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捐獻骨髓的初衷

捐獻骨髓的初衷

發布時間:2020-03-20 14:00:19

1、為什麼骨髓捐贈後捐者與受者一年內不能見面

原因如下 骨髓配對成功後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常常能引起諸多關注的目光,然而這樣的「熱炒」卻有可能為供患雙方帶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有關人士指出,社會公眾尤其是媒體在關注的同時應當自律,主動為宣傳設立「禁區」,保護捐獻者和患者的隱私。 根據國際慣例,骨髓捐獻中的供者和患者之間至少應當保證移植一年內不見面的原則。據介紹,確立這一原則是為了保護供患者雙方的隱私和權益,尤其是避免對供者的生活產生不必要的麻煩。造血幹細胞移植對患者而言通常有70%的成功率,但也有個別失敗的先例。極個別患者家屬在失敗後往往再次追蹤至供者的家中,尋求第二次捐獻。可是,醫學報告顯示,再次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的臨床意義不是很大。移植完成後,患者通常要過感染、出血和排異三道關口,前兩道關口在住院期間即可度過,但排異關的時間非常長,因此國際上設立了一年的限制,等待患者病情取得相對穩定。一年後,如果供患雙方對見面都無異議的話,雙方才能有緣相見。 這條「禁區」目前的屢屢被突破,目的是為了宣傳供患雙方感人的事跡。目前,這樣的宣傳正面臨「兩難」的局面。一方面,能讓更多的市民了解骨髓捐獻的意義和知識,但另一方面卻難以保全供患雙方的權益。值得提醒的是,對捐獻骨髓者最大的鼓勵和嘉獎,正是充分保護他們應有的權益。 中華上海骨髓庫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的庫存量和移植人數目前都達到歷史最高水平。2004年更是取得突破,一年增加庫存量超過1萬人,移植人數達到16例,使得上海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達到4.5萬人,完成移植48次,雙雙超過全國數據的五分之一。今年1月的前13天里就已經完成兩例移植,一例是本地配對,一例則為異地配對成功。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在這樣的情況下,公眾社會更應當及時樹立科學關注骨髓移植的觀念,保護上海骨髓捐獻踴躍的良性態勢。」 一年內不見面原則 根據國際慣例,骨髓捐獻中的供者和患者之間至少應當保證移植一年內不見面的原則,尤其要避免在公共媒體上同時刊登供者和患者的照片,以及向患者透露供者的工作單位、家庭住址等等。既便是供者允許,一年內也應當避免雙方的接觸。可是近2年內,隨著本市骨髓配對成功例數的提高,供患雙方在媒體等方面的誘導下不僅可以見面,而且供者的一切個人資料均公布於眾。

2、骨髓捐獻是怎麼回事?

據統計,約有90%的公眾對骨髓(造血幹細胞)的移植方法、移植安全性和風險性等知識掌握不夠,對其過程的了解還停留在對字面含義的簡單理解上,普遍認為捐獻骨髓需要直接從供者骨內或脊椎內抽取骨髓。正是這種懼怕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人們加入志願捐髓者行列,造成了供者的流失。

實際上,捐獻骨髓與普通獻血沒有本質區別,現代醫學的進步使得骨髓移植的技術越來越簡單、安全和有效。目前採用的骨髓移植方法類似於一般獻血,只需採集50~100毫升含有造血幹細胞的血液輸給患者。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造血幹細胞本身就有50%處於靜止狀態,供者所捐獻的造血幹細胞只佔人體內造血幹細胞總量的0.3%~0.5%,在完成採集後,供者的造血幹細胞會迅速增殖,一兩周內完全恢復,所以捐獻骨髓對供者的健康不會產生不利影響。

骨髓庫實質上是通過普通血檢而建立的骨髓信息庫,即建立骨髓捐獻志願者資料檢索中心,而不是抽取志願者的骨髓儲存起來。

骨髓捐獻的步驟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15日 16:58

填寫中國血液在線骨髓捐獻志願者登記表;中國血液在線將把您的資料妥善保管並轉交給有關組織機構。

有關組織機構將安排您在適當的時間驗血(5毫升),並將化驗後HLA分型儲存在電腦資料庫中,供患者尋找配對;

初步配型相同,骨髓庫將通知您作進一步的檢測;

如果配型完全相同,骨髓庫的工作人員會向您詳細介紹捐獻過程,同時您必須接受全身檢查;

捐獻時您完全處於清醒狀態,從您的手臂靜脈中採集造血細胞(總量為50毫升),通過血細胞分離機富集,將剩餘的血液回輸人體。

3、捐獻骨髓是怎麼個捐法?

