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個器官具備造血功能?
造血器官:骨髓、胸腺、淋巴結、肝臟以及脾臟。
骨髓造血:出生後在正常情況下,骨髓是唯一產生紅細胞、粒細胞和血小板的場所,也產生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骨髓分為紅骨髓和黃骨髓。
紅骨髓是有活躍造血功能的骨髓。從出生至4歲,全身骨髓的髓腔內均為紅骨髓。5歲後隨著年齡的增長,紅骨髓脂肪化由遠心端向近心端發展。至18歲時,紅骨髓僅存在於扁平骨、短骨及長管狀骨的近心端,如顱骨、胸骨、脊椎骨、肋骨、髂骨以及肱骨和股骨的近心端。
(1)造血骨髓擴展資料;
出生前的造血分為三個階段:
1、卵黃囊造血期始於人胚第3周,停止於第9周。卵黃囊壁上的血島是最初的造血中心。
2、肝造血期肝臟造血始於人胚第6周,至第4-5個月達高峰,以紅、粒細胞造血為主,不生成淋巴細胞。
此階段還有脾、腎、胸腺和淋巴結等參與造血。脾臟自第5個月有淋巴細胞形成,至出生時成為淋巴細胞的器官。6-7周的人胚已有胸腺,並開始有淋巴細胞形成,胸腺中的淋巴幹細胞也來源於卵黃囊和骨髓。
3、骨髓造血期開始於人胚第4個月,第5個月以後始成為造血中心,從此肝脾造血漸減退,骨髓造血功能迅速增加,成為紅細胞、粒細胞和巨核細胞的主要生成器官,
同時也生成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淋巴結參與紅細胞生成時間很短,從人胚第4個月以後成為終生造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的器官,其多能幹細胞來自胚胎肝臟和骨髓,淋巴幹細胞還來自於胸腺。
2、骨髓是什麼樣子的?
3、骨髓是怎麼造血的?他在骨裡面 他造的血怎麼流出去呢?
動物體的骨髓里有造血幹細胞,嬰幼兒骨髓里都是紅骨髓,造血機能旺盛,而成年人只有骨端有點紅骨髓可以造血。紅骨髓里的造血幹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紅細胞和白細胞等,進入骨內的毛細血管,隨血流流到全身各處,體內的血細胞不斷的衰老和死亡,紅骨髓就源源不斷的產生紅細胞,補充人體丟失的血細胞。
4、骨髓是怎樣造血的
人的血液在哪裡製造在哪裡生成,這是讓許多人感到神秘又陌生的問題。其實人的造血器官和造血功能在胚胎時期就已逐步形成,隨著人體的發育和成長造血器官又在不斷變化。
5、人體的造血器官是哪個?
造血器官指生成血細胞的器官,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結、肝臟以及脾臟。其中骨髓、胸腺、淋巴結及脾臟又稱淋巴器官。
人體處於不同的時期,其造血器官有所不同。l一2個月的胎兒,其造血細胞來源於卵黃囊,故卵黃囊為其造血器官。2—5個月的胎兒,肝臟、脾臟、淋巴結開始造血,產生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取代了卵黃囊的造血作用。胎兒從第5個月開始出現骨髓造血,胎兒後期出現胸腺造血。嬰兒出生後主要是骨髓造血,它能製造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各種血細胞;脾臟、淋巴結及淋巴組織也造血,但只產生少量的單核細胞、淋巴細胞。成人的造血器官就是骨髓。骨髓是一種海綿樣、膠狀的脂肪性組織,封閉在堅硬的骨髓腔內。骨髓分紅髓(造血細胞)和黃髓(脂肪細胞)兩部分。骨髓造血在開始時分布在全身骨路,以後逐漸局限於顱骨、肋骨、胸骨、脊柱、髂骨以及肱骨和股骨的一部分,其他部位逐漸由黃髓所替代。黃髓不能造血。
6、既然骨松質里的骨髓終生具有造血功能,那麼它是不是沒有紅,黃骨髓之分?
不是,5歲以前骨髓是紅骨髓,5歲以後紅骨髓變成黃骨髓,失去造血活力,慢性失血過多或重度貧血時,黃骨髓回變成紅骨髓,恢復造血功能。
7、骨髓他們可以干什麼不但能幹什麼還能幹什麼?
