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骨頭 > 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體位

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體位

發布時間:2021-04-27 12:27:27

1、股骨頭人工置換後主,什麼時間開始什麼時間開始雙腿站立的練習患側腿的獨立承重練

1 手術前
1.1 恐懼、焦慮:擔心自身承受不了病痛的折磨;怕得不到滿意的醫療和護理;怕由此失去家人的關心或對恢復健康感到厭煩。
護理目標:消除老年人對陌生環境、對疾病和離開家人所帶來的恐懼和緊張心理,使其以良好的情緒接受治療。
護理措施:
a) 以熱情、耐心、和藹可親的態度關心、尊重老年病人,重視他們提出的問題,並加強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
b) 重視病人及家屬的教育,使他們充分認識到早治療的重要性。
c) 向病人介紹手術醫生的技術及以往手術的成功率,講解麻醉效果,保證術中不會有明顯的疼痛,與家屬一起給予鼓勵和支持。
1.2 營養失調(低於機體需要量):由於老年人腸道吸收功能差,易引起低蛋白、低維生素、貧血,造成手術後組織修復、癒合能力低下,致切口感染及癒合不良。
護理目標:增強病人抵抗力,按預期進行手術,並能很好地耐受手術。
護理措施:
a) 護士應指導病人掌握飲食營養知識,囑病人多食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多飲水,少食脂肪食物。食慾不佳的病人可加服助消化葯物,如酵母片。
b) 注意食物的色、香、味,提高病人的食慾,以儲備能量,達到耐受手術的目的。
2 手術後
2.1 生命體征改變的可能:與麻醉、手術及術中、術後出血量有關。
護理目標:保持生命體征平穩,使其處於正常范圍。
護理措施:
a)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本組病人均在連續硬膜外麻醉下施行手術,術畢回病房給予平卧位,每日測量血壓、脈搏、呼吸、體溫4次,並做好詳細記錄,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生。
b) 遵醫囑使用止血葯物,補充血容量。
c) 注意全身及局部傷口出血情況,傷口加壓包紮,如滲出液多,應告知醫生。
2.2 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可能:病人活動受限,加之疼痛,不便更換體位,易引起骶尾部褥瘡。
護理目標:無褥瘡發生。
護理措施:
a) 翻身時要在患肢制動的前提下,將髖關節及患肢整個 托起,使臀部離開床面,解除骶尾部壓迫,對骶尾部及受壓處進行按摩,每2h按摩1次。
b) 保持床鋪平坦、乾燥、清潔,隨時更換敷料及潮濕床單。
c) 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飲食,進食少者,輸注氨基酸、白蛋白、脂肪乳劑。
d) 若皮膚發紅破潰時,用2%碘酊每2h塗擦1次,至皮膚表皮老化脫落為止。
2.3 有發生肺炎的可能:長期卧床病人活動少,痰液不易咳出,易患墜積性肺炎。
護理目標:無肺炎發生。
護理措施:
a) 嚴密觀察肌張力恢復情況,防止肌松葯殘余作用導致的繼發性呼吸困難。
b) 取平卧位,頭偏向一側,防止術後嘔吐造成誤吸。
c) 指導病人做有效的咳痰,鼓勵其定時做深呼吸,或輕拍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痰液粘稠時給予霧化吸入。
2.4 排尿困難:與切口疼痛、卧位不習慣有關,個別前列腺肥大者,手術過程中使用麻醉劑或受涼均可導致前列腺水腫、充血,造成尿瀦留。
護理目標:使病人自解小便。
護理措施:
a) 術後8h未排尿時,可採用流水聲誘導。
b) 必要時在無菌操作下留置尿管,並保持引流通暢,每日用0.1%新潔爾滅棉球擦洗尿道口兩次,恢復自主排尿後拔除尿管。
2.5 便秘:與老年病人活動少、術後飲食量減少及長期卧床影響大便排出有關。
護理目標:術後3d正常排便,每天或隔天大便1次。
護理措施:
a) 術前訓練病人床上排便。
b) 術後第3天開始鼓勵病人進食少量富含纖維素的食物。
c) 病情允許時鼓勵病人床上活動。
d) 必要時可用肥皂水灌腸。
2.6 人工股骨頭有失效的可能:與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後,早期其周圍的軟組織尚未修復,對關節的固定作用差有關。
護理目標:指導病人做有效的功能鍛煉,患肢早日恢復功能。
護理措施:
a) 卧床兩周左右可開始下地行走,扶拐負重。
b) 囑病人不要將兩腿在膝部交叉放置,不要坐小矮凳,不要蹲,不要爬陡坡,以免髖關節過度內收或前屈。
效果評價:1例因鍛煉方法不當致人工股骨頭脫出,其餘均能做到有效功能鍛煉。
2.7 知識缺乏:與不適應角色的轉換、懼怕出院後出現並發症、對出院後活動知識模糊有關。
護理目標:出院時基本了解本病有關知識,出院後能自我護理。
護理措施:
a) 在護理和治療中向病人宣教康復知識,包括合理飲食、手術肢體的功能鍛煉。
b) 囑家屬密切注意病人的心理和病情變化。

