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骨頭 > 北京彩陶股骨頭

北京彩陶股骨頭

發布時間:2021-06-22 18:55:28

1、佛跳牆和北京烤鴨哪個更適合彩陶?

北京佛跳牆和北京烤鴨哪個更適合彩陶,應該是北京烤鴨,因為北京的佛跳牆做起來太麻煩了,而且配料也很難配齊的

2、彩陶的名詞解釋

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紅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礦物質顏料進行描繪,用赭石和氧化錳作呈色元素,然後入窯燒制。在橙紅色的胎體上呈現出赭紅、黑、白、諸種顏色的美麗圖案,形成紋樣與器物造型高度統一,達到裝飾美化效果的陶器。
彩陶製作精美,以泥質陶為主,質地細膩,因之既是實用器皿,又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由於色彩繪於燒制前,故和陶器一起焙燒後,色彩和陶胎結合緊密,不易發生脫落。彩繪的形式總體上可分為圖案和圖畫兩大類。
彩陶發源於距今約10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在新石器時代伴隨著相對定居的農耕文化一起發明了燒陶技術。關中地區大約在公元前6000年的老官台文化時期就有了較發達的陶器,有個別缽形器口沿裝飾一條寬綵帶,這是彩陶的萌芽。在公元前5000年的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很多精美的彩陶,表明在半坡時期,人們已經能熟練地控制窯溫,並且彩繪藝術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彩陶的器型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用品,常見的有盆、瓶、罐、瓮、釜、鼎等,在器型上很難看出來有其它特殊的用途。在仰韶文化遺址中,曾發現用兩瓮對合理葬小孩的例子,瓮上鑿一小孔,表達了原始人對再生的嚮往。
中國彩陶發現較晚(1921年)約有84年,而彩陶的誕生卻已有8000年的歷史。彩陶記載著人類文明初始期的經濟生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彩陶文化分布廣泛,延續時間長,從距今8000年到距今3000年左右,綿延了5000多年,跨越老官台、仰韶、馬家窯、大汶口、屈家嶺、大溪、紅山、齊家等文化,在世界彩陶歷史中藝術成就最高。從製作工藝、藝術成就、歷史價值、升值空間等諸多因素看,陝、甘、寧、青的仰韶、馬家窯、齊家文化彩陶和山東地區的大汶口文化彩陶最宜收藏。
仰韶文化 船形彩陶壺
仰韶文化 船形彩陶壺
中國彩陶的起源一直頗多爭議,在大地灣發現的直徑51厘米的彩陶圜底魚紋盆,是國內發現直徑最大的魚紋盆。與上面地層的仰韶文化面貌截然不同。陶片質地鬆脆、色澤不勻,幾乎見不到大塊的陶片,墓葬中的隨葬器物多已破碎,發掘人員形象地稱這些陶片為「酥皮點心」,這一現象可說明當時制陶技術較為原始。發現的器形很特殊,底部多有小小的三足支撐,或圜底、或圈足,基本不見平底器。更為奇怪的是,在缽形器口沿內外均發現暗紅色的彩條帶。以上特徵無疑表明,它們不是通常認識的仰韶文化。從地層上看,這是早於仰韶文化的遺存。經北京大學考古實驗室測定,送檢的5個標本年代約

3、彩陶最早出現在哪個時代?因何而得名?

彩陶最早於1921年在河南澠池仰韶村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發現,其後在甘肅、青海、陝西、寧夏、河南、河北、山西、山東、江蘇、四川、湖北等地陸續發現。彩陶因時間的不同,分別屬於不同的文化類型。