骨髓是人體的造血器官,主要作用就是造血。骨髓內有造血幹細胞和各種基質細胞,造血幹細胞就像種子一樣,能夠成熟分化成各種類型的血細胞,如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等。骨髓的基質細胞能夠提供造血幹細胞增殖分裂所必需的造血微環境和營養支持。因為人體的血液成分處於一個不斷新陳代謝的過程當中,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總會出現衰老,被單核巨噬細胞吞噬的情況,並且它們的壽命是不一樣的。紅細胞的壽命在120天左右,血小板的壽命在5-7天,白細胞的壽命有時候只有幾個小時的時間。所以只有通過骨髓不斷的造血,向外周血中釋放各種血細胞,才能夠維持人體血細胞中數量的穩定,才能夠維持人體正常功能的運轉。
8、吃什麼可以補骨髓
動物的肝臟、豬血、黑木耳等等,同時也可以適當吃一些優質的蛋白質,如新鮮的牛奶,新鮮的牛羊肉、魚類、蛋類等,這樣骨髓的造血功能就會正常的發揮。
骨髓是人體的造血器官,存在於骨髓腔內,骨髓是由造血細胞和基質組成的。造血細胞包括造血幹細胞和處於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的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骨髓的基質是由基質細胞和粘多糖以及糖蛋白組成,骨髓基質是骨髓細胞生長發育的土壤。
在造血的過程當中,骨髓需要鐵元素、優質的蛋白質以及維生素等,才能夠合成人體需要的各種血細胞。
(8)造血骨髓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1、保持皮膚清潔,層流潔凈室內每天用1:2000洗必泰,層流潔凈室外用溫水進行全身擦浴。
2、穿著清潔柔軟的內衣,避免擦破皮膚,注意觀察皮疹顏色、出現的時間、面積。皮膚癢時勿用手抓破皮膚,保持床單清潔,勤換內衣。
3、按時用氯黴素及利福平眼葯水交替點眼,眼乾時也可用人工淚滴眼。出現角膜炎時,囑用戶卧床休息,禁止看書、電視、電腦,畏光、流淚給予眼罩遮蓋,將光線調暗。
4、觀察大便性狀,腹瀉次數及腹痛性質,准確記錄腹瀉次數、量、顏色;每次便後用碘伏水沖洗肛周,保持肛周清潔。
9、人體骨髓造血功能是怎樣被發現的?
盡管顯微鏡是研究血液的重要工具,但標志著現代血液學發展的里程碑事件是骨髓造血功能的發現和血細胞染色方法的建立。
幾千年來,無論是詩人、哲學家,還是醫生都將血液與生命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他們推測血液或是由於呼吸了大自然中的靈氣形成,或是由食物中的精華轉變而來,然而,他們並沒有弄清楚血液的真正來源。
應當說人類在很久以前就認識到骨髓的重要性。在古代,人們吃動物的骨髓,認為它含有豐富的營養。中醫認為骨髓是由飲食水谷的精液與腎氣和合,滲入骨空後轉化而成,骨髓充足可以上升補益腦髓。在西方,骨髓被認為是產生人體天然熱和能量的源泉。莎士比亞說:「你的骨無髓,所以你的血是冷的。」
人們似乎意識到骨髓與血液之間有某種聯系。在19世紀初,已有醫生要患血液病的病人吃骨髓補血,但收效不大。直到19世紀中葉,骨髓產生血液的奧秘才分別由德國醫學家紐曼和義大利醫學家比佐澤羅揭開。
紐曼曾在1868年10月10日出版的《醫學科學通報》上發表題為《關於骨髓在血液形成中的作用》的論文中,報道了骨髓中有大量的有核紅細胞,而有核紅細胞是血液中紅細胞,的前身,因此他推斷骨髓是紅細胞的生產基地。幾乎與此同時,義大利醫學家比佐澤羅也證實了有核紅細胞是無核紅細胞的前身,此外他還指出白細胞也是由骨髓細胞生成的。紐曼和比佐澤羅的發現立即引起了醫學界的極大興趣,許多醫學家開始進一步深入研究血液細胞的起源問題,並提出了各種不同的理論。例如有人認為紅細胞是白細胞核瓦解的產物,也有人提出紅細胞是由原始細胞吞噬了血紅蛋白後形成的,還有人堅持紅細胞是在肝臟中形成的觀點。盡管這些認識現在看來都是不正確的,但是,在當時正是這些不同觀點之間的爭論,有力地推動了血液學研究的深入。
既然成熟的無核紅細胞是由幼稚的有核紅細胞轉變而來,那麼這種轉變是如何發生的呢?也就是說有核紅細胞是怎樣變成無核紅細胞的呢?有人認為,實際上核並沒有消失,只不過變換了形式,而不再可見。而支持核消失的學者又分成兩派:以紐曼為代表的一派認為,紅細胞在成長過程中核被細胞自己再吸收;比佐澤羅支持的一派則主張,核是在成熟過程中被逐出細胞。由於研究手段的限制,當時兩派都很難拿出足夠的證據駁倒對方,加之他們各有更重要的工作需要去做,不久這個爭論便不了了之。直到20世紀中期,隨著顯微照相技術的發展以及後來電子顯微鏡的應用,人們才對這個問題有了進一步了解。現在的研究結果支持比佐澤羅等人核在成熟過程中被逐出細胞的觀點。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骨髓是製造血液細胞的大本營。骨髓每天可產生2000億個紅細胞;100億個白細胞和4000億個血小板。如同深藏在地下岩層中的石油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基本保證一樣,骨髓是人體一系列重要的生命活動的基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