2、股骨頭置換後的護理!(要快)

【術前准備】

1.骨科手術的一般護理常規。

2.按硬膜外麻醉或全麻術前常規護理。

3.備齊各項常規檢查報告,如血常規、尿常規、出凝血時間測定、肝腎功能、腦部及胸部X線片、心電圖等。

4.術前2—3d開始按醫囑給抗生素。

5.手術野皮膚准備上至劍突以下,下至膝關節以上,前面超過腹中線6—7cm,後面超過椎柱6~7cm。

【術後護理〕

1.按硬膜外或全麻木後常規護理。

2.保持患肢外展、輕度外旋位。術後6周內避免做如內收、屈曲動作,以防髓關節的脫位。

3.密切觀察患者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全身情況及局部切口出血情況。

4.切口負壓吸引,保持引流管通暢,注意引流液的性質和量。

5.患肢皮膚牽引2—3周。一般採用皮膚牽引,老年人皮膚易受到膠布粘貼而過敏、破潰,可使用海綿包紮作牽引,牽引重量應小於2kg。

6.功能鍛煉

(1)術後6—12h後即可以收縮、舒張的方法鍛煉股四頭肌。

(2)牽引拆除後,可將上身抬高20o--30o,在胭窩下墊軟枕1隻,使膝關節保持微屈狀態。同時可以活動踝關節,以防遠端關節僵硬。

(3)6周內忌屈曲、內收及內旋,可在兩下肢中間放軟枕1隻,以防止髓關節脫位。

(4)6~8周後可下床,適當負重。

7.預防並發症及感染

(1)為預防肺炎、肺栓塞及血栓性靜脈炎,鼓勵患者利用牽引架上拉手抬起身軀,以促進呼吸及血循環。

(2)預防尾骰部褥瘡,經常保持床鋪平坦、乾燥、清潔、無渣屑。

(3)預防泌尿系統感染,使用吹哺妥因作膀敢沖洗。

8.術後預防夠關節脫位術後6周內應囑告患者不能將兩腿在膝部交叉放置,3個月內不能坐小矮凳,不能蹲下,不能爬陡坡。

3、股骨頭置換術後,下肢最佳的擺放體位是

?

4、做股骨頭置換手術後,平時應注意什麼?

你好 ,(1)術後6—12h後即可以收縮、舒張的方法鍛煉股四頭肌。 (2)牽引拆除後,可將上身抬高20o--30o,在胭窩下墊軟枕1隻,使膝關節保持微屈狀態。同時可以活動踝關節,以防遠端關節僵硬。 (3)6周內忌屈曲、內收及內旋,可在兩下肢中間放軟枕1隻,以防止髓關節脫位。 (4)6~8周後可下床,適當負重。

5、劉建國做股骨頭雙側換置的體位,手術入路,時間,置換順序

D

6、股骨頸骨折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後應注意什麼???