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紅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礦物質顏料進行描繪,用赭石和氧化錳作呈色元素,然後入窯燒制。在橙紅色的胎體上呈現出赭紅、黑、白、諸種顏色的美麗圖案,形成紋樣與器物造型高度統一,達到裝飾美化效果的陶器。
彩陶製作精美,以泥質陶為主,質地細膩,因之既是實用器皿,又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由於色彩繪於燒制前,故和陶器一起焙燒後,色彩和陶胎結合緊密,不易發生脫落。彩繪的形式總體上可分為圖案和圖畫兩大類[1] 。
彩陶發源於距今約10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在新石器時代伴隨著相對定居的農耕文化一起發明了燒陶技術。關中地區大約在公元前6000年的老官台文化時期就有了較發達的陶器,有個別缽形器口沿裝飾一條寬綵帶,這是彩陶的萌芽。在公元前5000年的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很多精美的彩陶,表明在半坡時期,人們已經能熟練地控制窯溫,並且彩繪藝術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彩陶
彩陶的器型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用品,常見的有盆、瓶、罐、瓮、釜、鼎等,在器型上很難看出來有其它特殊的用途。在仰韶文化遺址中,曾發現用兩瓮對合理葬小孩的例子,瓮上鑿一小孔,表達了原始人對再生的嚮往。
中國彩陶發現較晚(1921年),至今約有84年,而彩陶的誕生到今天卻已有8000年的歷史。彩陶記載著人類文明初始期的經濟生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彩陶文化分布廣泛,延續時間長,從距今8000年到距今3000年左右,綿延了5000多年,跨越老官台、仰韶、馬家窯、大汶口、屈家嶺、大溪、紅山、齊家等文化,在世界彩陶歷史中藝術成就最高。從製作工藝、藝術成就、歷史價值、升值空間等諸多因素看,陝、甘、寧、青的仰韶、馬家窯、齊家文化彩陶和山東地區的大汶口文化彩陶最宜收藏。
中國彩陶的起源一直頗多爭議,在大地灣發現的直徑51厘米的彩陶圜底魚紋盆,是目前國內發現直徑最大的魚紋盆。與上面地層的仰韶文化面貌截然不同。陶片質地鬆脆、色澤不勻,幾乎見不到大塊的陶片,墓葬中的隨葬器物多已破碎,發掘人員形象地稱這些陶片為「酥皮點心」,這一現象可說明當時制陶技術較為原始。發現的器形很特殊,底部多有小小的三足支撐,或圜底、或圈足,基本不見平底器。更為奇怪的是,在缽形器口沿內外均發現暗紅色的彩條帶。以上特徵無疑表明,它們不是通常認識的仰韶文化。從地層上看,這是早於仰韶文化的遺存。經北京大學考古實驗室測定,送檢的5個標本年代約為距今7300年—7800年,比仰韶文化早了近千年。大地灣文化的發現不僅確立了黃河上游地區新石器早期文化,而且為探索彩陶與農業的起源提供了一批彌足珍貴的實物資料。大地灣彩陶與世界上最早出現彩陶的兩河流域,及中亞地區在時間上幾乎是同步的,表明中國彩陶起源於我國西北地區的渭河流域。

4、我國上古彩陶和春秋時期的彩繪陶器有何不同

中國彩陶瓷文化藝術歷史悠久,精深博大。眾所周知,中華文明早在七千多年以前即已形成,與此同時也產生了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彩陶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彩陶瓷的文化藝術、燒制工藝歷經了幾千年的持續傳承與發展,印證著中華文明的歷史滄桑。

金代紅綠彩瓷開創了五彩瓷燒造歷史的先河,它與宋代磁州窯系的黑白藝術的輝煌發展有著密切聯系。紅綠彩瓷的創燒,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彩瓷文化藝術發展的進程,它是多民族文化藝術的融合,孕育了元、明、清釉上彩繪瓷藝術的萌芽。尤其元代以後,對景德鎮釉上彩繪瓷藝術產生了重要影響,金代紅綠彩瓷是中國彩瓷藝術中的一朵奇葩。

自早期道家文化思想形成到宋明理學,中國早期彩陶、彩繪陶器、彩釉陶器和金代紅綠彩瓷與中國的歷史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有著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自然環境,不同的民族地區,不同的政教制度,不同的市場和社會需求,其彩陶瓷的器形、色釉、紋飾,都有著自身的明顯特徵。在各個歷史時期,彩陶、彩繪陶器、彩釉陶器和紅綠彩瓷所具有的精深博大的文化內涵,超凡的藝術魅力,給我們留下了極其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本文以下著重探討中國早期文化與彩陶和紅綠彩瓷的關系、藝術風格,紅綠彩瓷的燒制工藝。

