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內臟是造血的
2.出生後造血器官 (1)骨髓造血:出生後在正常情況下,骨髓是唯一產生紅細胞、粒細胞和血小板的場所,也產生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骨髓分為紅骨髓和黃骨髓。 紅骨髓是有活躍造血功能的骨髓。從出生至4歲,全身骨髓的髓腔內均為紅骨髓。5歲後隨著年齡的增長,紅骨髓脂肪化由遠心端向近心端發展。至18歲時,紅骨髓僅存在於扁平骨、短骨及長管狀骨的近心端,如顱骨、胸骨、脊椎骨、肋骨、髂骨以及肱骨和股骨的近心端。 黃骨髓:脂肪化的骨髓稱為黃骨髓,主要由脂肪細胞組成。健康成人黃骨髓約占骨髓總量的50%。黃骨髓仍然保持有造血的潛能,當機體需要時,又可重新轉變為紅骨髓參與造血,因此正常情況下,骨髓造血的代償能力較強。 (2)淋巴器官造血:在骨髓內,造血幹細胞分化出淋巴幹細胞,其再分化成T、B淋巴祖細胞。B淋巴祖細胞在骨髓內發育;T淋巴祖細胞隨血流遷移至胸腺、脾和淋巴結內發育成熟。 (3)髓外造血:生理情況下,出生2個月後,嬰兒的肝、脾、淋巴結等已不再製造紅細胞、粒細胞和血小板。但在某些病理情況下,如骨髓纖維化、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某些惡性貧血時,這些組織又可重新恢復其造血功能,稱為髓外造血。髓外造血部位也可累及胸腺、腎上腺、腹腔的脂肪、胃腸道等。 3.造血微環境:造血微環境是指造血器官實質細胞四周的支架細胞、組織。它包括微血管系統、末梢神經、網狀細胞、基質以及基質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
http://ke.baidu.com/view/378083.htm
2、髓外造血是怎麼回事
骨髓代償功能不足時,肝、脾、淋巴結可恢復胚胎時期的造血功能稱為髓外造血。人體的血細胞特別是紅細胞和顆粒白細胞的生成是在骨髓內進行的,這些細胞是組成血液的主要成分,當骨髓造血機能出現問題的時候,肝臟和脾臟的一部分同骨髓一樣仍可繼續生成血細胞來補充骨髓造血的不足,當骨髓或者肝臟、脾臟造血時會有一些發育不成熟的紅細胞,骨髓會有一個屏障,把這些不成熟的紅細胞過濾掉,只允許成熟的紅細胞進入血液循環系統,肝臟和脾臟沒有屏障,生成的紅細胞不管好壞,統統進入血液系統,在血液檢測報告上會有體現,
3、什麼是造血幹細胞
骨髓bonemarrow是液狀柔軟的富於血管的造血組織,隸屬於結締組織。存在於長骨骨髓腔及各種骨骨松質的的網眼中。 在胚胎時期和嬰幼兒,所有骨髓均有造血功能,由於含有豐富的血液,肉眼觀呈紅色,故名紅骨髓。約從六歲起,長骨骨髓腔內的骨髓逐漸為脂肪組織所代替,變為黃紅色且失去了造血功能,叫做黃骨髓。成人的紅骨髓僅存於骨松質的網眼內。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嚴重貧血時,黃骨髓能「見風使舵、搖身一變」,成為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 骨髓位於骨髓腔中,約占體重的4%-6%,是人體最大的造血器官。骨髓分為紅骨髓(redbonemarrow)和黃骨髓(yellowbonemarrow)。胎兒及嬰幼兒時期的骨髓都是紅骨髓,大約從5歲開始,長骨乾的骨髓腔內出現脂肪組織,並隨年齡增長而增多,即為黃骨髓。成人的紅骨髓和黃骨髓約各佔一半。紅骨髓主要分布在扁骨、不規則骨和長骨骺端的骨松質中,造血功能活躍。黃骨髓內僅有少量的幼稚血細胞,故仍保持著造血潛能,當機體需要時可轉變為紅骨髓進行造血。 紅骨髓主要由造血組織和血竇構成。 1.