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人在工地受傷造成股骨頸骨折,手術後醫生說有股骨頭壞死和骨折不癒合的可能,但是老闆答應賠償骨折的賠
可以
保存好診斷證明和發票
費用可先付
是的
也可找個律師咨詢
2、股骨頸骨折後,為什麼很容易出現股骨頭壞死呢?
據我了解是因為股骨頸位置較為特殊,股骨位於關節囊以內,股骨頸表面無肌肉、血管以及其它軟組織覆蓋,血供較差,骨折以後基本血供完全破壞。
股骨頸是什麼股骨頸位於髖關節位置,在股骨頭以及股骨之間起到股骨頭與股骨連接的作用,這樣才能夠保持股骨頭與髖臼的連接,起到髖關節活動的作用。
股骨頸骨折股骨頸骨折常發生於老年人,造成老年人發生骨折有兩個基本因素,骨質疏鬆骨強度下降,加之股骨頸上區滋養血管孔密布,均可使股骨頸生物力學結構削弱,使股骨頸脆弱。
另外,因老年人髖周肌群退變,反應遲鈍,不能有效地抵消髖部有害應力,加之髖部受到應力較大(體重2~6倍),局部應力復雜多變,因此不需要多大的暴力,如平地滑倒、由床上跌下或下肢突然扭轉,甚至在無明顯外傷的情況下都可以發生骨折。而青壯年股骨頸骨折,往往由於嚴重損傷如車禍或高處跌落致傷。因過度過久負重勞動或行走,逐漸發生骨折者,稱之為疲勞骨折。
股骨頸骨折的表現老年人跌倒後訴髖部疼痛,不能站立和走路,應想到股骨頸骨折的可能。
疼痛髖部除有自發疼痛外,移動患肢時疼痛更為明顯。在患肢足跟部或大粗隆部叩打時,髖部也感疼痛,在腹股溝韌帶中點下方常有壓痛。
腫脹股骨頸骨折多系囊內骨折,骨折後出血不多,又有關節外豐厚肌群的包圍,因此,外觀上局部不易看到腫脹。
功能障礙移位骨折病人在傷後不能坐起或站立,但也有一些無移位的線狀骨折或嵌插骨折病例,在傷後仍能走路或騎自行車。對這些病人要特別注意,不要因遺漏診斷使無移位穩定骨折變成移位的不穩定骨折。在移位骨折,遠端受肌群牽引而向上移位,因而患肢變短。
股骨頸骨折檢查方法X線檢查作為骨折的分類和治療上的參考。有些無移位的骨折在傷後立即拍攝的X線片上可以看不見骨折線,可行CT、磁共振檢查,或者等2~3周後,因骨折處部分骨質發生吸收現象,骨折線才清楚地顯示出來。因此,凡在臨床上懷疑股骨頸骨折的,雖X線片上暫時未見骨折線,仍應按嵌插骨折處理,2~3周後再拍片復查。
股骨頸骨折並發症股骨頸骨折發生不癒合比較常見,其不癒合率為7%~15%,在四肢骨折中發生率最高。
股骨頭缺血壞死是股骨頸骨折常見的並發症,近年來隨著治療的進展,骨折癒合率可達90%以上。但股骨頭缺血壞死率迄今仍無明顯下降。
股骨頸骨折治療方法手術治療:股骨頸骨折的最佳治療方法是手法復位內固定,只要有滿意復位,大多數內固定方法均可獲得80%~90%的癒合率,不癒合病例日後需手術處理亦僅5%~10%,即使發生股骨頭壞死,亦僅1/3病例需手術治療。因此股骨頸骨折的治療原則應是:早期無創傷復位,合理多枚釘固定,早期康復。
復位內固定:復位內固定方法的結果,除與骨折損傷程度,如移位程度、粉碎程度和血運破壞與否有關外,主要與復位正確與否、固定正確與否、術後康復情況有關。
為什麼出現股骨頭壞死因為股骨頸位置較為特殊,股骨位於關節囊以內,股骨頸表面無肌肉、血管以及其它軟組織覆蓋,血供較差,骨折以後基本血供完全破壞。骨折以後無論癒合還是不癒合,比較容易發生股骨頭缺血、壞死,壞死率可以達到20%-35%。受傷以後2-3個月即可發生壞死,較晚可以在4年左右才會發生股骨頭壞死。如果早期不發生壞死,4年以後股骨頭壞死幾率會明顯下降。
對於無移位或移位較小,嵌插較為緊密的股骨頸骨折,由於血液循環破壞較少,股骨頭壞死發生率相對較低。但頭下型、頭頸型以及經頸型移位較大的骨折,血運完全破壞,股骨頭無血液供應,股骨頭壞死發生率較高。
3、股骨頸骨折手術後不癒合和壞死的幾率是百分之幾?
