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灌湯包

骨髓灌湯包

發布時間:2020-08-06 21:02:51

1、正宗的灌湯包是怎麼做的啊

2、天津骨髓灌湯包沒有湯

一、用料:
主料:豬肉(或牛肉、羊肉) 
配料:食鹽、味精、白糖、料酒、小磨香油、薑末、雞湯(或骨頭湯、水也行)

二、肉餡的製作:
制餡的的關鍵是拌餡,也就是其中的「湯」,這正是灌湯包子與普通包子的區別。
漢族和回族的用料不同。漢餐的灌湯包子多用皮凍餡,皮凍加熱後即形成湯。而清真灌湯包子是用鮮骨髓湯打餡。家庭製作中也有用雞湯打餡的,甚至有人直接用水打餡的,冬季用溫水,夏季用涼水,分5~6次加入餡內,攪成不稀不稠的餡,最後放入小磨香油攪勻。

用骨頭湯拌餡的好處有:
第一,湯汁多。骨頭湯中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質,膠原蛋白質有較大的溶水性能。因而用骨頭湯拌肉餡,其吃水量比水要多;所以加熱後有較多的湯汁從肉餡中溢出,就形成湯包中的「湯」。由於肉的鮮味和調味品的味道溶於湯里,故覺湯汁鮮美。

第二,餡心松軟。牛羊肉中也含有較高的蛋白質,蛋白質是親水膠體,其中的肌球蛋白質和膠元蛋白質一樣,都是溶水性的,在有鹽的條件下,吸水性增強。為了使餡心松軟,鮮嫩有湯,拌餡時要有意保持餡中的水份。當包子入籠,蛋白質受熱變性,失去持水性能,產生脫水現象,餡心裡自然就充盈著湯汁。

三、包子皮的製作:
灌湯包子與發麵包子相比有三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定面(相對於發酵面);二是薄皮;三是餡中含湯。灌湯包子的和面方法,用行業術語說,屬冷水面團。冷水面團的特點是:色澤潔白,質地細密,筋力大,韌性強,製成成品後,口感爽滑有咬勁。調制面團時,受季節影響,水量和水溫都應做適當的調整。一般來說,天氣涼、溫度低時,加水量要比天氣熱、溫度高時稍多加些水。用水量的基準是500克麵粉加約225克水。水溫不能超過30℃,否則容易引起面團性質的變化,使面團「掉勁」。冬季用低溫水,夏季用純涼水。有時夏季氣溫高,即使用冷水也出現「掉勁」問題。老練的行家這時會在和面時加一點鹽,以增強面團的筋度,促使面團組織結合緊密。行話說:「鹼是骨頭鹽是筋」,指的就是鹽能增強面團筋力而言。另外調制面團時,必須分次加水,如一次加足水,不易對麵粉吸水情況進行觀察和檢查。面團揉到光潤時,蓋上濕布,餳約半小時,揉勻搓條,下劑子,擀成圓薄皮,包入餡子。皮兒要薄,且均勻,對灌湯包子皮的要求是「薄如紙」,可見其筋力。

四、蒸制:
將包子生坯放入直徑32~35厘米的小籠里,用旺火蒸制,13--15分鍾,包子就熟了。蒸的時間不宜過長,長了包子易掉底、跑湯,要隨吃隨蒸,就籠上桌。熱氣散了以後,包子皮就會變硬,口感會差一些。
記得曾有人這樣形容灌湯包子:提起來像燈籠,放下去像菊花。

五、吃法:
灌湯包子的吃法很有講究,包子上桌後,用筷子夾住包子上口,輕輕搖晃,然後夾起,放進調羹,再咬一個小口,往裡輕輕吹風,待湯餡不太燙嘴時,將包子蘸上調料汁再吃。灌湯包子要湯和包子一起吃,但也有的人喜歡把湯汁倒在調羹里,先吃包子,再喝上一口鮮香四溢的湯汁,頰齒留香,陶醉不已。

正是:「到口難吞味易嘗,團團一個最包藏。外強不必中干鄙,執熱須防手探湯。」
這樣做就有湯了!

