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及血片中可見異淋,骨髓巨核細胞數量增多,成熟差,血小板少見是什麼原因?
你好,單純從骨髓檢查來看有巨核細胞增生性血小板較少,類似徵象可見於特發性血小板較少性紫癜等疾病,但確診需經治醫師結合臨床進行。
2、求助血象和骨髓象的檢查,認片中血細胞!
您好:正常血小板值為100-300,如果低於說明是血小板減少症.引起血小板減少的原因很多,具體有:1,各種侵害骨髓而致造血功能障礙的疾病(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2,血小板破壞過多(如:葯物中毒,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X線照射等).3,某些細菌感染(如:傷寒,敗血症等),病毒感染(如麻疹等).具體要知道是什麼引起血小板減少,建議到條件好的醫院去做進一步檢查.
3、多發性骨髓瘤外周血片檢查可能出現哪些改變
多發性骨髓瘤是骨髓內漿細胞異常增生的一種惡性腫瘤。由於骨髓中有大量的異常漿細胞增殖,引起溶骨性破壞,又因血清中出現大量的異常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尿中出現本周氏蛋白,引起腎功能的損害 ,貧血、免疫功能異常。
由於骨髓中正常粒細胞、紅細胞及血小板增生受抑制,所以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可出現全血細胞減少。血塗片上紅細胞呈緡錢狀排列,是由於紅細胞上包裹了異常免疫球蛋白,使得紅細胞表面負電荷下降,相互之間排斥力下降而相互凝集。紅細胞凝集現象可能給紅細胞計數及血型檢查造成困難。
4、血常規和外周血塗片區別在那?我間隔兩次做了血常規正常。但有一些症狀感覺像白血病,檢查血常規能排除嗎?
第一個問題:血常規,科學規范的全稱叫「全血細胞分析」,區別首先是全血細胞分析是用儀器檢測的,而外周血細胞塗片是利用顯微鏡人為檢查的。通常在儀器檢測結果有疑問的情況下,才考慮是否需要外周血塗片。儀器檢測與人工鏡檢是相輔相成的,誰也代替不了誰。無論多麼先進的儀器,都不能離開人為的檢查。因為對於細胞形態的檢查儀器是沒有辦法完成的,而儀器的高效檢測是人類永遠達不到的。
第二個問題:檢查血常規(全血細胞分析)不能排除白血病,但也是發現白血病的一個手段。慢性白血病多數情況下血常規(全血細胞分析)沒有任何改變。因為血常規(全血細胞分析)檢測的是人體內流動的血液細胞參數,而白血病患者的病變在骨髓,在白血病初期骨髓的病變多數不足以引起外周流動血液細胞形態或功能的改變,所以血常規(全血細胞分析)包括外周血塗片人工鏡檢都是不能排除白血病的。
5、論述營養性缺鐵性貧血外周血和骨髓塗片的特點?
營養不良性貧血,就是指造血原料不足而引起的貧血。臨床上營養不良性的貧血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缺鐵性貧血;一種是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缺鐵性貧血常見的症狀,有面色蒼白、頭暈乏力、心慌胸悶、眼花耳鳴等症狀。此外,缺鐵性貧血還有自己常見的症狀,比如缺鐵性貧血的病人毛發乾枯,長期缺鐵性貧血的病人,指甲會出現變薄、變脆、易碎的情況,有些人還會出現異食癖的症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是由於缺乏葉酸和維生素B12引起的,除了一般的貧血症狀以外,還有自己特殊的症狀,如病人的食慾會出現明顯下降,同時,病人的舌面舌乳頭萎縮,味蕾消失,舌面呈現鏡子樣,叫鏡面舌,還有人發生舌炎,叫牛肉舌,這些都是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特有的症狀。
6、今天做的檢查能幫忙給看一下嗎 骨髓片,血片
我發現的主要問題有 骨髓片中的 巨核細胞,正常情況是全片可見7-35個巨核細胞,你這個是增生明顯活躍了。但是巨核細胞形態特點描述不完整,不太好說,但是有數量問題的。 血片中問題 有成熟粒細胞增多為主。 綜合骨髓片和血片所有已知特點,排除急性巨核細胞白血病和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初步估計為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 個人淺見,僅僅供參考!
7、骨髓片與血片肉眼觀察有什麼區別?
您好,骨髓圖片是可以看見白色的小粒,是骨髓小粒的,血圖片是沒有的。
8、檢查報告骨髓片有核細胞200個 血片白細胞100個 請問嚴重嗎
你的情況可能是由血液系統的疾病需要血液科進一步檢查下自身抗體
9、血片骨髓片 哪裡能買到
醫院裡面有,不過不直接賣,可以找找醫葯公司
10、骨髓中血細胞形態演變的一般規律是什麼?