造血組織主要由網狀結締組織和造血細胞組成。網狀細胞和網狀纖維構成造血組織的網架,網孔中充滿不同發育階段的各種血細胞,以及少量造血幹細胞、巨噬細胞、脂肪細胞和間充質細胞等。 目前認為,造血細胞賴以生長發育的內環境也就是造血誘導微環境()極為重要。骨髓造血誘導微環境包括骨髓神經成分、微血管系統及纖維、基質以及各類基質細胞組成的結締組織成分。基質細胞(stromalcell)是造血微環境中的重要成分,包括有網狀細胞、成纖維細胞、血竇內皮細胞、巨噬細胞、脂肪細胞等。一般認為,骨髓基質細胞不僅起支持作用,並且分泌體液因子,調節造血細胞的增殖與分化。發育中的各種血細胞在造血組織中的分布呈現一定規律。幼稚紅細胞常位於血竇附近,成群嵌附在巨噬細胞表面,構成幼紅細胞島(erythroblasticislet)(圖5-9);隨著細胞的發育成熟而貼近並穿過血竇內皮,脫去胞核成為網織紅細胞。幼稚粒細胞多遠離血竇,當發育至晚幼粒細胞具有運動能力時,則借其變形運動接近並穿入血竇。巨核細胞常常緊靠血竇內皮間隙,將胞質突起伸入竇腔,脫落形成血小板。這種分布狀況表明造血組織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微環境造血誘導作用。 2.血竇由動脈毛細血管分支而成。血竇腔大而迂曲,最終匯入骨髓的中央縱行靜脈。血竇形狀不規則。竇壁襯貼有孔內皮,內皮基膜不完整,呈斷續狀。基膜外有扁平多突的周細胞覆蓋,當造血功能活躍,血細胞頻繁穿過內皮時,覆蓋面減小。血竇壁周圍和血竇腔內的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有吞噬清除血流中的異物、細菌和衰老死亡血細胞的功能。 http://www.zgxl.net/sljk/imgbody/gu3.jpg
4、骨髓是成人生成紅細胞的唯一場所,那髓外造血怎麼解釋
病情分析:
人的血液在哪裡製造在哪裡生成,這是讓許多人感到神秘又陌生的問題.其實人的造血器官和造血功能在胚胎時期就已逐步形成,隨著人體的發育和成長造血器官又在不斷變化.?
(一)血細胞的生成
血細胞來源於骨髓的造血多能幹細胞(Multipotential stem cell).幹細胞除具有增殖能力外,在一定的情況下尚能從骨髓造血組織中遷出,隨著血流到達髓外組織形成造血細胞小結,稱為集落形成單位.每一個小結由許多同類型分化的細胞組成,這些細胞是由一個幹細胞分裂分化而來.幹細胞雖有自身復制和分化為各種血細胞的能力,但在一般情況下,並不處於增殖狀態,而是處於休止的G? 0 期.?
原始幹細胞可分化為兩大分支:一支是集落形成單位細胞(CFU—C),又稱骨髓幹細胞,它是紅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酸細胞和血小板等系的多能幹細胞.集落形成單位細胞主要來源於骨髓,在發育為紅細胞,粒細胞與巨核細胞之前,要經過各系的定向幹細胞階段.另一支為淋巴樣幹細胞,又稱淋巴幹細胞,是高等動物免疫系統的發源地,其分化和發育過程與抗原的刺激作用密切相關.淋巴幹細胞亦是多能幹細胞,可分化為兩種不同的定向幹細胞,一為胸腺衍生的T淋巴細胞或稱T細胞,一為骨髓依賴的B淋巴細胞或稱B細胞,這兩種細胞經過相應抗原的再刺激分別轉化為原淋細胞和原漿細胞,然後逐步發育成熟,分別稱為淋巴細胞和漿細胞.?
總之,血細胞來源於骨髓的造血多能幹細胞,首先由多能幹細胞分化為集落形成單位細胞(骨髓幹細胞)與淋巴樣幹細胞,再由骨髓幹細胞分化為各系的定向幹細胞,經過原始,幼稚等階段,發育,增殖最後成熟為紅細胞,粒細胞和單核細胞及血小板.淋巴樣幹細胞則經過原始,幼稚二階段,發育增殖而成熟;在抗原的刺激下,再分別轉化原淋細胞和原漿細胞,並增殖,成熟為具有免疫活性淋巴細胞和漿細胞.?