那你是做的內固定手術了哦?術後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出現劇烈的疼痛建議你去醫院檢查。自己平時要做康復訓練。有俗話說傷筋動骨100天。骨折要想養好沒有你想像的那樣快。想知道癒合到什麼程度了。去醫院照片子就行。如果有熟人,可以讓他幫你看下不出片子也是可以的。不癒合和壞死的情況不多見。總的來說要放鬆,不要太多緊張。但也要多多觀察了。
4、股骨頸骨折,為什麼更容易導致股骨頭壞死呢?
骨是人體的一根長骨,上端與髖關節聯接,下端與膝關節聯接。
顧名思義,股骨頭、股骨頸分別是股骨的頭部和頸部,都在股骨的上段。
股骨頭在股骨上段的最上端,是一個接近球形的凸起,緊鄰股骨頭的下方就是股骨頸,股骨頭與髖臼共同構成髖關節。
股骨頸骨折如果不能正常癒合,或者癒合後均有發生股骨頭壞死的可能。
一般在一年左右,甚至更早,骨折處疼痛逐漸不能行走。
為什麼股骨頸骨折會繼發股骨頭壞死?股骨頭只有三根主要的血管動脈供應,如果三大供血動脈栓塞,就會導致供血不足,骨細胞就會慢慢「餓」死(此時,患者就會感到劇烈疼痛),從而引起骨細胞或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因此股骨頭壞死的治療關鍵在於堵塞的這三大動脈血管。
⒈ 旋股外側動脈:
發自股深動脈根部的外側壁,在縫匠肌與股直肌深面行向外側,分為升、降兩支。
⒉ 旋股內側動脈:
旋股內側動脈起於股深動脈根部的內側壁,行向後內,在恥骨肌與髂腰肌之間進入深部,繞行股骨頸內側至頸內側到達臀部,是股骨頭最主要的供血源。
⒊ 股骨頭韌帶動脈:
從髖內動脈發出的閉孔動脈的分支股骨頭圓韌帶動脈,提供股骨頭凹部的血液循環,股骨幹動脈升肢的發源地。
股骨頸骨折後,由於股骨頭內血管之間的吻合支量非常少而且很薄弱。
當一支血管被損傷後而另一支往往不能進行代償,就很容易造成股骨頭的供血不足出現壞死。
通俗來講就是:這是因為股骨頸部位的血供少,再加上患者的骨強度下降,加之血液循環減慢,容易造成骨折後不癒合。
由於股骨頸骨折後,供應股骨頭血液循環的主要血管受到損傷,就極容易造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骨折線的高度越接近股骨頭,其缺血性壞死的幾率就越高。
此外,髖關節是人體活動最頻繁的關節之一,股骨頸損傷後休養不當也容易引起股骨頭缺血,引發壞死。
關節囊壓力增加有多種影響,首先是小靜脈和小動脈血栓的形成,其次是血流減少,引起細胞缺血性壞死),股骨頭的血液供應是從基底部經股骨頸進入的,因此股骨頸骨折進一步加重了股骨頭的血供障礙,導致骨折不癒合和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股骨頸骨折最終都會導致股骨頭壞死,這與骨折的位置、年齡等因素有很大的關系,比如:
1.股骨頸骨折後沒有得到及時的處理,缺血性壞死的發生率也隨之增加。早期手術干預,可一定程度降低壞死幾率,推遲壞死時間,並減少壞死區域。
2.骨折處越靠近股骨頭,其壞死率也越高。
3.股骨頸骨折原始移位嚴重,股骨頭血管可能受到嚴重損害,股骨頭壞死發生率也較高。
4.骨折後復位不良,如過度內收、屈曲或外翻旋轉和分離移位等手法,均可增加壞死率,
5.骨折後對位好,斷端癒合好可以減少頭壞死,但之後亦可發生股骨頭壞死。
