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骨頭 > 股骨頭結構解剖特點

股骨頭結構解剖特點

發布時間:2021-04-20 11:30:37

1、簡述髖關節的組成及構造特點

?

2、簡述肱骨與股骨形態上的異同(系統解剖學簡答題)

股骨,這個比肱骨塊頭更大。大家可以參照肱骨,思考思考就可以了。
下面我把兩者的結構類比一下,你就知道應該把這兩塊骨頭放在一起研究了。
肱骨頭-股骨頭
肱骨頸(解剖頸)-股骨頸
肱骨大小結節-股骨大小轉子
肱骨大小結節嵴-股骨轉子間線(嵴)
外肱骨科頸-股骨頸干角
肱骨三角肌粗隆-股骨臀肌粗隆
肱骨冠突窩和鷹嘴窩-股骨髁間窩
肱骨內外上髁-股骨內外側髁、內外上髁

3、2髖關節的結構特點是以靈活性為主還是穩定性為主?哪些結構特點可以支撐該項特

是以穩定性為主,髖關節由髖臼和股骨頭構成。髖臼呈倒杯形,周緣 有肥厚的髖臼盂唇,增加髖臼的深度並縮小其口徑,從而可以將股骨頭緊緊包住,以增強髖關節的穩定性。股骨頭呈圓球形,凸面為圓球的2/3,上面完全為關節軟骨 所覆蓋,頂部稍後有一小窩,稱股骨頭凹,為股骨頭韌帶附著處,內有少量細小血管,股骨頭由此可獲少量血 液供應。髖關節不但構造相對完善,結構也堅固靈活,其主要功能為負重,將軀 體的重量傳達至下肢;其次是運動功能,髖關節可做相當 范圍的前屈、後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和環轉運動。髖關節是大而堅固的骨骼,堅韌且厚的關節囊、韌帶,豐 厚有力的肌肉,均是為了適應上述功能長期衍化而來

4、股骨頸骨折的血運和特點

股骨頸骨折,一般容易導致局部骨折部位血管斷裂、缺血,誘發股骨頭壞死。

5、股骨頭的臨床表現都是什麼呢?

大部分股骨頭壞死病人患病時年齡不大,在30-40歲之間 ,股骨頭壞死最後嚴重破壞股骨頭,髖關節,有明顯的致殘作用。通常認為在大多數病例即使早期診斷、及時手術也不能改變病人命運,但是手術可以延緩病程發展速度,推遲作全髖關節置換的時間。多數研究表明,不做手術治療病程發展的風險要比手術治療的風險高 。股骨頭壞死早期治療和晚期治療效果有比較大的差別。
由於股骨頭骨壞死病人患病相當長時間以後才出現症狀,症狀慢慢出現,一開始可能時有時無。大多數病人起初常常被誤診為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等到出現明顯髖部疼痛、活動受限、跛行,想到股骨頭壞死去拍片確診時往往已經出現大面積壞死或塌陷,延誤了治療時機。因此認識壞死早期症狀是早期發現壞死的關鍵之一。美國股骨頭壞死基金會網站主頁就專門提出「首先出現的症狀」這一節: 「不幸的是許多骨壞死病人患病相當長時間後才出現症狀。一開始常在活動時感覺患病關節疼痛或刺痛,症狀緩慢出現,一開始可能時有時無,有時疼痛突然發生。隨著病情發展疼痛加劇,關節僵硬並不能活動。髖關節發病最常見,常感覺腹股溝疼痛」。
股骨頭壞死的早期診斷是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熟悉股骨頭壞死的臨床表現對於早期發現壞死非常重要。病人出現症狀才來找醫生,醫生如果不明了股骨頭壞死的症狀就不會想到股骨頭壞死,就不會做必要的檢查,就會延誤診斷。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文獻上只是認為壞死臨床症狀主要為腹股溝疼痛,偶爾臀部疼痛,疼痛位於深部 、悸痛,行走時加劇,有時夜裡疼痛明顯。通常患腿在屈曲和伸直時內旋均受限,腿伸直被動內旋時特別疼痛,常出現跛行。 其實這些已經是比較晚期的症狀,對於早期發現股骨頭壞死幫助不大。
我們經過仔細調查發現股骨頭壞死有特徵性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五點:
1、起動難。在椅子上坐的時間長了起來走路時,走頭幾步特別不舒服,走幾步以後就好。
2、走不遠
3、膝關節酸痛
4、翹二郎腿或穿襪子困難
5、腿左右分開困難
早期病例僅僅出現起動難,出現頭三條表現是典型表現,出現第4、5條表現時股骨頭已經塌陷。不過也有一些例外情況,就是股骨頸骨折作過內固定後發生壞死的病人,膝關節酸痛不明顯。少數叫做靜息髖的病人即使股骨頭有塌陷、關節間隙明顯狹窄也僅僅出現跛行而無其他症狀。一小部分青年人股骨頭輕度塌陷時不一定出現穿襪子困難。了解這些特點,對於早期發現壞死以及判斷壞死程度有一定幫助,關鍵是提高對股骨頭壞死的警惕性。另外一個問題在於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是常見疾病,即使確診這些疾病也不能排除並存股骨頭壞死的可能性,只要有壞死的症狀就要檢查髖關節,通常檢查的順序是平片、CT和磁共振。我們認為隨著數碼照片的普及,與醫生認識的提高,不久以後絕大多數病人使用平片檢查就可以明確診斷。

6、股骨頭在哪個部點陣圖片

你好,腹股溝中點處也就是股骨頭的體表所在位置,大腿骨乾的最上端的圓形骨頭,也就是陰部與大腿之間的條狀溝。

7、股骨頸的解剖結構

股骨頸的軸線與股骨幹軸線之間形成頸干角,平均127°。
髖關節的關節囊較大,關節囊的前上方有髂股韌帶,在後、上、內方有坐股韌帶,是髖關節的穩定結構。

8、髖關節的組成和特點及作用

1、髖關節主要由股骨頭、髖臼組成。

2、髖關節特點:1髖臼窩深,股骨頭深陷與髖臼之間,關節面接觸面緊密2關節囊厚,囊外有韌帶加強,前壁最堅固3股骨上端形成多平面的彎曲角,與骨盆、下肢呈多曲拱結構

3、髖關節作用:負重並具有廣泛的運動范圍

(8)股骨頭結構解剖特點擴展資料:

解剖結構

股骨關節面占頭面積的2/3,嵌入髖臼內。臼的月狀面圍繞髖臼窩,窩內充填脂肪;髖臼唇附著於臼緣增加臼的深度。髖臼橫韌帶封閉髖臼切跡,神經血管經過韌帶下出入關節。

髖臼凹陷與股骨頭關節面之間的間隙為髖關節間隙,正常成人此間隙寬為4~5mm。間隙的上半較窄,顯示兩相對骨性關節面的距離。

下半較寬,顯示股骨頭與髖臼窩底之間的距離。在正位片上,正常人股骨頸下緣與閉孔上緣雖不相連,但共同形成一比較自然的弧形曲線,稱為恥頸曲線(Shent-on曲線)。

關節囊一般堅厚,而其後下方較薄弱;在髖骨附於髖臼周緣及橫韌帶;在股骨,前方附於轉子間線,上方與下方附於大小轉子附近,在後方附著於離轉子間嵴約1cm處。

與股骨頭結構解剖特點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