血細胞的增殖是以分裂的方式進行的,但只有幼稚細胞才有分裂能力,一旦發育成熟到一定階段後,增殖便告停止.一般細胞分裂的形式有兩種:?
一是有絲分裂(間接分裂)
在細胞分裂時,有特殊的絲體出現,故稱為有絲分裂.有絲分裂是血細胞增殖的主要形式.正常人循環血中不出現有絲分裂細胞.有絲分裂細胞在造血組織中的數量,反映其增殖的程度和狀態.分裂過程可分為4期,主要表現在核的變化上.?
(1)前期(又稱單絲球期):細胞開始分裂時,胞體變成球形,胞核膨大,核染色質聚集成單個柱狀的染色體,核膜及核小體消失,形如絲球.細胞漿染色變淺,細胞器及包涵物暫時隱匿,中心體顯示.?
(2)中期(又稱單星狀期):中心體開始分裂,逐漸向兩極,其間連有絲狀體,形為紡錘,稱紡錘體.細胞核染色體排列似星狀或菊花狀,在紡錘中部的平面一赤道板上.?
(3)後期(又稱雙星狀期):每染色體均勻分裂為二,絲狀體收縮,使分裂後的染色體隨中心體趨向細胞兩端,分別排列為兩個星狀.細胞漿開始收縮.?
(4)末期(又稱絲球期):趨於細胞兩端的染色體開始聚集為絲球狀,進而分散為染色質,構成兩個新核的小細胞核,此時胞漿可形成啞鈴狀,最後胞漿分開,細胞分裂為二.?
二是無絲分裂(直接分裂)
該分裂過程的表現形式較簡單,通常是細胞的核小體首先開始分開,然後胞核表面出現收縮,隨之逐漸加深而分解為二,繼之胞漿分開,從而直接形成2個子細胞.?
(二)造血器官
血細胞生成於造血器官,在胚胎期及出生後的不同發育時期,其主要的造血器官並不相同.?
一是胚胎期的造血器官
(1)中胚葉造血期:發生於胚胎的1—2個月.卵黃囊是最先出現的造血地點.卵黃囊壁上的中胚層間質細胞是造血系統的始基,最初血細胞產生於卵黃囊的血島,血島外周的細胞分化發育成原始血細胞,原始血細胞進一步分化為胞漿內具有血紅蛋白的初級原始紅細胞,即胚胎的血細胞.?
(2)肝臟造血期:發生於胚胎的2—5個月.卵黃囊萎縮退化,由肝臟取代其造血功能.它不但能分化初級的原始紅細胞,而且能分化為次級原始紅細胞,這些細胞逐漸發育成熟為紅細胞,經血竇進入血液.此時,肝臟的造血活動甚為活躍.脾臟在胎兒第3個月左右,亦參與造血,主要生成紅細胞,粒細胞,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至第5個月,脾臟造血機能逐漸減退,僅製造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而這一造血活動則維持終生.?
(3)骨髓造血期:此期始於胚胎的第4個月.胎兒開始出現骨髓造血組織,最初僅製造粒細胞,繼之還製造紅細胞和巨核細胞.在骨髓造血的同時,胸腺及淋巴結亦開始造血活動.胸腺生成淋巴細胞,至出生後仍保持此功能;淋巴結則主要生成淋巴細胞及漿細胞,早期也參與製造紅細胞.?
以上3個階段,彼此相互交錯,實際上很難截然分開.?
指導意見:
二是出生後的造血器官
(1)骨髓:骨髓是人體出生後唯一生成紅細胞,粒細胞和巨核細胞的造血器官,同時也生成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從新生兒到4歲的幼兒,全身骨髓具有活躍的造血功能.5—7歲時,在管狀骨的造血細胞之間開始出現脂肪細胞.隨著年齡的增長,管狀骨中紅髓的范圍逐漸減少,脂肪組織逐漸增多,骨髓變黃色,稱為黃骨髓.黃髓中雖已不再造血,但仍保留有潛在的造血功能.大約在18—20歲左右,紅髓僅局限於顱骨,胸骨,脊椎,髂骨等扁平骨以及肱骨與股骨的近端.紅髓約占骨髓總量的一半.以後紅髓的造血活動持續終身,但其活躍程度可隨年齡的增長而稍有減少.?
