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免疫組化 結果分析
淋巴瘤,需要住院做規范化化療。
住院後還需進行骨髓穿刺,分析分期及預後。
如經費比較充足,可選擇美羅華輔助化療。
2、請幫忙看一下這個免疫組化代表什麼意思
剛好我姓吳,呵呵。
免疫組化結果是要對照HE切片來看的,只是這么看結果很難給出一個完整正確的結論,但是有幾點從上面來看是可以肯定的
1、淋巴結內一般沒有CK陽性的細胞,如果CK有陽性,確實應該考慮是轉移癌。
2、ki67是表明細胞增值指數的指標,越高表明增值越高,就是長的越快,一般偏惡性的腫瘤會很高,但是也有反例,這個例子,如果是ck陽性的細胞,ki67約90%的話,還是證明是個惡性腫瘤。
3、從免疫組化做的方向上來看,原單位開始是考慮為淋巴造血系統的腫瘤,沒有考慮上皮源性,如果長得像淋巴造血系統的上皮源性腫瘤的話,那麼有可能是低分化的癌(高度惡性的)。
4、還是開頭那句話,免疫組化,要對照普通病理切片HE切片來綜合考慮,建議你還是到大醫院病理科來看吧
3、骨髓免疫組化結果,清高手幫忙解釋下!!謝謝
骨髓活檢時要通過穿刺取樣,骨髓穿刺時有點痛,忍一忍就好了。不過也有少數人穿刺時造成不適,甚至休克的,膽大一點,樂觀一些,會幫你順利完成穿刺的。另外,小醫院穿刺的病人少,醫師不熟練,可能導致穿刺失敗(采不到合格的樣品),最好選血液科比較有名的大醫院進行穿刺。
4、免疫組化的指標都有哪些,選取這些指標的意義是什麼
Ki-67為細胞增值的一種標記,在細胞周期G1、S、G2、M期均有表達,G0期缺如,其和許多腫瘤分化程度、浸潤、轉移、預後密切相關。PCNA(增埴細胞核抗原)。
多數腺癌表達CEA
Rb (retinoblastoma視網膜母細胞瘤) 基因是腫瘤抑制基因,調節細胞周期。
P53在免疫組化中均為突變型,陽性率越高,預後約差。野生型半衰期很短
Nm23是轉移抑制基因,其陽性表達和腫瘤轉移呈負相關。
E-Ca,E鈣粘附蛋白,介導細胞間粘連作用的跨膜糖蛋白,其功能喪失引起細胞之間連接的破壞,主要用於腫瘤侵襲和轉移方面的研究。
PS2(雌激素調節蛋白),其表達和ER表達有關,可作為內分泌治療和預後判斷的指標之一。
CK18,低分子量角蛋白,主要標記各種單層上皮包括腺上皮,而復層鱗狀上皮常陰性,主要用於腺癌診斷。
CK19,分布於單層上皮和間皮,常用於腺癌診斷,肝細胞不表達,而膽管為陽性反應
Hep par 1,肝細胞抗原,正常肝細胞和高分化肝細胞癌陽性,低分化肝細胞癌多弱陽性或陰性。
CK20,用於胃腸道腺癌、卵巢黏液性腫瘤、皮膚Merkel細胞癌診斷。鱗癌、乳腺癌、肺癌、子宮內膜和卵巢非黏液性腫瘤常陰性。
CK7 卵巢、肺和乳腺上皮常陽性,結腸、前列腺、胃腸道上皮陰性。
Villin 絨毛蛋白,正常組織中,villin通常只表達於有刷狀緣的細胞上,如胃腸道上皮細胞、胰腺和膽管上皮細胞以及腎實質的上皮細胞中(特別是近曲小管)。Villin在胃腸道癌、胰腺癌、膽囊癌和膽管癌組織中有很高的表達率,具有明顯腺樣結構的腫瘤上沒有villin表達,則這個腫瘤為胃腸道、胰腺、膽囊或膽管來源的可能性極低。
乳腺癌也經常成為女性患者未知原發部位轉移癌要鑒別排除的一種疾病。因為在轉移癌組織上觀察到明顯的villin免疫組化陽性染色,則這個腫瘤就極不可能為乳腺來源。其他villin免疫組化染色通常為陰性表達的腫瘤還有:如卵巢漿液性癌、尿道移行細胞癌和前列腺癌。間皮瘤也經常為villin陰性表達,因此在一些情況下Villin還可以作為鑒別間皮瘤和腺癌使用抗體的一種。
但是也有一些非胃腸道來源的腫瘤可表達villin,如子宮內膜樣腺癌、卵巢粘液性癌、腎細胞癌和小部分肺癌。也有一些專家報道Villin在部分宮頸內膜腺癌病例中表達。
肝癌的診斷 : Villin免疫組化染色可以顯示出毛細膽管結構,因此它也可能在表達部分肝癌的管狀結構上很有用。多克隆CEA是用於此目的的第一種試劑,而且CD10 (CALLA)在表達肝癌的該結構上也非常有用。多克隆CEA、villin和CD10 (CALLA)在肝癌病例上的表達,相互之間並沒有任何的沖突,因此如果懷疑肝癌的可能性,建議將這三種抗體共同使用以協助疑難病例的診斷。