血細胞發生過程的形態演變
未知 2004/04/23
血細胞的發生是一連續發展過程,各種血細胞的發育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原始階段、幼稚階段(又分早、中、晚三期)和成熟階段。骨髓塗片檢查,是血液病診斷的重要依據。
血細胞發生過程中形態變化的一般規律如下:①胞體由大變小,而巨核細胞的發生則由小變大。②胞核由大變小,紅細胞的核最後消失,粒細胞的核由圓形逐漸變成桿狀乃至分葉,巨核細胞的核由小變大呈分葉狀;核內染色質由細疏逐漸變粗密,核仁由明顯漸至消失;核的著色由淺變深。③胞質的量由少逐漸增多,胞質嗜鹼性逐漸變弱,但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仍保持嗜鹼性;胞質內的特殊結構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粒細胞中的特殊顆粒均由無到有,並逐漸增多。④細胞分裂能力從有到無,但淋巴細胞仍有很強的潛在分裂能力。
1.紅細胞發生 紅細胞發生歷經原紅細胞(Proerythroblast)、早幼紅細胞(或稱嗜鹼性成紅細胞,basophilic erthroblast)、中幼紅細胞(或稱多染性成紅細胞,polychromatophilic erythroblast)、晚幼紅細胞(或稱正成紅細胞,normoblast),後者脫去胞核成為網織紅細胞,最終成為成熟紅細胞。從原紅細胞的發育至晚幼紅細胞大約需3~4天。巨噬細胞可吞噬晚幼紅細胞脫出的胞核和其他代謝產物,並為紅細胞的發育提供鐵質等營養物。各階段細胞的一般形態特點見表5-1(圖5-11)
表5-1 紅細胞發生過程的形態演變
發育階段和名稱胞體
大小 形狀
(μm)
胞核
形狀 染色質 核仁 核質比
胞 質
嗜鹼性 著色 血紅蛋白 分裂能力
原始階段 原紅細胞
幼 早幼紅細胞
稚 中幼紅細胞
階 晚幼紅細胞
段
成
熟 網織紅細胞
階 紅細胞
段
14~22 圓
11~19 圓
10~14 圓
9~12 圓
7~9 圓盤狀
7 圓盤狀
圓 細粒狀 2~3 > 3/4
圓 粗粒狀 偶見 >1/2
圓 粗塊狀 消失 約1/2
圓 緻密塊 消失 更小
無
無
強 墨水藍 無 有
很強 墨水藍 開始出現 有
減弱 嗜多染性 增多 弱
紅藍間染
弱 紅 大量 無
微 紅 大量 無
無 紅 大量 無
2.粒細胞發生 粒細胞發生歷經原粒細胞(myeloblast)、早幼粒細胞(又稱前髓細胞,promyelocyte)、中幼粒細胞(又稱髓細胞,myelocyte)、晚幼粒細胞(又稱後髓細胞,metamyelocyte)進而分化為成熟的桿狀核和分葉核粒細胞。從原粒細胞增殖分化為晚幼粒細胞大約需4~6天。骨髓內的桿核粒細胞和分葉核粒細胞的貯存量很大,在骨髓停留4~5天後釋放入血。若骨髓加速釋放,外周血中的粒細胞可驟然增多。各階段細胞的一般形態特點見表5-2(圖-11)。
3.單核細胞發生 單核細胞的發生經過原單核細胞(monoblast)和幼單核細胞(promonocyte)變為單核細胞(圖5-13)。幼單核細胞增殖力很強,約38%的幼單核細胞處於增殖狀態,單核細胞在骨髓中的貯存量不及粒細胞多,當機體出現炎症或免疫功能活躍時,幼單核細胞加速分裂增殖,以提供足量的單核細胞。
4.血小板發生 原巨核細胞(megakaryoblast)經幼巨核細胞(promegakaryocyte)發育為巨核細胞,巨核細胞的胞質塊脫落成為血小板(圖5-11)。原巨核細胞分化為幼巨核細胞,體積變大,胞核常呈腎形,胞質內出現細小顆粒。幼巨核細胞的核經數次分裂,但胞體不分裂,形成巨核細胞。巨核細胞呈不規則形,直徑40~70μm,甚至更大,細胞核分葉狀。胞質內有許多血小板顆粒,還有許多由滑面內質網形成的網狀小管,將胞質分隔成許多小區,每個小區即是一個未來的血小板,內含顆粒。並可見到巨核細胞伸出細長的胞質突起沿著血竇壁伸入竇腔內,其胞質未端膨大脫落即成血小板(圖5-12)。每個巨核細胞可生成約2000個血小板。

圖5-12 人巨核細胞電鏡像(上圖) ×45000
1.細胞核 2.血小板顆粒 3.滑面內質網
(白求恩醫科大學尹昕、失秀雄教授供圖)
下圖示巨噬細胞胞質小塊脫落至血竇內
表5-2 粒細胞發生過程的形態演變
發 育
階段和名稱
胞體
大小 形狀
(μm)
胞 核
形狀 染色質 核仁 核質
比例
胞 質
嗜鹼性 著色 嗜天青 特殊 分裂
顆粒 顆粒 能力
原始階段 原粒細胞
幼 早幼粒細胞
稚 中幼粒細胞
階 晚幼粒細胞
段
成
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