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常痛於骨髓句式

常痛於骨髓句式

發布時間:2020-08-07 17:36:28

1、下列句子中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 A.常痛於骨髓B.嘉為先言於秦王 C.燕王拜送於

D

2、吾每念,常痛於骨髓?

出自《戰國策》而《戰國策》的作者直到現在也沒有確定,原有《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修書》等名稱。西漢末年,劉向校錄群書時在皇家藏書中發現了六種記錄縱橫家的寫本,但是內容混亂,文字殘缺。於是劉向按照國別編訂了《戰國策》。因此,戰國策顯然不是一時一人所作,劉向只是戰國策的校訂者和編訂者。因其書所記錄的多是戰國時縱橫家為其所輔之國的政治主張和外交策略,因此劉向把這本書名為《戰國策》。

3、翻譯句子。 1.吾每念,常痛於骨髓,顧計不知所出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每當想起這些,常常痛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麼辦法罷了?       
2.之所以派遣官兵把守函谷關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的進出和意外的變故。

4、高一人教版語文必修 一、必修二 文言文"詞類活用"和"文言句式", 全部的。

《燭之武退秦師》知識點梳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通「矣」)
2.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通「供」,供給)
3.秦伯說 (同「悅」)
4.失其所與,不知 (同「智」,明智)
二、古今異義
1.夫人(古義為「那個人」,今義為「妻子」的尊稱)
2.行李(古義為「出使的人」,今義為「出門時所帶包裹」)
三、詞類活用
1.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名詞用作動詞,駐扎)
2.既東封鄭(封,使…成為疆界;東,在東邊)
3.且貳於楚也
4.越國以鄙遠(鄙,意動,把…當作邊邑;遠,遠地,形作名)
5.燭之武退秦師(使動,使…撤兵)
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東西)
7.與鄭人盟(盟—訂(建)立同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詞作動詞,損害)
四、一詞多義

