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能造血是什麼時候被發現的?
顯微鏡是研究血液的重要工具,但標志著現代血液學發展的里程碑事件是骨髓造血功能的發現和血細胞染色方法的建立。
幾千年來,無論是詩人、哲學家,還是醫生都將血液與生命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他們推測血液或是由於呼吸了大自然中的靈氣形成,或是由食物中的精華轉變而來,然而,他們並沒有弄清楚血液的真正來源。
應當說人類在很久以前就認識到骨髓的重要性。在古代,人們吃動物的骨髓,認為它含有豐富的營養。中醫認為骨髓是由飲食水谷的精液與腎氣和合,滲入骨空後轉化而成,骨髓充足可以上升補益腦髓。在西方,骨髓被認為是產生人體天然熱和能量的源泉。莎士比亞說:「你的骨無髓,所以你的血是冷的。」
人們似乎意識到骨髓與血液之間有某種聯系。在19世紀初,已有醫生要患血液病的病人吃骨髓補血,但收效不大。直到19世紀中葉,骨髓產生血液的奧秘才分別由德國醫學家紐曼和義大利醫學家比佐澤羅揭開。
2、我們身體上的血液是來自骨髓嗎?
一、血液含有很多成份,不同成份來源不同;
二、血液中的主要成份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來自骨髓造血幹細胞;
三、水來自體液;
四、其它少量的成份,如抗體、球蛋白等則來自身體各個部位。
3、骨髓製造的血液是怎麼留到血管中的
看過棒骨的一端吧,疏鬆的,骨髓就在那裡面。骨髓中有大量血竇,就是擴張的四通八達的毛細血管網。 血竇裡面是血液,血竇外邊是骨髓,這種血竇的膜(血管內皮細胞)和正常血管內皮結構不一樣,就是空隙較大,像篩子眼一樣,骨髓和血液可以相互交換。
巨核細胞就在空隙的邊上,成熟的血小板直接脫落到血竇內。而製造白細胞和紅細胞的前體細胞,它們的距離血竇稍遠的,紅白細胞逐漸分化成熟,成熟的紅白細胞依靠自身的變形趨化能力通過內皮間隙進入血液,而未成熟細胞沒有這種能力,正常情況下不能進入血液。
4、骨髓移植要骨髓還是血液
是從血液中提取造血幹細胞。造血幹細胞平時在骨髓中,採集前,注射動員劑(集落刺激因子)讓造血幹細胞釋放到外周血,然後抽血分離提取,採集一份大約需要4小時
5、骨髓是人體的造血器官嗎?
是的,大部分的血液都是它造的!
6、骨髓是怎麼造血的?他在骨裡面 他造的血怎麼流出去呢?
動物體的骨髓里有造血幹細胞,嬰幼兒骨髓里都是紅骨髓,造血機能旺盛,而成年人只有骨端有點紅骨髓可以造血。紅骨髓里的造血幹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紅細胞和白細胞等,進入骨內的毛細血管,隨血流流到全身各處,體內的血細胞不斷的衰老和死亡,紅骨髓就源源不斷的產生紅細胞,補充人體丟失的血細胞。
7、骨髓 有什麼用 它是液體??和血液一樣嗎??
