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骨頭 > 主要供應股骨頭的三條血供

主要供應股骨頭的三條血供

發布時間:2021-04-14 09:58:35

1、為什麼會股骨頭壞死,講股骨頭和股骨頸的血液供應

造成股骨頭壞死的原因是什麼?主要還是與股骨頭及股骨頸的血液供應有著莫大的關系,下文就是分析股骨頭與股骨頸血液供給的主幹——動脈。 (1)旋股外側動脈 在股三角,旋股內、外側動脈自股動脈發出,圍繞股骨頸根部,共同組成囊外動脈環。這兩條動脈是供應股骨近端的一級血管,旋股內側動脈組成環的內側、後側和外側部;旋股外側動脈組成環的前部,此環僅有1/10的人是完整的。旋股外側動脈發出至股骨頸前部的分支,從髂腰肌的前面經其外緣向深部走行。動脈供應三區,即沿轉子間線股骨頸基底的囊外部、關節囊及關節囊內頸部。眾多小支沿轉子間線全長供應股骨頸基底。從這些血管發出分支,終於纖維性關節囊附著的股骨處。進入關節囊內頸部的動脈口徑較大,穿過關節囊前部,在髂股韌帶升岐及橫岐之間。在關節囊內,這個血管位於滑膜之下,在股骨預的近側,血管口徑在頭下區明顯縮小,從這個動脈有時有小的關節內支穿過髂股韌帶,沿轉子間線在髂股韌帶橫岐之下,在滑膜下上升,靠近旋股內側動脈發出的上頭動脈,終於股骨頸上部。2-3個轉子血管向外延續,供應大轉子的前面及外面,最上的一支上升,供應臀小肌附著處。在該處可能與旋股內側動脈至股骨頸上部的分支相吻合。1-2個分支在前側進入大轉子,最下支越過股中間肌,向外在股外側肌上部之下走行,環繞股骨乾的外側面。此血管分布於大轉子的外面,可能與臀上動脈相吻合,以後向後,其分支與第一穿動脈供應同一區域。 供應股骨頭、股頸骨的血管 (2)旋股內側動脈 旋股內側動脈起自股動脈的內側或後側,或起自股深動脈。旋股內側動脈先向後行於髂腰肌、恥骨肌之間,然後位於內側關節囊與閉孔外肌之間,發出內側頸升動脈和至閉孔外肌之肌支。在囊外動脈環的外則部,旋股內側動脈的終支延續為外側頸升動脈。外側頸升動脈供應股骨頭、頸和大轉子,是一條很重要的動脈。旋股內側動脈在轉子窩,小轉子的近側,發出3-4個小血管,在此區再發出至股骨頭的後下支。當其在閉孔外肌以下經過時,這個支穿過關節囊附著於股骨頸基底處。此動脈為一厚的滑膜層所保護,沿股骨頸向上,與其他2個小的血管在關節邊緣供應股骨頭。從這些血管發出的小分支,分布於此區的滑膜層。當旋股內側動脈在充滿脂肪的轉子窩向上行走時,眾多小支在轉子窩進入小孔,供應股骨頭基底.當此血管抵達短而扁平的頸上部,2-3個大支在靠近與大轉子相接處進入股骨頸。在同一區域,3-4個大血管穿過外側關節囊附著處,向近側在稍增厚的滑膜層下,在股骨頭上部的關節軟骨邊緣進入4-5個大孔,這些血管一般口徑均大,其數目亦恆定。(3)閉孔動脈 閉孔動脈經過閉孔溝後,位於閉孔外肌的深面,其分支在肌肉的附著處形成一血管環。在髖臼窩,有豐富分支分布於脂肪、滑膜及髖臼,進入股骨頭韌帶內的動脈僅為閉孔動脈髖臼支的一個終支。在髖臼後部,從臀下動脈發出一支,常與閉孔血管環相連。從這兩個動脈有幾個分支進入髖臼下後部的孔內,在閉孔環的前內側部。(4)臀上動脈 臀上動脈供應髖臼的上部、纖維性關節囊上部及大轉子的一部。當臀上動脈從坐骨大切跡穿出時,一支下行,供應髖臼後緣及關節囊後部;另一支沿髂骨橫行,在臀小肌之下供應此肌,並分數支至髖臼的上部。這些血管的分支下降,終於近側關節囊。臀上動脈至臀中肌的分支在此肌下越過,並發出一終支至股骨。降支至大轉子上面及外側面,該處為臀下動脈、旋股內、外側動脈的共同分布區。(5)臀下動脈 臀下動脈在梨狀肌之下及坐骨神經內側,除了發出眾多大的分支至臀大肌外,尚向後發出兩個主支至髖關節的深部結構。橫支越過坐骨神經,並發支供應該神經,一支向下,供應髖臼緣的下部、後部及鄰近纖維性關節囊;繼續向外在閉孔內肌、孖肌及梨狀肌之間,從這個動脈有眾多小支分布於這些肌肉的附著點、臀中肌及大轉子的上後緣。在坐骨神經內側,一支至深部,在神經及髖臼後部之間,這支以後朝前圍繞坐骨,在髖臼下部及坐骨結節切跡中,與閉孔動脈吻合,供應髖臼下部。(6)股深動脈的第1 穿動脈 自股深動脈發出,供應大收肌和臀大肌。