一、中國早期彩陶文化


圖一 仰韶文化彩陶  圖二 甘肅黃河彩陶


圖三 馬家窯文化彩陶


中華民族的祖先早在七千多年前仰韶文化時期,就從宇宙和大自然的變化中,掌握了宏觀整體意識和形象思維模式,總結出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觀,開創了中華文明,確立了中華文化所獨有的藝術表現形式和藝術表現風格。(圖一)仰韶文化時期人面魚紋盆,中國七千多年前的半坡遺址出土,在盆的內壁描繪出一個半陰陽圓,圓頂繪有似茂密的山林,用兩根短線畫出兩條近似於眼睛,圓的兩側部位都畫著兩只小魚,圓的下部形似草原,盆的內壁中部位置也畫著稍大的兩條魚。兩魚與似人面紋相對稱,盆口有八個描黑留白的星點對稱圖形,這種藝術表現形式,讓現在的人們不盡可以聯想到山川、河流、草原,日月星辰,期盼人和生物與大自然永遠和諧共存。整體圖案具有三維空間感和穿越時空的震撼,畫風自然、大氣磅礴、形象寫意,紋飾簡單明快、寓意深遠,充分體現了形而上的藝術境界和天人合一的主題意境。

在原始社會時期,彩陶創作者的高超技藝,是後期彩繪陶器、彩釉陶器和紅綠彩瓷大量生產的一般工匠的技藝是無法可比的,其一,早期彩陶藝術創作是沒有階級壓迫、政教制度等逐多不良因素的影響,其二,是由極少數精通天文地理,掌握本部落人文、圖騰的高深彩陶藝術大師所創,其三、彩陶藝術大師們虔誠地置身於原始狀態的大自然環境中,在特定優越的歷史時期,清心自然、激情愉悅、傾其畢生的精力進行彩陶藝術創作,因此,其燒制的彩陶藝術品,具有超凡的藝術表現力和精深的文化藝術內涵。


圖四

山東龍山文化人體白陶人形鬶


圖四是四千五百年前的山東龍山文化人體白陶人形鬶,正面繪有女性人體全裸紋,頭部貼塑在壺頸上,五官齊全,招風耳和張著的嘴特別突出;軀體上有突出的肚臍和雙乳,乳頭特意用黑彩描繪;女性生殖器官用雕塑完成,被誇張地放在軀體正中央,是儲種豐產的象徵,也是出於對母神的崇拜。

彩繪陶器始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在中原一帶的夏部族,通過聯合其他部族出現了由夏王朝統治的奴隸制社會,在戰國諸子百家,世界文化的軸心時代,匯集成為我國較為系統的道家、儒家、墨家等思想文化體系,形成了秦漢時期,出現的彩繪陶器的鼎盛期,例如:舉世矚目,彰顯秦人豪放的彩陶兵馬俑(圖五)。唐宋時期彩釉陶器,在繼承早期彩陶、彩繪文化藝術過程中,由於自漢代開始,中華文化也走出了國門,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唐宋海陸絲綢之路通商,在經濟貿易的交往過程中,促進了東西亞文化藝術的相互交流,由此產生了影響世界的彩釉陶器—唐三彩,也使彩陶釉器形、用色、紋飾發生了較大變化。中國古代的道家文化是崇尚單色調的,老子總結的一句「五色使人盲」,似乎為中國傳統文化定下了一個色彩基調,從彩陶至宋代的青瓷,主要是單色調的;夏商周三代青銅器是單色調,從彩陶、彩繪陶器、彩釉陶器和金代紅綠彩瓷表面的顏色,我們就可以看到:原始社會時期彩陶絕大多數都是以黑為主色,另有白色和紅色,漢唐以後受佛教、西亞文化的影響,儒、道、釋三家互相消長隆替,彩釉陶器的釉面顏色融入了黃、藍、綠等色,彩釉陶器的用色得到了豐富。如:多數漢代彩繪陶器繼續繼承紅、黑、白色(圖六),盛唐時代,受佛教盛行以崇尚黃色、藍色、綠色的影響,大量生產彩釉陶器典型代表器物(圖七)唐三彩彩釉陶器。

中國早期彩陶所體現的天人合一道家文化思想,在經歷了幾千年的繼承和發展,到了夏王朝統治的奴隸制社會和春秋戰國時期以後,彩陶藝術的表現形式明顯發生了重大變 化。即由朝氣彩陶演變為夏商以後的彩繪陶器,由彩繪陶器演變為唐代的彩釉陶器,且持續傳承影響至今。