3、骨髓灌湯包有什麼地方可以去學?

灌湯包的做法一:

主料:麵粉500克、酵母4克、豬肉350克、高湯皮凍150克

調輔料:蘑醬油15克、蔥末10克、薑末15克、精鹽8克、清油20克、香油25克、白糖5克、料酒15克、味精5克、胡椒面2克、花椒水適量

製作方法:

⑴麵粉放入盆中,加入酵母和清水調製成軟硬適當的面團,放在30℃的環境下發酵2小時成嫩酵面,兌入鹼水揉勻揉透靜置待用;

⑵豬肉剁製成末,加入口蘑醬油、精鹽、料酒、白糖、花椒水、薑末、味精、胡椒面攪拌均勻,分數次加入清水125克攪拌上勁後放入清油、香油、蔥末調拌均勻,靜置30分鍾,然後將高湯皮凍切成碎末放入,調拌均勻即成餡心。

⑶將餳酵好的面團下成15克/個的劑子,擀製成圓形皮子,包入15克餡心捏製成18——24個褶的圓形包子,收口成鯽魚嘴形狀,放在籠屜中,上旺火蒸制6—10分鍾即熟。

特點:汁多肥美,油潤四溢,鮮香無比,風味獨特。

注意事項:⑴面團發酵時間不要過長,要求嫩酵面團;

⑵蒸制時間不要過長,防止穿底露餡。

灌湯包的做法二:水晶灌湯包

原料:新鮮豬皮500克,冬瓜600克,魚糝150克,火腿30克,黃瓜皮30克,雞蛋皮1張,生薑25克,大蔥50克,精鹽、胡椒粉、料酒、味精、雞精、干濕澱粉、香油、鮮湯各適量,蔥葉、紅櫻桃各少許。

製作方法:

1)豬皮洗凈,放入高壓鍋中,摻入鮮湯,加入生薑、大蔥、精鹽、胡椒粉、料酒、雞精,加蓋,上火壓至豬皮化成汁後,待冷卻開蓋,打去料渣,將湯汁倒入方形盤中,晾涼後再入冰箱中冷藏,即成皮凍,然後將其修切成直徑為2厘米的圓球,共12個;

2)冬瓜去皮,切成15厘米見方的大塊,再片成大薄片,共12片,放入鹽開水中浸泡約10分鍾;火腿、黃瓜皮、蛋皮均切細絲;蔥葉入沸水鍋中焯一下,撕成細絲;紅櫻桃剁成細末;

3)將修切成圓球的皮凍先滾上一層干澱粉,再裹上一層魚糝,然後均勻地沾上火腿絲、黃瓜皮絲、蛋皮絲,將其包入浸泡過的冬瓜片中,再用蔥葉絲捆紮成石榴包,並在上面點綴上櫻桃末,即成水晶灌湯包生坯,入籠用旺火蒸約5分鍾,取出擺入盤中;

4)凈鍋上火,摻入少許鮮湯燒沸,調入精鹽、胡椒粉、味精,用濕澱粉勾薄芡,淋入香油,起鍋澆在盤中水晶灌湯包上即成。

灌湯包的做法三:蟹黃灌湯包

主料:麵粉1000克、溫水600克、豬五花肉700克、肉皮凍280克、蟹肉160克、蟹黃、醬油各40克、豬油100克

輔料:料酒6克、香油8克、白糖、蔥花、薑末各5克、精鹽15克、胡椒粉、味精各1克

製作方法:

1)將麵粉加水和勻揉透,放置片刻;

2)豬肉剁成肉茸,蟹肉剁碎,鍋內加豬油燒熱,放入蟹肉、蟹黃、薑末煸出蟹油,與肉茸、皮凍、醬油、料酒等調拌成餡;

3)將面團搓成長條,揪成每50克4個的面坯,擀成圓皮,加餡捏成提褶包,上蒸籠用旺火蒸10分鍾即可。

灌湯包的做法四:石榴灌湯包

原料: 海參200克、大蝦3隻、雞脯肉150克、蛋白皮、皮凍、香菜梗、紅魚子醬、上湯、鹽、味精、胡椒粉、雞粉、蔥薑汁、料酒、香油、蔥油、濕澱粉

製作方法:

1)大蝦取肉切粒,海參、雞脯肉均切粒,加蔥薑汁、鹽、味精等調味成二鮮餡。

2)皮凍切丁,蛋白皮修成一樣大小的圓片,放入二鮮餡和皮凍,用香菜梗紮成石榴包,逐個做好,入籠蒸熟備用。

3)鍋中加上湯,加調料調味,勾芡,將蔥油澆在裝盤的石榴包上,再放上魚子醬即可。

注意事項:蛋白皮不宜修得太薄。皮凍量要足,味要鮮濃。蒸制火候不宜過大。

灌湯包的做法五:鮑魚灌湯包

原料: 湯包皮 4張

內餡材料:

(1)小鮑魚 4個

(2)蝦仁 150公克 雞肉 150公克 干貝 60公克 香菇 60公克 蘑菇 60公克

(3)雞肉 600公克 豬肉 300公克 火腿 40公克 水 3000㏄ 鹽 1/2小匙 糖 1小匙 鮮雞粉 1/2小匙 胡椒粉 1/3小匙 麻油 1小匙

製作方法:

(1)將內餡材料(3)用小火慢煮,煮至水量約剩1200㏄時,將湯汁過濾即為上湯。

(2)把內餡材料(2)的蝦仁去腸泥後剁碎,其他都切成細末,一起和所有調味料攪拌均勻,即為餡料,分成4份備用。

(3)每張湯包皮內包入1份餡料,收口捏緊,放在小碗中,再擺入一個小鮑魚,上湯舀入碗中,再用大火蒸20分鍾即可。

灌湯包的做法六:清真灌湯包

制餡的難度較大。過去漢餐的灌湯包子多用皮凍餡,皮凍加熱後即形成湯。而清真灌湯包子不能用皮凍,那麼如何形成餡中的湯呢?賈志亮通過研究和反復實驗,在牛羊肉和骨頭中,找到形成餡湯的方法:

第一,骨頭湯中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質,膠原蛋白質有較大的溶水性能。因而用骨頭湯拌肉餡,其吃水量比水要多;所以加熱後有較多的湯汁從肉餡中溢出,就形成湯包中的「湯」。由於肉的鮮味和調味品的味道溶於湯里,故覺湯汁鮮美。 第二,牛羊肉中也含有較高的蛋白質,蛋白質是親水膠體,其中的肌球蛋白質和膠元蛋白質一樣,都是溶水性的,在有鹽的條件下,吸水性增強。為了使餡心松軟,鮮嫩有湯,拌餡時要有意保持餡中的水份。當包子入籠,蛋白質受熱變性,失去持水性能,產生脫水現象,餡心裡自然就充盈著湯汁。灌湯包子因餡料的不同而分為多種,目前,西安清真灌湯包子的品種有羊肉、牛肉、三鮮、雞肉、素餡等。

灌湯包的做法七:雞肉灌湯包

主料:小麥麵粉500克,雞肉300克

輔料:肉皮清凍100克,大蔥20克,姜20克,

調料:料酒15克,鹽4克,味精2克,花生油20克,五香粉1克

製作方法:

1. 將麵粉用開水燙一半後再用溫水和成面團;

2. 將雞肉剁成內泥;

3. 肉皮凍切碎;

4. 將蔥、薑末放下雞肉內;

5. 將皮凍及料酒、精鹽、味精、花生油、五香粉加入雞肉餡內拌勻;

6. 將面團揪成劑子,擀成圓片,包入餡,捏成褶;

7. 上屜蒸15分鍾左右,取出裝盤即成。

灌湯包的做法八:

原料:豬後腿精肉,豬肚皮上的大片肉皮,母蟹高筋面婁,食鹽,飽和鹼水

製作方法:豬皮製凈後,加入料酒,老抽,蔥姜,煮製成皮湯,冷切後,凍五個小時,成皮凍,取出切碎,加入拌好的精肉末,加入蟹黃,蟹肉,拌入適量的鹽,雞粉,待用,高筋粉一斤,加入食鹽適量,要感到口感有點咸,飽和鹼水一勺,加入冷水和成面團,放醒發兩個小時,下坯子,可心擀皮,包製成形即可上籠,這種湯包雖然個大,但是一個是湯多,傳熱快,別外也說明不能蒸過了,湯太過了,變成水蒸氣,體積變大,也會使湯包開裂,旺火,足氣,六分鍾足夠,但是這種做法必須有維揚包點的包子手法作基礎,不然的話,很容易出現湯破的情況。

灌湯包的做法九:

主要原料:麵粉、肉、調料

簡要介紹:灌湯包子用料考究,製作精細。它以精粉燙面制皮坯,選用肋條肉為餡心,用鮮骨髓湯打餡,配以十多種上等調料佐味。包子鮮香肉嫩、皮簿筋軟、外形玲瓏剔透、湯汁醇正濃郁、入口油而不膩。

湯包中的湯配方:鮮豬皮(皮毛去皮下的肥肉)200g;常溫水1000g;薑片6g;蔥段16g;砂糖2g;醬油1g。工藝:鮮豬皮在開水中煮20分鍾(主要是煮去肉味),把水倒掉後,重新按配方是的水量加入,煮1小時,除去姜、蔥,保留煮肉的汁及豬皮,把煮好的豬皮放到絞肉機里絞碎兩次,然後再放到預留出來的肉汁里,總重量要跟沒有煮之前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則要加入補夠,然後加入砂糖、醬油,再煮2小時30分鍾至豬皮化掉,起鍋後用40目的小篩子過濾一下,把大粒的沒有煮溶的豬皮去掉。把煮好的湯汁預冷,凝固。凝固後切碎,拌到肉餡里,快速包制,否則豬皮凍會化成為水影響包製成形。

特點:鮮香肉嫩,皮簿筋軟、外形玲瓏剔透、湯汁醇正濃郁、入口油而不膩。

灌湯包的做法十:小籠灌湯包

在做小籠灌湯包的時候有四個重要的步驟:

汁多味美,是小籠湯包的一大特點。而製作皮凍則是餡心多汁的關鍵。第一步:做皮凍

原料:生豬皮500克、蔥10克、姜15克

調味料:黃酒15cc、鹽、味精、胡椒粉適量

1.將豬皮加冷水開旺火2分鍾

2.去處皮上的肥肉,拔豬毛

3. 鍋上放1500CC的水,放生豬皮500克,蔥10克,姜15克黃酒15CC,鹽,味精,胡椒粉適量,開小火90分鍾煮到肉爛

4.將肉皮取出切碎

5.重新倒入湯鍋中稍煮

6.煮好後,倒入盆中冷卻

7.冷卻的皮凍倒出

小籠灌湯包鮮香、柔嫩、多汁是他的特色。第二步:餡料的製作

原料:豬肉500克,蔥姜水200CC,鹽7克,味精5克,糖15克,醬油15CC,豬油,麻油適量

1.將肉凍用切菜器切碎,放入容器

2. 豬肉500克,鹽7克,味精5克,糖15克,醬油15CC,攪拌

3. 蔥姜水200CC(稍後提供做法)加入攪拌,同一方向上勁,最後加入麻油

4.與肉餡同等體積的皮凍放入,加豬油攪拌

第三步:蔥薑汁水的做法

1.蔥10克切段,姜20克切塊

2.加入200cc水,放入攪拌器中攪拌,也可用手搓汁

3.過濾取出蔥薑汁

皮薄、包餡不裂的包子皮是用中筋麵粉,加冷水揉搓而成。最後一步就是做包子皮

1.250克麵粉加入120cc冷水成團,靜置10分鍾

2.取出不停的揉面,切成10克重的小劑子

3.擀成中間厚,旁邊薄的麵皮,包上肉餡(肉皮凍,蔥薑汁和肉餡的混合物)

4.打褶成型(20個褶最好)醒10分鍾

5.冷水上籠5-6分鍾

6.出籠

灌湯包的做法十一:

豬後腿精肉,豬肚皮上的大片肉皮,母蟹高筋面婁,食鹽,飽和鹼水,豬皮,制凈後,加入料酒、老抽、蔥姜,煮製成皮湯;冷切後,凍五個小時,成皮凍,取出切碎,加入拌好的精肉末,加入蟹黃、蟹肉,拌入適量的鹽、雞粉,待用;高筋粉一斤,加入食鹽適量,要感到口感有點咸,飽和鹼水一勺,加入冷水和成面團,放醒發兩個小時,下坯子,可心擀皮,包製成形即可上籠。

這種湯包雖然個大,但是一個是湯多,傳熱快。另外也說明不能蒸過了,湯太過了,變成水蒸氣;體積變大,也會使湯包開裂。旺火,足氣,六分鍾足夠。但是這種做法必須有維揚包點的包子手法作基礎,不然的話,很容易出現湯破的情況。

4、灌湯包的湯和陷是怎麼做得?

5、灌湯包的做法。

6、正宗的灌湯包怎麼做?

7、請教灌湯包的製作方法?

灌湯包

將一半大菜用兩碗水煮溶,候冷,凝結成大菜糕,其餘一半大菜切減幼粒備用。冬菇去蒂軟洗凈,蝦仁洗凈後與豬肉等分別切成幼粒。鍋置爐火上燒熱。注入生油,再放冬菇、蝦仁和豬肉粒同爆炒,加鹽、生紛、味素、糖和麻油等調味料排炒勻。即取出候冷並放入冰箱內冷凍。

把麵粉放台板上,加入雞蛋汁(雞蛋黃與白拌勻)揉搓成粉團,用毛巾包好,半小時後取出分為二十五小粒,再用面桿壓成三寸大之粉皮,包上餡料,並將介面處捏合鎖上花紋,用菜葉墊底,排放蒸籠內,隔熱水蒸5分鍾即成。

灌湯包做法一

主料:麵粉1000克、溫水600克、豬五花肉700克、肉皮凍280克、蟹肉160克、蟹黃、醬油各40克、豬油100克
輔料:料酒6克、香油8克、白糖、蔥花、薑末各5克、精鹽15克、胡椒粉、味精各1克
製作:
1)將麵粉加水和勻揉透,放置片刻;
2)豬肉剁成肉茸,蟹肉剁碎,鍋內加豬油燒熱,放入蟹肉、蟹黃、薑末煸出蟹油,與肉茸、皮凍、醬油、料酒等調拌成餡;
3)將面團搓成長條,揪成每50克4個的面坯,擀成圓皮,加餡捏成提褶包,上蒸籠用旺火蒸10分鍾即可。

灌湯包做法二

水晶灌湯包
原料:新鮮豬皮500克,冬瓜600克,魚糝150克,火腿30克,黃瓜皮30克,雞蛋皮1張,生薑25克,大蔥50克,精鹽、胡椒粉、料酒、味精、雞精、干濕澱粉、香油、鮮湯各適量,蔥葉、紅櫻桃各少許。
製法:
1.豬皮洗凈,放入高壓鍋中,摻入鮮湯,加入生薑、大蔥、精鹽、胡椒粉、料酒、雞精,加蓋,上火壓至豬皮化成汁後,待冷卻開蓋,打去料渣,將湯汁倒入方形盤中,晾涼後再入冰箱中冷藏,即成皮凍,然後將其修切成直徑為2厘米的圓球,共12個。
2.冬瓜去皮,切成15厘米見方的大塊,再片成大薄片,共12片,放入鹽開水中浸泡約10分鍾;火腿、黃瓜皮、蛋皮均切細絲;蔥葉入沸水鍋中焯一下,撕成細絲;紅櫻桃剁成細末。
3.將修切成圓球的皮凍先滾上一層干澱粉,再裹上一層魚糝,然後均勻地沾上火腿絲、黃瓜皮絲、蛋皮絲,將其包入浸泡過的冬瓜片中,再用蔥葉絲捆紮成石榴包,並在上面點綴上櫻桃末,即成水晶灌湯包生坯,入籠用旺火蒸約5分鍾,取出擺入盤中。
4.凈鍋上火,摻入少許鮮湯燒沸,調入精鹽、胡椒粉、味精,用濕澱粉勾薄芡,淋入香油,起鍋澆在盤中水晶灌湯包上即成。

