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的發育異常

骨髓的發育異常

發布時間:2020-03-18 16:30:48

1、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危害以及能治癒嗎

你好,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是一組克隆性造血幹細胞疾病,其特徵為血細胞減少,髓系細胞一系或多系病態造血,無效造血及高風險向白血病轉化。目前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是難以治癒的。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中醫中葯治療比較好。建議你應該看看當地中醫用中葯治療。

2、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是否納入醫保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是一組起源於造血幹細胞的異質性後天獲得性惡性疾病,其基本病變特點為克隆性造血干、祖細胞發育異常或其骨髓衰竭所致難治性血細胞減少,三系細胞有明顯的病態造血、無效造血現象,高危性轉化急性髓系白血病。
不屬於惡性腫瘤,但高危性MDS容易轉化急性髓系白血病

3、什麼是先天性脊椎脊髓發育異常

先天性脊椎發育不全有以下表現:

1、先天性椎體融合:先天性脊柱側凸和先天性短頸。

2、先天性椎體缺如:常發生於脊椎下段。它可以是骶骨缺如或發育不全,或胸10以下完全或部分缺如。如果缺如范圍過廣,病兒不能存活;如只局限於下骶段,則病兒仍能生存。骶骨缺如時,兩髂骨擠向中線,臀部扁平,臀紋短,骶尾正常後凸消失。神經症狀較明顯,兩下肢肌肉萎縮,大小便失禁,兩足畸形,整個下肢呈圓錐狀。

3、先天性半椎體:在半椎體上下,可發生代償。這種畸形可在生長期間不進展。若下面的椎體也缺如.則在生長期間畸形可加劇。畸形較固定。它往往是先天性脊柱側凸的一個成因。

4、先天性枕寰部畸形:它包括:脊索形成、進行性間質節段形成、間質節段的軟骨化和骨化,以及骨化間質節段的融合而為完全的骨結構。可形成以下一些異常現象:①終端小骨。②枕骨椎體。③基底凹陷、基底壓跡和扁顱底。④第一頸椎與枕骨的先天性融合。⑤Arnold-Chiari畸形。⑥先天性分離齒狀突。⑦先天性齒狀突缺如。⑧家族性齒狀突發育不良。⑨先天性椎弓缺如。⑩先天性關節突缺如。⑾頸椎的脊柱滑脫。

5、先天性椎弓根裂和先天性脊柱滑脫:多發生於腰骶部,第一骶椎發育差,可以沒有上關節突。站立時,第五腰椎向前向下滑移的剪式應力,使第五腰椎的下關節突遭受磨損,第五腰椎棘突向前滑移至骶神經弓的纖維缺損處。峽部變細,向下彎曲,但仍能保持完整,可在一定應力下,也能折斷,滑脫就變得更明顯,第五腰椎體甚至可滑至骶骨前方,馬尾及骶Ⅰ神經被牽伸,在第五腰椎第一骶椎隆凸之間形成S形。如果同時再有急性損傷,滑脫就急劇增加,形成急性下腰痛,腰部僵硬,脊柱腰骶部凹陷或有側突,腘繩肌痙孿。這主要是由於神經被牽伸所引起,稱為臨床危象和"脊柱滑脫伴有腘繩肌緊張"。

4、單純的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屬於惡性腫瘤嗎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是一組起源於造血幹細胞的異質性後天獲得性惡性疾病,其基本病變特點為克隆性造血干、祖細胞發育異常或其骨髓衰竭所致難治性血細胞減少,三系細胞有明顯的病態造血、無效造血現象,高危性轉化急性髓系白血病。
不屬於惡性腫瘤,但高危性MDS容易轉化急性髓系白血病

5、什麼是骨髓發育不良?有什麼後果?如何治療?