首先,您到所在地中華骨髓庫分庫登記,他們將與您面談,讓您了解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全部程序,再次征詢您對捐獻、採集造血幹細胞的態度。
在您捐獻前,會要求您作一次全面的身體檢查,確認您的健康狀況符合捐獻的條件。
需要正式簽署一份「捐獻造血幹細胞同意書」。在捐獻前的2~4周內將要求您保持健康的狀態,盡可能少外出,減少感冒等不良健康情況的發生。
最後,在實際採集、捐獻的前2~3天,將要求您少吃油膩的食物,睡眠良好,不要緊張等,以保持好心情、好狀態。
然後,需要再採取5毫升血樣,以便進行高分辨分型檢測,以確認與患者的配型相合。
登記成為志願者和實際採集、捐獻都是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上,因而才會與您約時面談,再次確認您的自願性質。因為做高分辨的HLA檢測需要高額的資金,您如果改變了決定,那就不用再作昂貴的檢測增加患者的負擔了。反之,如果您做了高分辨的檢測,又簽署了「捐獻造血幹細胞同意書」,則患者也將同時進行移植前的准備,進行大劑量的放射療法或化學療法,致患者喪失了造血能力,而此時您又改變了初衷,則患者不但喪失了生存的希望,更會加快其死亡,這是大家都不希望發生的惡果。因此,我們希望您能夠在報名捐獻時深思熟慮.

採取造血幹細胞主要有兩種方式:
一是抽取骨髓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需要作全身庥醉或局部麻醉,從捐獻者的髂骨中抽取骨髓血;
二是外周血採集造血幹細胞。即給捐獻者注射造血幹細胞動員劑,使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大量動員到外周血中,從捐獻者的肘部靜脈處進針,通過一種「血細胞分離機」的動作,將外周血中的造血幹細胞收集在50亳升的血漿袋中,同時將其它血液成份回輸到捐獻者體內。
我國目前較多採用外周血採集造血幹細胞。
在正常生理條件下,外周血的造血幹細胞量極少,不能滿足移植的需要。葯物動員之後,加速骨髓造血幹細胞的生成並釋放到外周血中,可使外周血造血幹細胞增加20~30倍,使得在外周血中就能採集到能滿足移植需要的造血幹細胞了。
動員劑的全名叫做「粒-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除能增加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的數量外,尚有輔助心臟功能等作用,而並未有對人體有害的報道或結論。
首先,我們慎重申明:決不會以損害捐獻者的健康為代價,去救助患者。因為人體內的造血幹細胞具有委強的再生能力,正常情況下,人體各種細胞每天都在不斷新陳代謝,進行著生成、衰老、死亡的循環住復,失血或捐獻造血幹細胞後,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內,血液中和各種血細胞恢復到原來水平,因此,捐獻造血幹細胞不會影響健康。
梵語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意思是說救人性命是功德無量的好事善事。

施善,在幫人的過程中,心中自然而然地會湧起欣慰之感。同時,一個人堅信活在世上對他人有益,對社會有益,會消除自卑感,增強對生活的自信心。施善,可使心理狀態獲得平衡,而平衡的心理狀態是預防許多疾病的基礎。科學家還發現,助人為樂、與人為善的思想和行動有益於人體免疫系統功能的建立和完善,情緒對免疫系統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健康的情緒通過神經、體液、內分泌系統溝通大腦及其它組織和器官,使其處於良性的動態平衡狀態,使人增強抵抗感染能力,從而免受各種疾病的侵襲。因而說,做好事、做善事,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有一幅獻血招貼畫,其宣傳口號就是「施比受更有福」,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捐髓者用自己的愛心延續、挽救了他人的生命,體現了人類共同生存、珍惜生命、友愛互助的高尚情操。愛心使心靈得到慰藉,使人生更加充實、快樂。經常保持充實、快樂的心緒是健康長壽必備的因素之一。

最後一個問題:有人買賣骨髓嗎?這樣的買賣,是不是違法的?
骨髓的採取和移植是一個很大很復雜的工程,而且捐者受者都是實名實姓,不可能有私下買賣.

4、捐獻骨髓對自己的健康有影響嗎?

