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兒子七歲今年的11月份做了骨髓移植植入失敗了,他現在自己開始長血小板血紅蛋白白細會復發嗎?
血小板好低,不要亂動了。
這個問題只有專家能給你回答,只有老天給你答案,其他人都是沒法給你解答。
人多事你想到的未必是真的,好好開開心心過現在的就好,答案沒人看得見。
2、骨髓移植成功率是多少失敗了會怎麼樣
恩,這要看醫院的水平,骨髓移植有其一定的適應症: 1。首先要求化療取得的完全緩解。 2。年齡一般在45歲以下,自體骨髓移植55歲以下。 3。無嚴重的肝、腎、心、肺、腦等重要臟器功能損害,較重的糖尿病、肝炎、高血壓、腦梗、心臟疾患,嚴重的精神障礙者。 4。最好有適宜的全相合基因提供者。
骨髓移植一般要經過五大關口:1,移植前化療關。 2、移植關 3,移植後免疫排異關。 4,感染關 5、移植後化療關。
骨髓移植成功率受諸多因素及時間考驗:
只有依次順利通過以上這五關,並在半年後作基因檢查,在患者體內發現供髓者的基因表達,且骨髓、血象及重要臟器檢查正常、無明顯症狀,才算真正成功。 臨床上常見有些患者在移植出艙後一月、三月、六月甚至一年後出現復發的。這與患者病情類型、機體臟器功能、自身免疫反應、移植過程的並發症及供髓者與患者的基因位點匹配相符率、移植醫院的綜合水平又有相當關系。 目前骨髓移植真正移植成功率新聞媒體報告在50%左右,但醫學界認可在33%左右。即1/3、1/3、1/3 觀點:1/3患者在移植中失敗;1/3在移植後半年內復發;1/3患者獲得移植成功。
其移植費用因患者病情、並發症、輸血量、所用葯、進艙時間長短等有關,一般在15—35萬元間。
3、我兒子七歲得了急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做了骨髓移植手術失敗快兩個月了。
就是說如果他能不靠輸血,各項指標能慢慢恢復,那就正常了,你現在應繼續治療,看是否會出現轉機!
4、什麼是骨髓移植失敗的主要原因?
骨髓移植比其他器官移植更麻煩,因為我們置入受者體內的是造血幹細胞,這種造血幹細胞除分化為紅、白細胞外,當然也要源源不斷地分裂、分化為淋巴細胞。這些淋巴細胞分裂、分化成熟後,發現周圍全是別人的抗原HLA,立即繼續致敏,對受體產生全面攻擊,引起患者全身嚴重反應,即「移植物抗宿主反應」,是骨髓移植失敗的主要原因。
為了「避免」移植物抗宿主反應,骨髓移植的HLA相容性要求要高得多,除同卵雙生的雙胞胎外,在兄弟姐妹間移植的可能性較大,在無血緣關系的人群中找到合適的骨髓供者機會較少。
5、骨髓移植的成功的可能性多大?我好朋友在北京301醫院做骨髓移植結果手術失敗,她就走了。請你們告訴我
骨髓移植病人最難過的一關就是後面的免疫排斥反應,人體對於外來物質有天生的免疫反應,這時候為了保證移植成功減少排斥反應不良後果,必須使用葯物降低人體免疫力,而這時候的人體是最虛弱的,經常一個小小的感冒就足以要人命,現在的骨髓移植還是個世界性的難題,免疫排斥是最主要的原因,你朋友很可能就是沒能挺過這一關,節衰吧。這種治療中間過程的變數極大,風險不比神六上天小,醫學發展到現在,其實大部分的疾病都還完全沒辦法
6、如果白血病手骨髓移植失敗會怎麼樣?
移植傷陽氣就會死,沒有手術能治癒的
7、白血病骨髓移植成功率多少啊?移植失敗是不是就是死啊?
匹配成功了就沒有問題,沒有什麼擔心的,前提是醫生醫術精湛。
8、骨髓移植失敗還有希望嗎?
白血病俗稱「血癌」,是死亡率很高,治療難度很大的血液疾病,且治療費用高。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仍是聯合化療,盡管部分兒童急性白血病通過化療可獲根治,但總體來說,僅用化療達到根治的病人不到5%,尤其是成人白血病的治療效果更差,骨/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是建立在化療和放療基礎之上的治療方法,目前骨/外周血幹細胞移植的病例70%左右,自體移植的根治率也可達30%-40%,遠優於普通化療。
需要移植治療的疾病
骨髓移植是根治白血病的主要方法,包括各種急、慢性白血病,其他還有多發性骨髓瘤、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重型地中海貧血等造血系統疾病;由於骨髓移植是建立在放、化療基礎上的治療方法,它也是治療惡性淋巴瘤、乳腺瘤、肺癌實體腫瘤的根治性辦法之一,骨髓移植在國外巳成為這些疾病的首選治療方法。近幾年來,骨髓移植治療重症自身免疫疾病也取得了很好的療效,如系統紅斑狼瘡、風濕性關節炎、重症肌無力等,但這類病人應嚴格掌握移植的適應症,權衡利弊問題。
骨髓移植和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區別
二者的目的都是為了採集和移植造血幹細胞,種植到患者體內,維持其造血及免疫功能,但骨髓移植需要在麻醉的狀態下採集骨髓750ml -1000ml左右,給供者帶來了一定的痛苦和不便。自從發現造血幹細胞可被動員到血液中來並可用血細胞分離機分離採集後,目前多數的移植都採用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方法。與骨髓移植相比,它具有造血恢復快、採集方便、供者痛苦少的優點,供者易於接受,對供者的健康無任何影響。
骨髓庫和無關供者的移植問題
目前國際上建立了多個骨髓庫和臍血庫,台灣慈濟基金會管理的骨髓庫有近20萬份,香港也有幾萬份,國內由於經濟因素和觀念問題,骨髓庫的例數較少,因而難以讓病人找到相合的供者,因為無關供者全相合的機會很低,而兄弟姐妹間全相同的機會則高達25%,所以國內的移植目前主要是親屬供者的移植。到目前為止,無關供者移植在國外發展很快,巳達到數千例,效果巳接近親屬間的移植,國內無關供者的移植很少,效果亦很不理想,因此,要辯證地看待這裡面還存在技術方面的因素。因為國外多中心對照的上千例的病例數證明,無關供者移植的根治率同樣達到50%左右,美國最大的骨髓移植中心-哈德森腫瘤研究中心約有1/4-1/5的骨髓移植病例為無關供者的移植。
選擇移植治療時應注意的問題
骨/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是一項難度大的醫療技術,從目前來看具有費用高、配型難、風險大等特點,除費用、醫療配套設施外,技術是很重要的問題,移植本身也是對臨床醫生整個內科知識和精力、責任的全面考驗,一旦在移植過程中出現病情變化,要及時判斷、果斷處理。否則,不僅給病人增加很高的醫療費用和痛苦,更增加了移植的風險,病人選擇移植時宜先用聯合化療取得完全緩解,及時在親屬間來找供者(HLA配型),若找不到親屬供者,可通過醫療部門在國內、香港、台灣等地的骨髓庫中尋找HLA相合的無關供者。對於慢性白血病40歲的患者來說,有經濟條件和合適的供者時宜盡早移植,因絕大多數病人在2-3年內轉變成急性白血病後治療效果極差,不要抱有僥幸心理,急性白血病在完全緩解期尤其是第一次緩解後盡早行移植治療,效果更好,安全性也更高。
所以 移植失敗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找不到匹配的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