1、血液檢測三項指標(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均低於正常值,一般首要懷疑為再障。
2、血液檢測三項指標,現在是否正常了?
3、是不是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是包括白血病前期,難治性貧血,Ph染色體陰性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粒單細胞性白血病,原因不明的髓樣化生。。。
4、有什麼後果?根據您的敘述,也是觀察好幾個月了,看來明確診斷有一定困難,確實存在繼續發展惡化可能,如白血病(血癌)、難治性貧血。
5、希望您盡快到專業的血液病醫院盡快確診治療,如天津血液病醫院、北京協和醫院、上二醫瑞金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等。

6、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的病人高燒不退怎麼辦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是一組起源於造血髓系定向幹細胞或多能幹細胞的異質性克隆性疾患,主要特徵是無效造血和高危演變為急性髓系白血病,臨床表現為造血細胞在質和量上出現不同程度的異常變化。其具體臨床表現為貧血,可伴有感染或出血,部分病人可無症狀。部分患者可有肝,脾,淋巴結輕度腫大,少數患者可有胸骨壓痛,肋骨或四肢關節痛。血象可呈全血細胞減少,或任何一系及二系血細胞減少。 1982年由FAB協作組建議確立病名,並將MDS分為五型:難治性貧血;難治性貧血伴環狀鐵粒幼細胞增多;難治性貧血伴原始細胞增多,轉變中的難治性貧血伴原始細胞增多;慢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 MDS發病率約10/10萬~12/10萬人口,多累及中老年人,50歲以上的病例佔50%~70%,男女之比為2:1。MDS30%~60%轉化為白血病。其死亡原因除白血病之外,多數由於感染,出血,尤其是顱內出血。
MDS屬中醫「虛熱」,「血症」,「內傷發熱」,「瘀症」范疇。

【病因】

MDS的病因尚不明確,推測是由於生物,化學,或物理等因素引起基因突變,染色體異常使某個惡變的細胞克隆性增生。業已公認,誘變劑如病毒,某些葯物(如化療葯),輻射(放療),工業反應劑(如苯,聚乙烯)以及環境污染等的可致癌作用,誘變劑可引起染色體的重排或基因重排,也可能只引起基因表達的改變導致MDS.
MDS和急性白血病一樣,是由一個異常的造血幹細胞衍生的惡性克隆發展起來的「克隆性疾病」。主要累及髓系細胞,使骨髓粒,紅及巨三系細胞無效病態造血,其凋亡細胞數量明顯增加。

【分型】

MDS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

【臨床表現】

〖症狀〗 MDS通常起病緩慢,少數起病急劇。一般從發病開始轉化為白血病,在一年之內約由50%以上。貧血患者佔90%。常為中度貧血,表現為面色蒼白,頭暈乏力,活動後心悸氣短等。發熱佔50%,其中原因不明性發熱佔10%~1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肛門周圍和泌尿系為多。出血佔20%,常見於呼吸道,消化道,也由顱內出血者,早期的出血症狀較輕,多為皮膚粘膜出血,牙齦出血或鼻衄,女性患者可有月經過多。晚期出血趨勢加重, 腦出血成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體症〗 一般無特殊體征,僅少數病例有肝,脾,淋巴結腫大,脾臟腫大者常為中,輕度。晚期可有胸骨壓痛。
〖常見並發症〗
感染:急性白血病 MDS中RA,RAS型演變為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發生率約為13%,此組病例生存期達50個月;MDS中RAEB與CMML組中則有35%~40%演變為急性髓細胞白血病,中位生存期僅14~16個月,RAEB-T演變位急性白血病,中位生存期為三個月。
出血: 約 20%的MDS患者有出血表現,常見於皮膚,呼吸道,消化道等,也有顱內出血者。

【診斷標准】

1、臨床表現 以貧血症狀為主,可兼有發熱或出血。
2、血象 全細胞減少,或任一,二系細胞減少,可有巨大紅細胞,巨大血小板,有核紅細胞等病態造血表現.
3、骨髓象 有三系或二系,或任一系血細胞的病態造血,或是淋巴樣小巨核細胞
4、除外其他伴有病態造血的疾病。
5、法美英( FAB)協作組將MDS分為五型。

【常規治療】

目前臨床上一般是在西醫明確診斷的基礎上進行辨證治療。 MDS-RA,RAS兩型多見氣血兩虛,氣陰兩虛,脾腎陽虛;RAEB則多見肝腎陰虛;RAEB-T型則多將見於痰瘀互阻瘀血證候。所以治療應按不同的臨床表現和不同的階段進行。
MDS由於分期不同,治療上應隨患者的病情採用相應的不同的治療對策。RA,RAS以貧血為主症,此時採用葯物刺激骨髓造血為主,兼以誘導分化劑治療;RAEB患者以小劑量化療或加誘導分化劑治療;而容易轉化為急性白血病的RAEB-T應採用類似急性白血病的常規聯合化療為主的治療。
〖刺激素造血劑〗

