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造血時間

骨髓造血時間

發布時間:2020-03-19 20:00:48

1、骨髓是不是造血器官?成人的主要造血器官是什麼?

正常人體血細胞是在骨髓及淋巴組織內生成。

造血細胞均發生於胚胎的中胚層,隨胚胎發育過程,造血中心轉移,出生前的造血分為三個階段:①卵黃囊造血期始於人胚第3周,停止於第9周。卵黃囊壁上的血島是最初的造血中心。②肝造血期肝臟造血始於人胚第6周,至第4-5個月達高峰,以紅、粒細胞造血為主,不生成淋巴細胞。此階段還有脾、腎、胸腺和淋巴結等參與造血。脾臟自第5個月有淋巴細胞形成,至出生時成為淋巴細胞的器官。6-7周的人胚已有胸腺,並開始有淋巴細胞形成,胸腺中的淋巴幹細胞也來源於卵黃囊和骨髓。③骨髓造血期開始於人胚第4個月,第5個月以後始成為造血中心,從此肝脾造血漸減退,骨髓造血功能迅速增加,成為紅細胞、粒細胞和巨核細胞的主要生成器官,同時也生成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淋巴結參與紅細胞生成時間很短,從人胚第4個月以後成為終生造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的器官,其多能幹細胞來自胚胎肝臟和骨髓,淋巴幹細胞還來自於胸腺。

剛出生時全身骨髓普遍造血,5歲以後由四肢遠側呈向心性退縮,正常成人紅骨髓主要見於全身扁平骨,肱骨及股骨近端骨髓中尚殘留有紅骨髓組織,其餘為黃骨髓。黃骨髓平時無造血功能,但在生理需要時,黃骨髓、肝、脾、甚至淋巴結可恢復造血功能,稱為髓外造血

2、造血幹細胞捐獻完了以後多長時間會恢復。

有二種主要方法:
1、抽取骨髓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作全麻或局麻,從捐獻者髂骨中抽取骨髓。
2、外周血中採集幹細胞:給捐獻者注射動員劑,進行血液成分單采術,從捐獻者外周血中採集造血幹細胞。
人體內的造血幹細胞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正常情況下,人體各種細胞每天都在不斷新陳代謝,進行著生成、衰老、死亡的循環往復,失血或捐獻造血幹細胞後,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內,血液中的各種血細胞恢復到原來水平,因此,捐獻造血幹細胞不會影響健康。

3、國家規定骨髓捐獻者的休息時間?

1---2周吧。
採集總共大約10克的造血幹細胞。含部分血液成分,一般是50~100毫升。比一次獻全血的血量還少。而且人體對造血幹細胞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正常情況下,人體各種細胞每天都在不斷新陳代謝,進行著生成衰老,死亡的循環往復。失血或捐獻造血幹細胞後,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內,血液中的各種血細胞恢復到原來水平。因此,捐獻造血幹細胞不會影響健康。

4、骨髓是終身造血器官,胎兒開始造血始於什麼時間

病情分析:
造血器官指生成血細胞的器官,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結、肝臟以脾臟。
人體處於不同的時期,其造血器官有所不同。
l一2個月的胎兒,其造血細胞來源於卵黃囊,故卵黃囊為其造血器官。
2—5個月的胎兒,肝臟、脾臟、淋巴結開始造血,產生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取代了卵黃囊的造血作用。
胎兒從第5個月開始出現骨髓造血,胎兒後期出現胸腺造血。
嬰兒出生後主要是骨髓造血,它能製造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各種血細胞;
脾臟、淋巴結及淋巴組織也造血,但只產生少量的單核細胞、淋巴細胞。
成人的造血器官就是骨髓。骨髓是一種海綿樣、膠狀的性組織,封閉在堅硬的骨髓腔內,骨髓造血在開始時分布在全身骨路,以後逐漸局限於顱骨、肋骨、胸骨、脊柱、髂骨以及肱骨和股骨的一部分,其他部位逐漸由黃髓所替代,黃髓不能造血。
指導意見:
你這里想問的是成人體內的造血器官吧,那就是骨髓了,既不是肝臟也不脾臟啊。

5、骨髓造血功能慢能治好嗎?