2、股骨頭壞死的分類有哪些?

根據發病原因,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可分為創傷性和非創傷性兩大類。

一、創傷性股骨頭缺血壞死

創傷引起股骨頭壞死發生率為23%。股骨頭最主要的供血是旋股內側動脈發出的上支持帶動脈,主幹上升為骺外側動脈,在軟骨與骨骺之間進入股骨頭中央,供應股骨頭至少2/3體積的血液,其緊貼骨面,血管張力較高,移動度小,股骨頸骨折時,極易傷及此血管。而到達及分布於股骨頭的血管都是幾次分支後的細小血管,之間雖有吻合,但仍保持各相對獨立的血供區域。所以股骨頭的血供比較貧乏,當供血動脈在外傷或治療時被損傷而突然阻斷將造成缺血時,必然會引起股骨頭組織細胞的一系列變化,最終導致骨壞死 。

二、非創傷性股骨頭缺血壞死

非創傷性股骨頭缺血壞死原因非常復雜,相關因素有①使用激素、大量飲酒等引起細小靜脈內皮損傷,管壁膠原暴露,血小板在局部聚集,釋放TXA2;另一方面,由於血管內皮細胞損傷,PGA2釋放減少,導致局部血管攣縮、血栓形成等反應。使用激素、飲酒等因素還可引起脂肪代謝紊亂,靜脈中游離脂肪滴增加,在局部形成脂肪栓塞。上述改變使靜脈迴流障礙,局部淤血,組織液滲出,髂周圍形成水腫,造成局部缺血,骨營養代謝障礙,骨細胞萎縮死亡。② 肥胖 ;③血液系統疾病;④潛水病;⑤高雪氏病;⑥類脂質增生;⑦血管疾患;⑧結締組織病;⑨ 腎移植 ;⑩急性 胰腺炎 等發病原因。還有少數病例未發現上述危險因素,稱為特發性股骨頭缺血壞死。其中使用皮質激素和酗酒是兩個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國外研究表明90%的患者與之有關。

3、股骨頭的常見症狀

股骨頭疾病最常見的就是股骨頭壞死。股骨頭壞死即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又稱無菌性股骨頭壞死。其症狀是由於不同致病原因破壞了股骨頭的血液供應,因骨缺血而發生股骨頭骨質壞死。
股骨頭壞死是股骨頭血供中斷或受損,引起骨細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隨後的修復,繼而導致股骨頭結構改變、股骨頭塌陷、關節功能障礙的疾病。股骨頭壞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又稱股骨頭缺血性壞死(avascularnecrosis ,AVN),是骨科領域常見的難治性疾病。ONFH可分為創傷性和非創傷性兩大類,前者主要是由股骨頸骨折、髖關節脫位等髖部外傷引起,後者在我國的主要原因為皮質類固醇的應用及酗酒。
外傷導致股骨頭壞死的原因在於供應股骨頭的血管受損所致,如側方骨骺血管受損。這些血管受損後,股骨頭全部或部分失去血運,傷後血運阻斷8小時後即可造成缺血壞死。由此可見,在有移位的股骨頸骨折中,骨壞死很早即可發生。股骨頭缺血壞死占股骨頸移位骨折的85%和無移位骨折的15%—25%。
有報告稱,在粗隆間骨折穿針後也有股骨頭缺血壞死發生,這是由於股骨頭穿針所致,因為在穿針過程中可能傷及外側骨骺血管(穿針由股骨頭側上方或後方進入股骨頭)。這個血管的損傷可造成股骨頭局部缺血壞死,最後在股骨頭上部負重部位發生塌陷。另外,有時對髖部的直接打擊也會造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急性髖關節脫位也可以造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症狀
①疼痛。疼痛可為間歇性或持續性,行走活動後加重,有時為休息痛。疼痛多為針刺樣、鈍痛或酸痛不適等,常向腹股溝區,大腿內側,臀後側和膝內側放射,並有該區麻木感。
②關節僵硬與活動受限。患髖關節屈伸不利、下蹲困難、不能久站、行走鴨子步。早期症狀為外展、外旋活動受限明顯。
③跛行。為進行性短縮性跛行,由於髖痛及股骨頭塌陷,或晚期出現髖關節半脫位所致。早期往往出現間歇性跛行,兒童患者則更為明顯。
④體征。局部深壓痛,內收肌止點壓痛,4字試驗陽性,伽咖s征陽性,A11is征陽性TKdele叻uq試驗陽性。外展、外旋或內旋活動受限,患肢可縮短,肌肉萎縮,甚至有半脫位體征。有時軸沖痛陽性。
⑤X線表現。骨紋理細小或中斷,股骨頭囊腫、硬化、扁平或塌陷。