適用於 RA,RAS型。

1、康力龍 6~8mg/d,分次服用,療程至少3個月,最長可服一年以上。部分患者肝功能會受損,可合並使用聯苯雙酯。若因肝功能受損多次停葯者,可改用丙酸睾丸酮肌內注射,每日50~100mg,連續治療半年以上方可判斷療效。
2、潑尼松 30~40mg/d,分次服用,適用於MDS合並溶血。

〖誘導分化劑〗

1、維甲酸類
(1) 全反式維甲酸:30~60,分3次口服,療程應在3個月以上,對RA較好,
(2)順式維甲酸:
(3)分3次口服,療程至少3個月。

2、主要副作用為口唇乾燥,皮膚過度角化,關結肌肉疼痛,肝功能傷害。為可逆性改變,與劑量相關。

3、聯合化療,對年齡小於 60歲,白細胞計數偏高的高維MDS患者,可採用聯合化療。可先用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AML)化療方案.

MDS患者絕大多數表現為血象二系或全細胞減少,對化療耐受性差約3/1病例死於骨髓衰竭有關的並發症,1/2轉變為急性白血比病,應根據MDS患者的分型,血象,年齡,一般狀況,骨髓幼稚細胞數等進行個體化治療。
低危MDS:低危MDS主要包括RA及RAS.骨髓幼稚細胞≥0.03,可採取以誘導分化加骨髓造血為主的治療方案 。

高危 MDS:高危MDS主要包括RAEB,RAEB-T,CMML.年齡小於45歲,可採取以聯合化療加骨髓移植或外周造血幹細胞移植為主的治療方案,

骨髓移植 若患者年齡小於 30歲,化療能取得緩解,無骨髓纖維化,且有HLA配型相合得供髓源(最好是同胞兄弟姐妹)則可選擇做骨髓移植,目前多採用外血幹細胞移植來代替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中醫治療主要在於中醫的「瘀證」范疇上,一些中草葯在此方面顯現了很大的作用。

【預後與轉歸】

MDS是一組後天異質性造血細胞發育異常的疾病。部分病人可以轉化為急性白血病 。MDS的預後,與年齡和體征,FAB分型,外周血象和骨髓象,染色體異常有關。年齡和體征與預後:本病好發 於中年已上,老年人患MDS的預後比中年人差,MDS患者有嚴重貧血,廣泛出血,肝脾明顯腫大者療效也不佳。 FAB分型與預後:MDS的FAB分型對預後有很大的意義。如果MDS患者進行性全血細胞減少,提示病情惡化,多數病人預後不良,一般低危組(RA,RAS)患者的生存期長於高危組,RA和RAS二型,發展成為白血病的的比例較低,中數生存期也較長。(RA RAEB,REEB-T或CMML這三型的發生率較高),中數生存期較短。
外周血象和骨髓象與預後;在 MDS-RA.RAS患者中,外周血中可見到有核紅細胞,假性pelger-Huet異常,淋巴樣的小巨核細胞等,同時伴有原始及幼稚細胞的比例增多。這重情況易轉化為白血病。MDS患者血象中出現原始細胞或骨髓中原始細胞>=0.05,均提示預後不良。 在 RAEB-T亞型中,血象骨髓象中原幼細胞內AUER小體陽性的患者完全緩解率比AUER小體陰性的患者要高,生存期也較長。

染色體異常與預後: MDS是多能造血幹細胞的異常,從異常幹細胞產生的病態血細胞都是克隆的,伴有染色體核型異常的MDS患者,中數生存期都較短,特別是有復雜染色體異常的,預後更差。
MDS的轉歸不外三種情況:好轉,緩解,惡化。轉歸傾向的關鍵,在於體質的強弱,脾腎的盛衰,肝氣的調達。一幫般在RA,RAS二型中,如果體質素虛,虛損不重脾腎未衰,情志暢達,通過調理,臟腑間的病理性乘侮現象,逐漸轉變為生理性生克制化關系,各種症狀逐步緩解,漸歸穩定,甚至好轉,MDS屬痼疾難證其好轉過程是很長的,中醫的治療和防護當以年月計,切不可稍好轉,冒然停止調治,導致復發。

