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時候站樁
「要把骨髓洗,先從站庄起」——站庄是武術和氣功的基本功夫。具體站庄,有早上站的,有晚上子時站的,有早晚都站的,也有中午站的,效果都不錯。不必拘於時間的問題,關鍵是站庄姿勢和意念的正確以及站庄時間的長短。
2、這世上真的有氣功嗎?
氣功的分類 悠久的歷史,廣闊的幅員,數千年來億萬人的氣功實踐,祖先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氣功遺產。流派門戶之眾,功法種類之多,何啻千百。為使人們對我國氣功有一概括的了解,這里介紹幾種分類的方法。 一、從練功內容分 1、性功: 「性」指心性、神意的活動。古稱「心為地,性為王,王居心地上」(《壇經》)。性功主要從練神入手,完全集中於意識活動的鍛煉。開始多從上丹田練起(但守上丹田者並非都屬於性功),或不靠意守,任其自然。佛家參禪,以及以一念代萬念等以調心為主的功法均於此。當然,涵養道德,陶冶性情也屬性功范疇。 2、命功: 「命」指腎精以及身軀有形之物。命功從練精入手,有聚津生精,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等階段,開始多守下丹田。導引、按蹺等凡是以調身為主的功法多屬此。 3、性命雙修功: 任何功法的高級階段都是性命兼修的。有先修性功,後修命功,以完成性命雙修者;有先修命功,後修性功,以完成雙修者;有從開始就上練神慧以修性,下練元精以修命而行雙修者。 二、從練功的姿態分 總體上可分為動靜兩大類。凡是具有形體運動的統稱為動功,保持靜態姿勢的稱為靜功。動功多是外動而內靜,動中求靜;靜功則是外靜而內動,強調意和氣的鍛煉。因此古有「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之說。實際上動靜內外之分也並非絕對的,往往是動靜結合,內外兼練。 人的姿態雖然千變萬化,但不外行、立、坐、卧四個方面,古人稱為「四威儀」。並要求「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鍾,卧如弓」,從現代力學、醫學的原理來看,這是符合健康要求的,是保持健美姿態的基本要領。 1、站功: 又稱站樁,站功對於強壯身體,發動真氣,增進體能等有明顯的效果。它不僅是一種氣功鍛煉的方法,也是武術的基本功,是達到武術上乘功夫的重要途徑。古人雲:「要把骨髓洗,先從站樁起。」故站樁不僅適於老弱病人,也適合於健康的人、青壯年和體育愛好者。 2、坐功: 是靜功鍛煉的基本姿勢,此法易於啟動真氣而不外散,有助於打通經絡,並觀察內景,故為歷代氣功界所推崇。坐功姿勢也有多種,通常有平坐(坐在椅、凳上)、盤膝坐(又分為自然盤――散盤;單盤――一足上抵會陰,另一足置於大腿根部;雙盤――兩足分別壓於兩腿上)和跪坐(跪姿、臀部坐在小腿和足上)等多種。 3、卧功: 以卧式練功,較坐功更有利於放鬆入靜,但也易於入睡。卧功姿勢又有側卧和仰卧之分。 4、行動: 在行進中練的功法,行功多從武術的一些基本步法脫胎而來的,如太極拳中的踽步,八卦掌中的U泥步等等。行功易學易練,也不易出偏差,而且有和暢氣血、疏通經絡的作用。 三、從歷史源流分 歷史上存在著醫、儒、道、釋、武等不同流派的修煉方法,實際上這是同源而異流。在修煉方法上各流派互相滲透、互相移植,已無法界定清楚,不過在修煉的目的方面,卻是各不相同的。但儒、道、釋、醫、武各家的修煉方法都有健身作用,健身氣功應廣征博採、取其精華。 1、 道家氣功 道家氣功術法林立,內容豐富。道家認為精、氣、神是人體生命活動最基本的物質,故以精、氣、神為修煉的基礎,以寶精、固氣、嗇神為修煉的原則,從而達到精足、氣充、神旺的目的。道家氣功重視性命雙修,形神並練,它有一套完整的「從有為以造無為」,「先修命後養性」的理論和精細的氣脈雙修、還丹內斂、吐納導引、動靜相兼的練功口訣,無論動功、靜功都是有理論、有系統、有次第、有方法,並且還有一套糾治練功偏差的方法,以及練功與「服餌」相結合的營養學和煉丹煉汞的技術。這一系列所謂「有為無為」、「修命養性」以及醫葯、煉丹、服餌、吐納、導引等的理論和方法,都是值得我們研究的。 