鎖骨骨折應注意
1、局部固定後應保持挺胸提肩姿勢,練習手部及腕、肘關節的各種活動,並叮囑練習肩關節外展、後伸,如作挺胸、雙手叉腰動作,除了必須經卧位保持復位和固定的病人外,均可下地活動,但要禁忌作肩前屈、內收等動作。 2、可按下列步驟進行鍛煉,首先分別練習肩關節每個方向的動作,重點練習薄弱方面,如肩前屈,活動范圍由小到大,次數由少到多,然後練習肩關節環轉活動,兩臂作劃船動作等。 尺橈骨幹骨折小夾板或石膏外固定7-9周,禁忌作前臂旋轉活動。
股骨頸骨折應注意
1、先行皮牽引或脛管骨牽引7-10天,65歲以上病人可作人工股骨頭置換術,3周後扶拐下地行走,青壯年可行帶血管骨瓣移植,卧床3個月,不能過早負重。 患肢主要鍛煉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膝關節被動活動和踝關節屈伸及足部活動,以免造成股四頭肌萎縮、伸膝裝置粘連、踝關節、足部關節強直。
髕骨骨折應注意
1、傷後早期疼痛稍減輕後即應開始練習股四頭肌等長收縮,每小時不少於100次,以防止股四頭肌粘連、萎縮、伸膝無力,為下地行走打好基礎,如無禁忌,應隨時左右推動髕骨,防止髕骨與關節面粘連,練習踝關節和足部關節活動。 2、行張力帶內固定者,術後3-5日主要鍛煉股四頭肌的主動收縮,疼痛緩解後即可練習抬高患肢和膝關節屈伸,手術2-3周後開始鍛煉負重,對初下地的病人應注意在旁邊保護以防摔傷,能站穩後可練習下蹲,進一步增加膝關節活動。

2 討論

股骨頸骨折指自股骨頭以下至股骨基底部之間的骨折,除跨越基底部者之外,均屬關節囊內骨折,與其他骨折相比,骨折部位特殊,產生的剪力大,骨折部位血供特殊,易發生骨折不癒合、股骨頭缺血壞死和塌陷,自20世紀60年代國內外先後研製AO拉力螺絲釘、套筒式Rithard螺釘、加壓螺紋釘固定或帶血管蒂植骨等技術,進一步提高了骨折癒合率。但是仍有大部分骨折難以癒合;即便是骨折癒合,由於血供不足,致股骨頭發生缺血壞死率高達20%~40%,基於股骨頸頭下骨折多為完全性骨折,移位嚴重,老年人跌傷即大部分為股骨頸頭下骨折,血循環絕大部分斷絕,復位之後較難癒合故而創造了較為先進的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和全髖人工關節置換術。近幾年來我國人工股骨頭研究上取得了一致共識,對存在問題提出了克服方法。我院這次選用北京航空部生物工程公司生產的雙極人工股骨頭,它具有工藝精美,生物相容性好,國內評價好等特點。而且雙極可減少剪力及股骨頭對髖臼摩擦力,活動度比單極好,壽命長,不易產生疲勞骨折,同時結合骨粘劑使假體更加固定等。

我們認為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必須選擇手術指征。因為在基層醫院,老年骨折大部分都是股骨頸骨折,對於其分型選擇有著重大意義。分型有按骨折線的行徑分型和按骨折線走行方向分型兩種,按骨折線行徑分(1)頭頸型:骨折線自後外側之頭下向斜行,內下側多帶有三角形的頸部折片。(2)頭下型:骨折線行經股骨頭下。多見於老年人。(3)經頸型:骨折線位置較低,基本上全部行於股骨頸部,此 形可見於青少年。按骨折線走行方向分型,為Linton(1949年)氏分類法 〔1〕 ,(1)外展型:骨折線與股骨幹縱軸垂線相交夾角稱Linton氏角,此角<30°屬於外展形骨折 〔1〕 。(2)內收型:Linton氏角>50°稱內收型 〔1〕 。(3)中間型:Linton氏角30°~50°屬中間型 〔1〕 。Linton氏角度愈大,骨折部所承受的剪式應力愈大,骨折癒合愈穩定。筆者認為外展及中間型有癒合及股骨頭壞死率低的可能性,一般不應行人工股骨頭置換,可應用其他方法。但內收型骨折一旦確診,應盡早行人工股骨頭置換,因此型幾乎無癒合可能,以前我院均採用骨牽引治療,但3個月或半年時間復查,股骨頭均不同程度壞死。這樣存在患者長期卧床、不能下地活動、經濟上損失大等缺點。

