大,並具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硬化。
本病多數起病緩慢,早期可無任何症狀,其後逐漸出現疲乏,盜汗,心慌,蒼白,氣短等虛弱症狀及腹痛、腹塊、骨痛、黃疸等。本病多數進展緩慢,病程1~30年不等,一般自然病程平均5~7年,部分可轉變為急性白血病。少數表現急性骨髓纖維化,其病程短且凶險,多於一年內死亡。本病屬少見疾病,發病率約0.2/10萬~2/10萬人口。發病年齡多在50~70歲之間。
本病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者病因未明,繼發者可見於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 、骨結核、佝僂病、骨髓炎以及苯、氟等化學物質中毒。骨髓纖維化臨床表現以貧血及肝脾腫大為特徵,故屬於中醫經典所載「積聚」、「虛勞」范疇。
,
【病因】
尚未闡明,一些學者認為骨髓纖維化是由於某中異常刺激使造血幹細胞發生異常反應,導致纖維組織增生,甚至新骨形成,骨髓造血組織受累最終導致造血功能衰竭。
【分型】
MF主要病理改為骨髓纖維化及脾、肝淋巴結的髓外造血。骨髓纖維化的發生是由中心逐向外周發展,先從脊柱、肋骨、骨盆及股骨、肱骨的近端骨骺開始,以後逐步蔓延至四肢骨骼遠端。
1)
早期全血細胞增生伴輕度骨髓纖維化期骨髓細胞呈程度不一的增生。紅、粒、巨核細胞系均增生,以巨核細胞最明顯。脂肪空泡消失,網狀纖維增多,但尚不影響骨髓的正常結構。造血細胞佔70%以上,骨髓基質以可溶性膠原蛋白增加為主。
2)
中期骨髓萎縮與纖維化期纖維組織增生突出,占骨髓的40%~60%,造血細胞佔30%,巨核細胞仍增生。骨小梁增多,增粗,與骨髓相鄰部位有新骨形成。各個散在造血區域被由網狀纖維、膠原纖維、漿細胞和基質細胞形成的平行束狀或螺旋狀物質分隔。
3) 晚期骨髓纖維化和骨質硬化期
MF終末期。以骨質的骨小梁增生為主,占骨髓的30%~40%。纖維及骨質硬化組織均顯著增生,髓腔狹窄,除巨核細胞仍可見外,其他系造血細胞顯著減少。此期骨髓基質成分中聚合蛋白為主,主要表現纖維連接蛋白,外連接蛋白和TENASCIN分布增加。
【臨床表現】
其病大多隱匿,進展緩慢。許多病人常於症狀出現數月或數年後才確診。最多見的為疲乏、體重減輕及巨脾壓迫引起的各種症狀。起初,全身情況尚好,逐漸出現脾增大、代謝亢進、貧血加重的症狀,晚期可有出血症狀。其臨床表現主要有:
1)
脾、肝腫大脾大是最重要的臨床表現,發生率幾乎100%。偶爾病人自己發現左上腹有一腫塊或體檢時被發現。有人認為脾大程度與病程有關,脾肋下每1CM代表一年病程。由於脾大,常感覺腹部飽滿或沉重壓迫。脾觸之堅實,一般無壓痛;但如脾增大太快,可因脾局部梗死而發生局部疼痛,甚至可以聽到摩擦音。
2) 全身性症狀 中晚期病人大多有乏力、體重減輕、怕熱、多汗等症狀。食慾一般或減退。晚期消瘦尤為明顯。
3) 貧血早期既有輕度貧血,隨血紅蛋白下降逐漸加重,晚期面色蒼白、疲乏、無力、體力活動後氣促、心悸等症狀較明顯。
4) 出血症狀早期血小板計數增高或正常,無出血症狀。晚期血小板減少,皮膚常出現紫癜或瘀斑,可有鼻衄。
5) 其他少數病人可有不明確的骨痛。很少數病人因血尿酸增高而發生繼發性痛風性關節炎。
【診斷標准】
國內診斷標准:
1、脾明顯腫大;
2、外周血可見幼稚細胞和有核紅細胞,有數量不一的淚滴樣紅細胞,病程中可有紅細胞,有數量不一的淚滴樣紅細胞,病程中可有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增多和減少;
3、骨髓穿刺多次「干抽」或呈「增生低下」;
4、脾、肝、淋巴結病理切片顯示纖維組織明顯增生。
診斷IMF須具備第五項再加其餘4項中任何2項並能除外繼發性MF。
【常規治療】
由於骨髓纖維化發病隱襲,病情進展緩慢,在疾病早期如症狀不明顯,貧血和脾腫大均不嚴重時,一般無須特殊治療或對症治療。骨髓纖維化的治療要根據病情、病程不同而選擇。
1、雄性激素可以加速骨髓中紅細胞的成熟及釋放,使貧血減輕,一般需3個月以上常用葯物:
①康力龍2~4mg/次,每日3次,口服;
②達那唑0.2mg/次,每日3次;
③丙酸睾丸酮50~100mg/次,每日或隔日1次,肌肉注射。