2、 儒家氣功 儒家氣功以「煉心」為主旨,著重於道德的凈化與陶冶,在練功中引入了倫理規范,重視修身治學,攝生養氣。一方面,他們把「修身」當作「用世」、「治世」的基礎,如《大學》中說:「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另一方面,有特別強調「用世」、「治世」的實踐當中「修身」,把「用世」看成「修身」的繼續,或者說是修身的一個飛躍。總之,以「修身」為本,「修身」、「治世」和「用世」三者的統一是儒家氣功的特色。 2 氣功的分類 3、 佛家氣功 佛家氣功是以佛家思想為理論基礎,主張『戒』、『定』、『慧』三者並重,而以禪定為基礎,目的在於斷惑存真,明心見性。 中國佛家氣功又有天台宗、凈土宗、禪宗、密宗等眾多流派,其中每一派又分出無數支流,所謂「八萬四千法門」乃是舉數之言,實則是「法門無量」的。佛家氣功止觀雙運、定慧雙修,講求「依戒資定,由定生慧,依慧而斷除妄惑,顯發真理」。 4、 醫家氣功 醫家氣功以防病治病、養生保健為目的。與道家相比,醫家更重人體本身的生命運動,對於經絡、臟腑的氣化過程和規律,有更為深入細致的認識。醫家氣功不僅是醫家修身治學的基礎實踐,也是醫家濟人惠世的重要方術。《黃帝內經》所列醫家治病的五種主要方法中的導引、按蹺、吐納、行氣本身就是氣功;而按摩、針灸、亦和氣功有密切關系。 5、 武術氣功 武術氣功是武術與氣功相結合的一種特殊氣功。武術氣功的特點是以充盈內氣為基礎,強調意、氣、力、形相結合,注重凝神聚氣,以意馭氣、以氣引形,從而增強形的功能,武術氣功可以提高人體反應的靈敏度,強壯內臟及筋骨的功能,具有強身健體、防身御敵的功效。 四、從功法的特點分 按照氣功功法的特點,可分為導引派、吐納派、禪定派、存想派、周天派五大主要派別。 1、導引派 導引派氣功注重肢體運動,動作導引,要求意氣相隨,形神合一,具有強健筋骨、疏通經脈、調和氣血、祛病強身的作用。 2、吐納派 吐納派是以鍛煉呼吸為主,又稱為練氣、調氣、行氣;調吸派主要是呼吸精氣,吐故納新。其中又分為以練吸為主的納氣法和以練呼為主的吐氣法。 3、靜定派 靜定派是指以意念鍛煉為主,要求集中意念、專注一境、凝神靜坐,達到心如明鏡止水、一塵不染的境界,氣功界常講的「以一念代萬念」的功法即屬此派。 4、存想派 存想派也是以意念鍛煉為主,與靜定派所不同的是,存想派功法是運用想像體內景象的方法來集中意念,氣功界所謂「以念制念」的功法即屬此派。 5、周天派 周天派源於古代內丹術,故又稱內丹派,它是在意識內斂的基礎上,意氣相依,內氣沿任脈、督脈等經絡路線運行為特點的一派功法。一般又分為以通任、督二脈為主的小周天和以通奇經八脈或全身十二部經脈為主的大周天兩類。 以上列舉了幾種氣功的分類方法,遠非全面;但從中可以看出我國氣功的一個「橫斷面」,以及它和中國古代文化的一些聯系。 本文來源:《健身氣功培訓教程》 現代「氣功」一詞包括了古代的「吐納」、「導引」、「存神」、「靜功」、「動功」、「內功」、「外功」、「修練」、「打坐」、「入定」、「坐禪」、「靜坐養生」、「修身養性」、「呼吸養生」等等,甚至太極拳等某些武術,只要以內功為基礎,都屬氣功的范圍。 氣功又分動功與靜功兩大類,前者也叫外功,後者也叫內功。外功以內功為基礎,靜極才能生動,所謂「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精氣神充足了,筋骨才能強壯。靜功並非靜止,而是「外靜內動」,是機體的特殊運動狀態。正如王船山所說:「靜者靜動,非不動也。」靜以養神,以吐納呼吸為主要練功方法;動以練形,以運動肢體為主要練功方法。無論靜功還是動功,都離不開調心、調息、調身這三項練功的基本手段,也就是意守、呼吸、姿勢三個環節。靜則生陰、動則生陽,動靜兼練,「三調」結合,於是陰陽調和,祛病延年。正如陶弘景的《養性延命錄》里所說:「能動能靜,所以長生」。 由上可知,氣功是在中醫養生理論指導下產生的一種祛病延年的身心鍛煉方法。它與現代科學的預防醫學、心身醫學、運動醫學、自然醫學、老年醫學以及體育、武術等等,都有一定的聯系。它通過自我調控意念、呼吸和身軀、來調整內臟活動,加強自身穩定機制,從而達到祛病益壽的目的。
3、學氣功,急