Villin在神經內分泌腫瘤上的應用 : Villin在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研究上也很有幫助。眾所周知,類癌和胰腺的胰島細胞腫瘤具有相相似的形態學特徵,僅在形態學上區分這兩種腫瘤幾乎是不可能的。Villin在這種情況下特別有用,因為據文獻報道在85%的胃腸道類癌病例中有villin的表達,但在胰島細胞腫瘤上未見陽性表達報道。Villin在類癌上的表達通常為胞膜陽性。另外,有一些證據表明villin在胃和下消化道的小細胞癌上的表達率比在其他部位的小細胞癌上要高。如:肺、食道、膀胱或前列腺等。據文獻報道,大約有40%的肺類癌病例villin陽性,在其他一些神經內分泌腫瘤上,如甲狀腺髓樣癌和少數的美克爾細胞瘤上也有villin的表達。
MRP1多葯耐葯相關蛋白1,影響化療敏感性,和預後相關。
MDR 多葯耐葯基因
TS胸苷合成酶,是5-FU重要作用靶點,如果其高表達,陽性反映++以上,提示腫瘤細胞對5FU耐葯。
Syn 突觸素 神經組織標志 : S-100 神經組織標志,存在於神經組織,垂體、頸動脈體,腎上腺髓質、唾液腺、少數間葉組織,常用於神經鞘瘤、惡黑、脂肪肉瘤、軟骨腫瘤診斷。
NSE 主要用於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斷
Chr,嗜鉻素,腎上腺髓質含量很高,鑒別腎上腺髓質和皮質,用於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斷。
CKH 高分子角蛋白,主要標記鱗狀細胞腫瘤
CKL 低分之角蛋白,主要標記單層上皮、腺上皮
EMA 上皮膜抗原,糖蛋白,廣泛分布各種上皮及其腫瘤
Vim 波形蛋白,間葉組織標志
P504 甲醯基輔酶A消旋酶檢測診斷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為97%,特異性為100%。
AMACR的優點在於它是癌症特異性,只存在於癌症組織。Rubin稱,AMACR亦可用作其他癌症的診斷標志物。對各種癌症細胞進行檢查後發現,結腸直腸癌、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淋巴瘤和黑素瘤都過度表達AMACR,以結腸直腸癌和前列腺癌表達最高。
CD117 胃腸間質瘤
CD10 作為共同急性淋巴母細胞型白血病抗原,主要表達於未成熟淋巴細胞,在Burkitt淋巴癌,慢性髓性白血病等造血系統疾病的診斷中具有應用價值。近幾年來發現該抗原在造血系統外的某些腫瘤中有表達,如子宮內膜間質肉瘤、惡性黑色素瘤等。抗體在對腎細胞癌進行診斷和鑒別時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SMA 平滑肌肌動蛋白,標記平滑肌
CD56 為神經細胞黏附分子,主要分布於大多數神經外胚層來源細胞,常用於星型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斷,也是NK細胞瘤的重要標志,也標記小細胞肺癌
Des,結蛋白,廣泛分布於平滑肌、心肌、骨骼肌細胞和肌上皮細胞,高分化高表達、低分化低表達。
MSA 肌特異性肌動蛋白,廣泛分布於幾乎所有肌型細胞中
CD68 存在於骨髓和各神經組織的巨噬細胞 用於粒細胞白血病、各種單核細胞來源腫瘤、包括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診斷(首選)。
CD34 表達於早期淋巴造血幹細胞、祖細胞、內皮細胞、胚胎纖維母細胞和某些神經組織細胞,多用於標記血管內皮細胞,血管源性腫瘤的診斷,GIST 80-90%.CD31也標記血管內皮。
NESTIN,神經幹細胞中極為豐富
Ost 成骨素,為骨化細胞分泌。
AAT 抗胰蛋白酶 纖維組織細胞來源腫瘤 ACT抗糜蛋白酶
GFAP 膠質纖維酸性蛋白 神經組織標志,多用於星形膠質瘤診斷
Tg 甲狀腺球蛋白,甲狀腺癌TG陽性。
CT 降鈣素 甲狀腺髓樣癌陽性。
PH 甲狀旁腺素 甲狀旁腺腫瘤陽性