6.兒童和青壯年發生股骨頭壞死率皆高於老年人,這是因為兒童和青壯年股骨頸部位的骨質比較硬,骨折的時候暴力加大,骨折端的錯位程度就會變得嚴重。
股骨頸骨折後如何預防缺血性股骨頭壞死?勤查X線片:股骨頸骨折患者要定期檢查,復查X線片,即使骨折癒合,也要追蹤3-5年。
預防性用葯:股骨頸骨折術後股骨頭壞死主要是由於股骨頸骨折內固定術後復位、癒合不良,股骨頭內的負重骨小梁轉向負重區承載應力減低,出現應力損傷等原因造成,可以採用傳統中醫中葯進行口服外敷的治療以及預防。
生活方式的改變
①戒酒。
②在骨頭沒有癒合前,不能盤膝而坐、側卧、過早下地負重,否則影響斷端的穩定或造成畸形。
③辛辣和寒涼的食物要少吃或不吃,同時注意增加鈣的攝入量。多曬太陽,防止負重。
5、股骨頸骨折恢復後,為何仍然很容易造成股骨頭壞死呢?
股骨頸骨折恢復後,仍然很容易造成股骨頭壞死?
發生率明顯增加伴隨著交通、建築業的高速發展,青年青年股骨頸骨折的發生率明顯增加。當前的醫學技術絕大多數能夠達到解剖復位(可以說可以達到『縫合』),骨折也可以迅速癒合,但總有一部分病人在骨折癒合後仍有股骨頭壞死。她們十分困惑,常常到門診或病房咨詢:「骨頭長出來了,怎麼還是股骨頭壞死?」心理壓力很大。由於股骨頭壞死,曾經被稱為「不死癌」,很多人最後都要做人工關節置換。
對於無菌性股骨頭缺血壞死,大多數人並不陌生。在股骨頸骨折發生後,接診醫生或主治醫師與病人及家屬溝通,強調最多也是發生股骨頭壞死的可能性。
股骨頸骨折易發生股骨頭壞死,直接關繫到股骨頭血供的特殊性。股骨頭因其動脈血供,缺乏豐富的側枝循環,移位股骨頸骨折還可引起血管損傷,進而常導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股骨頸骨折多發生在老年人,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其發生率也在不斷增加,特別是人口老齡化,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在臨床治療中存在兩大難題:骨折不癒合和股骨頭缺血壞死。
股骨頭壞死的幾率能大致預測嗎?一般來說,估計股骨頸骨折後發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可能性,可遵循以下原則:壞死率和年齡成反比:通常是年齡越小壞死率越高,也就是說,股骨頭壞死率在兒童和青年時期要比在老年時期高。由於引起兒童和青少年股骨頸骨折的暴力一般較大,骨折端移位程度也一般較嚴重,因此血運破壞也較重。
隨著股骨頸骨折處理時間的延長,缺血性壞死的發生率也隨之增加,所以一旦股骨頸骨折術前准備完善,應盡早進行手術。
骨折線位影響:骨折線位離股骨頭越近,頭的壞死率也越高,頭下型明顯高於基底型。股骨頸後上方斜形骨折線的壞死率最高。股骨頸骨折移位嚴重,股骨頭壞死發生率高;不佳復位,採用重復的、粗暴的手法復位也可增加壞死率。
怎樣自行判斷股骨頭壞死的發生?術後1年內應按常規每3個月拍一次 X線片,骨折癒合前最好扶拐部分負重。在此基礎上每半年復查一次,連續觀察至少3年。當骨折癒合後再發生關節痛,應引起高度重視,及時就診,行 X線、 MRI或 ECT檢查,做到及時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為什麼股骨頸骨折會導致股骨頭壞死股骨頸骨折發生股骨頭壞死的幾率在20-40%左右。股骨頸骨折後的病理變化具體如下:股骨頸骨折一周後,股骨內側的骨髓出現大面積出血,骨髓竇狀隙擴大,但骨細胞暫時未出現萎縮。