氣功不是不能自學,只是不能盲目瞎練。連基本的術語都不懂、練功中的反應如何處理都不知道,不出問題才叫奇怪了。
下面這個鏈接說了氣功的起源以及重大歷史失誤,客觀的描述了氣功是什麼。
http://hi.baidu.com/%CA%B1%C9%D0%D2%C2%B9%F12/blog/category/%C6%F8%B9%A6
對氣功有個大概印象後看一下呂繼唐著的《靜功養生的理和法》作為理論基礎不要盲目瞎練。至少要了解姿勢、意念、呼吸的關系,明白氣功中的術語比如什麼是含胸拔背、虛靈頂頸等,如何處理練功中出現的反應。這本書對只聽過氣功這個名詞的人非常合適,說明了氣功的本質就是「松」「靜」二字只要按照這兩個字去做就不會出問題。百度上可以搜得到,在豆丁網能看PDF格式的。
作為初學建議練無意念的站樁作為入門為好,安全簡單有效。安全是不容易出偏差,簡單是只要姿勢正確就有效,有效就是任何資質的人都能練出效果。
具體功法可以練《靜功養生的理和法》里的樁功,也可以自己找喜歡的。比如馬步站樁、武當自然外氣功等。
下面是為什麼推薦用站樁入門的帖子
入門首選-瑣議中下根器人練功(曾慶余)
人根有利鈍,道無而北祖
「大道修之有易難,須知由我也由天」——「天」,即「天生秉賦」、「根器」。這是客觀存在。有慧眼的老師父都願意收上乘根器人為徒。
上上根器人,對氣特別敏感,習經練任何一門氣功理法,不但得氣快、上功快,出功能也快。即使無師也能自能;「照本宣科」也能契入上乘佳境。這樣的天生靈根者較為稀少。百分這七八十都屬於中、下根器人。特別是下根器人,對氣遲鈍,練功得氣慢,上功慢,即使在「大師」的帶功報告場中也感覺不深,無動於衷。
筆者就是一個頗為典型的「下下根器」人,充分領略過這些「苦處」。好在並未因此而灰心,仍然像吃飯一樣,每天必須練上一陣。走過一些彎路之後,漸有所悟對氣遲鈍的中、下根人從基本命功起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等於「速成」,離「神、秘、奇」遠一點愈能較快地上進。經絡有寬窄人人各異之。
筆者常以「萬事萬物萬人萬書」為師,未拜過老師。進行氣功實踐以後,一兩年尚無明顯氣咸,再加一兩年,才逐漸進入功境。同時也體悟到,入門練功的「後天意識後天氣」旨在於「減少耗能,增加儲能」,強身健體,無成而成。再進一步,「始於有意,終於無意」,識神寂而元神顯、元氣生:玄關竅開,元氣激發,自動循經運行,進入「先天意識(無意識)先天氣」、「得其一,萬事畢」的更高功境,從一般的強身健體向脫胎換骨、永固命根的境界升華。
受了氣功的福澤,則發願以氣功的福慧潤澤四方,筆者在習練氣功的同時也教練氣功。各家功法,任君選用,因人施教,「徒弟」們當中開天目、出功能、結金丹者大大的有。
為探索氣功之秘與跡,常教開了天目的「徒弟「們進行透視,發現了氣功效應的許多秘密:凡是對氣敏感、很快出自發功的人,經絡都很寬粗,在5—10毫米之間;中等敏感型人其經絡寬粗度在2——5毫米之間;遲鈍型人的經絡不足2毫米。我的經絡粗度不足1毫米,像一根光亮的銀絲;而敏感型人其經絡似一條條閃光的亮帶。
經絡寬粗的人,其穴位大如蠶豆,對外界信息——特別是對「邪氣」極為敏感,故而容易罹病。但是這類人一旦練起功來,入門快、上功快、祛病快,出功能也快。可以說,凡是容易犯病的人,大都屬根器上乘的人。
經絡細小的人,穴位小如綠豆,對外界信息、包括「邪氣」也不敏感,因而不易犯病。但練起功來得氣慢,進展慢,更談不上出功能。這類人身體健康,性格堅強,很少生病,不大容易相信氣功。
筆者練功三年多,才初步有了氣咸,經多人透視,經絡已增寬至2毫米多一點了。五六年後,又增至5.5毫米,色澤也由白變紅。這時氣咸已悲常明顯,24小時都感到有氣體內周轉不息,精神、體質都有明顯變化。眼鏡已由400度減至150度,成天看書、寫字仍字跡清晰。有時也可不戴眼鏡,字跡的清晰度稍差一些。對於年近花甲的我,其視力比起十年前尤佳,自認為是不小的收獲。
百練不如一站。氣功下手功夫可謂浩如煙海,高、超、神、秘、速成——,令人目不暇接。在當前這種快節奏生活中的廣大在職者很難抽出富裕時間來練復雜的功法,筆者主張「百練不如一站」———「要把骨髓洗,先從站樁起。」站樁,式簡而效宏,外靜而內動;血液由內臟流向四肢,並遠達末梢微循環系統,且具整體效應。