4、股骨頭能保守治療好嗎?

你百 度搜索一下通絡生骨膠囊

5、股骨頭壞死是怎麼發展形成的

您好:股骨頭壞死屬於疑難雜病,治療的預後與患者的病情是息息相關的,股骨頭壞死早中晚三期的治癒標準是不相同的,股骨頭壞死早期臨床治癒後無疼痛症狀,無髖關節功能障礙,無行走距離限制與正常人標准相同;
意見建議:中晚期股骨頭壞死患者臨床治癒標準是休息與短距離行走無疼痛症狀,能從事一般勞動。

6、股骨頭壞死

股骨頭壞死一般稱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或無菌性壞死。主要是由於股骨頭局部血液供應減少造成的股骨頭營養代謝障礙造成的。病因很多。類風濕關節炎本身與股骨頭壞死無關,但是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過程當中,相當一部分人都應用過腎上腺皮質激素。而它和酗酒,外傷是引起股骨頭壞死最多見的原因。所以說你的病還是與他有關。具體確診方法可以拍x光片(CR),早期ECT檢查,CT MRI,股骨頭內壓測量,造影等等很多種方法。

7、股骨頭缺血的自我鍛煉法?

隨著人類飲食生活質量的改變,股骨頭缺血壞死發病率越來越高,已成為醫學發展中的常見病、多發病,也是一種難治之症。此病屬於中醫的「骨蝕」、「骨瘺」、「髖骨痹」等范疇。其成因是體弱腎虛、痰瘀內阻、創傷勞損、復感風寒、濕邪侵入筋骨所致。主要症狀為髖關節疼痛、跛足、活動受限、功能障礙等,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在中醫中葯補腎壯骨、活血化瘀等法的治療基礎上,少負重,多鍛煉,才能治癒快、效果好。
現介紹自我鍛煉法:
1、雙手捶腰法:雙手空拳交替捶擊腰眼部200次(站立或平坐均可),此法能補腎壯骨充髓等。
2、病人坐床上,雙腿平伸,全身放鬆,雙手空拳叩擊髖關節5分鍾。手法先輕後重,再由重至輕收功。此法能松解髖關節周圍肌肉韌帶的粘連,促進血液循環。
3、仰卧床上,雙腿慢慢上抬到極限,再用力做雙腳尖背屈動作12次。此法能增加髖關節後側及雙下肢後側的肌肉筋膜的彈性。
4、雙腿開合交叉動作:雙下肢上抬到極限,再左右用力分開,然後再合並交叉,反復做12次。此法能伸展大腿內側肌肉群。
5、左側卧身,以左肘和右手為支點著床上,用力上抬右下肢到極限,做12次。然後再做右側卧身,同樣方法上抬左下肢12次。此法可松解髖關節外側肌群。
6、在腰骶部墊一10CM厚的棉墊,然後上抬右下肢向外向後劃圓弧動作12次,慢慢放下右下肢,再用向樣方法做左下肢12次,休息片刻,同時抬起雙下肢向外向後劃圓弧8次,可松解腰骶關節和髖關節的粘連。
7、雙腿抬起做空中蹬車動作20次。可鍛煉股四頭肌的收縮與舒張12次。
8、准備2把椅子放在身體左右兩側,以雙肘關節為支點放在椅子上,左腿在前,膝、髖關節均呈角900角,右腿後伸,右腳尖著地用力伸到極限,再用右手握住左手四指,雙臂上舉過頭,盡量後伸到極限,為時5秒鍾。 用同樣方法再做對側,可拉伸腹股溝部肌肉韌帶,促進髖關節前面血液循環。
9、雙手撐在小椅上為支點,雙腳左右分開伸到極限,為時1分鍾,此法可伸展內收肌,改善股骨頭供血。
以上功法堅持每天做兩遍,可增加全身機能代謝,促進髖關節和下肢的血液循環,有利於消除肌肉血管的痙攣,降低血管阻力,能改善股骨頭缺血、缺氧狀況以及代謝產物的排泄,加速病情恢復。