股骨頸骨折三周後,骨髓細胞明顯減少,脂肪細胞增多並變形,此時骨細胞已出現萎縮;股骨頸骨折六周後,骨髓細胞明顯減少,脂肪細胞出現壞死,部分骨小梁出現空洞,骨陷窩,骨小梁表面出現成骨細胞,骨髓出現纖維狀改變。
股骨頸骨折三個月後,骨小梁變肥厚,壞死骨小梁被層狀新生骨小梁包圍;骨折六個月後,壞死區,周圍出現增生的纖維組織,部分患者骨小梁壞死或缺失,可見大量成骨細胞核破骨細胞。
在股骨頸骨折後,在股骨頭的血管內發現了微血栓,其中在動脈中發現的相對較少,在靜脈中的較多,這些微血栓可以部分甚至完全地阻塞血管,導致惡性循環,導致股骨頭缺血。
股骨頸骨折後引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隨時間變化較大,但常見的有兩種股骨頭壞死的病理改變,一種是負重區的節段性壞死,最終導致股骨頭塌陷,為臨床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另一種是特發性小灶性壞死,這種壞死在 X線片上呈骨質疏鬆狀,但在 MRI上有異常信號。
為了防止股骨頸骨折後股骨頭壞死,可採取以下措施:為避免或減少並發症,應引導患者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全身肌肉和關節功能鍛煉,以積極活動為基礎,促進骨折癒合,恢復肢體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故稱為自我鍛煉。
患肢運動:骨折後因疼痛、牽引、器械等作用,常使患肢處於完全鬆弛狀態,影響患肢肌力和關節活動,常導致肌肉萎縮,肌力下降,關節僵硬,靜脈血栓形成,不利於骨折癒合和消除腫脹。
因此,患肢應按肌肉主動收縮、各關節主動伸屈和髖關節被動活動、平滑逐個進行,根據患者情況逐步增加定時鍛煉的次數,正確的鍛煉方法可對骨折端產生機械刺激,有利於骨痂生長。
全身和健側肢體鍛煉,全身肌肉和關節功能鍛煉,可採用三點或五點支撐抬起上身和臀部,健側下肢直腿抬起,採用簡易健身器械床上鍛煉,增加全身肌肉力量,防止廢用性肌萎縮,抬起臀部以減少壓迫時間,可避免褥瘡發生,在各個關節部位主動伸展,防止關節僵硬。擴大胸腔深呼吸可增加肺活量,避免墜積性肺炎的發生,上述鍛煉可根據患者情況,分階段逐步加強。
6、下列哪種股骨頸骨折最容易發生股骨頭壞死
A.頭下骨折 B.經股骨頸骨折 C.經基底部骨折 D.不完全移位的股骨頸骨折 E.穩定型股骨頸骨折 答案:A
7、髖骨骨折後能引起股骨頭壞死嗎?怎樣預防?
髖骨骨折?還是股骨頸骨折?股骨頭下?股骨粗隆?不管是那一樣骨折都可能導致股骨頭壞死。手術頭壞死的機會是70%,因為手術有一樣就是再次創傷。保守治療的話50%機會,減少創傷對骨折的癒合也是關鍵的。加上年齡大小,癒合時間相對來說,年齡越大癒合就越慢。看看中醫,開點中葯吃,卧床時間是3-6個月、半年到一年。1-3個月時復查X片,觀察頭有無壞死及折端的癒合情況。後途中要注意防褥護理,及肺炎等並發症。
8、骨頸骨折後容易出現股骨頭壞死是為什麼?