既東封鄭(做疆界,動詞)
肆其西封(疆界,名詞)
若: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假如)
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似乎)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望洋向若而嘆(海神名)
以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
說:
秦伯說,與鄭人盟(通「悅」)
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雜說」,文體的一種)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陳述)
辭: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推辭)
停數日,辭去告辭,(辭別)
鄙: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邊遠的地方( 「以……為鄙」)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淺陋)
我皆有禮,夫猶鄙我(看不起,輕視)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沒有)
微聞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
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稍微、略微)
人微言輕(地位地下,卑賤)
敝:
因人之力而敝之(損害,衰敗)
曹操之眾,遠來疲敝(疲憊)
許:
公曰:「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答應,聽從)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表處所)
雜然相許(贊同)
潭中魚可百許頭(約數)
五、文言虛詞
1、以
①以其無禮於晉 (因為,連詞)
②敢以煩執事(拿,用,介詞)
③越國以鄙遠(表順承,連詞)
④焉用亡鄭以陪鄰? (表順承,連詞)
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把,介詞)
2、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連詞,表順承)
②夜縋而出 (表修飾,連詞)
③若亡鄭而有利於君 (表順承,連詞)
④朝濟而夕設版焉。 (表轉折,連詞)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語氣詞,表陳述)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為什麼)
③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疑問副詞,怎麼能)
④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兼詞,於何)
⑤永之人爭奔走焉 (兼詞,於此)
4.之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夫晉,何厭之有(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是寡人之過也/因人之力而敝之(助詞,的)
因人之力而敝之(指代秦君)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代這件事)
將焉取之(代土地)
5.其
以其無利於晉(指代鄭文公)
君知其難也(這)
又欲肆其西封(指代晉國)
失其所與(指代自己)
吾其還也語氣詞,(表商量語氣,相當於「還是」)
6.且
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連詞,表並列,又)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連詞,遞進,況且)
六、特殊句式
1.(介詞結構後置)
A.以其無禮於晉
B.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C.佚之狐言於鄭伯
2.(省略句)
A.晉軍(於)函陵,秦軍(於)汜南
B.(晉惠公)許君焦、瑕
C.敢以(之)煩執事
D.夜縋(燭之武)而出
E.(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3.夫晉,何厭之有 (「之」作賓語前置的標志)《荊軻刺秦王》知識點梳理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說見臣 說,通「悅」,yuè,高興。
2.日以盡矣 以,通「已」,已經。
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4. 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5.荊軻奉樊於期頭函 奉,通「捧」,捧著。
6.圖窮而匕首見 見,通「現」,出現。
7.秦王還柱而走 還,通「環」,繞。
8.卒起不意 卒惶急無以擊軻卒,通「猝」,倉促,突然。二、古今異義
1.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古義:走投無路,陷於困境。今義:生活貧困,經濟困難。
2.仰天太息流涕 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古義: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將軍。今義:年長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古義:可以用它來……。今義:表可能、能夠、許可。
5.持千金之幣物 古義:禮物 今義:錢幣。
6.秦王方還柱走 古義:跑 今義:步行。
7.諸郎中執兵 古義:宮廷侍衛 今義:指中醫。
8.左右既前,斬荊軻古義:周圍侍從。今義:表方向或大約。三、詞類活用現象:名詞作狀語
1.進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3.函封之
4.發盡上指冠名詞作動詞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為歌曰 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 左右既前,斬荊軻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設九賓使動用法
1.使使以聞大王
2.使畢使於前
3.自引而起,絕袖意動用法
1.太子遲之
2.群臣怪之四、文言句式:判斷句
1.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省略句
1.秦王購之 ( 以 ) 金千斤
2.欲與 ( 之 ) 俱
3.見燕使者(於)咸陽宮
4. 而(群臣)卒惶急無以擊軻被動句
1.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2.燕國見陵之恥除矣介賓短語後置
1.常痛於骨髓
2.給貢職如郡縣
3.燕王拜送於庭定語後置
1.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荊軻刺秦王知識點小結2六、重點實虛詞1、發
軻既取圖奉之,發圖 打開
頃之未發,太子遲之 出發
發盡上指冠 頭發2、故
故遣將守關者 特意
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 緣故
鯫生說我……故聽之 所以
君安與項伯有故 故交,老交情
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登上
軻自知事不就 成功
故人具雞黍 老,舊3、誠
誠能得樊將軍首 如果真的
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的確,確實4、度
度我至軍中,君乃入 估計
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常態,氣度5、顧
顧計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過
荊軻顧笑武陽 回頭
大行不顧細謹 顧忌,考慮6.為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被
為之奈何 對付,處理
乃為裝遣荊軻 准備
乃令秦武陽為副 做為
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 因為
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 發出7.而
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 並且,表遞進
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 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卻,表轉折