TTF-I 甲狀腺轉錄因子-1 :TTF-1表達於甲狀腺腺上皮和肺的上皮細胞中。在肺腫瘤研究中發現,大多數肺的小細胞癌、原發性和轉移性肺腺癌、少部分大細胞未分化肺癌、大多數非典型神經內分泌腫瘤免疫組化結果顯示TTF-1陽性,而肺鱗癌及絕大多數典型類癌TTF-1陰性。在甲狀腺乳頭狀腺癌中TTF-1亦陽性,而TTF在其它組織表達陰性。據此認為TTF-1可用來鑒別肺腺癌與鱗癌,並有助於與肺轉移性腺癌的鑒別。
TTF-1在甲狀腺及其腫瘤中的表達:TTF-1主要表達在甲狀腺濾泡細胞中和甲狀旁腺的主細胞中, TTF-1為甲狀腺分化和甲狀腺球蛋白分泌調節的基礎物質,可促進甲狀腺過氧化物酶、碘/鈉的轉運,TTF-1與血清TSH的活性有關,活性的TSH-R 可增強TTF-1的表達。TTF-1在良惡性甲狀腺組織中表達不同,正常甲狀腺和良性腺瘤表達多,甲狀腺乳頭狀癌與濾泡癌中表達少,未分化癌中不表達,TTF-1在惡性甲狀腺病變中的表達強度隨年齡增加而增強,而且病變存瘤期長,復發機率高。
TTF-1在肺癌中的表達:75%的肺非小細胞癌(NSCLCs)陽性表達,腺癌(ACs)明顯高於鱗癌(SCC),90%以上的原發性小細胞肺癌(SCLC)表達陽性,TTF-1在非小細胞肺癌(NSCLCs)陽性表達強度與病人的預後成呈負相關,可作為一項獨立的預後指標,肺的典型性類癌(TCS)均為陰性,表明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可能有一個不同於TCS的共同起源的理論。
5、免疫組化cd34是什麼意思
免疫組化,是應用免疫學基本原理——抗原抗體反應,即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原理,通過化學反應使標記抗體的顯色劑顯色來確定組織細胞內抗原,對其進行定位、定性及相對定量的研究。
cd34分子是高度糖基化的i型跨膜糖蛋白,選擇性地表達於人類及其他哺乳動物造血干/祖細胞表面,並隨細胞的成熟逐漸減弱至消失。
cd34分子以其獨特的優越性一直被用作篩選hsc/hpc的標准。cd34分子是鈣黏蛋白家族成員,是相對分子量為115 000~120 000的單體表面蛋白,碳鏈的主架相對分子量一般僅40000,與目前所知的其他蛋白沒有序列同源性。
cd34分子起到運輸造血幹細胞(hematopietic,hsc)的作用,在動員劑的作用下促使hsc遷離骨髓進入外周血完成動員過程,並介導其與骨髓微環境的結合增強hsc定植。
(5)骨髓免疫組化擴展資料:
1、 cd34分子參與HSPC(造血干祖細胞)的運輸
cd34分子在參與hsc運輸過程中主要通過與l、p選擇素作用,間接實驗結果證明在骨髓異常增殖狀態下[13]或者在造血恢復的過程當中,都出現了骨髓基質中選擇素表達量的異常,從而影響了cd34分子介導的hsc/hpc和骨髓基質的黏附作用,出現骨髓造血異常或造血重建異常。
2、 cd34分子參與炎症反應
cd34分子和e選擇素、p選擇素共同作用,通過側鏈與白細胞表面受體連接,介導白細胞的聚集,啟動炎症反應,同時協同趨化因子的作用增強炎症反應。
3、 cd34分子與選擇素共同作用參與淋巴細胞的歸巢
cd34分子是個磷蛋白,能被蛋白激酶c磷酸化,通過對cd34前體蛋白第356、363位殘基磷酸化而上調其表面表達。
4、 cd34分子介導黏附作用在造血幹細胞移植領域的臨床應用
在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過程中,cd34分子作為篩選、計數造血幹細胞的標志物已廣泛應用於臨床。在移植前外周血幹細胞動員過程中,在動員劑的影響下,調低了相關黏附分子的表達,使造血干/祖細胞易於穿過髓血屏障,進入外周血。
免疫組化的基本原理
抗體和抗原之間的結合具有高度的特異性,免疫組織化學正是利用了這一原理。先將組織或細胞中的某種化學物質提取出來,以此作為抗原或半抗原,通過免疫動物後獲得特異性的抗體,再以此抗體去探測組織或細胞中的同類的抗原物質。
由於抗原與抗體的復合物是無色的,因此還必須藉助於組織化學的方法將抗原抗體結合的部位顯示出來,以其達到對組織或細胞中的未知抗原進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的研究。