灌湯包做法三

豬後腿精肉,豬肚皮上的大片肉皮,母蟹高筋面婁,食鹽,飽和鹼水,豬皮,制凈後,加入料酒,老抽,蔥姜,煮製成皮湯,冷切後,凍五個小時,成皮凍,取出切碎,加入拌好的精肉末,加入蟹黃,蟹肉,拌入適量的鹽,雞粉,待用,高筋粉一斤,加入食鹽適量,要感到口感有點咸,飽和鹼水一勺,加入冷水和成面團,放醒發兩個小時,下坯子,可心擀皮,包製成形即可上籠,這種湯包雖然個大,但是一個是湯多,傳熱快,別外也說明不能蒸過了,湯太過了,變成水蒸氣,體積變大,也會使湯包開裂,旺火,足氣,六分鍾足夠,但是這種做法必須有維揚包點的包子手法作基礎,不然的話,很容易出現湯破的情況,

8、天津骨髓灌湯包技術哪裡學?

骨髓灌湯包哪裡學 深圳灌湯包培訓 灌湯包製作方法請搜深圳神洲小吃培訓湯包,顧名思義,是一種包子,但是裡面是有湯的,它和小籠包的區別在於,湯包比小籠包稍大,而且更注重湯的味道,有些湯包還做成用吸管來吸裡面的湯汁,餡味和皮味可能要稍好一些。濟南湯包的特點,做工精細,小巧玲瓏,皮薄,餡多、蝦肉、蟹肉,不論是哪一種餡,都鹹淡適中,口感極好。每一小籠內一般放十個湯包,用松針鋪底,不粘皮、又清香,端上桌後,觀其形、聞其味,食慾大增,咬開皮,包內有少許油水,故稱「湯包」。 天津灌湯包是融合了天津狗不理包子水打餡,半發面和開封灌湯包子汁多味美的三大特色製作而成,使其即有時尚特色又有傳統精粹,色白如玉,湯汁豐富,口味極其鮮香,深得廣大顧客的喜愛。開個包子店,一年四季都沒有淡季,一天到晚都可以開店經營。灌湯包是人們都愛吃的美食,況且消費也不高。幾元就可以吃飽,所以是很多消費者的選擇。灌湯包既有時尚特色又有傳統精粹,做出的包子要求不走形、不掉底、不漏油。其特點是選料精良、皮薄餡大、口味醇香、鮮嫩適口、肥而不膩、色白如玉、湯汁豐富、口味極其鮮香、妙不可言,深得廣大學員的贊譽。通常有肉餡、豆沙餡、油菜、白菜粉條、蘿卜絲、南瓜、韭菜雞蛋、酸菜辣椒等各式各樣。灌湯包子有了形式美,其內容精美別致,肉餡與鮮湯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將北國吃面、吃肉、吃湯三位一體化,是一種整合的魅力。 吃灌湯包子,湯的存在列第一位,肉餡次之,麵皮次次之。神州早餐系列培訓的品種:廣東腸粉、湯粉、湯面、蒸餃、水餃、雲吞、簡易豆漿、現磨豆漿、金黃油條、灌湯包、芝麻花生包、各種餡包、巧克力饅頭、白面饅頭、蔥油花捲、燒麥、茶葉蛋。品種可自由組合學習,可學其中的一兩個品種,也可全部學完,完全由學員自己決定。更多小吃培訓項目請搜深圳神洲小吃培訓 地址:深圳市龍崗區坂田民營市場下車陽光灣畔正對面第二棟樓13538233295

9、灌湯包的做法

10、骨髓灌湯包怎麼樣

味道平平,也沒有名字叫的那麼骨髓。。。但是肉餡飽滿,也是說的過去的,大商下面的店基本都能看到製作過程,所以環境都算是干凈的

與骨髓灌湯包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