站樁,以形引氣——擺好架勢既可激活經絡、引發真氣;加之閉目塞聽,不思不想,後天氣與先天氣兼練。以形引氣,重在架勢,對「入靜」程度要求不高,或不加要求。
筆者推薦高《馬步站樁功》:站與肩寬,腳呈八字(內八字),臂微後坐,腿微下蹲,雙掌指尖相對置於腹前呈抱球狀;輕閉雙目,自然呼吸。時間30——60分鍾以上。
內氣發動時,循經絡流注形成經絡磁場相互感應出現外動,這是在調治疾患、協調臟腑功能、平秘陰陽,就不要死站,而應順其自然———;直至氣機停運,隨機自然收功。
中、下根器人經絡不很寬粗,形成的經絡磁場也不太強,不會出現大而持續很久的外動儀態。即使出現較大的外動而又無人指導時,自己覺得難以把握可把眼睛睜開,「睜眼跑神」,能量釋放,外動很快就減小下來。
一俟站樁理法、要領掌握純熟,並有明顯氣咸,已經入門以後,形式就不那麼重要了,隨時隨地、不拘任何姿態、一放鬆膝部站著氣咸就會出現,此時盡可因地制宜地站練。這樣站練下去,持之以恆,再遲鈍的人,三五個月,一年兩載,即會「有意練功,無意成功」。
動以練氣靜以養氣。中、下根器人下手即坐練靜功,很難過「入靜關」。久坐無氣咸,容易生厭煩,極易導致放棄。
當練樁功得氣以後,再坐(卧)練靜功,體內即有感應,興味自然就濃了。有興趣者不妨試練命蒂呼吸法。(註:此法在上篇已介紹)
隨著練功的深入,內景日益豐富,漸次進入「心境一如、心息相依」境界,雜念不排而自排,從此漸入佳景,妙覺橫生。
廣大中下根器人內氣尚不充足之時,暫時放一放秘法、神通、法術之類,堅持以既不奇也不秘的站樁功入門,「持之以恆,就是速成」。「萬事起頭難」,入門得氣以後,深造就容易了。中、下根器人只要真通氣功義理,練功方法得當,仍有希望在一個不太長的時間里(放下出奇跡的期望)契入甚深境界,取得相應的成就。
4、氣功怎麼練最簡單的入門方法我很笨
http://hi.baidu.com/%CA%B1%C9%D0%D2%C2%B9%F12/blog/category/%C6%F8%B9%A6
中醫經絡學,了解經絡,
穴位最好的網站
http://krsna.lamost.org/medi/classic/jingluo/jlflashset.htm
如果你想練氣功,
如果你對氣功迷茫,
如果你對氣功好奇,
如果你練氣功走火魔了
一定要看這個網站,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jichulilun/index.html
黃帝內經 想練氣功必看此網站http://v.ku6.com/show/gUgCxbvxMQKZ0gz8.html
5、馬步站樁什麼時候比較適宜,我是大學生,一天都在教室,不是上課就是上自習,只有早晚(十點後)才在寢室
「要把骨髓洗,先從站庄起」——站庄是武術和氣功的基本功夫。具體站庄,有早上站的,有晚上子時站的,有早晚都站的,也有中午站的,效果都不錯。不必拘於時間的問題,關鍵是站庄姿勢和意念的正確以及站庄時間的長短。如果練得好,中午站庄可以代替午覺,一天都會精力充沛;本人上學時一般在晚自習後到宿舍樓頂的平台上站庄(大約十點半),有同宿舍好事者跑到我旁邊學樣站庄,呵呵。供參考。
6、我是氣功愛好者,請問一下怎麼樣才能打通周天
你練的是靜功嗎?身體素質好和練功的資質好是有區別的,兩者不是對應的關系。
希望下面的這個帖子對你有幫助
入門首選-瑣議中下根器人練功(曾慶余)
人根有利鈍,道無而北祖
「大道修之有易難,須知由我也由天」——「天」,即「天生秉賦」、「根器」。這是客觀存在。有慧眼的老師父都願意收上乘根器人為徒。
上上根器人,對氣特別敏感,習經練任何一門氣功理法,不但得氣快、上功快,出功能也快。即使無師也能自能;「照本宣科」也能契入上乘佳境。這樣的天生靈根者較為稀少。百分這七八十都屬於中、下根器人。特別是下根器人,對氣遲鈍,練功得氣慢,上功慢,即使在「大師」的帶功報告場中也感覺不深,無動於衷。
筆者就是一個頗為典型的「下下根器」人,充分領略過這些「苦處」。好在並未因此而灰心,仍然像吃飯一樣,每天必須練上一陣。走過一些彎路之後,漸有所悟對氣遲鈍的中、下根人從基本命功起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等於「速成」,離「神、秘、奇」遠一點愈能較快地上進。經絡有寬窄人人各異之。