2、腎上腺皮質激素可抑制抗原抗體反應,使脾內的紅細胞破壞減少或抑制免疫復合
物激發的紅細胞的免疫性破壞,並可改善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對合並溶血或出血的患者可以應用,一般選用潑尼松40~60mg/日,2~3周後逐漸減量,可使出血症狀減輕或輸血次數減少。
3、化療葯物對骨髓造血組織有抑製作用,適用於巨脾,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過高的病例。可選用馬利蘭2~4mg/日或羥基腺0·5~1·0/日。中葯可緩解化療出現的系列副作用。
【預後與轉歸】
本病進展緩慢,病程長短不一,1~20年不等,中位生存期為3~8年不等,少數人可生存10年以上,年齡超過60歲,巨脾、白細胞大於30×109/L和小於4×109/L,血紅蛋白100g/L或血小板減少者、Ph(+)、--7、7q-染色體核型異常者,骨髓活檢示骨髓萎縮、纖維化或硬化者,預後較差。最常見的死因為心衰,出血或血栓,反復感染和急性白血病,約20%患者最後可轉化為急性粒細胞白血病。
8、骨髓纖維化吃什麼食物最好
骨髓纖維化的食療
1.人參燉瘦肉:紅參或西洋參10克,瘦豬肉少許,加水200ml,文火燉2小時,加鹽少許食用,大補元氣。
2.烏雞燉枸杞:干烏雞半隻,枸杞子10克,加水300ml,生薑2片,文火燉2小時,加鹽少許食用。
3.黑豆羊肉湯:黑豆一小把,生薑2片,羊肉50克,文火燉2小時,加鹽少許食用。
4.黑豆塘虱湯:黑豆一小把,炒香,生薑2片,塘虱魚1條,洗凈,加水1000ml,文火熬1小時加油鹽少許食用。
5、元肉黑豆羊肉湯龍眼肉5g黑豆一小把,生薑2片,羊肉50g,文火燉2小時,加鹽少許食用。
骨髓纖維化患者飲食宜忌
1、加強營養,多補充蛋白質及各種維生素。
2、可適當多進補腎、養血的食物,如核桃。紅棗、花生等。適用於貧血、虛弱等症狀及化療後骨髓抑制者。
3、要注意勿進食過多煎炸、熏烤、過焦、膠制食物。
4、應避免刺激性食物、過敏性食物以及粗、硬食物,有消化道出血患者應禁食,出血停止後給予冷、溫流質,以後給予半流質、軟食、普食。
首先,患者所缺少的就是蛋白質,像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牛奶、雞蛋、魚類、豆製品等,都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抗癌能力,其中牛奶和雞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改善化療之後造成的蛋白質紊亂,而化療的同時也可以使患者的體內糖代謝遭到了破壞,而糖原也會急劇的下降,血液中弱酸增多,不能夠被人們所利用,患者在化療的期間需要補充葡萄糖。
像生活中一些優質的食物如甲魚、蘑菇、黑木耳、大蒜、海藻、芥菜及蜂皇漿等食物。骨髓纖維化的飲食能夠提高人體內的血清的含量,從而幫助我們達到治療的目的,而含鐵豐富的食物比如海帶、紫菜、菠菜、香菇、木耳以及豆製品類、肉類、禽蛋、動物肝、腎等。
在臨床上,維生素A和C能夠阻止惡性細胞的擴散,所以增加皮細胞的穩定性很重要,而維生素C還能夠防止一些人體上化療所造成的損傷,在一般情況下,能夠使白細胞的水平上升,維生素E能夠促進細胞的分裂,從而延遲細胞的衰老,而維生素B6則可以幫助我們促進患者的食慾,患者可以多選擇一些綠色的蔬菜水果,如新鮮蔬菜、水果、芝麻油、谷類、豆類以及動物內臟等。
在水果方面可以選擇富含維生素A、C、E、B6的水果。
9、骨髓纖維化能不能治癒
我弟弟也患有骨髓纖維化,並且伴有急性白血病。西醫並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請問中醫能治癒嗎?
10、骨髓纖維化有什麼表現?
骨髓纖維化多見於中老年患者。該病起病緩慢,患者常有頭昏、乏力、腹脹、心悸、盜汗、體重減輕等表現,晚期可有骨痛、關節痛、發熱、貧血、出血等症狀,幾乎所有患者均有脾腫大,亦可有肝腫大及肝硬化。
按起病緩急,可分為急性和慢性。以慢性原發性骨髓纖維化多見,大多在50~70歲之間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