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中細胞退化

骨髓中細胞退化

發布時間:2020-03-14 18:55:34

1、骨髓脂肪細胞20:80什麼意思

你好,骨髓脂肪細胞是存在於 長骨 (如肱 骨、股骨)的骨髓腔,扁平骨(如髂骨、肋骨)和不規則骨(胸骨、脊椎骨等)的松質骨間網眼中的一種海綿狀的組織,能產生血細胞
的骨髓略呈紅色,稱
為紅骨髓.成人的一些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細胞,呈黃色,且不能產生血細胞,稱為黃骨髓.人出生時,全身骨髓腔內充滿紅骨髓,隨著年齡增長,骨髓中脂肪細胞增多,相當部分紅骨髓被黃骨髓取代,最後幾乎只有扁平骨松質骨中有紅骨髓.此種變化可能是由於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夠補充所需血細胞.當機體嚴重缺血時,部分黃骨髓可轉變為紅骨髓,重新恢復造血的能力.

2、骨髓中有漿細胞3.5,說明是骨髓瘤嗎

初步可以判斷是骨髓瘤,但還需要其他檢查結果,並判斷分型。
主要標准
組織學活檢證實漿細胞瘤
骨髓漿細胞增多 ≥30%
過量M蛋白存在
-IgG>3.5 g/dL(血清)
-IgA >2 g/dL(血清)
-輕鏈 (本周氏蛋白) ≥1 g/24小時
次要標准
骨髓漿細胞增多 10%~29%
M蛋白存在,但未達到主要標准中的規定
溶骨性病變
血清中正常免疫球蛋白減少(低丙種球蛋白血症)
-IgM<50 mg/dL
-IgA <100 mg/dL
-IgG<600 mg/dL
要確診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必須至少符合:
1個主要標准+1個次要標准,或3個次要標准

3、骨髓塗片中有很多退化的細胞是什麼原因

骨髓檢查主要臨床意義為:
1.確診某些造血系統、非造血系統疾病 骨髓檢查對具有特徵性細胞形態學改變的某些疾病有決定性的確診價值。如各型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惡性組織細胞病、骨髓轉移癌、類脂質沉積病(如Gaucher病、Niemann-Pick病、海藍組織細胞增生症)、巨幼細胞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典型的缺鐵性貧血及淋巴瘤侵犯骨髓等。此外,如發現某些寄生蟲如瘧原蟲、黑熱病小體等,也可確定診斷。
2.輔助診斷某些造血系統疾病 如溶血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骨髓增生性疾病(MPD)、脾功能亢進、粒細胞缺乏症等。
3.在疾病的治療中,動態觀察骨髓變化,有助於分析療效,從而指導治療,以及判斷預後。
因此,臨床上骨髓檢查的適應症主要有:原因未明的發熱、惡病質;原因未明的肝、脾、淋巴結腫大;原因未明的ESR增快、高球蛋白血症、骨痛,特別是中老年患者;外周血出現幼稚細胞、異常細胞;原因未明的外周血單系或多系血細胞減少、增多等。由於某些疾病(如骨髓轉移癌、骨髓瘤等)骨髓中病變常呈局灶性改變,故需要多部位的穿刺檢查,方能作出較正確的診斷。
雖然骨髓檢查取材創傷不大,但對於因凝血因子缺乏而有嚴重出血傾向者如血友病病人,應禁忌作骨髓穿刺檢查。

4、骨髓六大系統中哪個是多倍體細胞

血細胞的發育與成熟形態演變規律

1.血細胞的 增殖:有絲分裂是血細胞分裂的主要形式。在這種增殖中,母細胞有絲分裂後形成的子細胞同時都趨向分化成熟。巨核細胞的增殖與其他系統的增殖不同,其他系統細胞在DNA合成後,隨即分裂成兩個子細胞。而巨核細胞則是以連續雙倍增殖DNA的方式,即細胞核成倍增殖,每增殖一次,核即增大一倍,而胞漿並不分裂,故巨核細胞體積逐漸增大,屬多倍體細胞。

2.血細胞的命名:血細胞按所屬系列分六大系統。即紅細胞系、粒細胞系、單核細胞系、淋巴細胞系、漿細胞系和巨核細胞系。每一系統又依細胞成熟水平分為原始、幼稚和成熟三個階段;紅系和粒系的幼稚階段又分為早幼、中幼和晚幼三個階段;而粒細胞根據胞漿所含顆粒特點的不同,又分為中性、嗜酸性和嗜鹼性粒細胞。

3.血細胞發育成熟的一般規律:血細胞的發育成熟實際上是一個連續過程,階段的劃分是人為的措施。

5、骨髓中血細胞形態演變的一般規律是什麼?