一、可選用的西葯 1.雄激素:治療時間最低不少於3—6個月,有效病例一般於用葯後3—4個月方可出現病情改善。此類葯物可使患者男性化,但停葯後可消失,約有近一半的患者會有肝功能損害。 (1)丙酸睾酮;每次50—100mg,一日1次,肌肉注射。 (2)苯丙酸諾龍:每次25mg,一日1次,肌肉注射。 (3)去氫甲基睾丸酮:每次5—10mg,一日口服2—3次。病情控制後改為維持量,一日5—10mg。 (4)吡唑甲氫龍(康力龍);每次2—4mg,一日口服3次。 2.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可改善造血微環境及免疫抑製作用,但對多數幹細胞無刺激作用。個別病人用後貧血減輕,但多數病人效果不明顯。 (1)潑尼松:每日口服20。40mg,分3次口服。口服4—6周或間斷用葯。2個月仍無效者應停葯,有效者延長應用時間,維持量為每日10—15mg。 (2)潑尼松龍:大劑量沖擊療法,前3天按每千克體重用葯20mg,靜脈滴注,後4天各用10mg、5mg、2mg、1mg,再用每日每千克體重1mg維持30天。 3.神經興奮劑及血管擴張劑:對於慢性再生障礙性盆血患者可採用神經興奮劑或血管擴張劑,以改善造血調節及骨髓造血微環境。 (1)硝酸土的寧:每周肌肉注射5日,然後休息2日。劑量依次為,1mg、2mg、3mg、3mg、4mg,直至緩解。 (2)一葉秋鹼:每次8mg,一日1次,肌肉注射。如無不良反應,一周後可增加劑量至每次16mg,一日1次,肌肉注射。療程宜持續至6個月以上。 (3)東莨菪鹼:每次20mg,一日1次,肌肉注射。 6.抗淋巴細胞球蛋白(ALG)或抗胸腺細胞球蛋白(ATG):適用於急性再生障礙性盆血。每次15—20mg加氫化可的松0.1g,溶於5%葡萄糖注射液500m1中靜脈滴注(用葯前應做皮試),滴速每分鍾5—10滴,觀察15分鍾,如無反應可增加滴速,一日1次,連用5天,間歇2—3周,可再重復用葯1次。用葯後反應根據病情需要輸注新鮮血液或血小板混懸液。 7.胸腺肽加吡唑甲氫龍:適用於慢性再生障礙性盆血。胸腺肽每日6mg,皮試後肌肉注射,用葯1個月;吡唑甲氫龍每次2—3mg,一日口服2—3次,用葯6個月以上。 8.普萘洛爾:每次口服10mg,一日3次,可逐漸增加用量至每次30—50mg,一日3次。 9.銅蛋白:每次15—45mg,靜脈滴注,一日1次,同時加用氫化可的松。 10.碳酸鋰:本品對造血系統有興奮作用,每次口服0.3g,一日3次,7—10天為一 療程。 11.氯化鑽:鑽劑能興奮骨髓製造紅細胞的作用,適用於兒童再生障礙性盆血或脾切後療效欠佳者。每次20—50mg,一日3次。 12.左旋咪唑:每次50m8,一日口服3次。本品與其他葯物合用可提高療效。 13.利血生:每次20mg,一日口服3次,1個月為一療程。 14,多抗甲素口服液;每次口服10ml,一日3次。1個月為一療程。 15.對症治療:血紅蛋白在每升60g以下者應考慮輸血治療;有明確感染者應及時應用廣諾抗生素。 二、可選用的中成葯 1.明虛型: (1)左歸丸:每次1丸,一日2次,溫開水送服。 (2)六味地黃丸:大蜜丸每次1丸,或小蜜丸每次9g,或水蜜丸每次6g,均為一日2次,溫開水送服。 (3)知柏地黃丸:大蜜丸每次1丸,或小蜜丸每次9g,或水蜜丸每次6g,或濃縮丸每次8丸,一日2—3次,空腹溫開水送服。 家庭護理要點 1.病因預防護理禁用抑制骨髓的葯物及可致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葯物,如:氯黴素、四環素、他巴哇、消炎痛等等。患病後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葯,不可擅自用葯。可用可不用的葯盡量不用。防上與物理及化學毒物接觸,避免周圍環境中有可能導致骨髓損害的因素。必須接觸能致本病的化學。物理因素者,要嚴格執行勞動防護措施,定期作預防性檢查。 2.貧血的護理見貧血的家庭護理,注意休息,防止暈倒和摔傷,注意保暖等。 3.預防感染再生障礙性貧血病人,因白細胞生成減少而導致抵抗力下降,易感冒、發燒,受傷後易發生感染等。所以應注意觀察和預防各種感染。 (1)平時根據天氣變化注意加減衣物;避免接觸患有感冒、肝炎。等傳染性疾病的病人;盡量不要去人流量大的公共場所;日常飲食起居保持清潔衛生;保持口腔、陰部、肛門和全身的清潔;不吃不潔食物。每次飯後漱口、刷牙;每日細致地搞好個人衛生;清洗會陰時,先清洗外陰部,後清洗肛門;避免創傷,防止感染。 (2)防止便秘。若有便秘,及時服用通便的葯物。解除便秘,以防排便困難造成肛門裂傷而感染、出血;多飲水,防止泌尿系感染。如有排便疼痛、尿頻、尿急、尿疼等症狀,可能是肛門和泌尿系發生感染;若有口腔粘膜糜爛等現象,可能有口腔感染;要及時找醫生治療。 4.出血的預防與護理。見出血的預防和護理。 5.飲食護理要進食高熱量、高蛋白質、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飲食清潔。 6.心理護理該病病期相對較長,病情較前幾種貧血重,病人及親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備,積極而耐心地配合醫生治療。病人要保持心境平和、精神樂觀,在保證休息和不影響病情恢復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生活,使生活充實而愉快,有利於病情的好轉。親屬要給予足夠的關心、鼓勵和適當的照顧,切勿表現出不耐煩或沒有信心,給病人造成心理壓力,影響病情,甚至使病人產生厭世想法。 7.定期到醫院復查和接受治療,按醫囑用葯。 注意事項 長期應用雄激素類葯物治療可出現以下副作用,應正確對待和處理。 1;皮膚出現痤瘡,毛發增多,兒童及女性聲音變粗,女性可出現停經和男性化表現,男性會出現性慾亢進等。 2.肌肉注射雄激素葯丙酸辜丸酮,可造成局部疼痛和局部硬塊甚至膿腫,要配合醫務人員,經常更換注射部位,局部硬塊可濕熱敷或用金黃散貼敷。 3.應用糖皮質激素者,要注意觀察副作用(見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護理)。