我們認為在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時應注意4個問題:(1)術者應對患者具有高度責任感,手術中必須小心操作,操作熟練並有一定技巧。(2)選用先進方法,用優良的材料。我們採用北京京航生物工程公司雙極人工股骨頭,選用天津骨科器械廠生產的骨粘劑。術前必須根據X光片測量股骨頭直徑,測量以健側為准,然後再縮小15%,按此數據選擇人工股骨頭,術中應准備大、中、小三號人工股骨頭備用。(3)在治療技術上進行改進。術中應特別注意的是保持股骨距長度,因為過長將致術後髖關節活動受限或髖部疼痛;過短則導致患肢縮短畸形及跛行致手術失敗。故股骨距應保留在0.7~1.0cm。使用髓腔擴大器時應對准小轉子並前傾15°進行擴大。使用骨粘劑應快速、規范,採用指壓法填入髓腔。骨粘劑固定後不可移動,待凝固15min後再行復位。手術後應放置引流,記24h引流量,這樣可估計患者失血情況,用抗生素10~14天以防感染。(4)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副作用原因分析。根據北京積水潭醫院范豐川報道對單雙極人工股骨頭90例術後8年隨訪結果,療效滿意率96.8% 〔2〕 ,導致中心脫位及其他症狀主要為頭臼比例不當所致 〔2〕 。盡管許多報道術後致髖關節疼痛或原來疼痛加重,但使患者肢體功能嚴重喪失的情況卻很少;X線片影像分析認為髖臼退行性改變是人工股骨頭長期使用疼痛的一個重要原因。但雙極股骨頭可降低髖臼損傷,從而延長或降低髖臼的退行性改變,減輕剪力,避免術後人工股骨頭松動下沉致患肢功能改變 〔2〕 ,筆者認為以前許多報道手術未用骨粘劑是致使假體松動、下沉的主要原因。不要誤認為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簡單易行,而忽視並發症。

我院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在治療、技術方面的改進,主要為:(1)嚴格選用合適的人工股骨頭;(2)採用骨粘劑加強固定作用;(3)必須先行髓腔擴大至假體安放合適;(4)擴大髓腔後先試行假體復位;(5)假體安放不直接用錘子將假體打入;(6)嚴格掌握保留股骨距長度。同時認為隨著技術參數增加,臨床經驗積累,在治療上應進行長期研究,防止人工股骨頭松動、下沉、疼痛等發生。如強調人工股骨頭直徑一定要與髖臼相配,相差應<1mm等,結合中葯治療減少了並發症,對於老年股骨頸骨折是一種很好的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 朱通伯.骨科手術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8,657-659.

2 范豐川,榮國威,翟桂華.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股骨頸骨折遠期隨訪結果.中華骨科雜志,1997,17:96-98.

(編輯新 竹)

作者單位:516400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中醫院骨科

發布日期:2005-9-21

7、股骨頸骨折手術後的卧姿

持續牽引、內固百定或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後均穿丁字鞋度,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變動體位時,應保持肢體問伸直,避免出現內收、外展及髖部屈曲動作,以防骨折移位。卧床期間進行股四頭肌答等長收縮訓練和踝、趾的伸屈活動,並注專意觀察有無壓瘡、墜積性肺炎、尿路感屬染等並發症。