圖六  漢代彩陶


圖五

秦兵馬俑


圖七

唐三彩


圖八

宋汝窯天青釉盞博物院藏品


二、宋金時期的中國彩瓷

因受禪宗文化的影響,宋代中國理學文化思想發展到空前成熟期的時期,彩陶、彩繪陶器、彩陶釉器(唐三彩)到了逐漸被大量迅猛發展的瓷器生產所替代,在宋代文化、科技快速發展的影響下,瓷器的燒造工藝達到了顛峰,宋代人轉變為崇尚天青色和黑色(圖八)。在金代,二期儒家思想繼續統治人民的基本思想,此外,老莊之學、佛學,特別是法家刑名之學亦較廣泛流傳和應用,由此誕生了紅綠彩瓷(五彩瓷

圖九—圖二十九)

宋代磁州窯系是我國北方民間瓷窯中首先燒制釉下、釉上彩的重要瓷窯之一。據考古調查,河北以觀台和彭城為中心窯區,河南的鶴壁窯、禹縣扒村窯和登封窯、修武的當陽峪窯,山西介休窯等,都生產釉下黑彩瓷器。金代磁州窯系燒制釉上彩,以紅綠彩瓷為佳,紅綠彩瓷發現最早有年款的是大定二十四年,部分流傳國外的珍品紅綠彩瓷落記年款的還有:長谷部樂爾先生《磁州窯》、《宋代的陶瓷》和蓑豐先生《中國磁州窯系展覽》圖錄中,介紹有金「泰和元年」(公元1201年)款紅綠彩碗、金「正大七年」(公元1230年)款紅綠彩碗。

三、金代紅綠彩瓷

金代北方女真族的姓氏,分為白號之姓和黑號之姓。女真族崇尚白色,以白為貴,黑色次之。自這一時期開始,我國北方地區的陶瓷造型藝術、用色、藝術風格出現了豐富多彩的局面。大定年間,金遷都燕京後,紅綠彩瓷的生產也進入成熟期,現在存世的大部分紅綠彩瓷精品,幾乎全是這一時期的產品。

金代磁州窯系紅綠彩瓷與京杭大運河

唐宋時期,已經開通的隋唐京杭古運河北線永濟渠、南線通濟渠,其繁榮發達的漕運為金人建都北京創造了條件。從磁州等地博物館的窯址分布圖片中我們還可以看到:漳衛南運河由漳河、衛河、衛運河、南運河和漳衛新河組成。它發源於太行山,流經晉、豫、冀、魯、津的13個地(市)、70多個縣(市),流域面積達37000km2,河繫上游的冀、晉、為山區,中下游的豫、魯、津為平原。北線永濟渠南引沁水通黃河,北通涿郡(治薊城,今北京)。並向南延伸,今德州以下與南運河大致相合,永濟渠經黃河、通濟渠、淮河、邗溝,過江經江南運河至杭州,構成了南北大運河。北宋時,又稱御河,金代仍利用它漕運。元代開京杭運河,御河(永濟渠)的德州至天津段,成為京杭運河中南運河的一段。宋金時期燒制的紅綠彩瓷的大部分窯口,就多分布在晉、豫、冀、魯古運河、漳河、衛河的兩岸地區以及黃河流域。目前已知的有:河南省扒村窯、當陽峪窯、鶴壁窯,河北省磁州窯、山東省淄博窯和德州窯,山西省長治窯等十幾個窯場。所製作的紅綠彩瓷器,在造型、胎土、釉色、紋飾、製作等各方面,既有很多相似之處,也有著明顯的差別。據史料記載,金代大定年間,北方地區磁州窯系瓷器產品需求量激增,各地瓷窯規摸迅速擴大,至此,金代北方地區的制瓷中心開始轉向磁州窯系。而宋代的五大官窯自金代開始,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逐漸衰退。根據現有窯址考證和出土資料分析,紅綠彩瓷到了金代,磁州觀台、彭城窯也已不再是燒制釉上紅綠彩瓷大件精品彩瓷的中心窯場。現存邯鄲博物館的三件大件人物紅綠彩精品,從造型、釉色、紋飾上進行分析對比,其年代應該晚於金大定年間。