筆者常以「萬事萬物萬人萬書」為師,未拜過老師。進行氣功實踐以後,一兩年尚無明顯氣咸,再加一兩年,才逐漸進入功境。同時也體悟到,入門練功的「後天意識後天氣」旨在於「減少耗能,增加儲能」,強身健體,無成而成。再進一步,「始於有意,終於無意」,識神寂而元神顯、元氣生:玄關竅開,元氣激發,自動循經運行,進入「先天意識(無意識)先天氣」、「得其一,萬事畢」的更高功境,從一般的強身健體向脫胎換骨、永固命根的境界升華。
受了氣功的福澤,則發願以氣功的福慧潤澤四方,筆者在習練氣功的同時也教練氣功。各家功法,任君選用,因人施教,「徒弟」們當中開天目、出功能、結金丹者大大的有。
為探索氣功之秘與跡,常教開了天目的「徒弟「們進行透視,發現了氣功效應的許多秘密:凡是對氣敏感、很快出自發功的人,經絡都很寬粗,在5—10毫米之間;中等敏感型人其經絡寬粗度在2——5毫米之間;遲鈍型人的經絡不足2毫米。我的經絡粗度不足1毫米,像一根光亮的銀絲;而敏感型人其經絡似一條條閃光的亮帶。
經絡寬粗的人,其穴位大如蠶豆,對外界信息——特別是對「邪氣」極為敏感,故而容易罹病。但是這類人一旦練起功來,入門快、上功快、祛病快,出功能也快。可以說,凡是容易犯病的人,大都屬根器上乘的人。
經絡細小的人,穴位小如綠豆,對外界信息、包括「邪氣」也不敏感,因而不易犯病。但練起功來得氣慢,進展慢,更談不上出功能。這類人身體健康,性格堅強,很少生病,不大容易相信氣功。
筆者練功三年多,才初步有了氣咸,經多人透視,經絡已增寬至2毫米多一點了。五六年後,又增至5.5毫米,色澤也由白變紅。這時氣咸已悲常明顯,24小時都感到有氣體內周轉不息,精神、體質都有明顯變化。眼鏡已由400度減至150度,成天看書、寫字仍字跡清晰。有時也可不戴眼鏡,字跡的清晰度稍差一些。對於年近花甲的我,其視力比起十年前尤佳,自認為是不小的收獲。
百練不如一站。氣功下手功夫可謂浩如煙海,高、超、神、秘、速成——,令人目不暇接。在當前這種快節奏生活中的廣大在職者很難抽出富裕時間來練復雜的功法,筆者主張「百練不如一站」———「要把骨髓洗,先從站樁起。」站樁,式簡而效宏,外靜而內動;血液由內臟流向四肢,並遠達末梢微循環系統,且具整體效應。
站樁,以形引氣——擺好架勢既可激活經絡、引發真氣;加之閉目塞聽,不思不想,後天氣與先天氣兼練。以形引氣,重在架勢,對「入靜」程度要求不高,或不加要求。
筆者推薦高《馬步站樁功》:站與肩寬,腳呈八字(內八字),臂微後坐,腿微下蹲,雙掌指尖相對置於腹前呈抱球狀;輕閉雙目,自然呼吸。時間30——60分鍾以上。
內氣發動時,循經絡流注形成經絡磁場相互感應出現外動,這是在調治疾患、協調臟腑功能、平秘陰陽,就不要死站,而應順其自然———;直至氣機停運,隨機自然收功。
中、下根器人經絡不很寬粗,形成的經絡磁場也不太強,不會出現大而持續很久的外動儀態。即使出現較大的外動而又無人指導時,自己覺得難以把握可把眼睛睜開,「睜眼跑神」,能量釋放,外動很快就減小下來。
一俟站樁理法、要領掌握純熟,並有明顯氣咸,已經入門以後,形式就不那麼重要了,隨時隨地、不拘任何姿態、一放鬆膝部站著氣咸就會出現,此時盡可因地制宜地站練。這樣站練下去,持之以恆,再遲鈍的人,三五個月,一年兩載,即會「有意練功,無意成功」。
動以練氣靜以養氣。中、下根器人下手即坐練靜功,很難過「入靜關」。久坐無氣咸,容易生厭煩,極易導致放棄。
當練樁功得氣以後,再坐(卧)練靜功,體內即有感應,興味自然就濃了。有興趣者不妨試練命蒂呼吸法。(註:此法在上篇已介紹)
隨著練功的深入,內景日益豐富,漸次進入「心境一如、心息相依」境界,雜念不排而自排,從此漸入佳景,妙覺橫生。
廣大中下根器人內氣尚不充足之時,暫時放一放秘法、神通、法術之類,堅持以既不奇也不秘的站樁功入門,「持之以恆,就是速成」。「萬事起頭難」,入門得氣以後,深造就容易了。中、下根器人只要真通氣功義理,練功方法得當,仍有希望在一個不太長的時間里(放下出奇跡的期望)契入甚深境界,取得相應的成就。
7、想問下練易經經有什麼效果,初學者應該從何
長恨歌(白居易)
8、每天原地跳躍200次 這樣堅持下去 一兩個月後會不會有明顯的增高呢?