6、再障病人治療後多久骨髓造血功能恢復

靠葯物一點點修復骨髓造血功能是需要挺長一段時間。疾病發生的時間越長,治療所需要的時間越長。

7、人體造血時間是在什麼時候?

1、晚上9點鍾至11點是淋巴排毒 人體內除了動脈、靜脈外,第三大循環系統就是淋巴系統。它的主要功能是供給細胞營養及清除廢料。人體共有300至450個淋巴結,沿淋巴管分布於頸布、腋窩、腹股溝、盆腔、縱隔及腸系膜腹後壁等處,承擔著過濾病源原體、清除異物、參與免役反應的作用。晚9點至11點是人體淋巴的排毒時間,人體淋巴循環系統需要保持暢通,否則就會導致器官疾病發生。所以,在此時,應使自己盡量保持安靜,或聽聽輕音樂,既為睡眠醞造好的氛圍,又為器官排毒奠定良好基礎。 2、晚11點至凌晨3點腎、肝排毒 腎臟是人體內最重要的排泄、內分泌器官,在維持人體內環境穩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血液流經腎臟時,代謝廢物、部份水、無機鹽在腎臟形成尿排出體外。腎臟受損,有毒代謝物便隨血液侵溢全身,猶如人體浸泡在大毒缸內,最終導致全身器官病變。肝臟是人體內臟中最大的器官。它能控制和調解體內各種物質,使所有器官都能順利地操作,肝臟具有化解細菌、酒精、和其他毒素的功能,是人體解毒的「掌門人」。日常生活中那些半熟食物(如海鮮)所含之毒素需要肝臟來分解,其他食物在消化後腐敗、發酵而產生的毒素,無法被小腸多吸收,毒素就會被送往肝臟。人的肝臟變弱或排毒不暢,就會引發人體百病了。 所以,在晚上11點至零晨3點,人體必須處於熟睡狀態,使人體的腎臟順利排毒、肝臟完全解毒排毒,同時,為零晨3點至清晨5點肺的排毒創造良好的條件。 3、零晨3點至清晨5點肺的排毒 肺是人體內外氣體交換主要的場所,人體通過肺,吸入清氣,呼出濁氣。一呼一吸,調結升降。所以此時人體應該處於熟睡之中,以利於肺部有效的排毒。那些平時咳嗽的人,氣管炎、支氣管炎患者,如果在此時還沒入睡,則咳嗽就會更加嚴重。 4、夜晚至凌晨4點骨髓造血 成年人的造血器官就是骨髓,而正常的睡眠會提供人體足夠的造血時間。所以,在此時段,人體必須熟睡,不宜熬夜,失眠狀胎之下,身體的排毒、造血、吸收營養功能都會受到嚴重影響,使人未老先衰。 5、清晨5點至七點大腸排毒 良好的睡眠能讓人早起,清晨5點至七點,大腸開始排毒,是最佳的入廁時間,需要處於清星狀態。此時段內,小腸接收由胃初步消化的的飲食物,並對其作進一步消化後,分別形成水谷精微和食物殘渣兩部份。小腸將水谷精微吸收,並將食物殘渣向大腸輸送,也吸受大量水液,而無用的水液則滲入於膀胱排出體外。 早上7點到9點,是小腸大量吸收營養時段,應該早餐。在7點半左右,早餐為好。即使拖到9、10點吃,也比不吃早餐好,因為早餐關繫到一天的營養吸收。

8、骨髓能造血是什麼時候被發現的?

顯微鏡是研究血液的重要工具,但標志著現代血液學發展的里程碑事件是骨髓造血功能的發現和血細胞染色方法的建立。

幾千年來,無論是詩人、哲學家,還是醫生都將血液與生命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他們推測血液或是由於呼吸了大自然中的靈氣形成,或是由食物中的精華轉變而來,然而,他們並沒有弄清楚血液的真正來源。

應當說人類在很久以前就認識到骨髓的重要性。在古代,人們吃動物的骨髓,認為它含有豐富的營養。中醫認為骨髓是由飲食水谷的精液與腎氣和合,滲入骨空後轉化而成,骨髓充足可以上升補益腦髓。在西方,骨髓被認為是產生人體天然熱和能量的源泉。莎士比亞說:「你的骨無髓,所以你的血是冷的。」

人們似乎意識到骨髓與血液之間有某種聯系。在19世紀初,已有醫生要患血液病的病人吃骨髓補血,但收效不大。直到19世紀中葉,骨髓產生血液的奧秘才分別由德國醫學家紐曼和義大利醫學家比佐澤羅揭開。

與骨髓造血時間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