血細胞發生過程的形態演變

未知   2004/04/23

血細胞的發生是一連續發展過程,各種血細胞的發育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原始階段、幼稚階段(又分早、中、晚三期)和成熟階段。骨髓塗片檢查,是血液病診斷的重要依據。

血細胞發生過程中形態變化的一般規律如下:①胞體由大變小,而巨核細胞的發生則由小變大。②胞核由大變小,紅細胞的核最後消失,粒細胞的核由圓形逐漸變成桿狀乃至分葉,巨核細胞的核由小變大呈分葉狀;核內染色質由細疏逐漸變粗密,核仁由明顯漸至消失;核的著色由淺變深。③胞質的量由少逐漸增多,胞質嗜鹼性逐漸變弱,但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仍保持嗜鹼性;胞質內的特殊結構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粒細胞中的特殊顆粒均由無到有,並逐漸增多。④細胞分裂能力從有到無,但淋巴細胞仍有很強的潛在分裂能力。

1.紅細胞發生 紅細胞發生歷經原紅細胞(Proerythroblast)、早幼紅細胞(或稱嗜鹼性成紅細胞,basophilic erthroblast)、中幼紅細胞(或稱多染性成紅細胞,polychromatophilic erythroblast)、晚幼紅細胞(或稱正成紅細胞,normoblast),後者脫去胞核成為網織紅細胞,最終成為成熟紅細胞。從原紅細胞的發育至晚幼紅細胞大約需3~4天。巨噬細胞可吞噬晚幼紅細胞脫出的胞核和其他代謝產物,並為紅細胞的發育提供鐵質等營養物。各階段細胞的一般形態特點見表5-1(圖5-11)

 表5-1 紅細胞發生過程的形態演變

發育階段和名稱胞體

大小 形狀

(μm)

胞核

形狀 染色質 核仁 核質比

胞 質

嗜鹼性 著色 血紅蛋白 分裂能力

原始階段 原紅細胞

幼 早幼紅細胞

稚 中幼紅細胞

階 晚幼紅細胞





熟 網織紅細胞

階 紅細胞



14~22 圓

11~19 圓

10~14 圓

9~12 圓

7~9 圓盤狀

7 圓盤狀

圓 細粒狀 2~3 > 3/4

圓 粗粒狀 偶見 >1/2

圓 粗塊狀 消失 約1/2

圓 緻密塊 消失 更小





強  墨水藍     無       有

很強 墨水藍 開始出現   有

減弱 嗜多染性 增多     弱
     紅藍間染     

弱   紅      大量         無

微    紅      大量       無

無    紅      大量       無

2.粒細胞發生 粒細胞發生歷經原粒細胞(myeloblast)、早幼粒細胞(又稱前髓細胞,promyelocyte)、中幼粒細胞(又稱髓細胞,myelocyte)、晚幼粒細胞(又稱後髓細胞,metamyelocyte)進而分化為成熟的桿狀核和分葉核粒細胞。從原粒細胞增殖分化為晚幼粒細胞大約需4~6天。骨髓內的桿核粒細胞和分葉核粒細胞的貯存量很大,在骨髓停留4~5天後釋放入血。若骨髓加速釋放,外周血中的粒細胞可驟然增多。各階段細胞的一般形態特點見表5-2(圖-11)。

3.單核細胞發生 單核細胞的發生經過原單核細胞(monoblast)和幼單核細胞(promonocyte)變為單核細胞(圖5-13)。幼單核細胞增殖力很強,約38%的幼單核細胞處於增殖狀態,單核細胞在骨髓中的貯存量不及粒細胞多,當機體出現炎症或免疫功能活躍時,幼單核細胞加速分裂增殖,以提供足量的單核細胞。

4.血小板發生 原巨核細胞(megakaryoblast)經幼巨核細胞(promegakaryocyte)發育為巨核細胞,巨核細胞的胞質塊脫落成為血小板(圖5-11)。原巨核細胞分化為幼巨核細胞,體積變大,胞核常呈腎形,胞質內出現細小顆粒。幼巨核細胞的核經數次分裂,但胞體不分裂,形成巨核細胞。巨核細胞呈不規則形,直徑40~70μm,甚至更大,細胞核分葉狀。胞質內有許多血小板顆粒,還有許多由滑面內質網形成的網狀小管,將胞質分隔成許多小區,每個小區即是一個未來的血小板,內含顆粒。並可見到巨核細胞伸出細長的胞質突起沿著血竇壁伸入竇腔內,其胞質未端膨大脫落即成血小板(圖5-12)。每個巨核細胞可生成約2000個血小板。



 圖5-12 人巨核細胞電鏡像(上圖) ×45000

1.細胞核 2.血小板顆粒 3.滑面內質網

(白求恩醫科大學尹昕、失秀雄教授供圖)

下圖示巨噬細胞胞質小塊脫落至血竇內

表5-2 粒細胞發生過程的形態演變

發 育

階段和名稱

胞體

大小 形狀

(μm)