你是男的還是女的!你多大了
9、請教專業人士,關於扎馬步。
馬步里的氣沉丹田和鼻子里呼吸的氣是兩回事。
馬步不能提高用腿的力度,當然會比練之前要好。但可以使你在練習出腿速度、力量等相關技巧時事半功倍。
還有你練的是低位馬步嗎?下面提供一個低位馬步站樁的姿勢。如果有疑問可到民間中醫網的氣功導引板塊找ID叫醫盲的請教,他在那裡免費教授各種簡單有效的功法。
頭頂懸,含胸拔背,盡量放鬆。兩腳開3腳寬,平行,下蹲,大腿水平(稍高亦可不要過高拉),兩臂可胸前環抱狀,可兩掌前推狀,可叉腰,可撫膝蓋上(不建議,容易使力)。愈久愈好。。。。
其他:
1.備一個小鬧鍾放在面前,計時用。
2.每天至少鍛煉一次,每次鍛煉累積時間不少於30分鍾。
3.每次堅持的時間應逐步延長:比如今天第一次蹲樁,只能堅持60秒,第二次45秒,----,那麼明天第一次爭取65秒(哪怕62秒),第二次50秒,----,後天第一次爭取70秒,第二次爭取55秒,----,以此類推。4.汗出勿當風,勿沖涼。
5.能一次堅持到5分鍾時,就會體會到少腹內熱能發生,後來會慢慢自動循經流動。
6.能一次堅持到10分鍾左右,會出現「呼吸極限」,類似長跑運動跑到千把兩千米的時候出現的呼吸極限。這時一定要堅持,千萬不要放棄。
7.能輕松過呼吸極限後,會漸入佳境,一蹲數十分鍾不是難事。身體內外隱將疾逐步攻動。
8.就算按5秒鍾遞進鍛煉,第一次堅持5分鍾只要48天,到10分鍾只要百日左右。能堅持百日築基,輕松過呼吸極限關,自會體味到其中樂趣,大有欲罷不能之感。
站樁的好處
坐、卧、站、行四類樁功,以站樁為最佳,故有「萬動不如一靜,萬練不如一站」,「要把骨髓洗,先從站樁起」的經驗之談。
「寒從腳下生」中醫學認為,人的生命發展規律是青年時期下焦實(指肝、腎),上焦虛(指心、肺),元陽充足,頭目清醒,到了老年,變為下焦虛,上焦實,由於心血管衰退而容易引起多種疾病。所以上虛下實被中醫學認為是身體健康的標志,而上實下虛則是病態的表現。站樁功採取曲肘抬臂、屈膝下蹲,使身體重心下降來促使上身松馳,以糾正和克服上實(頭腦脹痛、目眩耳鳴,胸腹脹滿)、下虛(頭重腳輕,腰腿酸軟,尿頻)的不良生理狀態,使之保持上部虛以利於宗氣運行,下部實以保持腎精充實。
馬步站樁功類似熊經,即莊子《南華經》所提的(熊經鳥申)中的熊經,指熊走路或攀樹的姿勢。
站樁功的樁是樹樁的意思,功是功夫。樹樁埋在地下比較堅固,不易被推倒撥出,從形體上看相對安靜。馬步站樁是一調代三調,以調身代替調心、調息。它通過起勢啟動帶脈,帶脈一動,任、督二脈也動,十二經脈隨之而動,實質上是外靜內動,動中求靜,故行家認為[樁功是休息中的鍛煉,是鍛煉中的休息]
馬步站樁不要閉眼入靜與意守,而是以形引氣,頭頂百會與天氣相接,腳底湧泉與地氣相連,手心勞宮穴與自然之氣相通。膝關節神經受到強刺激,真氣由此而生,稍練片刻,即感身熱手脹,發麻、體內病氣、濁氣、邪氣隨汗而出。
站樁功是在腳的基礎上進行。腳現在被稱為勞苦功高的[第二心臟]、[精氣之根]。人體30%的神經集中於腳底,腳趾是足三陰、足三陽經脈的起上交會穴,故很敏感。同時,通過內[八字]字腳,抬臂下蹲,易於圓檔。襠圓在於打開會陰穴。會陰穴居兩陰間,為任、督、沖三脈的起點,可調整一身的精血,通調任、督二脈,[任、督調則百脈皆通]
馬步站樁是打開會陰穴和疏通經絡的重要方式,有利於人體氣機的快速啟動,促進和增強督脈與任脈的循環功能,以活路諸脈。氣行血行,血行氣盛,隨著體內氣機的理順活躍,各種症狀均能很快得到改善,實現 對疾患的不治而治。正如蘇東坡評價氣功時說的:[其效初不甚覺,但積累百餘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葯,其力百倍。]所以一定要按照功法要求堅持下去,功到自然成。
10、這個世界上真的有氣功嗎?