2.金代早期彩瓷

公元1115-1234年,女真人完顏旻(阿骨打)及世系十帝在東北建立了金朝。大定以後,金朝文化在發展中已達到很高水平,金代前期的陶瓷,多利用宋、遼瓷舊窯燒造。因戰亂,其工藝水平較低,製品多粗糙,民族風格和地域色彩較明顯。考古發掘資料表明,遼寧撫順大官屯窯和遼陽江官屯窯是金前期日用陶瓷產地,品種以黑、白、醬釉和茶綠色釉等為主,從黑龍江雙城縣出土的白釉黑花四系瓶上的黑色草葉紋。這一特徵上可以證實,女真人宋代在東北地區燒造的瓷器,與同期北宋磁州窯系的瓷器相比,除器形以外,在用色、畫風、藝術風格方面有著極為相似之處。

3.紅綠彩瓷的燒制工藝

宋代磁州窯系屬民間瓷窯,燒制工藝自由多於規矩,創新多於守成,也正和金人品格,這也是金代在北方地區,確定磁州窯系成為瓷器生產主窯場的又一重要原因,所燒制的拉坯工藝也基本繼承了磁州窯系的特點,紅綠彩瓷的制坯,除盤、碗等採用拉坯之外,人物、動物等擺件多採用在模坯上,經過工藝師壓坯、出模、粘合、晾乾後,施以化妝土,上好透明白釉,在1100-1300度的高溫下,燒成白釉或白地黑花瓷,再在白釉上用紅、綠、黑等釉色料,勾畫出各種不同的紋飾,再入窯以800℃左右的低溫燒成。因此也有稱其為「金加彩」。

5、彩陶是什麼人

根據題干給出的「彩陶」可知是半坡人.生活在距今約五六千年陝西西安半坡村(黃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製石器和木製的耒耜、骨器,種植粟.他們會製造彩陶和紡線、織布、制衣.
故選B.

6、原始彩陶裝飾特徵

原始彩陶藝術是中國藝術的母體 ,它在造型、紋樣、色彩三個方面具有較高藝術水平和裝飾特點 ,它不僅在美術史上獨放異彩 ,而且對現代裝飾藝術創作也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原始社會經歷了極其漫長的人類歷史發展階段,我們把它分為舊石器時期和新石器時期。陶器的出現,是新石器初期重要的文化標志之一,它是人類最早的一項手工生產活動。
所謂彩陶「是指一種繪有紅色、黑色的裝飾花紋的紅褐色或棕黃色的陶器」。這個時期的文化稱之為「彩陶文化」。因為彩陶最早是在中國河南省淄池縣仰韶村被發現所以也稱「仰韶文化」。
黃河上游
1.馬家窯文化
A。馬家窯類型:堆紋,泥質紅黑彩
B。半山類型:內外皆彩,黑紅兩彩做鋸齒型花紋
C。馬廠類型:黑彩,有刻畫符號
2.齊家文化
紅色陶器,彩陶數量下降

黃河中游:
1.仰韶文化
A。半坡類型:紅頂式,剔刺紋,紅陶黑彩,多魚,動物圖案,是「有形式變化序列完整的葫蘆口尖底瓶和魚紋彩陶盆」
B。廟底溝類型:以黑彩為主,少數兼用紅彩,出現白彩,未見內彩,是「特徵容易識別,形制發展序列完整的器物,有植物花紋圖案彩陶盆,鳥型花紋陶盆,雙唇小口尖底瓶,曲腹缽,砂陶罐等」
C。西王村類型:紅地紅陶,紅底粉白彩,鏤空圈足豆,帶流罐
2.中原龍山文化
廟底溝二期:少量蛋殼黑陶

黃河下游
1.北辛文化
堆紋,後期為復線窄堆紋
2.後岡一期
紅頂,無動物彩繪圖案或繩紋
3.大汶口文化
多素麵磨光
4.龍山文化
輪制黑陶,蛋殼黑陶杯

長江中游
1.大溪文化
外紅衣內黑胎,白色,戳印紋,絞索紋及平行帶中夾鳥型或橫人字形
2.屈家嶺文化
近乎蛋殼的彩陶碗,彩陶做暈染
3.石家河文化
紅陶捏塑小動物,灰色,素麵,磨光或藍紋