骨髓bone marrow是液狀柔軟的富於血管的造血組織,隸屬於結締組織。存在於長骨骨髓腔及各種骨骨松質的的網眼中。
在胚胎時期和嬰幼兒,所有骨髓均有造血功能,由於含有豐富的血液,肉眼觀呈紅色,故名紅骨髓。約從六歲起,長骨骨髓腔內的骨髓逐漸為脂肪組織所代替,變為黃紅色且失去了造血功能,叫做黃骨髓。成人的紅骨髓僅存於骨松質的網眼內。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嚴重貧血時,黃骨髓能「見風使舵、搖身一變」,成為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
骨髓位於骨髓腔中,約占體重的4%-6%,是人體最大的造血器官。骨髓分為紅骨髓(red bone marrow)和黃骨髓(yellow bone marrow)。胎兒及嬰幼兒時期的骨髓都是紅骨髓,大約從5歲開始,長骨乾的骨髓腔內出現脂肪組織,並隨年齡增長而增多,即為黃骨髓。成人的紅骨髓和黃骨髓約各佔一半。紅骨髓主要分布在扁骨、不規則骨和長骨骺端的骨松質中,造血功能活躍。黃骨髓內僅有少量的幼稚血細胞,故仍保持著造血潛能,當機體需要時可轉變為紅骨髓進行造血。
紅骨髓主要由造血組織和血竇構成。
1.造血組織 主要由網狀結締組織和造血細胞組成。網狀細胞和網狀纖維構成造血組織的網架,網孔中充滿不同發育階段的各種血細胞,以及少量造血幹細胞、巨噬細胞、脂肪細胞和間充質細胞等。
目前認為,造血細胞賴以生長發育的內環境也就是造血誘導微環境(hemopoietic inctive microenvironment)極為重要。骨髓造血誘導微環境包括骨髓神經成分、微血管系統及纖維、基質以及各類基質細胞組成的結締組織成分。基質細胞(stromal cell)是造血微環境中的重要成分,包括有網狀細胞、成纖維細胞、血竇內皮細胞、巨噬細胞、脂肪細胞等。一般認為,骨髓基質細胞不僅起支持作用,並且分泌體液因子,調節造血細胞的增殖與分化。發育中的各種血細胞在造血組織中的分布呈現一定規律。幼稚紅細胞常位於血竇附近,成群嵌附在巨噬細胞表面,構成幼紅細胞島(erythroblastic islet)(圖5-9);隨著細胞的發育成熟而貼近並穿過血竇內皮,脫去胞核成為網織紅細胞。幼稚粒細胞多遠離血竇,當發育至晚幼粒細胞具有運動能力時,則借其變形運動接近並穿入血竇。巨核細胞常常緊靠血竇內皮間隙,將胞質突起伸入竇腔,脫落形成血小板。這種分布狀況表明造血組織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微環境造血誘導作用。
2.血竇 由動脈毛細血管分支而成。血竇腔大而迂曲,最終匯入骨髓的中央縱行靜脈。血竇形狀不規則。竇壁襯貼有孔內皮,內皮基膜不完整,呈斷續狀。基膜外有扁平多突的周細胞覆蓋,當造血功能活躍,血細胞頻繁穿過內皮時,覆蓋面減小。血竇壁周圍和血竇腔內的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有吞噬清除血流中的異物、細菌和衰老死亡血細胞的功能。
8、捐獻血液和骨髓好嗎?為什麼啊??????
適當獻血對身體是有利的,正常的成年人在身體一次性失血200-400毫升時,會調動身體的各個儲血器官對身體的循環血進行補充,同時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加強,不然,它們閑著也是閑著嘛。不過一次獻血後,中間起碼要隔半年才能獻第二次,否則會影響你的正常學習生活(失血太多)。而且要到正規的地方,比如獻血車、獻血屋、血站等等,以保證衛生合格,不會傳染疾病。不過我個人對捐獻骨髓有點怕,雖然現在是採取體外循環血液來收集造血幹細胞,不會那麼疼了,可是到底還是一次手術,像膽子小的我就不敢了。可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呵呵,有勇氣的話獻了也無妨。因為採集的時候只抽很少的血,有人與你配型成功後才正式捐獻。
9、骨髓為什麼能造血?骨髓含有造血幹細胞嗎?造血細胞就是造血?
指導意見:造血幹細胞也稱為多能造血幹細胞,是骨髓中的原始造血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成各種血細胞的功能,而血液中主要是骨髓造血幹細胞分化成熟後才釋放進去的,造血幹細胞主要還是存在於骨髓中,那裡的微環境適合造血幹細胞生長繁殖和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