氣功的分類 悠久的歷史,廣闊的幅員,數千年來億萬人的氣功實踐,祖先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氣功遺產。流派門戶之眾,功法種類之多,何啻千百。為使人們對我國氣功有一概括的了解,這里介紹幾種分類的方法。 一、從練功內容分 1、性功: 「性」指心性、神意的活動。古稱「心為地,性為王,王居心地上」(《壇經》)。性功主要從練神入手,完全集中於意識活動的鍛煉。開始多從上丹田練起(但守上丹田者並非都屬於性功),或不靠意守,任其自然。佛家參禪,以及以一念代萬念等以調心為主的功法均於此。當然,涵養道德,陶冶性情也屬性功范疇。 2、命功: 「命」指腎精以及身軀有形之物。命功從練精入手,有聚津生精,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等階段,開始多守下丹田。導引、按蹺等凡是以調身為主的功法多屬此。 3、性命雙修功: 任何功法的高級階段都是性命兼修的。有先修性功,後修命功,以完成性命雙修者;有先修命功,後修性功,以完成雙修者;有從開始就上練神慧以修性,下練元精以修命而行雙修者。 二、從練功的姿態分 總體上可分為動靜兩大類。凡是具有形體運動的統稱為動功,保持靜態姿勢的稱為靜功。動功多是外動而內靜,動中求靜;靜功則是外靜而內動,強調意和氣的鍛煉。因此古有「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之說。實際上動靜內外之分也並非絕對的,往往是動靜結合,內外兼練。 人的姿態雖然千變萬化,但不外行、立、坐、卧四個方面,古人稱為「四威儀」。並要求「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鍾,卧如弓」,從現代力學、醫學的原理來看,這是符合健康要求的,是保持健美姿態的基本要領。 1、站功: 又稱站樁,站功對於強壯身體,發動真氣,增進體能等有明顯的效果。它不僅是一種氣功鍛煉的方法,也是武術的基本功,是達到武術上乘功夫的重要途徑。古人雲:「要把骨髓洗,先從站樁起。」故站樁不僅適於老弱病人,也適合於健康的人、青壯年和體育愛好者。 2、坐功: 是靜功鍛煉的基本姿勢,此法易於啟動真氣而不外散,有助於打通經絡,並觀察內景,故為歷代氣功界所推崇。坐功姿勢也有多種,通常有平坐(坐在椅、凳上)、盤膝坐(又分為自然盤――散盤;單盤――一足上抵會陰,另一足置於大腿根部;雙盤――兩足分別壓於兩腿上)和跪坐(跪姿、臀部坐在小腿和足上)等多種。 3、卧功: 以卧式練功,較坐功更有利於放鬆入靜,但也易於入睡。卧功姿勢又有側卧和仰卧之分。 4、行動: 在行進中練的功法,行功多從武術的一些基本步法脫胎而來的,如太極拳中的踽步,八卦掌中的U泥步等等。行功易學易練,也不易出偏差,而且有和暢氣血、疏通經絡的作用。 三、從歷史源流分 歷史上存在著醫、儒、道、釋、武等不同流派的修煉方法,實際上這是同源而異流。在修煉方法上各流派互相滲透、互相移植,已無法界定清楚,不過在修煉的目的方面,卻是各不相同的。但儒、道、釋、醫、武各家的修煉方法都有健身作用,健身氣功應廣征博採、取其精華。 1、 道家氣功 道家氣功術法林立,內容豐富。道家認為精、氣、神是人體生命活動最基本的物質,故以精、氣、神為修煉的基礎,以寶精、固氣、嗇神為修煉的原則,從而達到精足、氣充、神旺的目的。道家氣功重視性命雙修,形神並練,它有一套完整的「從有為以造無為」,「先修命後養性」的理論和精細的氣脈雙修、還丹內斂、吐納導引、動靜相兼的練功口訣,無論動功、靜功都是有理論、有系統、有次第、有方法,並且還有一套糾治練功偏差的方法,以及練功與「服餌」相結合的營養學和煉丹煉汞的技術。這一系列所謂「有為無為」、「修命養性」以及醫葯、煉丹、服餌、吐納、導引等的理論和方法,都是值得我們研究的。 2、 儒家氣功 儒家氣功以「煉心」為主旨,著重於道德的凈化與陶冶,在練功中引入了倫理規范,重視修身治學,攝生養氣。