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 就,或不譯,表承接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 相當於「地」或不譯,表修飾七、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 「有以」,意為:有用來……的辦法 )
2.然則將軍之仇報 (既然這樣,那麼)
3. 荊軻有所待( 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復音虛詞「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譯為:……的原因。)
5.而卒惶急無以擊軻 ( 「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 )
6.以故荊軻逐秦王 (因此)
l
《鴻門宴》知識點梳理
一、通假字
距關,毋內諸侯(距通「拒」,內通「納」)
張良出,要項伯(要通「邀」)
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
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
因擊沛公於坐(坐通「座」)
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納」)
二、古今異義詞
沛公居山東時 古:崤山以東地區 今:山東省
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 古:黃河以北、黃河以南 今:河北省、河南省
約為婚姻 古:兒女親家關系 今:男女結婚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古:意外的情況 今:表程度,很、甚
而聽細說 古:小人的讒言 今:詳細說來
三、重點文言實詞釋義 ( 12個 )
1.軍
沛公軍霸上: 名詞作動詞,駐扎。
從此道至吾軍: 名詞,軍營。
初一交戰,操軍不利: 名詞,軍隊。
勇冠三軍: 名詞,軍隊的編制單位。
2.擊
忽擊忽失: 動詞,攻擊,攻打。
因擊沛公於坐: 動詞,殺。
秦王不肯擊缶: 動詞,敲打,敲擊。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 名詞,碰撞。
3.內
毋內諸候: 內,通「納」,動詞,接納。
簾內擲一紙出: 名詞,裡面,與「外」相對。
內無法家弼士: 名詞作狀語,在內部。
色厲內荏: 名詞,內心,心裡。
4.如
勞苦而功高如此: 動詞,像。
沛公起如廁: 動詞,往、去。
固不如也: 動詞,及、比得上
5.倍
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動詞,通「背」,違背。
每逢佳節倍思親: 副詞,愈加。
6.謝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動詞,道歉,謝罪。
乃令張良留謝: 動詞,辭別。
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動詞,感謝。
7.意
然不自意: 動詞,料想、意料、估計。
其意常在沛公也: 名詞,心意、意圖。
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 名詞,意思。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名詞,神態,神情。
8.坐
項王、項伯東向坐: 動詞,坐下。
因擊沛公於坐: 坐,通「座」,名詞,座位。
坐北朝南: 動詞,坐落,指位置所在。
停車坐愛楓林晚: 介詞,因為。
9.舉
殺人如不能舉: 副詞,盡。
舉所佩玉 以示之者三: 動詞,舉起。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動詞,舉行、施行。
舉不勝舉: 動詞,列舉、舉出。
10.勝
沛公不勝: 杓 動詞,禁得住。
刑人如恐不勝: 副詞,盡。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形容詞,優美的。
此時無聲勝有聲: 動詞,勝過、超過。
11.斗
玉斗一雙,獻與亞父: 名詞,酒器。
僅鑿斗大一池,植數莖以塞責: 名詞作狀語,像斗一樣……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名詞作狀語,像北斗星。
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 動詞,爭斗。
12.置
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 動詞,放棄、丟下。
置之坐上: 動詞,安放,放置。
乃置酒大會賓客: 動詞,擺、設。
四、古今異義
1.山東 古:指崤山以東地區。
今:指太行山東邊的一個省。
2.非常 古:意外的變故。
今:程度副詞,很不一般。
3.河北 古:黃河以北地區。
今:黃河北部的一個省。
4.河南 古:黃河以南地區。
今:黃河南部的一個省。
5.細說 古:小人的讒言。
今:詳細地講述。
6.婚姻 古:兒女親家
今:結婚的事或者說因結婚而主生的夫妻親眷關系。
四、詞類活用
A.名詞作動詞
沛公軍霸上 原義軍隊,此處義為 軍隊駐扎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 原義話語,此處義為告訴
沛公欲王關中 原義大王、首領,此處義為做王
不可不語 原義言語,此處義為告訴
吾得兄事之 原義事情,此處義為侍奉
道芷陽 原義道路,此處義為取道
籍吏民,封府庫 原義簿籍,此處義為登記
范曾數目項王 原義為眼睛,此處義為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勝 原義為刑罰,對犯人的體罰,此處義為用刑罰懲處
B.名詞作狀語
君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像對待兄長那樣
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鳥兒張開翅膀那樣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在夜裡
頭發上指,目眥盡裂 向上
道芷陽間行 從小路
C.形容詞作動詞
素善留侯張良 原義為好,此處義為善待、交好
D.形容詞作名詞
君安與項伯有故 原義為舊的,此處義為老交情
E.使動、意動句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以(之)為王
項伯殺人,臣活之 使(之)活下來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 使(百餘騎)跟從
交戟之士欲止不內 使(他)停止下來
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 使(關中)被攻破
五、特殊句式
1.判斷句
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此亡秦之續耳。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亞父者,范增也。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
2.倒裝句
具告以事(介詞結構後置)
長於臣(介詞結構後置)
得復見將軍於此(介詞結構後置)
籍何以至此(賓語前置)
客何為者(賓語前置)
大王來何操(賓語前置)
沛公安在(賓語前置)
3.被動句
若屬皆且為所虜(「為所」表示)
吾屬今為之虜矣(「為」表示)
4.省略句
為擊破沛公軍(省介詞賓語「之」吾)
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省略狀語「於其」)
六、固定結構
1.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無所……,……無所……」,「……沒有被……,……沒有被……」其中「無所」還可以換作「有所」。)
2.孰與君少長(「……孰與……」,表選擇問的句式,可譯作「與……比,哪一個……」)
3.何辭為(「何……為」,表反問的句式,可譯作「為什麼……呢」,「為」是語氣詞。)
七、成語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無犯)
今者項庄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勞苦而功高如此(勞苦功高)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八、古代文化常識
坐席:古代君王、諸侯臨朝聽政,或各級官員治理民事,皆面南而會,即以此稱君。而以北面為卑,或以之稱臣。東西坐席一般以東為主,以西為客。但漢代剛好相反,本文即如此。
古代「座次」問題:
1.官職:古代以右為尊。「位在廉頗之右」
2.車騎:由以左為尊。「信陵君虛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
3.室內:西為賓、長、貴;東為主、幼、賤。
4.堂上座位:北為帝(尊),南為臣(卑) 左為貴,右為輕。
5.四面環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東
項羽(伯)——亞父——沛公( 張良)