免疫組織化學的臨床應用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⑴惡性腫瘤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⑵確定轉移性惡性腫瘤的原發部位;
⑶對某類腫瘤進行進一步的病理分型;
⑷軟組織腫瘤的治療一般需根據正確的組織學分類,因其種類多、組織形態相像,有時難以區分其組織來源,應用多種標志進行免疫組化研究對軟組織腫瘤的診斷是不可缺少的;
⑸發現微小轉移灶,有助於臨床治療方案的確定,包括手術范圍的確定。
⑹為臨床提供治療方案的選擇。
6、骨髓細胞學檢查報告單 誰能幫我解釋下呀~(很急很急)
粒系增生相對活躍伴核右移,形態基本無異常,嗜酸粒細胞可見。
紅系增生尚活躍,以中、晚幼紅為主,成熟紅細胞形態大小不一(+)。
巨系增生活躍,血小板散在成簇可見。
個人意見:想必醫生考慮一個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您媽媽不僅白細胞低,可能紅細胞、血紅蛋白也有異常。現在不好判斷就是還差臨床表現及血常規。如果是巨幼紅細胞性貧血,那就要及早採用去除病因的方法治療,一般為補充葉酸和維生素B12。這樣住院一段時間就能糾正。
祝願您媽媽早日康復!
7、免疫組化鑒定骨髓間充質幹細胞買什麼試劑盒
單靠免疫組化的方法是不能定量,定性的。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作為一個細胞群體,還沒有發現有特定細胞表面marker. 對於那些可以代表自我更新和分化的marker, 也不清楚到底要發現哪一個的表達才能確定該細胞就是BMSC。
目前常用的方法,就是採用培養,colony-forming unit-fibroblasts (CFU-F)這個方法。一般BMSC可以24-48小時貼壁。
流式細胞計數,比如STRO-1,但是一般認為STRO-1陽性的細胞更趨向於造血幹細胞,和BMSC簡單區別還不是很清楚。
這里有個培養分化的產品
http://www.rndsystems.com/pdf/SC020.pdf
8、免疫組化後,為什麼還要基因重排
該是免疫組化查不出來的情況下,做基因重排查有沒有單克隆 請問是不是已經不排除是淋巴瘤,而且是惡性度很復雜才需要做基因重排
9、骨髓細胞檢查與流式細胞分析有什麼區別
骨髓細胞檢查與流式細胞分析的區別
骨髓細胞檢查是指骨髓的細胞學檢查,方法包括塗片細胞形態學檢查,流式細胞儀檢查,免疫組化等等,指的是一組診斷方法。
流式細胞分析指的是用流式細胞儀來分析細胞,可以使骨髓細胞,也可以是血細胞或者其他細胞,指的是一種技術。
骨髓細胞檢查:骨髓檢查可用於造血系統疾病的診斷,如對白血病的鑒別診斷、各種貧血的鑒別診斷、多發性骨髓瘤和血小板增加或減少性疾病的診斷; 骨髓檢查還可用於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感染性心內膜炎時的骨髓培養有助於提高該病診斷的陽性率,在瘧原蟲和黑熱病原蟲感染時,通過骨髓檢查有助於發現原蟲並明確診斷; 某些惡性腫瘤時,通過骨髓檢查可以確定是否有骨髓轉移,因為骨髓是許多惡性腫瘤轉移的好發部位。在肺癌、乳腺癌、胃癌、前列腺癌時易發生骨髓轉移,可在骨髓檢查中發現相應的腫瘤細胞。用於骨髓幹細胞培養、染色體核型檢查、骨髓細胞免疫學分型試驗等。
流式細胞分析:流式細胞技術(Flow w Cytometry, FCM)是一種可以快速、准確、客觀地同時檢測單個微粒(通常是細胞)的多項特性,並加以定量的技術,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准確性好等優點。它可以快速定量細胞內DNA,用於測定腫瘤細胞的DNA倍體類型和腫瘤組織中S+G2/M期的細胞占所有細胞的比例(生長分數)。測定腫瘤細胞的DNA倍體和生長分數不僅可以作為診斷惡性腫瘤的參考標志之一,而且可反應腫瘤的惡性程度和生物學行為。FCM還可應用於細胞的免疫分型,對臨床免疫學檢測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