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股骨頸的什麼部位可在外表觸及?
你好,我覺得應該是股骨頸外髁,可以在體表觸及。
2、入伍體檢膝內翻股骨內髁間距離到底是測量哪裡?是膝蓋所在骨頭那之間,還是膝蓋下面凹陷,間距較大那段?
差不多就是股骨和脛骨的關節處,腳並攏那裡也可以並攏的,站軍姿的時候要求那裡夾一張紙的。
2cm還好了,只要不影響你跑步就可以了,現在條件都放寬了,實在不行找找人,問題不大。
3、請問腓骨小頭在哪裡,怎麼找?股骨外上髁怎麼找?
腓骨小頭是在膝關節外側略偏下那個突起處,還有股骨外上髁,這個要糾正一下一樓的答案,一樓所回答的是股骨大轉子的位置,而非股骨外上髁,股骨外上髁的位置應該是在與髕骨下半部分平行的膝關節的外側略突起處。
4、股骨外踝在哪裡
位於股骨下端於脛骨連接處,與脛骨形成膝關節,股骨髁分內外,外髁位於大腿外側膝關節上緣,手可以摸到。股骨下端為兩個膨大的隆起,向後方捲曲,分別叫做內側髁和外側髁。簡單一點,手放在膝蓋上,兩側的骨頭疙瘩就是內側髁和外側髁。
5、股骨頭是屁股後面的骨頭嗎
股骨femur是人體中最大的長管狀骨,可分為一體兩端。
上端朝向內上方,其末端膨大呈球形,叫股骨頭,與髖臼相關節。頭的中央稍下方,有一小凹,叫做股骨頭凹,為股骨頭韌帶的附著處。頭的外下方較細的部分稱股骨頸。頸與體的夾角稱頸干角,約為120~130°。頸體交界處的外側,有一向上的隆起,叫做大轉子,其內下方較小的隆起叫做小轉子。大轉子的內側面有一凹陷稱為轉子窩。大、小轉子間,前有轉子間線,後有轉子間嵴相連。
體粗壯,為圓柱形,全體微向前凸。前面光滑,後面有一縱行的骨嵴,叫做粗線。粗線可分內側、外側兩唇,兩唇在體的中部靠近,而向上、下兩端則逐漸分離。外側唇向上外移行為臀肌粗隆,內側唇向上前止於小轉子。兩唇向下形成兩骨嵴,分別連於股骨下端的內、外上髁,兩唇在股骨體下端後面圍成的三角形骨面,叫做腘平面。
下端為兩個膨大的隆起,向後方捲曲,分別叫做內側髁和外側髁。兩髁的下面和後面都有關節面與脛骨上端相關節,前面的光滑關節面接髕骨,稱為髕面。在後方,兩髁之間有一深凹陷,叫做髁間窩。內側髁的內側面和外側髁的外側面各有一粗糙隆起,分別叫做內上髁和外上髁。內上髁的上方有一三角形突起,叫做骨收肌結節,為內收肌腱附著處。
股骨
解剖學名詞。又指大腿骨,髀骨,楗。解剖學同名骨。上端以股骨頭與髖臼構成髖關節,下端與髕骨、脛骨上端構成膝關節。《素問·骨空論》:「股骨上空在股陽,出上膝四寸。」
6、髕骨在哪裡
髕骨在股骨上,位於股骨下端的髕骨面,在內側股骨上髁和外側股骨上髁之間(between the lateral epicondyle and the medial epicondyle)。髕骨上面附著股四頭肌肌腱,下面附著另一頭附著於脛骨的髕骨韌帶。
7、股骨上有下髁嗎?
有的呀仔細看
8、股骨髁是什麼
你好,股骨髁部為股骨下端增大的骨質結構。與脛骨上端共同構成膝關節。
9、股骨髁骨折
易發生骨塊分離而不產生塌陷,這是由於三角形髕骨如同楔子指向股骨髁解剖上的弱點髁間窩,易將兩髁劈開,此外股骨幹有一向前彎的弧度,前面骨皮質堅固,後面的骨皮質又為股骨粗線所增強,因此骨折易發生在股骨髁附近,皮質骨移行成為松質骨薄弱部。當脛股關節周圍肌肉收縮時,股骨髁承受來自股骨髁與髕骨兩面的應力,在膝關節由伸到屈時,髕股關節及脛股關節面之間的應力,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此兩種應力的合力方向指向股骨髁的後上方髕骨與股骨之間,無論是伸直位還是屈曲位,總有一部分關節面相接觸,屈膝時,髕骨還伴有由前向後的運動,與損傷時膝關節經常處於屈曲狀態相一致,這樣在外力作用下,有利於髕骨楔形作用的發揮,因此,股骨髁易於產生T或Y型骨折。損傷機理和類型:(一)直接外力多見於高速撞擊,外力經髕骨將應力變為造成單髁或雙髁骨折的楔形力,當外力水平方向作用於髁上區時,常造成髁上骨折。(二)間接外力由高處墜落,在膝關節伸直位或屈曲位,不同方向的應力,可造成股股下端不同部位的骨折。膝關節常有生理性外翻,外髁的應力比內側集中,且外髁的結構較內側薄弱,因此損傷常在外髁,外翻應力,可造成股骨外髁斜行骨折,有時產生內上髁撕脫骨折,內側副韌帶撕裂或脛骨平台外側骨折,內翻應力可造成股骨內髁斜行骨折,如果發生脛骨平台骨折,則由於脛骨平台內髁的抗力較強,骨折線先出現在脛骨棘外側,經過骨幹與干骺端的薄弱區再轉至內側,根據骨折部位及骨折類型有以下幾種:
10、股骨髁骨回壞死嗎?
李女士因關節痛到醫院骨科就診,被診斷為右膝關節內股骨內髁骨壞死。她感到非常吃驚。因為人們經常聽到髖關節內有股骨頭壞死,而極少聽到膝關節內骨壞死。其實,膝關節內骨壞死常被誤診為一般的膝痛或骨關節炎,以致貽誤了治療時機。
關節骨壞死以40歲以上婦女多見,其原因有使用激素、外傷、嗜酒、腎移植,或系統性紅斑狼瘡、半月板損傷及手術等,也有相當一部分病例可沒有原因。該病一般多見於股骨內髁的負重面,股骨內髁、脛骨內外側平台也可累及。其臨床表現為走路痛及靜息痛,休息後不緩解,部分病人夜間痛醒。
其病理機制有兩種學說:一種是血管閉塞學說;另一種是創傷導致。藉助核磁可以進行早期診斷,治療則根據病情採取相應措施,如對早期的病人可保守治療,適當用葯,避免負重。病人如症狀持續3個月以上則應進行膝關節鏡檢查和治療,包括膝關節清理術、病灶鑽孔刮除加軟骨移植。較晚期病人則應進行膝關節半髁或全膝關節人工關節置換術。該病早期治療效果較好,為避免人工關節置換,應做到早期診斷及相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