肉眼觀察骨髓是一種海綿狀,膠狀或脂肪性的組織,封閉在堅硬的骨髓腔內.分為紅髓(造血細胞)和黃髓(脂肪細胞)兩部分,正常成人骨髓重量為1600克—3700克,約合體重的3.4%—5.9%,其中紅髓的重量約1000克.?
骨髓有復雜和豐富的血管系統.人的骨髓中主要靠營養動脈供應整個骨髓腔的毛細血管.骨髓的全部動脈都有神經束伴行,神經纖維來源於脊神經,和動脈共同自營養孔進入骨髓腔,與營養動脈平行分布於骨髓腔,並終止於動脈壁的平滑肌纖維.骨髓的血竇之間充滿實質細胞,即造血細胞,骨髓造血多能幹細胞向紅系,粒系及巨核系的分化和造血微環境有關,造血微環境應可能由血管,巨噬細胞,神經及基質等組成.若從其功能考慮,造血微環境應包括影響造血作用的全部因素,其中血管因素是很重要的,因為各種造血物質及其刺激物質都要通過血管進入骨髓,才能造血.造血部位和血液循環之間存在屏障,即骨髓血液屏障,它具有控制血細胞進出骨髓的作用.?
(2)胸腺:出生後至老年,胸腺經歷了一定的變化.到青春期後造血活動逐漸消失,為脂肪組織所代替.?
胸腺不但是胚胎時期的重要造血器官之一,而且出生後仍具有活躍的造血功能,特別在出生後兩年內,腺體組織的生長較為迅速,造血活動也很旺盛.胸腺被結締組織分隔成許多不完全的小葉.小葉的周圍部分稱皮質,中央部分稱髓質.皮質充滿密集的淋巴細胞,最淺層為較原始的淋巴細胞,中層為中等大小的淋巴細胞,深層為小淋巴細胞,從淺層到深層呈幹細胞增殖分化成為胸腺依賴淋巴細胞(T細胞)的過程.成年胸腺雖然萎縮,但由於T細胞已在周圍淋巴組織中定居,自己能夠繁殖.胸腺除向周圍淋巴組織輸送T淋巴細胞外,還由上皮性網狀分泌胸腺素,幹細胞在胸腺激素的作用下,被誘導分化成熟為免疫活性T淋巴細胞.?
(3)脾臟:脾臟是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其實質分為紅髓和白髓兩部分.白髓包括中央動脈周圍淋巴鞘與脾小結.在中央動脈周圍的是脾臟的胸腺依賴區,區內主要是T淋巴細胞.而脾小結即脾內的淋巴小結,小結內有生發中心,主要是B淋巴細胞.脾臟除能產生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以外,尚具有貯血和破壞衰老紅細胞的功能.?
(4)闌尾及回腸的淋巴集結,骨髓的幹細胞在此集結,能誘導增殖的幹細胞分化為骨髓依賴淋巴細胞(B細胞),並播散於周圍淋巴器官中.?
(5)淋巴結:分為周圍部分的皮質和中央部分的髓質.皮質淺層淋巴濾泡的中央為B細胞增殖的場所,稱為生發中心或反應中心;皮質深層主要是由胸腺遷來的T細胞構成,稱胸腺依賴區;在抗原的刺激下,T淋巴細胞可以增殖,產生大量致敏的小淋巴細胞,經血流直接作用於抗原.髓質主要由髓索(淋巴索)和淋巴竇構成.髓索的主要成分是B淋巴細胞,漿細胞及巨噬細胞等.?
以上(2),(3),(4),(5)部位屬淋巴器官造血.淋巴器官,分為中樞淋巴器官和周圍淋巴器官.胸腺及骨髓中的淋巴組織屬中樞淋巴器官,為淋巴系定向幹細胞聚焦的場所;淋巴結,脾臟及其它淋巴組織為周圍淋巴器官,是分化了的T細胞及B細胞所在的場所.?
(6)網狀內皮系統(RES):包括脾臟和淋巴結的網狀細胞,覆蓋在肝臟,骨髓,腎上腺皮質,腦垂體前葉的竇狀隙上的內皮細胞以及其它器官內的游離組織細胞.其主要細胞成分為網狀細胞,網狀細胞能分化為吞噬性網狀細胞.血中單核細胞,自髓生成後進入網狀組織,則為組織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可轉化為具吞噬功能的游離吞噬細胞,形成所謂的單核一巨噬細胞系統.?