理論上是沒有對身體有健康影響,但實際上是有副作用的。這個作用是存在手術和抽血過程中。根據國外對完成大約51,024例造血幹細胞異源移植,其中27,770例是進行骨髓移植,23,254例進行了外周血移植。在這些51,024名捐贈者中,5名捐贈者死亡,其中1例是在骨髓捐贈後死亡,4例則在外周血捐贈中死亡,死亡幾率約為0.98/1萬人。共有37例嚴重不良反應,致病幾率約為7.25/1萬人,其中12名在骨髓移植後(4.32/1萬人),25名在外周血移植後(10.76/1萬人)。此外,大約有20名捐贈者出現惡性血液瘤(3.92/1萬人),其中8名捐贈者在骨髓移植後,12名捐贈者在捐獻外周血幹細胞後。惡性血液瘤的出現幾率並沒有高出正常年齡和性別相關的致病幾率普查結果。
結論:造血幹細胞的捐贈可能存在致死或者嚴重不良反應的風險,這個風險雖然小但是確實存在。人體是非常復雜和奇妙的有機體,目前的科學對許多功能和機制都不清楚。造血幹細胞是最神秘的細胞,白血病的發作就是各種因素干擾它造成的後果。採集造血幹細胞目前需要人為干擾,所以,除非以後科技發達,採集時靜悄悄,一點也不會干擾造血功能,而從身上採集極小部分,這才會消除副作用。

5、捐獻骨髓的自己一病不起,是什麼原因呢?

骨髓移植對捐獻者的身體健康並不會造成任何影響,相反,給白血病患者帶來了生存的希望。意見建議:許多人認為捐獻骨髓是抽取脊髓,這完全是一種誤解。骨髓移植需要的是人體內的紅骨髓--造血幹細胞。一個成年人的骨髓重量為3公斤,一名供髓者提供不足10克的骨髓造血幹細胞就能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因此不會減弱其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的降低,根據你的情況,建議多休息,不要有太大壓力,調整情致,放鬆心情,保持心情愉悅。希望對你有幫助~

6、為什麼骨髓捐獻者和被捐者,一輩子都不能見面?

首先是為了保護患者,防止情緒激動,其次是保護捐贈者不受傷害,還有防止捐贈者趁機敲詐。

我們都知道骨髓捐獻者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這相當於為病人挽救生命。然而,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捐贈者和接受者都不允許見面,甚至一輩子不能見面。

原因1:不利於患者的康復

即使白血病患者接受了合適的骨髓移植,其成功率也只有70%。因此,只有在術前保持患者情緒穩定,才能提高骨髓移植的成功率。如果病人和捐獻者此時相遇,很可能會激發病人的情緒,這對病人的手術極為不利。因此,為了讓病人手術成功,醫生不會讓兩人在手術前見面。

原因2:保護捐贈者的個人信息

在我國,患白血病的人不多,但捐獻骨髓的人也不多。因此,如果捐獻者的個人信息泄露出去,他可能會遇到為自己生命而拚命努力的病人。到時候,到時候讓捐獻者騎虎難下,甚至嚴重者可能威脅到生命安全。因此,為了確保捐贈者的生命安全,拒絕會見捐贈者和接受者。

原因3:防止非法交易

你知道,對於白血病患者來說,骨髓移植是他們最後的希望。如果有人能在這個時候拯救他們,那麼他們一定會戰斗並抓住生命的機會。這時,非法分子可能會利用病人的心理,開始要價過高。因此,為了防止這種非法交易,醫院不允許捐贈者與接受者會面。