8、股骨頭置換後要注意什麼,什麼時候可以放下拐杖

1.術後搬動要小心,保持外展,內旋,伸直位.患肢外展中立位牽引1~2周,防止內收,外旋以免脫位.以後改用矯正鞋於同樣體位2~3周.
2.術後應用二聯或三聯足量抗生素,肌肉及靜脈聯合用至體溫平穩,再肌肉注射一周左右.
3.有效的負壓吸引極為重要,主要為防止感染,又可觀察和記錄引流液顏色的改變及引流量.引流管留置不應超過72小時,24小時引流量少於20ml後才可拔管.
4.下地前常規拍X線片,檢查人工股骨頭在髖臼內的位置,也便於術後隨診比較.
5.術後應即活動未固定的關節,作肌肉收縮鍛煉,下肢按摩,以防深靜脈栓塞.2~3日後可起坐,逐漸增大主動和被動范圍;術後10日拆線;術後3~4周可持拐下地.半年內應在持拐保護下行走,鍛煉過程可輔以理療.棄拐後仍應注意避免過度活動和損傷.如有疼痛,局部炎症等出現應及時隨診治療.用生物學固定的病人,在術後6周內宜在床上鍛煉,以便骨組織長入表面微孔.然後再持拐由不負重而逐漸加大負重行走.總之,節制負重要時刻注意.
6.嚴格定期隨診每2~3個月1次,以便指導鍛煉.定期攝X線片檢查,以便早期發現並發症,如有疼痛,炎症,應查找原因,及時處理.X線片檢查應注意觀察有無骨與骨水泥,與柄間透亮帶,柄折斷,骨水泥折斷,柄端與髓腔內側的關系,假體下沉,股骨距吸收,股骨上端內側骨水泥裂開,骨質吸收等
如果手術後處理不當都會導致疾病的復發;這也是很多患者擔心的;以為是醫院的治療不到位.

9、股骨頭更換手術要幾小時

人工股骨頭種類很多,設計在不斷改進,材料也在不斷改進。目前常用的是Moore型,相當於國產Ⅱ型;Thompson型,相當於國產Ⅰ型。Moore型可保留充足的股骨距,柄孔中可植骨,臨床較常用。對股骨距小者可用Thompson型。人工股骨頭置換具有關節活動好,下床早的優點。但並發症不少,主要有4種:感染、脫位、松動和假體柄折斷,處理上較困難。所以,雖然這僅為人工半關節置換,仍應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
意見建議:1.術後搬動要小心,保持外展、內旋、伸直位。患肢外展中立位牽引1~2周,防止內收、外旋以免脫位。以後改用矯正鞋於同樣體位2~3周。
2.術後應用二聯或三聯足量抗生素,肌肉及靜脈聯合用至體溫平穩,再肌肉注射一周左右。
3.有效的負壓吸引極為重要,主要為防止感染,又可觀察和記錄引流液顏色的改變及引流量。引流管留置不應超過72小時,24小時引流量少於20ml後才可拔管。
4.下地前常規拍X線片,檢查人工股骨頭在髖臼內的位置,也便於術後隨診比較。
5.術後應即活動未固定的關節,作肌肉收縮鍛煉,下肢按摩,以防深靜脈栓塞。2~3日後可起坐,逐漸增大主動和被動范圍;術後10日拆線;術後3~4周可持拐下地。半年內應在持拐保護下行走,鍛煉過程可輔以理療。棄拐後仍應注意避免過度活動和損傷。如有疼痛、局部炎症等出現應及時隨診治療。用生物學固定的病人,在術後6周內宜在床上鍛煉,以便骨組織長入表面微孔。然後再持拐由不負重而逐漸加大負重行走。總之,節制負重要時刻注意。
6.嚴格定期隨診每2~3個月1次,以便指導鍛煉。定期攝X線片檢查,以便早期發現並發症,如有疼痛、炎症,應查找原因,及時處理。X線片檢查應注意觀察有無骨與骨水泥、與柄間透亮帶,柄折斷,骨水泥折斷,柄端與髓腔內側的關系,假體下沉,股骨距吸收,股骨上端內側骨水泥裂開,骨質吸收等
如果手術後處理不當都會導致疾病的復發;這也是很多患者擔心的;以為是醫院的治療不到位。

與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體位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