【難點與對策】

普遍認為 MDS的本質是一種造血細胞逐步由正常至間變,進而向白血病轉化並同時伴有形態學改變(病態造血)和造血功能異常(無效造血)的疾病,即良性,間變和惡性造血克隆在MDS共存。病因,病機,轉白規律乃致診斷和治療等一系列問題都是難點。

難點之一: MDS的診斷
由於臨床表現的復雜性(如病態造血可有可無),形態學技術的局限性,臨床醫師對 MDS的認識缺乏正確性,臨床MDS的誤診,漏診不鮮見。這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難點。為此,在以下方面應加強和努力。
1、保證 MDS診斷的可靠性.
2、注意鑒別診斷, MDS的排除診斷應包括有關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惡性腫瘤,肝病,腎病,免疫系統疾病及結核病的檢查。

難點之二:對 MDS卻乏有效的治療方法
如何減少或延緩 MDS病人向急性白血病轉化是治療的一大難點。目前對不同類型的MDS,採用相應的不同治療對策

MDS有三種轉規;好轉,纏綿,惡化,轉規頃向的關鍵,在於是否堅持合理科學的治療。體質的強弱,脾腎的盛衰,肝氣的調達。因此,對於各型MDS的治療應採用綜合或中西醫結合的措施治療,具體包括:西醫刺激骨髓造血(RA,RAS型)誘導分化(RA,RAA,RAEB)小劑量化療(RAEB型),聯合化療(RAEB-T),中醫辨證論治,飲食調理,生活調理,精神調理,通過中西醫綜合治療以期抑制骨髓病態造血,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從而使MDS好轉,減少或延緩惡化.

【康復指導】

1、注意營養 合理調配飲食,對肉類,蛋類,新鮮蔬菜的攝取要全面,不要偏食。

2、忌口,雞屬陽,動風。 MDS虛實夾雜,邪毒內壅助火動風之品宜忌。特別是陰虛火旺,出血,痰濕交阻者尤要注意。

3、冬蟲夏草燉鴨 冬蟲夏草 5g,鴨75g,生薑3片,黃酒5g,水200ml,適加鹽油調味,文火燉兩小時,飲湯食肉。治療MDS氣陰不足,神疲乏力,舌淡紅,脈細者。
4、精神調理 肝氣郁結與 MDS的發病關系密切,有資料提出MDS發病前有長達半年以上的較嚴重的精神刺激,因此提倡虛懷若谷,胸襟開闊,提高修養,在疾病調制的過程中易非常關鍵。

7、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真的可以治好嗎?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簡稱MDS,就是骨髓病態造血,無效造血的情況,同樣是造不出正常的血細胞了,你可以把骨髓理解一個造血工廠,工廠有造血的工人,而工人正常一天造10個幹細胞,突然有一天,為了達到這個數量不管質量了,造了20個幹細胞,可是這20個幹細胞中,有15個是不健康的,不成熟的,幼稚的,也就是不具備正常幹細胞的功能的,所以只有5個是可以用的,所以說好的細胞減少了。

 

那麼我們就採取常規治療,激素用葯,它可以促進骨髓造血,你可以想像成激素就是一把皮鞭,一直在抽打著僅有的5個工人,為了加快生產,把工作指標完成,然後抽打之後,5個工人就有可能超過了當天的工作指標,這個時候外周血的血紅蛋白數值也就正常了。


不過激素一旦減量或者停下來,那5個工人因為疲憊,就更不想造血了,始終是5個工人在幹活,所以激素用葯治標不治本,如果要治本,我們中醫說,要把那5個生病的工人給治好了,也就是改善骨髓造血的功能,讓他們可以正常幹活。

 

如果需要咨詢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病情,可以戳【血液病公益咨詢預約申請單】獲取幫助。

 

碼字辛苦,望採納。

8、骨髓異常綜合征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是起源於造血幹細胞的一組異質性髓系克隆性疾病,特點是髓系細胞分化及發育異常,表現為無效造血、難治性血細胞減少、造血功能衰竭,高風險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轉化。MDS治療主要解決兩大問題:骨髓衰竭及並發症、AML轉化。就患者群體而言,MDS患者自然病程和預後的差異性很大,治療宜個體化。

與骨髓的發育異常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