在正常情況下,出生2個月後的嬰兒絕不會有骨髓外造血.在病理狀態下,骨髓以外的組織官如脾,肝,淋巴結等都可出現造血灶,此即髓外造血,這是由於這些部位保留具有造血能力的間質細胞,恢復其胚胎時期的造血功能.?
5、骨髓移植與造血幹細胞移植有什麼區別?
一、指代不同
1、骨髓移植:是通過靜脈輸注造血干、祖細胞,重建患者正常造血與免疫系統,從而治療一系列疾病的治療方法。
2、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先接受超大劑量放療或化療(通常是致死劑量的放化療),有時聯合其他免疫抑制葯物,以清除體內的腫瘤細胞、異常克隆細胞,然後再回輸采自自身或他人的造血幹細胞,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的一種治療手段。
二、特點不同
1、骨髓移植:使用預處理方案可以製造空間、免疫抑制以及清除疾病。預處理方案的強度以既可以達到最大限度的防止移植排斥、又可達到患者對其副作用的耐受為目標,故有多種預處理方案可供選擇。
2、造血幹細胞移植:血緣關系供者造血幹細胞移植和無血緣關系供者造血幹細胞移植(即無關移植);按移植物種類分為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骨髓移植和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
三、發展不同
1、骨髓移植:隨著移植技術的提高,其療效已經漸趨穩定。移植供者的選擇困難成為制約移植的主要障礙。HLA不完全相合的親屬供者、HLA單倍體相合親屬供者及無關供者的應用及相關技術改進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門課題,非清髓技術也帶來了觀念上的革命。
2、造血幹細胞移植:有很多先進的葯物從遺傳學水賓士療這些患者,但是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仍是治癒這些疾病的惟一治療手段。
6、小孩造血器官是?
(1)骨髓造血:出生後主要是骨髓造血。嬰兒期所有骨髓均為紅骨髓,全部參與造血,以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5~7歲開始,脂肪組織(黃髓)逐漸代替長骨中的造血組織,因此年長兒和成人期紅骨髓僅限於肋骨、胸骨、脊椎、骨盆、顱骨、鎖骨和肩胛骨,但黃髓仍有潛在的造血功能,當造血需要增加時,它可轉變為紅髓而恢復造血功能。小兒在出生後頭幾年缺少黃髓,故造血的代償潛力小,如果造血需要增加時,就會出現髓外造血。
(2)骨髓外造血:在正常情況下,骨髓外造血極少。出生後,尤其在嬰兒期,當遇到發生各種感染性貧血或溶血性貧血等造血需要增加時,肝、脾和淋巴結可隨時適應需要,恢復到胎兒時期的造血狀態,而出現肝、脾和淋巴結腫大,同時外周血中可出現有核紅細胞或(和)幼稚中性粒細胞。這是小兒造血器官的一種特殊反應,稱為「骨髓外造血」。當感染及貧血矯正後即恢復正常骨髓造血。
7、外周血評價骨髓造血功能的實驗室指標是什麼
反應骨髓造血功能敏感的指標:Rtc
8、骨髓移植與造血幹細胞移植有什麼區別?
一般來說,我們人身體有三個部位生產和儲存造血幹細胞,第一個部位是骨髓,骨髓貯存著人體大部分的造血幹細胞,這部分造血幹細胞,我們叫它骨髓造血幹細胞。還有一部分是外周血(就是骨髓之外的周圍靜脈血),也就是在說血管裡面還有少量的造血幹細胞,我們叫它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第三就是在新生兒臍帶血里有大量、豐富的造血幹細胞,我們叫它臍血幹細胞。所以說,造血幹細胞移植包括的范圍更大,除骨髓移植外,造血幹細胞移植還包括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和臍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現在我們提倡用外周血的造血幹細胞來進行採集。
9、造血幹細胞與骨髓什麼關系?移植骨髓和移植造血幹細胞是一樣的?
造血幹細胞也稱為多能造血幹細胞,是骨髓中的原始造血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成各種血細胞的功能,而血液中主要是骨髓造血幹細胞分化成熟後才釋放進去的,造血幹細胞主要還是存在於骨髓中,那裡的微環境適合造血幹細胞生長繁殖和分化 (臍帶血保存機構 熱 .線: 4OO-6O7-7l2l)。
10、什麼是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