一方面,他們把「修身」當作「用世」、「治世」的基礎,如《大學》中說:「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另一方面,有特別強調「用世」、「治世」的實踐當中「修身」,把「用世」看成「修身」的繼續,或者說是修身的一個飛躍。總之,以「修身」為本,「修身」、「治世」和「用世」三者的統一是儒家氣功的特色。 2 氣功的分類 3、 佛家氣功 佛家氣功是以佛家思想為理論基礎,主張『戒』、『定』、『慧』三者並重,而以禪定為基礎,目的在於斷惑存真,明心見性。 中國佛家氣功又有天台宗、凈土宗、禪宗、密宗等眾多流派,其中每一派又分出無數支流,所謂「八萬四千法門」乃是舉數之言,實則是「法門無量」的。佛家氣功止觀雙運、定慧雙修,講求「依戒資定,由定生慧,依慧而斷除妄惑,顯發真理」。 4、 醫家氣功 醫家氣功以防病治病、養生保健為目的。與道家相比,醫家更重人體本身的生命運動,對於經絡、臟腑的氣化過程和規律,有更為深入細致的認識。醫家氣功不僅是醫家修身治學的基礎實踐,也是醫家濟人惠世的重要方術。《黃帝內經》所列醫家治病的五種主要方法中的導引、按蹺、吐納、行氣本身就是氣功;而按摩、針灸、亦和氣功有密切關系。 5、 武術氣功 武術氣功是武術與氣功相結合的一種特殊氣功。武術氣功的特點是以充盈內氣為基礎,強調意、氣、力、形相結合,注重凝神聚氣,以意馭氣、以氣引形,從而增強形的功能,武術氣功可以提高人體反應的靈敏度,強壯內臟及筋骨的功能,具有強身健體、防身御敵的功效。 四、從功法的特點分 按照氣功功法的特點,可分為導引派、吐納派、禪定派、存想派、周天派五大主要派別。 1、導引派 導引派氣功注重肢體運動,動作導引,要求意氣相隨,形神合一,具有強健筋骨、疏通經脈、調和氣血、祛病強身的作用。 2、吐納派 吐納派是以鍛煉呼吸為主,又稱為練氣、調氣、行氣;調吸派主要是呼吸精氣,吐故納新。其中又分為以練吸為主的納氣法和以練呼為主的吐氣法。 3、靜定派 靜定派是指以意念鍛煉為主,要求集中意念、專注一境、凝神靜坐,達到心如明鏡止水、一塵不染的境界,氣功界常講的「以一念代萬念」的功法即屬此派。 4、存想派 存想派也是以意念鍛煉為主,與靜定派所不同的是,存想派功法是運用想像體內景象的方法來集中意念,氣功界所謂「以念制念」的功法即屬此派。 5、周天派 周天派源於古代內丹術,故又稱內丹派,它是在意識內斂的基礎上,意氣相依,內氣沿任脈、督脈等經絡路線運行為特點的一派功法。一般又分為以通任、督二脈為主的小周天和以通奇經八脈或全身十二部經脈為主的大周天兩類。 以上列舉了幾種氣功的分類方法,遠非全面;但從中可以看出我國氣功的一個「橫斷面」,以及它和中國古代文化的一些聯系。 本文來源:《健身氣功培訓教程》 現代「氣功」一詞包括了古代的「吐納」、「導引」、「存神」、「靜功」、「動功」、「內功」、「外功」、「修練」、「打坐」、「入定」、「坐禪」、「靜坐養生」、「修身養性」、「呼吸養生」等等,甚至太極拳等某些武術,只要以內功為基礎,都屬氣功的范圍。 氣功又分動功與靜功兩大類,前者也叫外功,後者也叫內功。外功以內功為基礎,靜極才能生動,所謂「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精氣神充足了,筋骨才能強壯。靜功並非靜止,而是「外靜內動」,是機體的特殊運動狀態。正如王船山所說:「靜者靜動,非不動也。」靜以養神,以吐納呼吸為主要練功方法;動以練形,以運動肢體為主要練功方法。無論靜功還是動功,都離不開調心、調息、調身這三項練功的基本手段,也就是意守、呼吸、姿勢三個環節。靜則生陰、動則生陽,動靜兼練,「三調」結合,於是陰陽調和,祛病延年。正如陶弘景的《養性延命錄》里所說:「能動能靜,所以長生」。 由上可知,氣功是在中醫養生理論指導下產生的一種祛病延年的身心鍛煉方法。它與現代科學的預防醫學、心身醫學、運動醫學、自然醫學、老年醫學以及體育、武術等等,都有一定的聯系。它通過自我調控意念、呼吸和身軀、來調整內臟活動,加強自身穩定機制,從而達到祛病益壽的目的。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