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傷性股骨頭壞死
髖關節的創傷是引起股骨頭缺血壞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能引起股骨頭缺血壞死的創傷,是指股骨頸骨折,圓韌帶撕脫性骨折,髖關節脫位,髖臼骨折,髖關節挫傷,髖關節扭傷等損傷。創傷性股骨頭缺血壞死發生與否,壞死范圍大小,主要取決血管破壞程度和側支循環代償能力。 粗隆間骨折:單純的粗隆間骨折對股骨頭血運破壞機會較少,一般較少引起供血障礙。 髖臼骨折 :髖臼骨折導致股骨頭壞死,股骨頭壞死的發生與其整復的時間及整復的質量有關,整復越早,效果越好。據我院研究發現,6小時內整復者,壞死率為5%;6-24小時內整復者,壞死率為10%,48小時內整復者為12.5%,72小時內整復者為13%,4天內整復者為16%,髓臼復位不良,關節面欠平整,或過早負重者,則易早期出現創傷性關節炎改變,股骨頭壞死的機率會明顯增高。 外傷性髖關節脫位 :髖關節脫位多發生於青壯年,多由於強大的暴力所致。股骨頭脫出髖臼,導致股骨頭圓韌帶被牽拉斷裂,關節囊緊張,甚至撕裂,不但下干骺端動脈斷裂,上千骺動脈也常有不同程度的損傷。若髖關節脫位再合並股骨頭骨折,則發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機會更高。單純性髖關節脫位引起頭壞死率為:0%一30%,合並骨折時,股骨頭壞死率比單純脫位高,合並骨折引起的股骨頭壞死的發病率統計為54.6%。 股骨頸骨折:股骨頸骨折後易發生股骨頭缺血壞死,其發生的時間,一般認為絕大多數在骨折後1--5年,最早可以在傷後2--3個月出現。其壞死發生率因統計的標准不同,發生率有顯著差異,一般股骨頭壞死的發病率在20%一40%。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范圍初期多發生在股骨頭的上外方,表現為局部骨密度增高,骨小梁不清晰,以後缺血壞死區域扁平塌陷。股骨頸骨折所致缺血性壞死的發生主要取決於股骨頭供應血管的損傷程度,以及側支代償的能力。 注意事項有: 1、骨折線的高度:一般認為,骨折線愈靠近股骨頭愈高,壞死率愈高。根據骨折線部位,股骨頸骨折分為頭型,頭下型,頸中型和基底型。 2、年齡:兒童和青壯年的創傷性股骨頭壞死較高,國內報告33.3%-41.7%,低於30%者極少。一般認為其原因是:由於青狀年股骨頸區骨質堅硬,骨折時暴力大,骨折斷端移位大,造成血運損傷程度嚴重,復位固定較老年人困難,復位的手法較重,次數增多,局部血管損傷加重,同時,圓韌帶血供不足,與關節囊吻合支很少,造成股骨頭缺血形成。 3、復位固定方式:復位固定方式,股骨頭壞死與最初斷端移位和造成血運障礙有直接關系。目前,大多數學者主張,採用閉合復位使用多針固定。三翼釘占空間較大,安放位置常常不能一次成功或操作時敲擊粗暴,也易造成關節軟骨等損傷。開放三翼釘骨固定直接切開關節囊,使血供受損。內固定一次成功時,其股骨頭壞死率很高,而一次失敗,操作二次以上者,股骨頭壞死率則更高。 4、復位時間及對位質量:早期手術壞死率,遠較延期手術壞死率為低。早期手術者即使壞死,也屬部分壞死,出現壞死時間也較晚。 5、骨折斷端原始移位程度:骨折斷端原始移位嚴重者,其股骨頭壞死率高,已被人們公認。按骨折後Linton's角大小,將股骨頸骨折分為外展型骨折和內收型骨折。外展型骨折常屬於無移位的線狀骨折或移位很少的嵌插骨折,骨折比較穩定,關節囊破壞較少,癒合率較高,股骨頭壞死較少,預後較好。內收型骨折斷端及少嵌插,明顯移位,屬於不穩定性骨,遠端因肌肉牽拉向上升,又因下肢重量而外旋,關節囊及血運破壞較大。癒合率比前者低,頭壞死率高。
2、股骨頭壞死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股骨頭壞死根本原因是缺血,但是致使其缺血的外在因素有三,其一激素,其二外傷,其三酒精。所以想要治療股骨頭壞死,首選要杜絕這三種外因,再採用保髖葯物治療方法,按時、按次、按療程的服用,即可給病情帶來改善。
3、股骨頭壞死常見致病原因有哪些?