胞 核

形狀 染色質 核仁 核質
                比例

胞 質

嗜鹼性 著色 嗜天青 特殊  分裂
            顆粒   顆粒 能力

原始階段 原粒細胞

幼 早幼粒細胞

稚 中幼粒細胞

階 晚幼粒細胞





6、骨髓中有核細胞少見什麼意思

骨髓有核細胞總數
在正常情況下,血細胞從原始到成熟階段的整個發育演變過程有一定的規律性。 ①胞體大小隨著血細胞的發育成熟,胞體逐漸由大變小(巨核細胞相反),發育越成熟,胞體越大。 ②胞核從大到小,成熟紅細胞無核,核形從圓形到不規則,粒系最後為分葉,淋巴細胞及漿細胞系變化不大,染色質從細致疏鬆到粗糙密集,核膜從不明顯到明顯,核仁從有到無。 ③胞質量由少到多,淋巴細胞變化不明顯,瑞氏染色和姬姆薩染色示胞質由深藍到淺藍,成熟粒細胞和紅細胞可轉為粉紅和淡紅色,顆粒由無到有。 ④胞核與胞質體積之比從大到小。在病理情況下,以上演變規律可發生紊亂。
正常值
(10~180)×109/L(1~18萬/mm3)。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1)增多示骨髓增生,如白血病、溶血性貧血、脾功能亢進等。
(2)減少示造血組織功能減退,如再生障礙性貧血。
需要檢查的人群發病早期有突發性發熱、進行性貧血、顯著的出血傾向或骨關節疼痛等症狀的兒童或青少年;發病緩慢的進行性疲乏無力,面色蒼白、勞累後心慌氣短,食慾缺乏,體重減輕或不明原因發熱等症狀的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有貧血症狀的人群等。

7、為什麼原始細胞很少,骨髓中的原始細胞從哪裡來的呢

骨髓的原始細胞包括哪些細胞
由於生理變異和不同的調查資料,正常骨髓象各系統各階段細胞比值變動范圍較大,所以正常骨髓象實際含義是正常范圍骨髓象,下降數據可做為骨髓塗片中各種血細胞正常值的參考:
粒細胞系統佔比例最大,約1/2強。一般原始粒細胞<0.02,早幼粒細胞<0.05,以中性桿狀核最多,其比值大於分葉核細胞,也多於晚幼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0.05,嗜鹼性粒細胞<0.01。
紅細胞系統占骨髓第二位(有核紅細胞),約佔1/5左右,以晚幼紅細胞居多,中幼紅細胞次之,原始紅細胞<0.01,早幼紅細胞一般<0.05,無巨幼紅細胞。
淋巴細胞約佔1/5左右,小兒偏高,有時可達0.4,單核細胞一般<0.04,漿細胞一般小於0.015。
非造血細胞,如網狀細胞、吞噬細胞、組織嗜鹼性細胞等可少量存在,它們的比值雖然很低,但卻骨髓有成份的標志。
巨核細胞計數尚沒有統一方法,一般全片巨核細胞數7-35個,其中原始巨核細胞佔0~0.01,幼稚巨核細胞0~0.05,顆粒性巨核細胞0.1~0.3,產生血小板巨核細胞0.44~0.60,裸核巨核細胞0.08~0.3。由於產生血小板巨核細胞在骨髓中停留時間很短,一旦有血小板產生,立即將血小板釋放出去,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正常骨髓中往往以顆粒型巨核細胞為主,裸核巨核細胞次之。

8、骨髓瘤細胞sp20退化怎麼樣驗證

顯微觀察:分別用dapi和giemsa染液進行染色,在nikon熒光顯微鏡下及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觀察、拍照。另取細胞洗滌後離心,用4%戊二醛固定後,脫水、浸透、包埋、切片後用透射電鏡觀察。

9、骨髓細胞包括哪些細胞

骨髓的原始細胞包括哪些細胞由於生理變異和不同的調查資料,正常骨髓象各系統各階段細胞比值變動范圍較大,所以正常骨髓象實際含義是正常范圍骨髓象,下降數據可做為骨髓塗片中各種血細胞正常值的參考:粒細胞系統佔比例最大,約1/2強。一般原始粒細胞<0.02,早幼粒細胞<0.05,以中性桿狀核最多,其比值大於分葉核細胞,也多於晚幼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0.05,嗜鹼性粒細胞<0.01。紅細胞系統占骨髓第二位(有核紅細胞),約佔1/5左右,以晚幼紅細胞居多,中幼紅細胞次之,原始紅細胞<0.01,早幼紅細胞一般<0.05,無巨幼紅細胞。淋巴細胞約佔1/5左右,小兒偏高,有時可達0.4,單核細胞一般<0.04,漿細胞一般小於0.015。非造血細胞,如網狀細胞、吞噬細胞、組織嗜鹼性細胞等可少量存在,它們的比值雖然很低,但卻骨髓有成份的標志。巨核細胞計數尚沒有統一方法,一般全片巨核細胞數7-35個,其中原始巨核細胞佔0~0.01,幼稚巨核細胞0~0.05,顆粒性巨核細胞0.1~0.3,產生血小板巨核細胞0.44~0.60,裸核巨核細胞0.08~0.3。由於產生血小板巨核細胞在骨髓中停留時間很短,一旦有血小板產生,立即將血小板釋放出去,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正常骨髓中往往以顆粒型巨核細胞為主,裸核巨核細胞次之。附骨髓檢查報告(血細胞檢查報告)。

與骨髓中細胞退化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