試論按摩配合斜扳牽引治療股骨頭壞死股骨頭壞死又稱股骨頭無菌性缺血性壞死。由於多種原因造成股骨頭的血液供應被破壞,導致單側或雙側下肢疼痛及功能障礙的一種疾病,嚴重者生活難以自理。近年來,該病較為多見,筆者在臨床工作中,共收冶本病患者19例,療效基本滿意,現介紹如下。
1、一般資料:本組19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姓4例;公務員3例。司機7例,個體戶2例,工人2例,教師3例,農民2例;年齡最大60歲,最小19歲;病程最長11年,最短4個月;單側壞死者7例。雙側壞死者12例;早、中期患者16例,股骨頭塌陷者3例,單純壞死者9例,合並腰椎者10例。
2、病因病機:該病的發生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2.1 長期大劑量服用激素葯物,長期服用皮質激素,可使脂肪在肝肪中沉積,造成高血脂症,脂肪球粘在供應股骨頭血液的血液的血管壁上,出現脂肪栓塞,引起血管梗阻,或是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及血管有炎症,特別是在膠原性疾患中,極易造成血管栓塞及骨壞死。長期服用激素葯物還可引起骨質疏鬆,導致股骨頭塌陷。
2.2 局部閉合性外傷:局部外傷後,軟骨破裂、撕脫,骨頭表面充血水腫,癒合後疤痕組織形成,血管壁粘連影響股骨頭的血液供應。
2.3 過度飲酒:過量欽酒引起機體胰酶釋放,造成脂肪壞死,繼而鈣化,出現骨的硬化病變。另外,酒精中毒,可導致過性高血脂症,合並血液凝固性改變,可使血管堵塞,造成骨缺血壞死。
2.4 醫源性及其他(如紅斑狼瘡、血管疾患):在治療過程中,不同程度損害血管壁,直接影響股骨頭的血液供應。另外,潛水員、登山員,股骨頭長期處在高壓狀態下,直接影響其血液供應,導致股骨頭壞死,但臨床發病率較低。
3、臨床表現:早期臨床症狀不甚明顯,多在拍照X線片時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或再次外傷後,患者髖膝關節疼痛,持續性或間歇性內收肌疼痛,行走困難或跛行,疼痛持續性加劇;雙側患者可見疼痛同時發作或進行性加劇,仰卧時內收外展困難,行走時,依賴助行器。
4、血液循環特點:股骨頭的血液供應來源於腹主動脈,腹主動脈下行稱為髂外動脈,股動脈續接骼外動脈,在腹股溝處分為股深動肪(分為旋骨內、外側動脈)和股淺動脈,它行向後內下方,分支營養大腿諸肌。具體說,股骨頭的血液供應有3個來源:4.1股圓韌帶的小凹動脈。它只供應股骨頭少量血液,局限於股骨頭後凹窩部。
4.2股骨乾的滋養動脈升支,對股骨頸的血液供應很少。
4.3旋股內外側動脈的分支是股骨頸的主要血供來源。在股骨頸基底部關節滑膜反折處,分成三組血管進入股骨頭,即骨後外側動脈、干骺端上、下側動脈,骺外側動脈供應股骨頭的4/5—2/3地區,旋股外側動脈的供血量要比旋股內側動脈少。旋骨內、外動脈的分支在股骨頸基底組成一個動脈迂環,有人認為,旋骨內側動脈的損傷是導致股骨頭缺乏血性而壞死的主要因素。
5、治療:治療原則:活血通絡,理筋止痛,加強血液循環,促進骨細胞再生,恢復關節功能。
5.1按摩法:患者俯卧位,醫者立於患者左側,(以右側股骨頭壞死為例,若雙側患者應分別處理)雙手掌沿腰部脊柱兩側推至骶骨,然後分推至股骨大轉子處3-5遍,單掌摩揉以上路線5-7分鍾,點按肝俞、脾俞、腎俞搓擦八寮穴,以患者有溫熱感為度,晃拔臂部肌肉,拇指靜壓環跳,拇指橫拔承扶,拿揉大腿後肌群。
患者側卧位:患側在上,醫者立於患者後側,以股骨頭為圓心作環形摩法(有鑽孔者,應放大圓點),以局部有溫熱滲透感為度,接著用掌根叩擊5-7遍,股骨頭塌陷者慎用,拇指彈拔股骨大轉子與髂前上棘的連線3-5遍。