股骨頭缺血壞死有以下原因:1)外傷,如股骨頭囊內骨折、股骨頸骨折、髖關節脫位、髖臼骨折、股骨頭壓縮性骨折,這些外傷主要是造成股骨頭周圍的血管損傷,這些血管受損傷後,股骨頭部份失去血液營養,導致股骨頭內骨組織缺血而造成股骨頭壞死。據統計,受傷後骨組織的血運被阻斷8小時,即可造成缺血性骨細胞壞死。因此,在有移位的股骨頸骨折中,骨壞死很早即可發生,移位性股骨頸骨折占股骨頭缺血壞死的85%,無移位股骨頸骨折佔15%—25%。髖關節脫位造成股骨頭缺血壞死的約有10%。有時對髖部的直接打擊也會造成股骨頭壞死。2)激素,像很多患者為了控制原發病,需要長期大劑量的使用激素類的葯物這樣也是導致股骨頭壞死主要原因之一。3)髖關節發育不良4)強直性脊柱炎導致髖關節功能障礙,嚴重時導致股骨頭壞死。5)嚴重的骨質疏鬆的患者也會導致股骨頭壞死。
4、股骨頸骨折為何引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由於股骨頭的動脈血供,缺乏豐富的側枝循環,當股骨頸骨折移位明顯,血管損傷後,常常引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一般而言,股骨頸骨折後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與下列因素有關:(1)兒童和壯年的股骨頭壞死率比老年人高,這是因為兒童和青壯年股骨頸區骨質堅硬一般不易骨折,致股骨頸骨折時暴力必較大,骨折端移位程度較為嚴重,因而血運破壞也較為嚴重之故。(2)隨著股骨頸骨折的處理時間的延遲,缺血性壞死的發生率也隨之增加。早期手術壞死率,遠較延期手術壞死率為低。早期手術病例即使發生壞死,也屬部分性壞死,出現壞死的時間也晚;而延期手術者,其壞死往往完全性的,而且壞死出現早。(3)骨折線越靠近股骨頭,其壞死率也越高。通過股骨頸外後上方斜形骨折線者,壞死率最高。(4)股骨頸骨折原始移位嚴重,提示股骨頭血管斷裂亦較嚴重,股骨頭壞死發生率也較高。(5)復位不良,如過度內收、屈曲或外翻旋轉和分離移位等手法,均可增加壞死率,因旋轉和分離可使尚未斷裂的血管拉緊,或斷裂。(6)多數學者認為應當閉合復位,使用多針或螺旋針固定骨折。有人主張切開復位三冀釘內固定。對位好,骨折癒合好可以減少頭壞死不等於不發生股骨頭壞死。近幾年我院採用加壓螺紋釘治療老年性股骨頸骨折,創傷小,效果好,尤其是適用老年性患者。
5、創傷性股骨頭壞死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股骨頭壞死的病因多種多樣(約60多種),比較復雜,難以全面系統地分類,這與發病機理不清有關:
1、骨折斷端原始移位程度骨折斷端原始移位嚴重者,其股骨頭壞死率高,已被人們公認。按骨折後Linton's角大小,將股骨頸骨折分為外展型骨折和內收型骨折。外展型骨折常屬於無移位的線狀骨折或移位很少的嵌插骨折,骨折比較穩定,關節囊破壞較少,癒合率較高,股骨頭壞死較少,預後較好。內收型骨折斷端及少嵌插,明顯移位,屬於不穩定性骨,遠端因肌肉牽拉向上升,又因下肢重量而外旋,關節囊及血運破壞較大。癒合率比前者低,頭壞死率高。
2、復位時間及對位質量早期手術壞死率,遠較延期手術壞死率為低。早期手術者即使壞死, 也屬部分壞死,出現壞死時間也較晚。
3、骨折線的高度一般認為,骨折線愈靠近股骨頭愈高,壞死率愈高。根據骨折線部位,股骨頸骨折分為頭型,頭下型,頸中型和基底型。
4、年齡兒童和青壯年的創傷性股骨頭壞死較高,國內報告33.3%-41.7%,低於30%者極少。一般認為其原因是:由於青狀年股骨頸區骨質堅硬,骨折時暴力大,骨折斷端移位大,造成血運損傷程度嚴重,復位固定較老年人困難,復位的手法較重,次數增多,局部血管損傷加重,同時,圓韌帶血供不足,與關節囊吻合支很少。
5、復位固定方式復位固定方式,股骨頭壞死與最初斷端移位和造成血運障礙有直接關系。目前,大多數學者主張,採用閉合復位使用多針固定。
6、股骨頸骨折如何分型
股骨頸骨折的分類方法很,搞清楚了股骨頸骨折的類型,與治療方法的選擇和判斷預後有著密切的關系。1、按骨折部位分型頭下型骨折:骨折面完全在股骨頭下,整個股骨頸都在骨折遠段。些型骨折對血運的操作較嚴重,極易發生股骨頭壞死,預後差。頭頸型骨折:骨折面的一部分在股骨頭下,另一部分則經過股骨頸,故稱為頭頸型骨折。此型骨折最常見。由於剪應力大而穩定性最差,骨折復位後容易再移位,骨折不易癒合和易造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經頸型骨折:全部骨折面均通過股骨頸,實際上此型很少見,通常為頭頸型骨折在X線片上的假象。基底部骨折:骨折面在股骨頸基底部,有部分在關節囊外。此型股骨頸的營養血管損傷較輕,骨折較易癒合,預後較好。2、按骨折線方向分型主要依據是用骨折線的傾斜度來反映所遭受剪切應力的大小。依遠端骨折線與股骨乾的垂直線所成的角度(Linton角)可分為:外展型:Linton角<30º。此型剪式傷力小,骨折端常嵌頓穩定,易癒合。內收型:Linton角50º。此型剪式傷力大,不穩定,不易癒合。3、按骨折錯位程度分型(即Garden分型,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分型)GardenⅠ型:不完全性骨折,無移位,這種骨折易癒合。GardenⅡ型:完全性骨折但骨折端無移位。股骨頸雖然完全斷裂,但對位良好。如系股骨頭下骨折,仍有可能癒合,但股骨頭壞死變形常有發生;如為股骨頸中部或基底部骨折,骨折容易癒合,股骨頭血運良好,不易發生壞死。GardenⅢ型:完全性骨折伴骨折端部分移位。GardenⅣ型:完全性骨折伴骨折端完全移位。關節囊及滑膜有嚴重損傷,因此經關節囊和滑膜供給股骨頭的血管也容易損傷,造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