捐獻骨髓是自願的,只是為了愛。如果一切變得復雜,對病人和捐贈者都非常不利。因此,無論原因是什麼,捐助者和受援者都不允許會面。

7、捐獻骨髓時是怎樣抽取的

朋友,詳細介紹給你了, 1.骨髓是人體的造血組織,位於人體許多骨骼內.成年人的骨髓分兩種: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能製造紅細胞、血小板和各種白細胞.血小板有止血作用,白細胞能殺滅與抑制各種病原體,抱括細菌、病毒等;某些淋巴細胞能製造抗體。因此,骨髓不但是制血器官,它還是重要的免疫器官。黃骨髓主要是脂肪組織,當人體貧血時,它可以轉化為紅骨髓。 2.捐獻骨髓會不會影響捐獻者的身體健康? 捐款骨髓不會影響人的健康。許多人認為捐獻骨髓是抽取脊髓,這完全是一種誤解。骨髓移植是需要人體內的紅骨髓——造血幹細胞。一個成年人的造血幹細胞是3公斤,一名捐獻者提拱不到10克的骨髓幹細胞就能救活一名白血患者、因此不會減盡弱其免疫能力和造血能力。骨髓是在生能力很強的組織,對於健康捐獻者,會在10天左右即可補足所捐獻的幹細胞量。 3.健康者在什麼年齡段適合捐獻骨髓? 健康者在18~55歲均可捐獻骨髓。 4.什麼是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是指把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從一個人體內移植到另一個人體內(一般是通過靜脈輸入)。確切地說,骨髓移植就是造血幹細胞的移植。 5.什麼人需要進行骨髓移植? 人體血液系統及免疫系統的嚴重疾病,如白血病(俗稱血癌)。淋巴瘤、再生障礙性貧血地中海貧血、重病放射病患者,繼續生存的希望就是骨髓移植。我國每年約400萬名各類疾病的患者等待著骨髓移植。 除了對捐獻者的休重、血壓等身體健康程度和獻血條件一樣外,捐獻骨髓者一般要求在18周歲以上、45周歲以下,最好有獻血或捐獻血小板的經歷,一旦抽樣,配對也要求是身體、心理等都較成熟者,以便於救治患者,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捐髓實際上是捐獻造血幹細胞,一次性捐獻量約20克左右,對身體沒有影響,市民可在義務獻血的同時填寫一張自願捐髓表,這樣醫院將有關資料輸入信息庫後,可隨時約請志願者救死扶傷。 樣捐獻骨髓 1.如何成為志願捐獻者? 如果您年齡在18至55歲之間、身體健康,可撥打中華骨髓庫骨髓捐獻熱線電話:(北京)010-65126600,(上海)021-62478117,或到區縣級以上紅十字會報名,並填寫志願捐獻書及有關表格。 2.捐獻骨髓有哪些步驟? 1)報名後,骨髓庫或紅十字會安排您驗血5毫升,並將化驗的HLA分型結果儲存在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中,供患者尋找配對。 2)供者與受者初步配型相同,骨髓庫的工作人員會向您詳細介紹捐獻過程,同時請您接受全身檢查。 3.如何抽取骨髓? 抽取骨髓造血幹細胞有兩種方法:一是醫生在供者的髂骨部位穿刺採集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術後一兩天內有些疼痛,一周內就可完全恢復。二是用科學的方法有效地動員骨髓和其他部位的造血幹細胞大量釋放到外周血液中去,從供者的手臂靜脈中採集,並通過機器將造血幹細胞分離出來,剩餘的血液回輸到供者體內。 4.捐獻骨髓會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許多人認為捐獻骨髓是抽取脊髓,這完全是一種誤解。骨髓移植需要的是人體內的紅骨髓——造血幹細胞。一個成年人的骨髓重量為3公斤,一名供髓者提供不足10克的骨髓造血幹細胞就能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骨髓是再生能力很強的組織,一般健康者捐獻造血幹細胞後在十天左右即可補足所捐的幹細胞量。因此,捐獻骨髓不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8、為什麼捐獻骨髓者與被捐者不能見面?

這是根據國際上雙盲原則的慣例。因為是非親緣無償捐獻,而且捐獻後移植不一定能夠完全治癒。如果患者完全治癒了,捐獻者有可能向患者索取報酬……如果患者沒有完全治癒,還有可能向捐獻者索取再次捐獻……

為了避免這些可能出現的問題,國際上對於骨髓捐受方才有了這么個雙盲原則,即雙方都不知道對方的詳細信息。

9、捐骨髓 為什麼眾人都避而遠之

不會恢復是誤區
造血幹細胞可以進行不對稱有絲分裂
有很強的自我更新~自我表現維持能力

另外就是捐獻骨髓需要麻醉
麻醉存在一定風險
紅十字會本意是不會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傷害健康人
所以大陸地區採用外周血幹細胞採集方法
台灣因為起骨髓並為紅十字會機構
台灣慈濟庫是帶有宗教性質的
所以台灣慈濟庫是外周血採集法和骨髓採集法並存
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可以自由選擇

10、捐獻骨髓到底捐的是什麼啊 ?

許多人認為捐獻骨髓是抽取脊髓,這完全是一種誤解。骨髓移植需要的是人體內的紅骨髓--造血幹細胞。一個成年人的骨髓重量為3公斤,一名供髓者提供不足10克的骨髓造血幹細胞就能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因此不會減弱其免疫功能和造血能力。骨髓是再生能力很強的組織,一般健
康者捐獻造血幹細胞後在十大左右即可補足所捐的幹細胞量。

與捐獻骨髓的初衷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