長江下游:
1.河姆渡文化
黑陶,下班不排印繩紋,刻劃花紋,多植物形象,少動物
2.馬家冫兵文化
外紅里黑,表紅胎黑,素麵紅衣,或直線條紋
3.良渚文化
多素麵

7、彩陶花瓣紋盆的介紹

彩陶花瓣紋盆是一個文物,高12厘米,口徑20.3厘米,1956年河南陝縣廟底溝出土,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8、簡述彩陶的藝術成就

陶:亦稱陶瓷繪畫,它是我國悠久的「國粹」——陶瓷藝術之中的藝術,早在距今七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時期,陶上便出現了最早的彩繪。而瓷上作品相對紙本更具張力,彩陶藝術中融合了藝術家的各種創作思想、風格、語言,創作出風格各異而又多姿多彩的藝術珍品,是我國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
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紅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礦物質顏料進行描繪,用赭石和氧化錳作呈色元素,然後入窯燒制。在橙紅色的胎體上呈現出赭紅、黑、白、諸種顏色的美麗圖案,形成紋樣與器物造型高度統一,達到裝飾美化效果的陶器。

彩陶製作精美,以泥質陶為主,質地細膩,因之既是實用器皿,又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由於色彩繪於燒制前,故和陶器一起焙燒後,色彩和陶胎結合緊密,不易發生脫落。彩繪的形式總體上可分為圖案和圖畫兩大類[1]


彩陶發源於距今約10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在新石器時代伴隨著相對定居的農耕文化一起發明了燒陶技術。關中地區大約在公元前6000年的老官台文化時期就有了較發達的陶器,有個別缽形器口沿裝飾一條寬綵帶,這是彩陶的萌芽。在公元前5000年的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很多精美的彩陶,表明在半坡時期,人們已經能熟練地控制窯溫,並且彩繪藝術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彩陶

彩陶的器型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用品,常見的有盆、瓶、罐、瓮、釜、鼎等,在器型上很難看出來有其它特殊的用途。在仰韶文化遺址中,曾發現用兩瓮對合理葬小孩的例子,瓮上鑿一小孔,表達了原始人對再生的嚮往。

中國彩陶發現較晚(1921年),至今約有84年,而彩陶的誕生到今天卻已有8000年的歷史。彩陶記載著人類文明初始期的經濟生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彩陶文化分布廣泛,延續時間長,從距今8000年到距今3000年左右,綿延了5000多年,跨越老官台、仰韶、馬家窯、大汶口、屈家嶺、大溪、紅山、齊家等文化,在世界彩陶歷史中藝術成就最高。從製作工藝、藝術成就、歷史價值、升值空間等諸多因素看,陝、甘、寧、青的仰韶、馬家窯、齊家文化彩陶和山東地區的大汶口文化彩陶最宜收藏。

中國彩陶的起源一直頗多爭議,在大地灣發現的直徑51厘米的彩陶圜底魚紋盆,是目前國內發現直徑最大的魚紋盆。與上面地層的仰韶文化面貌截然不同。陶片質地鬆脆、色澤不勻,幾乎見不到大塊的陶片,墓葬中的隨葬器物多已破碎,發掘人員形象地稱這些陶片為「酥皮點心」,這一現象可說明當時制陶技術較為原始。發現的器形很特殊,底部多有小小的三足支撐,或圜底、或圈足,基本不見平底器。更為奇怪的是,在缽形器口沿內外均發現暗紅色的彩條帶。以上特徵無疑表明,它們不是通常認識的仰韶文化。從地層上看,這是早於仰韶文化的遺存。經北京大學考古實驗室測定,送檢的5個標本年代約為距今7300年—7800年,比仰韶文化早了近千年。大地灣文化的發現不僅確立了黃河上游地區新石器早期文化,而且為探索彩陶與農業的起源提供了一批彌足珍貴的實物資料。大地灣彩陶與世界上最早出現彩陶的兩河流域,及中亞地區在時間上幾乎是同步的,表明中國彩陶起源於我國西北地區的渭河流域。

9、有誰知道中國彩陶發展史啊,盡量詳細點的。

中國的彩陶藝術歷史悠久,早在八千年前就有彩色陶器。從那時以後,我國的彩陶在持續的工藝改進中得到進一步發展,西部邊遠地區一直延續到東漢時期。中國彩陶從興起

與北京彩陶股骨頭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