仰卧位:醫者立於患側,摩揉小腹點按天樞、大橫,由膝關節處向心推大腿前側、外側至骨盆上緣,拿揉大腿前外側肌群,點壓股動脈走行路線,壓放氣沖,反復點按天樞、大橫穴,患肢膝關節屈曲、外展,醫者在手掌根揉拔患者大腿內收肌群,各心推5-7下,掌心點壓血海,然後用手掌推、揉、摩內收肌群。
斜扳斜牽法:患者仰卧自製牽引床,胸衣固定胸部,踝套固定雙踝關節,連接器連接踝套與牽引墜,使病人進入牽引狀態,搖動牽引柄,讓床面在床體上傾斜上升30-600度,牽引力度應根據患者病情而定,極限量60KG,牽引時間第次30-40分鍾。
6 、療效評判6.1療效標准:痊癒為患肢症完全消失,髖關節活動范圍正常,X線片復查無異常發現;顯效為患肢症狀消失,髖關節活動范圍有不同程度障礙,X線片復查無異常發現;好轉為患肢症狀基本消失,活動范圍有不程度改善,X線片得查有新骨組織顯現;無效為治療前後症狀無明顯改善。
療效結果:本組病例治療時間最短20天,最長7個月。1個月為1個療程,一般約需2-3個療程。 痊癒8例,42.1%;顯效4例,佔21%;好轉5例,佔26.3%;無效2例,佔10.5%,總有效率89.4%. 7、典型病例:劉某,男47歲。4個月前下車時不慎跌倒,臂部著地,次日疼痛,至某醫院就診,給以局部封閉,內服消炎、激素葯物,持續7天後停葯,雙髖關節仍有疼痛,繼續服用半月,疼痛消失,1個月後症狀再度復發且髖關節內收受限,X線片檢查雙側股骨頭骨骺線處可見細長、不規則、銳利、密度減低線,骨小梁無通過。診斷:股骨頭無菌性壞死,輾轉多處保守治療不佳,於1996年青5月14日來我處就診。經詢部問患者平素好酒,採用上述方法治療20天後,臨床症狀消失。X線對比檢查,股骨頭軟骨下仍有密度低線。建議病人繼續治療,加強鍛煉。3個月後X線對比檢查:股骨頭軟骨密度有所增高。6個月後復查,股骨頭表現光滑,無特異,1年後追治無復發。
8、討論:目前,該病尚處於研究探索階段,國內外學派不同,對該病的認識不盡相同,X光學將本病臨床分為4期,即軟骨下溶解期、股骨頭塌陷期股頭修復期、股骨頭脫位期。
因脫位股骨頭破壞,缺損嚴重,修復無望,多採用手術治療,故不屬本組討論內容之列。
股骨頭壞死主要是由於股骨頭血液循環障礙所導致,醫者認為該病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在治療過程中,以「加大循環流量,加強循環動力,加快血液速度」為根本,依照供應股骨頭血液循環的血管走向反復壓放天樞、大橫、府舍、氣沖、箕門等穴,使用搓、擦八遼等穴。另個,長期服用激素或飲酒,可使脂肪在肝臟中沉積,脂肪球粘在供應股骨頭血液的血管壁上,引起血管梗阻,故選用輕揉、推、摩等手法來軟化血管,增強彈性,以達到疏通經絡、管腔的目的,對於股骨頭塌陷者,在股骨頭鑽孔術的基礎上,選用以股骨頭為圓點作環形摩法,加強葯物的滲透性,使葯力直達病所,以求新骨形成。
祖國醫學認為:「肝藏血,脾統血」,故選用肝經的箕門、血海、三陰交,脾經的天樞、大橫、府舍等穴。「腎主骨生髓」,故選用腎俞、大腸俞、八遼等穴。中醫有「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行血行」之說。股骨頭又處於足陽經走行之位,因此,選用陽經之穴以平衡陰陽,調和營衛,改善循環。
斜扳牽引可使患者機體得到充分放鬆,擴大股骨頭鈍面與髖臼窩之間的間隙,減少刺激性摩擦,為新骨組織出現創造環境。通過下肢牽引,還能使患者內收肌痙攣得以舒展,此外,該病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腰部疾患,該牽引法對擴大腰椎間隙,緩解腰部症狀同樣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依照中醫「葯食同源,以臟補臟」的理論,在治療時,患者可內服動物骨骼湯,配加中草葯:當歸、黃芪、條參、黨參、杜仲、牛膝等食補法。

與主要供應股骨頭的三條血供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