5、吾每念,常痛於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 翻譯

吾每念 常痛於骨髓 顧計不知所出耳 ——《戰國策·荊軻刺秦王》

我每次想起,常常痛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麼辦法罷了!

6、張衡傳的通假字 古今異義詞 詞類活用 特殊句式

1、通假字

(1)員徑八尺:「員」通「圓」

(2)傍行八道:「傍」通「旁」

(3)收禽:逮捕。禽,通「擒」,捕捉。

(4)形似酒尊:「尊」通「樽」, 杯,酒杯。


2、古今異義詞

(1)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態度平靜,不喜歡與世俗之人交往。)

交接:古:結交;今:①連接 ②移交和接替

從容:古義:言語舉止適度得體。今義:不慌不忙,沉著鎮定。


(2)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永元年間,他被推舉為孝廉,卻不應薦。)

孝廉:古:被舉薦的人稱為「孝廉」;今:孝,指孝悌者; 廉,清廉之士。分別為統治階級選拔人才的科目,始於漢代,在東漢尤為求仕者必由之 途後往往合為一科。亦指被推選的士人

不行:古:不去(應薦);今:不可以

辟:古義:徵召。今義:復辟。


(3)公車特徵拜郎中 (命公車特地徵召他,任命他為郎中。)

特徵:古:特地徵召;今:事物、事情的特點、標志


(4)尋其方面(按照震動的龍頭所指的方向去尋找。)

方面:古:方向;今:相處或並列的幾點之一


(5)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當時河間王驕橫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

國王:古:封建社會貴族的最高封爵。今:古代某些國家的統治者;現代某些君主制國家的元首。


(6)衡下車,治威嚴。(張衡上任之後治理嚴厲)

下車:古:官吏初到任;今:從車上走下來


(7)其牙機巧制(儀器的樞紐和機件製造得很精巧)

牙:古義:發動機件的樞紐;今義:牙齒。

3、詞類活用 


(1)大將軍鄧騭奇其才 

奇: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奇特


(2)時天下承平日久  

時:名詞作狀語,當時。


(3)衡少善屬文 

善:形容詞作動詞,擅長,善於。


(4)安帝雅聞衡善術學 

善:同上。


(5)妙盡璇機之正  

盡:形容詞活用作動詞,研究透了;

正:形容詞作名詞,正確的道理。


4、特殊句式

(1)判斷句: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張衡,字平子,南陽郡西鄂縣人)

(2)被動句:連辟公府不就(多次被公府徵召)

(3)賓語前置句: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自從有書典記錄以來,不曾有過這種儀器)

(4)省略句:果地震隴西(果然在隴西發生地震)


7、吾每念常痛於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文言句式

吾每念常痛於骨髓,狀語後置句,於骨髓作為狀語放在了謂語痛的後面,翻譯時要移到謂語的前面。
顧計不知所出耳,賓語前置句,計作為賓語放在了謂語出的前面。

8、判斷下列句子是什麼句式。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1)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判斷句
(2)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判斷句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判斷句
(4)父母宗族,皆為戮沒——被動句
(5)燕國見陵之恥除矣——被動句
(6)常痛於骨髓——倒裝句
(7)嘉為先言於秦王——省略句
(8)燕王拜送於庭——倒裝句
(9)使畢使於前——倒裝句
(10)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判斷句
(11)群臣侍殿上者——判斷句
(12)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倒裝句

與常痛於骨髓句式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