股骨是人體的一根長骨,很多中老年患因外傷等原因出現股骨頸骨折之後,最早是2個月,最長10幾年,不能正常癒合或者或已經癒合後大概率都會發生股骨頭壞死的可能。因為骨細胞的代謝非常緩慢,骨強度下降,股骨頭內之間的的血管又很薄弱,受傷之後還會導致股骨頭血液循環減慢,慢慢的骨折處疼痛導致逐漸不能行走出現壞死。而且就算癒合也不代表血管的再通,這也是很多人骨頸骨折痊癒之後還會出現骨壞死的原因。
那麼為什麼股骨頸骨折會繼發股骨頭壞死?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骨頸骨折後沒有及時處理,導致後期並發症發生率隨之增加;二是骨折的位置、年齡等因素會導致股骨頭壞死,比如老年人反應遲鈍,髖周肌群退變,骨頭骨質疏鬆不好癒合,或者骨折線的高度越接近股骨頭、原始移位嚴重,就導致增大了後期壞死區域;三是骨折後復位不良或者一味的不鍛煉,可能很多人認為骨頸骨折後就得卧床不能動,結果造成肌肉萎縮肌力減低,不利於骨折癒合及消除腫脹,這些都會增加壞死率。
如何預防缺血性股骨頭壞死?首先需要患者有計劃進行關節功能的鍛煉, 不能因為骨頸骨折,卧床幾個月不動彈,甚至不敢站立和走路。只有進行合理的自我鍛煉才能促進骨折癒合。當然也不能負重訓練,需要量力而行。除了堅持採用中醫中葯進行口服外敷的治療之外,還需要定時復查X線片,很多骨頸骨折患者癒合很久甚至三五年還會出現股骨頭壞死的情況,所以不能掉以輕心,一定定期檢查。就算以後癒合了,為了健康可以每年都去檢查。最後注意增加鈣的攝入量,少飲酒,只要護理得當,相信很快就能痊癒。
9、為何股骨頸骨折後容易出現股骨頭壞死?可以預防嗎?
股骨頸骨折發生後,治療方式一般分為保守治療及手術治療;手術治療一般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可採取內固定術或者髖關節置換等;在接受內固定術後,一部分患者會出現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為何股骨頸骨折打了內固定後還是會出現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這種壞死可以預防嗎?了解了這種股骨頭壞死的原因,我們就可以從原因上去預防。
從根源了解壞死原因
骨折後股骨頭壞死與否,主要與其殘存血供和代償能力有關。我們先從解剖關繫上來看一下股骨頸骨折對股骨頭血運的影響。正常成年人股骨頭的血液供應主要來源於三個部分:旋股內動脈主幹之終末支外骺動脈(上支持帶動脈),此動脈約2~6小支由股骨頭頸交界之外上部進入股骨頭,供給股骨頭之外側2/3~3/4。
其次是旋股外動脈發出的下骺動脈(下支動脈),此動脈有1~2支在股骨頭軟骨內下緣處進入頭部,供給頭內下1/4~1/2;圓韌帶動脈(內骺動脈)發自閉孔內動脈,一般供給股骨頭凹窩部分;來自股骨上端之骨髓內動脈無獨立分支達頭部。
所以,股骨頭的血運主要源於經股骨頸的關節囊小動脈,且缺乏豐富的側支循環,因而當股骨發生頸骨折、明顯移位時,容易損傷血管,股骨頸骨折後,股骨頭的血液供應可遭受損害。據動物實驗所見,頭下型骨折後股骨頭血流可減少83%,頸中段骨折則血運減少52%。血運殘存越少,壞死的可能相應的就越大。
骨折後發生壞死的發生率較高
股骨頸骨折的發生率約佔全身骨折的3.6%,但骨折後發生壞死的發生率約為36%,而且青壯年的發生率更高。這是因為青壯年需要較大的暴力才會產生股骨頸骨折,因此造成的髖臼及髖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也比較嚴重,造成股骨頭的血運破壞也比較大。
股骨頸骨折內固定術後,骨折的對位得到恢復,軟組織難以得到處理及康復,損傷後期,軟組織間產生粘連,加之損傷的軟組織間的纖維化/瘢痕增生,都會造成對血管及神經的進一步嵌壓和壓迫,進一步影響股骨頭的血運,逐漸產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另一方面從髖關節因素上來分析,暴力造成骨折時,大多數情況下也必然會造成 “髖臼”的軟骨損傷和組成髖臼三骨的分離和移位,使髖關節的“磨合"活動變成了“摩擦”活動,增加了關節磨損,使股骨頭關節面遭受二次損傷和破壞。髖臼力線的改變,使整個骨盆隨之產生一定的旋轉移位,使股骨頭面更容易受到損傷和破壞。